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2007年,西华县田口乡滩上村又是一个丰收年。村党支部书记王学贞带领村民栽培的1200万袋黑木耳收入达1300万元,人均7700元,再加上其他收入,人均纯收入超万元,全村家家户户年收入都是数万元。  相似文献   

2.
在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组织究竟面临什么样的矛盾与问题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方向是什么 ?重点在哪里 ?带着这一问题,我对吉县中垛村党组织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 一   中垛村位于吉县中垛垣面中部,下辖北柯木盍、南柯木盍、中垛 3个自然村,七个村民小组, 325户, 1405口人,总面积 12994亩,耕地面积 3200亩,人均 2. 2亩,人均年收入 1700元。贫困人口 50户 120人,占总人口的 10%;集体经济年收入 11.5万元,主要靠核桃园、苹果园、机动地的承包所得;全村共有 24名党员,设 3个党小组。党员的平均年龄 46岁。党员文化结构:高中…  相似文献   

3.
灵寿县灵寿镇南托村拥有土地1650亩,村民1769人,人均年收入3000元。近年来,该村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号召,大力开展文明生态村建设,村党支部、村委会多方筹集资金为村民打井两眼,  相似文献   

4.
在桐梓县高桥镇周市村,远程教育管理站的管理员轻点鼠标,电脑屏幕上便出现了兰花的栽培管理技术。周市村的村民高兴地说:“远程教育站点建到我们村,我们只要用鼠标一点,就学到了技术,在这里上一堂课等于多种了2亩田。”过去.群众遇到问题必须要到县城甚至成都请教专家.很不方便。远教站点网络开通后,通过看片子,上网向专家咨询等方式.群众很快就能解决在兰花种植中遇到的难题。很多村民依靠远教站点获得先进的种植技术,全村种养业迅猛发展,兰花种植大户从3户增至12户。全村最大种植卢面积近10亩,年收入保守估计10万元左右;最小种植户面积1亩,年收入1万元左右。  相似文献   

5.
刘平昌  李勇 《唯实》2000,(3):36-39
广袤的苏北平原,土地贫瘠,经济落后。改革开放以后,这里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坐落在赣榆县城东乡的宋口村,就是这种变化的典型代表,1999年,宋口村被国务院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命名为“苏北第一村”。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说:“宋口村完全可以和华夏第一村——华西村媲美!”不久前我们走访了市、县领导和该村村民。他们说:七年前,宋口是一个人均年收入不足700元的小渔村,如今已是人均年收入5100元的富裕村;全村经济总量已由600万元增至2.6亿元。不仅人人过上了小康生活,精神文明建设也取得了丰硕…  相似文献   

6.
赤峰市元宝山区建昌营村的党委书记是土生土长的张耀堂。建昌营村在赤峰地区名气很大,自然条件好,集体经济发达。2000年时,建昌营村实现工农业总收入6.2亿元,集体经济收入1100万元,向国家缴税1248万元,人均纯收入4300元,集体积累净资产15318.9万元,名列自治区村级综合实力前三强。这一切,都与建昌营村的党委书记张耀堂有直接关系。这一切,还得从头说起……1984年,建昌营村的村办集体企业年收入达到了160万元。许多村民看着日益好起来的日子高兴地说,耀堂啊,差不多了。只要能这么维持下去,大伙儿就满足了。然而,张耀堂眼里…  相似文献   

7.
正坐落在辽冀蒙交界的凌源市宋杖子镇范杖子村,10年前人均年收入尚不足1500元,可如今,小甜椒形成大产业,人均年收入已达到2.3万元,2013年集体收入突破130万元,社会总产值实现1.5亿元,村集体10年累计收入超千万元,而且带动了周边三省六个乡镇7000多户农民致富,书写了中国新"椒傲"。如此巨变缘于范杖子村有一个好书记——侯鉴,他和村党组织一班人通过领办创办农峰蔬菜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带领村民走上了强村富民之路。  相似文献   

8.
5年,村民人均年收入从6080元增长到10285元;村集体企业由无到有,发展到3个,村年集体收入由2400元增长到30余万元……杨玉梅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以来,界牌村发生的这些可喜变化让不少村民感叹:“这个女‘村官’,确实不一般!”  相似文献   

9.
正10多年前,一提到桓仁满族自治县(以下简称"桓仁县")五里甸镇老黑山村,人们立刻会联想到两个词:一是偏远——距离县城70公里,来回一趟得花一天工夫;二是贫穷——人均年收入不足2000元,有的村民甚至在腊月二十九要靠赊账过年。谁能想到,如今的老黑山村已是交通便利,头顶"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的光环,2015年人均年收入高达2万元。说起这天翻地覆的变化,就不能不提及该村党支部书记王福全的一门本事——  相似文献   

10.
在辽宁省西部沿海的兴城市有一个远近闻名的亿元村——四家村,它的发展历程犹如一部浸透着人们青春和血汗的作品,张文成就是那位呕心沥血的创作者。32年前张文成当村支书时,四家村有13万元外债,人均年收入46元钱,26户村民外出逃荒。32年过后,四家村人均年收入达4900多元,村办企  相似文献   

11.
今非昔比多变化,村民生活日日新。用翻天覆地来形容建昌营村的巨大变化是不过分的。1978年,这个有5000多人口的建昌营村农业总产值只有155万元,村民们人均年收入仅91元。而今,村民们人均收入达到4300元、村民们的子女读高中可以不出村、还有近700名男60岁、女55岁的老人每月可享受60元钱的退休待遇,更主要的是这里城乡差别在消失,步入了城乡一体型发展之路。目前,建昌营村不仅有装机容量为1.2万千瓦的热电厂,还有55%股份的元宝山区人民政府的宝山宾馆。在近几年全国500家小城镇建设试点工作的基础上,最近建昌营村又昂首进入了全…  相似文献   

12.
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景阳镇上岗冲村地处海拔2800米的脑山地区,全村共有406户1903人,是一个纯回族聚居村。现有耕地面积1500亩,人均0.79亩。2000年之前,全村大部分人都住在阴暗潮湿的土坯房里,还有5户人家因盖不起茅草屋住在窑洞里,20%的村民吃不饱、穿不暖。1999年,全村农业收入不足1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只有997元。  相似文献   

13.
平江县伍市镇仕洞村是省科委对口扶持的建整扶贫村,1996年人均产粮310公斤,人均纯收入607元,65%的人口未解决温饱问题。1997年以来,由于各级党委政府和省科委党组的高度重视,工作组与村支两委一道推广科技、兴村富民,使这个村基础设施全面改观,村民面貌焕然一新。去年,人均产粮达600公斤,人均纯收入达1300元,今年人均纯收入预计可超过1500元。村级集体经济从无到有,年收入可达3万元,成功地实现了省委提出的稳步解决温饱、稳定脱贫致富的目标。他们的主要做法是:从实际出发,选准科技项目,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省科委工作组驻村…  相似文献   

14.
曾经是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大同市浑源县裴村乡大桥村村民张吉作,依靠种植的83亩黄芪不仅让自己年收入达到3万元,还带动全村村民种植黄芪1600亩,实现整村脱贫。现如今,大桥村成立了旅游公司,建立了农家乐“归潜居”,村民们踏上了乡村振兴的“快车道”,当初那个籍籍无名的贫困村成为了裴村乡首个脱贫村。  相似文献   

15.
水门村位于邢台市区西70公里处,与山西省接壤。全村316户, 1098口人,总面积2.5万亩,其中耕地156亩,经济林9000亩,公益林1.2万亩。2005年人均纯收入4300元。全村经济总收入472万元。40余年来,水门村积极开展生态修复工作,发动群众,科学规划,  相似文献   

16.
李龙 《党建文汇》2009,(2):F0003-F0003
上长茂村隶属辽宁省兴城市华山街道管辖,位于兴城市与杨家杖子经济开发区交界处。全村共有526户、1710口人,村域面积15342亩,其中耕地面积2420亩,人均土地约为1.41亩,人均收入约为5000元。上长茂村辖区内工业企业比较多,有钼选厂、铁选厂、采石场、水泥厂、灰窑、白灰经销公司等十余家企业,年总产值约为1.5亿元,利税12007Y元,安排当地村民就业600余人。近几年,上缴税金逐年递增,被兴城市委、  相似文献   

17.
《奋斗》2018,(8)
正大庆市红岗区杏树岗村党支部团结带领全体村民,针对缺少立村企业、集体经济薄弱、群众增收渠道不多的"痼疾",开出了招商引资、兴办村企、改善民生的"三张药方",不断提高摆脱贫困、自我发展能力。经过不懈努力。目前村集体经济年收入2000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达25800元,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效。大力招商引资,架起脱贫致富直通桥。村党支部班子成员立足靠近主  相似文献   

18.
《当代贵州》2020,(2):12-13
2019年,全省茶园面积700万亩(其中投产面积601.7万亩),已连续7年居全国第一;茶叶产量40.1万吨、产值451.2亿元。茶产业辐射带动356.1万人,带动贫困户34.81万人,脱贫17.46万人,涉茶人员年人均收入10699.08元,其中涉茶贫困户人均年收入5722.79元。  相似文献   

19.
曩宋村是梁河县曩宋阿昌族乡的乡政府所在地,全村共有9个村民小组,1909人,人均耕地面积1.02亩。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889元,成为梁河县经济发展较快的一个村。村民们自豪地说:“我们有一个能办大事的好支部。”  相似文献   

20.
魏明俊  王中玉 《前线》2011,(6):14-15
北沟村位于北京市怀柔区西北部的渤海镇.距怀柔城区18公里,地理位置相对偏僻。以前的北沟村是渤海镇有名的贫困村,人均年收入不足5000元,村内各项工作停滞不前。近几年,北沟村以班子建设为核心。不断创新村级民主建设、村民教育和经济发展模式,总结出和谐山村建设的“1+3”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