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戴红武 《学理论》2009,(18):169-170
在公共危机治理中,政府因其权威性、资源的优越性以及自身的使命理所当然成为公共危机治理的主体。但是,日益复杂、影响日趋广泛和严重的公共危机频繁发生,使世界各国政府深感力不从心,人们纷纷把目光投向社会,希图从社会寻求力量。非政府组织因其特有的优势便悄然进入公共危机治理队列中,并日益成为政府治理公共危机的重要同盟军。本文试图论述非政府组织在公共危机治理中的角色定位以及与政府的互动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2.
进入新世纪以来,突发公共事件频繁出现,使得如何有效预防和化解公共危机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和学界关注的焦点.本文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CAS)的视角,剖析我国传统政府治理模式在现代危机管理中的体制性弊端,提出建构适应外部复杂动态环境,政府主导,非政府组织、企业组织和公众合作互动的协同治理模式,以达成充分整合公共权力与社会资本,"合力共治"公共危机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3.
陈岩 《学理论》2011,(18):48-49,57
":善治伙伴"关系的确立基于政府与非政府组织有效合作的前提。危机心理救助过程中,对二者的角色进行准确定位,明确政府的让渡选择,只有这样才能职责清晰、互不干涉,保持非政府组织的相对独立性,发挥其在危机心理救助中的优势。我国非政府组织在公共危机心理救助过程中面临如下阻力:政府对非政府组织重视程度不足、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心理救助缺乏资金保障、参与公共危机心理救助的非政府组织间缺乏有效协调、非政府组织在公共危机心理救助过程中专业性不强等诸多阻力,为此,有针对性地选择解决对策,探寻有效路径,这已成为当下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我国公共危机事件频发,建立一个全面整合的公共危机管理体系,提升社会整体的危机管理能力,是当前公共危机管理面临的最大挑战。因此,急需调动整合广泛的社会资源,要求政府、非政府组织、企业、社会公众的共同参与。基于协同治理的角度,阐述公共危机协同治理的内容框架,即内涵、价值导向和治理结构,并结合我国实际提出公共危机协同治理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5.
在公共危机中,非政府组织应该发挥参与、中介、预警、监督和服务功能,但在现实中却出现了严重的功能缺位现象.这主要是由于非政府组织与政府组织、企业缺乏良性互动,公民社会发展不充分,其自身发展面临困境,制约了功能的发挥.当前,应该通过构建非政府组织与政府组织的良性互动关系,推动非政府组织与企业的积极合作及加强公民社会文化建设和非政府组织自身建设,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在应对公共危机中的应有功能.  相似文献   

6.
由于在诸多方面具有优势,非政府组织应成为应对公共危机的重要力量。政府要为非政府组织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非政府组织也需加强自身建设。使得非政府组织能与政府组织实现良性合作,及时有效地防治危机。  相似文献   

7.
建设和谐社会中公共治理的实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于公共治理的和谐。公共治理,作为弥补政府管理与市场调节不足应运而生的一种新的社会管理方式,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公共管理的重要理念和价值追求。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公共治理得以实现的途径在于:政府自觉;公民参与;政府与非政府组织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8.
在经济全球化、社会复杂化和自然环境不断恶化的时代背景下,公共危机治理已成为现代社会不可避免的重要社会行动。有效治理公共危机,不仅要依靠政府,还需要社会组织、企业和公民个人的有序参与。公共危机是对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检验,不仅考验政府的综合治理能力,也考验社会组织的快速反应能力。建立有效的全面动员机制,充分调动各种积极因素,能够将危机损失降低。社区和公众的公共危机意识和能力,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民间团体与政府配合的好坏。社会组织应该成为连接政府与公众的桥梁,填补政府能力的真空地带。建立政府与社会组织的耦合机制,形成良好的协作互动机制,有效发挥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治理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9.
由于志愿失灵、社会资本的负外部性、管理型社会治理模式的失效以及集体行动的困境等因素,我国非政府组织在参与危机管理中存在着“参与失灵”现象,表现为无法参与、参与失效、参与绩效评价不高等.矫正危机管理中非政府组织参与失灵必须与改造我国危机管理体系相结合,注重加强非政府组织自身建设,建设服务型政府,构建危机合作参与机制,推进我国危机管理体系的升级和优化.  相似文献   

10.
农村民间组织是公共治理领域中农民组织化的有效形式与途径,也是政府推进农村社会治理模式变革、应对农村公共治理危机的理性选择。公共治理领域中农村民间组织的组织构建以及政府在其中的主导作用是扩展公共治理领域中农民组织化参与的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11.
王少红  和君玲 《学理论》2011,(32):22-23
随着公共管理理论的发展和完善,我国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非政府组织、营利组织、媒体、公众和国际组织共同参与的危机处理模式。政府的主导地位决定了其在危机处理中的重要作用,但是随着公民社会的完善,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政府也不再仅仅通过公共权力来影响其他参与主体,而是通过多种影响力方式来应对危机,处理危机,提高办事效率,完善政府形象。  相似文献   

12.
非政府组织在克服贫困、扶助社会弱势群体、抵制政府侵犯公众利益的不合理行为、社会教化、应对社会公共危机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社会矛盾起到了很好的调节作用。构建和谐社会,需要非政府组织进一步发挥作用,也需要进一步发展和规范非政府组织本身。  相似文献   

13.
政府改革的成功和政府治理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多元因素的支持 ,“非政府领域”的成长是其中重要的支持因素之一。“非政府领域”包括非政府组织 (NGO)、家庭及社会中介组织、企业及市场中介组织等 ;特别是其中作为战后大规模兴起的组织类型的非政府组织 (NGO) ,它对政府改革和政府治理的重要性不但体现在它本身作为公共组织的一种类型所具有的公共管理属性上 ,而且更体现在政府组织和“非政府领域”之间应建立一种良性互动的机制上  相似文献   

14.
曾瑜 《学理论》2012,(13):43-44
随着经济和社会纷纷步入转型期,我国社会的权力结构发生了变化。非政府组织的兴起改变了原来政府———市场的二元治理结构,推动着我国治理理念的转变以及民主法治的进步。然而,非政府组织蓬勃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内外交困的局面,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的危机,尤其是合法性危机:一来其权力的来源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二来缺乏代表性,再来独立性也受质疑。从行政法的视角分析了我国非政府组织合法性危机,并试图探索出解困之策。  相似文献   

15.
单一依靠政府治理群体性事件存在严重缺陷,群体性事件的善治要在政府与公民社会良性互动中实现。非政府组织参与群体性事件治理可以发挥其信息收集与传递、构筑沟通和对话平台、社会服务和社会监督、宣传和教育等功能。同时,非政府组织应坚持沟通合作、独立自主、依法和有序参与等原则,在参与过程中应勇于担当责任,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努力提升社会公信力,树立长远目标。非政府组织参与群体性事件治理,对各层级政府、非政府组织自身以及利益受损群体具有重要意义,是维护政治稳定、增进社会和谐有生力量。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7,(10)
在全社会呼吁生态文明建设和多元治理的今天,政府、民众和非政府组织等社会主体不仅急需对自身角色进行清晰定位,更要实现符合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多元共治。在环保非政府组织(以下简称环保NGO)作为中国成立最早、最活跃,也是最有影响的NGO类型,甚至一度在生存环境、组织能力较不成熟的情况下,超长发挥对生态环境正向保护、支持、引导的作用,树立良好形象。而公共危机作为风险社会中最为紧张、各社会利益主体最易达成"公共理性"的境况,在强调时间、空间、社会共同逻辑作用的城市空间动力视角下,分析NGO与其他各主体间的互动行为,对政府、NGO等发展均有着良好的助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公共危机治理主体间逻辑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危机治理,包括以下涵义:首先,是指政府和社会组织为了实现危机化解与规避而对市场和社会进行干预的过程.其次,是指国家协调各种社会组织和个人实现危机的控制、转化,有效维护社会秩序,推进社会和谐发展的诸多方式的总和.而这其中就涉及到三个主体:国家的行政代表——政府、社会、公民个人以及它们之间的互动关系.囿于目前政府在处理公共危机中出现的低效率和高成本问题,在公共危机管理、资源供给等方面均在寻求多元化参与主体的需求.从而实现公共危机协同治理,这一理念已获得普遍认同.然而如何实现政府、社会、公民三者问的良好互动,需要对其关系进行进一步的剖析和思考.  相似文献   

18.
单一依靠政府治理群体性事件存在严重缺陷,群体性事件的善治要在政府与公民社会良性互动中实现.非政府组织参与群体性事件治理可以发挥其信息收集与传递、构筑沟通和对话平台、社会服务和社会监督、宣传和教育等功能.同时,非政府组织应坚持沟通合作、独立自主、依法和有序参与等原则,在参与过程中应勇于担当责任,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努力提升社会公信力,树立长远目标.非政府组织参与群体性事件治理,对各层级政府、非政府组织自身以及利益受损群体具有重要意义,是维护政治稳定、增进社会和谐有生力量.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90年代以来,治理理论在全球范围内逐渐兴起并迅速传播,致使政府在公共管理领域内的权力主体地位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并由此凸显出非政府组织的角色地位。在此背景下,政府与非政府组织不可避免地卷入多元博弈的格局,而治理亦必然成为双方关系的最终归宿。  相似文献   

20.
基于政府作为社会管理主体对公共事务的介入程度,可以将社会管理模式分为三种:政府一维单向度的管理模式、政府与社会多元主体的合作治理模式、社会自治模式,其中,社会自治模式又可分为他组织主体治理与自主组织治理两种次生模式。三种治理模式各具特点和优势,都有自己适合和无助的公共问题情景。自主组织因其主体间的民主化、平等性及利益共同体的性质,在类似于"公共池塘"的利益共攸社会公共问题的治理上有着其独特的价值。同时,也因自主组织权威的非法定性、主体利益的分散性,以及对于公共问题的可治性等原因,在其构建及运作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的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