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加强和创新社区治理是新时代的重要命题。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存在着对社区党员人文关怀不足、基层党建与居民自治脱节、党建引领共驻共建单向性、基层党组织权责不匹配等问题。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机制创新,在需求、技术、文化素质、激励机制和资源五大方面构建党建创新制度。要以增强党的组织力为核心,以社区组织间、党员和居民间关系的调适为基础,以邻里互助、居民自治、共驻共建为重点,以构建社区复合治理为目标,实现社区党建与社区治理的有效衔接,推动社区复合治理模式的生成。  相似文献   

2.
党建引领是构建农村社区治理共同体的重要支撑。基层党组织以价值引领凝聚治理共识、以机制创新整合治理资源、以行为垂范驱动治理活力、以利益协调保障治理成效,构成了党建引领农村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的内在机理。对河北省正定县塔元庄村进行个案考察发现,塔元庄村党组织以党建为引领,用凝聚思想共识、推动责任共担、强化协同共治、实现利益共享等方式,汇聚多元治理主体和治理资源,构建了以党建为引领,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农村社区治理共同体,提高了村民的“参与度”,提升了多元主体的“协同度”,增强了村民的“获得感”。该实践为我们提供了党建引领农村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的经验启示:加强思想引领,建设价值共同体;加强责任共担,建设责任共同体;加强协同共治,建设行动共同体;加强利益协调,建设利益共同体。  相似文献   

3.
党的二十大提出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是有效承载体。在深刻理解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内涵基础上,立足乌鲁木齐市社区治理实践,从坚持党建引领,发挥党组织的核心领导作用;以人人有责为基础,增强居民共同体意识;以人人尽责为抓手,培育社区治理多元主体;以人人享有为目标,聚力保民生聚民心等方面探索乌鲁木齐市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4.
社区党组织作为社区治理的"领头雁",要在引导居民自治中实现好自身的功能定位。近年来,上海市松江区方松社区通过党建引领、建立规则、搭建平台、培养骨干等手段,积极探索党组织引领群众自治的工作模式和方法。面对新形势,社区党组织需要依据变化了的环境,注重"居民自治"与"社区共治"良性互动等理论思考,创造性地开展社区党建活动。  相似文献   

5.
王立峰  潘博 《求实》2020,(2):26-36,M0003,M0004
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是党中央强化基层党建、推动基层治理的重大战略部署,亟待学术界予以研究和回应。城市基层党组织可以充分发挥社会整合功能,通过利益整合、结构整合和价值整合达成稳固党的基层政权、提升社区可治理性和强化社区凝聚力等目标,以此实现政党领导和治理绩效之间双向促进的良性循环。城市基层党组织应当以社会整合为着力点,从以推动利益协调和红色网格建设强化党组织权威、以形塑家庭关系和公益网络培育横向合作关系、以培育文化共同体和议题设置能力提升传播有效性等方面来构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6.
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显著的本土特征。党建引领社区治理不是“统合”社区、“管控”社区、“包办”社区,而是“激活”社区,推动社区自治迈向党建引领社区“共治”。党建引领下的社区治理形成“联动”治理、“委托”治理、“情感”治理、“自主”治理、“兜底”治理的创新模式。“结对帮扶”“多方联动”的方式,党建引领商业型社区“联动”治理模式有效解决了社区单元楼“无人管”的难题。党建引领安置型社区“委托”治理模式增强了居民的主体性意识,明晰了治理主体间的权责边界。以“情感”为联结机制和治理要素,党建引领过渡型社区治理模式推动“陌生人”社区向“共同体”社区转变。党建引领老旧型社区“自主”治理模式以供需有效对接为核心,社区党组织引导社区自组织主动对接居民需求,促使居民积极参与社区治理。党建引领院落型社区“兜底”治理以“连片捆绑”为核心机制,推动院落型社区的整体性治理。  相似文献   

7.
孟燕方雷 《探索》2022,(6):85-97
组织动员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政治组织的基本功能与重要优势。以党的基层组织为中轴,组织基层社会并动员社会主体参与治理是党领导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党建引领城市社区治理内蕴动员型治理逻辑,其发挥社区党组织的组织动员功能,引领重塑基于信任的社区治理关系结构;嵌合市场组织与社会组织,整合治理资源以降低治理成本;发挥党员示范带头效应,带动社区治理主体协同参与。因此,要实现党建引领城市社区治理,需通过枢纽链接、组织嵌合与行为垂范等机制提升动员型治理效能,即建设枢纽型党组织,通过机构合作以实现治理过程的系统化运作、资源交换以降低治理成本、空间优化以提高治理效率,引领构建社区治理整合体系;深化党的组织嵌合,通过完善党的组织架构以组织带动社区居民、拓展党的组织覆盖面以整合社区治理组织化资源、建设政治引领工程以推进合作治理,塑造社区治理网络格局;发挥党员先锋作用,统筹加强社区党员与在职党员双重示范引领效应,激活社区治理主体参与动能,进而破解基层治理困境,稳固现代化国家治理根基。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目标,为推进新时代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明了方向。社区治理共同体是促进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的重要内容,社区治理需要多元主体共同努力,而当前政府主导的社区治理模式与社区治理多元主体有效参与不足导致的社区治理“碎片化”问题凸显,这就需要运用整体性治理的理念,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多元主体参与共治、协商民主增进共识、法治建设促进规范、科技支撑推进现代化的共同治理模式,为社区居民提供全方位、合作化、无缝隙的高质量社区公共产品和服务。  相似文献   

9.
社区社会组织是共建社会治理共同体不可或缺的力量。社区社会组织在补齐基层公共服务短板、促进居民参与、维护社区稳定、培育社区文化方面可发挥独特而积极的作用。以回应居民需求为价值引领,以专业能力保障功能发挥,以激发情感认同共建治理共同体等是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内在理路。当前,社区社会组织正面临组织内生动力不强、服务供给回应性不够、社区情感动员力不足等实践困境。为此,应从加大资源支持和引导力度、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强化情感认同培育等方面着力优化。  相似文献   

10.
国际化社区成员的多元化决定了其价值需求的多元化,如何顺应国际化社区居民彼此陌生、孤单、需求多样化的特点,通过文化活动构建居民交流、共商机制,通过居民自治,协商共议解决自身面临的问题,加速文化认同和社区整合成为基层社会管理的首要难题。S市B社区"相约九号"社区自治平台这一新型参与机制的出现在演进逻辑上与社区治理有着某种对应关系。社区新的参与机制和组织形式的显现,社区公共活动空间和社区公共生活的拓展,实际上意味着社区治理主体的多元化发展以及社区这一社会生活共同体的本质性规定的回归。但就基层社会管理的角度,我们不得不承认,当前的社区自治与基层社会管理仍然任重道远。可以说,我国国际化社区建设的顺利推进与否,最终取决于社区参与机制的制度化与政府治理体制的转变。为此,必须加大制度创新力度,通过完善公众参与机制、破除体制障碍不断推进国际化社区治理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1.
和谐社区:现代社区发展的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发展以及社会现代化程度的提高,社区的发展经历了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或者说由自然产业型向社会分层型的转变。对于这两种类型的社区,我们应更好地建立起成员之间的和谐关系:一是坚持以人为本,切实维护每个社区成员的切身利益;二是提倡健康、文明、和善的生活方式;三是大力发展社区服务,增进社区成员之间互帮互助的服务观念和服务意识。与此同时,还要建设和谐的社区环境和社区文化。  相似文献   

12.
社区传播是社区建设的重要手段。社区报的立足点在于社区本身。社区报应该定位为社区居民的"生活实用手册"。为实现这一定位,应实行目标读者锁定社区中老年居民和家庭妇女、社区新闻与生活资讯并重、加强社区报采编人员的培养和培训、探索可持续发展的经营机制等策略。  相似文献   

13.
建设和谐社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加强社区党建是建设和谐社区的前提和保证,和谐社区的建设为加强社区党建营造良好的氛围.要正确判断和科学预见社区党建与建设和谐社区面临的新形势,通过加强社区党建工作,保持社区党员的先进性,提高社区党组织建设和谐社区的能力,推进和谐社区建设,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4.
城市社区治理面临的挑战一方面来自于城市快速扩张带来的人口集聚效应和空间变革带来的结构性张力,另一方面也与城市社会变迁带来的陌生化和社区团结机制式微密切相关。成都的社区营造实践以社区公共议题为切入点,构建参与式互助体系,试图在社区空间中创造出一种新型参与网络以实现社区的再合作化和再组织化,激发社会治理的内生动力,为破解城市社区治理困境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镜鉴。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我国社区民主建设和社区自治改革的宏观趋势,适度地借鉴国外社区基金会的营运理念和发展经验,对处于探索阶段的我国城市社区自治事业的开展无疑具有积极的开拓意义。  相似文献   

16.
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一、社区职能的调整变化,是城市管理和发展的客观要求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社区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法律规定表明,社区既不是行政组织,也不是民间社团,而是既承担政府部分工作,也要发挥自治功能的法定组织。  相似文献   

17.
社区冲突:社区社会工作者须有的风险预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城市的稳定对全社会的稳定具有关键性的意义。城市社区是社会冲突最集中、最易爆发的地方,正视和加强对社区冲突问题的研究,构建有效的社区冲突风险预期,有助于社区社会工作者及时发现和解决社区问题,促进城市社区的健康、和谐发展。因此,对稳定与冲突的辩证关系,冲突可能发生的范围与强度,城市社区冲突的根源,以及解决冲突的途径都要有充分了解和预见。  相似文献   

18.
社区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和切入点。呼图壁县以服务群众为重点,以社会性、群众性、公益性为抓手,逐步完善社区管理体制,努力创建“社区安定团结、环境安全文明、百姓安居乐业”的新型社区。要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克服社区单位化和行政化倾向,出“实”招、拓展和深化社区服务领域,依法健全社区自治、保障社区良性运转,从群众的现实需要着手,实现社区全方位建设,进一步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19.
目前,在一些城市,特别是一些大城市,社区服务已经渗透到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也面临着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社区服务究竟该不该引入市场机制,哪些该引入市场机制,哪些不该引入市场机制,都是需要我们回答的问题.从宏观上看,要解决社区服务面临的许多问题,要引入市场机制,这样可以促进社区服务产业化的发展,但在微观的福利性社区服务方面,要运用"准市场化机制",也就是说,有些地方可以引用市场机制,而有些地方则不应引入市场机制.只有这样,社区服务才能健康有序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各地相继挂牌成立了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以助推减负改革,与之同时推行的是基层治理单元中两委领导“一肩挑”政策。既然行政化对参与自主性及助人专业性的侵蚀是基层负担的症结所在,为何又将其作为解决问题的方案?实际上,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是在复杂环境下欲实现协同增效的政社跨部门组织,理论上可以通过资源整合帮助社区实现减负,但其形成却是政社组织在未经分离状态下的整合,是一种在动员体制下由国家建构的赶超型协同。调研发现,赶超模式下的社区治理呈现出“以政补社”与行政制约的特点,居委会成员面临角色被动扩展、身份层层叠加的困境,社会工作陷入了专业缺位与财政限制的消极循环。基于此,社会工作专业秩序的建立与合理调节跨部门组织中不同制度逻辑的紧张关系成为了亟待探索的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