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普世价值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的历史终结论,其目的是要制造和掌控舆论话语权和意识形态的支配地位,实现和平演变,夺取政权。普世价值在中国的泛滥侵蚀了人们的思想,对我国意识形态和国家政权都提出了挑战,这需要马克思主义尤其是当代马克思主义作出回应。我们的回应就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通过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种种策略和措施实现马克思主义尤其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对人们思想的武装。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是1848年以来160余年世界历史的塑造者。面对21世纪的今天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资本主义依然没有走向地消亡的明显迹象、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运行模式越来越趋同、马克思主义好像过时的现实,本文对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进行了多维解读,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当代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筑基者,是当代资本主义的批判者,是所有国家社会正义公平建设的推动者,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倡导者,是人类社会前进方向的指引者。  相似文献   

3.
道格拉斯·凯尔纳“技术资本主义”是在马克思和马尔库塞技术理论、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精神”和现实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影响下所提出来的概念图式和“社会图绘”。它具有经济学和哲学的双重内涵,是不同于“晚期资本主义”的一种社会理论认识。从总体理论特征和思想主线上看,凯尔纳无疑是一名左翼激进学者,但他同时也是一名坚持批判资本主义根本立场、强调马克思主义当代价值的晚期马克思主义者。他关于对新时期新变化的资本主义的独到见解和术语表达,对于我们更好地面对当今世界的多极化、全球化和更好地探索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大众化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在当今世界面临一个非常严峻的局面。究竟应当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实质和核心是什么?这一关系到马克思主义前途命运的大问题,已成为当代马克思主义学者以及不同思想流派的理论家普遍关注的问题。 被西方世界称为“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马克思主义”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如“新  相似文献   

5.
生态社会主义是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西方绿色运动,并在90年代成为当代西方一个引人瞩目的马克思主义流派。它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的理论对当代西方社会主义思潮的影响,同时也体现了当代社会危机的根源是资本主义制度这一事实。生态社会主义弘扬了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对当代资本主义进行了严厉的批判,为认识资本主义矛盾提供了新视野,并对我国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过山车"引发分配不公、贫富悬殊等社会问题,资产阶级正义理论对解决社会不公问题的效用"忽明忽暗"。此时,具有鲜明马克思主义背景和社会主义元素的正义理论愈发引起关注。加拿大马克思主义学者凯·尼尔森力图秉承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观,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构建起一套着重于追求实质性平等的"平等正义论"体系——激进平等主义。这一理论业已成为当代西方左翼正义论的主要代表。  相似文献   

7.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是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重要的新兴流派之一。它努力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分析当代社会的生态危机,探索解决危机的途径。这对我们全面认识当代资本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坚定社会主义信念、保护生态环境、确立新的符合生态文明的生活方式、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它把生态危机看作当代资本主义的主要危机,把人与自然的矛盾看成资本主义的更为基本、更为主要的矛盾,偏离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它对生态社会主义的构想带有一定的浪漫主义色彩和乌托邦性质,缺乏切实可行的实际方案。  相似文献   

8.
批判理论是法兰克福学派的学者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现状及其历史进程进行批判性审视的结果,其中蕴含了深刻的政治思想。一方面,批判理论不仅关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普遍性问题,对实证主义的哲学精神和传统的意识形态理论进行解析和批判;另一方面,批判理论还注重发掘资本主义社会生活中的细节,将对资本逻辑的批判从宏观转向了微观,进而通达其政治诉求。可以认为,从微观视角对批判理论中的政治思想内涵进行探索,不仅能够对其进行深刻理解和阐释,而且能够在新时代背景下将批判理论与当代中国现代化建设进行有机的结合,进而实质性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进程。  相似文献   

9.
生态马克思主义对当代中国至少具有四个方面的重要意义:一是为理解当代资本主义生态危机提供了新的视界;二是为把握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提供了新的视角;三是深化对其探讨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四是其理论成果能够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强调人与自然的代谢关系,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马克思预见到了资本主义必然导致生态危机;马克思的生态智慧推进了生态文明理论创新,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提供了指导,有助于促进生产方式转型和国际合作,并可培育公民生态意识。本文通过系统梳理马克思主义的生态哲学思想,考察它的当代价值,并分析它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资源环境观,以及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对构建当代中国生态文明所具有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1.
针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对人的真实需要和价值的遮蔽问题,西方马克思主义开始重新思考马克思的社会结构与社会发展理论。他们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中言说马克思主义的本质,或主张争取意识形态领导权,或提出重塑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他们在对基本概念的更新中重构社会结构理论,或立足于现代科学理论的要求对马克思主义做出更为清晰的厘定,或试图以新的概念替代唯物史观的经典概念;他们在对阶级问题的改造中否认马克思阶级观点的理论逻辑,或认为作为历史主体的阶级已成昨日黄花,或将阶级分析从政治领域置换到社会领域。  相似文献   

12.
资本主义微观统治问题是西方马克思主义从资本主义社会现实中寻找无产阶级革命失败原因的关键内容。西方马克思主义在长期探索中,对资本主义微观统治的方式、后果以及如何化解这一问题进行了详细而深入的阐述。通过对这一思想的研究,我们可以全面了解当代资本主义,并对如何警惕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微观统治向我国的渗透以及如何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3.
当代资本主义与《共产党宣言》产生时的资本主义相比较,其阶级本性、矛盾内涵依然一致;苏东剧变后,西方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认识有一个明显转折;新的时代呼唤马克思主义的创新。  相似文献   

14.
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积极推行社会福利措施,以此来缓解资本主义的系统矛盾和阶级矛盾。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福利国家似乎实现了某种资本—国家—社会的平衡,这让人们一度开始怀疑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在当代是否仍然有效。但是,随着1970年代石油危机的爆发,资本主义福利国家逐渐陷入巨大的困境之中。基于这一事实,新自由主义和马克思主义都对资本主义福利国家进行了反思和批判。新自由主义认为福利国家会抑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从而主张"拆除福利国家";马克思主义深刻剖析了福利国家与资本主义之间存在的结构性矛盾,但它并不因此主张福利国家能够任意被"拆除"。在马克思主义看来,福利国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的矛盾和危机,甚至其自身会成为资本主义所谓的负担和"毒瘤",但它又是当代资本主义不可逆转的、不可拆除的装置,即"尽管资本主义不能与福利国家共存,然而资本主义不能没有福利国家"。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在《资本论》研究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其崇高的学术精神品质——科学性与价值主体性的统一。在当代中国,新时期时代精神召唤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理论上的进一步发展,这是每个马克思主义学者都应该自觉面对和肩负的历史使命。作为马克思主义学者,就必须自觉地认识到自己本身是劳动人民意识的代表,是马克思主义灵魂的人格化,并自觉地塑造这种人格。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建党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应该结合新的实际,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是剩余价值学说的理论基础,揭示了当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行特点和基本矛盾。一百多年过去了,世界发生了前人无法预料的深刻变化,资本主义与过去也有了很大的差异,而社会主义制度的  相似文献   

17.
王莹  马治国 《理论前沿》2008,(10):25-26
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在产权保护上的价值取向不同,决定了我们必须以发展的马克思产权观为指导,完善当代中国产权制度的基本原则:坚持马克思主义产权法律思想;公有财产与私有财产平衡保护;保持社会主义宪法性质;确立社会主义知识产权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8.
世纪之交,国内学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西方哲学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性及马克思主义哲学未来新形态等方向的研究,推动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跨世纪发展,从而成为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五大热点。  相似文献   

19.
以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为线索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研究资本主义、揭示资本主义历史命运的基本方法。用这种方法认识当代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依然存在且表现形式多样;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既具有引发经济危机的破坏性作用,也具有推动资本主义调整改革的建设性作用;它所推动的调整改革产生了更多的社会主义因素,使当代资本主义离社会主义越来越近。  相似文献   

20.
产生于 1 9世纪中叶的马克思主义与产生于 2 0世纪中叶的后现代主义都具有对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的共同特征。然而 ,两者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又存在着明显的差别。后现代主义只是以游戏的方式批判资本主义 ,满足于对语言的“拆解”、对中心的颠覆、对价值和理性的消解 ;而马克思主义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基础的本质揭示 ,对其社会制度的弊端进行猛烈的抨击 ,提出要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公有制代替资本主义的私有制。因此 ,在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上 ,马克思主义比后现代主义深刻和彻底。在人类社会发展到后工业阶段 ,我们不能用后现代主义代替马克思主义 ,而要在后现代主义的语境中发展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