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找点儿空闲,找点儿时间,领着孩子,常回家看看:带上笑容,带上祝愿,陪同爱人,常回家看看。妈妈准备了一些唠叨,爸爸张罗了一桌好饭,生活的烦恼跟妈妈说说,工作的事情向爸爸谈谈。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帮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团团圆圆: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  相似文献   

2.
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就要到了。按惯例,各级领导干部总是要到基层去慰问,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年终“访贫问苦”。此举不仅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基层,前往参加慰问的领导干部也从中受到教育。总之,上级领导下基层走访是件好事。然而笔者又想到,如果领导干部不仅仅是年终下去走访,而是经常下去看看,将年终的走访变为终年走访,岂不是更好!这不仅是贴近群众的需要,也是对各级领导干部进行党风廉政教育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深入基层,倾听民众心声,了解百姓疾苦,解决群众关心的问题,历来为我党所倡导,为群众所期盼,更是党的事业兴旺发展的根基所在。然而“深入”也须“慎入”。如此提法,非笔者头脑发热想玩文字游戏,盖因各路“大员”时下“深入”基层确有“瑕疵”,当以“慎入”为宜。“瑕疵”何在?依笔者见闻,似可略述如下:一是盲目随意。没有明确目标,没有科学、具体的计划,拍拍脑门“灵机一动”,便轻率作出了下基层的决定。其结果,基层虽“深入”了,在精力、人力、财力上投入也不菲,产出却平平泛泛不成比例,倒是给基层添了不少乱。二是惯于…  相似文献   

4.
公仆铭     
位不在高,廉洁则名;权不在大,为公则灵。斯是公仆,服务于民。脚步进基层,民情入脑深;谈笑有百姓,往来公私清。可以明实况、察真情;无谎报之乱耳,无偏颇之爱心。阿里孔繁森,赢得万民钦。众人云:公仆精神!公仆铭@张凤岗  相似文献   

5.
西安市城管执法局紧紧围绕省委、市委“三问三解”活动的统一部署,以“下基层、走群众、结对子”为实践载体。深入开展“转作风、解难题、惠民生”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扎实转变工作作风,全面解决百姓难题。用真心和真情奏响了西安城管一曲曲服务群众惠民生的时代强音。  相似文献   

6.
张朦 《法庭内外》2013,(9):57-58
北京市密云县巨各庄法庭坐落在密云县的东北部,虽然位置偏远.村路难行,但是这里的法官却已习惯于下乡办案,时常活跃在基层百姓间。为了切实解决部分群众打官司难的问题,为了让庭审、调解达到更圆满的效果,也为了可以在结案后让当事人放心,巨各庄法庭的法官立足为民司法,坚持能动司法,主动下乡立案、下乡开庭、下乡回访,深入纠纷现场,来到当事人最为便利的村间路旁、田间地头、百姓家中办案,赢得了当地群众的普遍赞誉。  相似文献   

7.
据报载,某地区在开展领导干部调查研究活动中出现了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做法:某领导到基层调研,其身边工作人员要事先逐级向下打招呼,然后前呼后拥、逐级陪同;某基层单位某方面的工作有一定起色,形成了一定经验,于是乎,张、王、李、赵领导都要来调研,昨天市里去,今天县里来,这种“接力赛”式的调研,干扰了基层的正常工作;更有甚者,以调研为由下到基层,走马观花,草草问问后,便在有关部门领导陪同下找地方“研究烟酒”,临走再带点土特产,群众对此很反感。这种做法,不仅助长了一部分领导干部的官僚主义作风,使调研流于形式,…  相似文献   

8.
执政为民、让人民群众满意,是公仆的职责,是党的要求,更是人民的期盼。人民群众欢迎那些心里惦记着百姓冷暖,时刻为百姓提供方便。自觉服务、辛勤奉献的公仆。欢迎那些有着百姓心,做着平常事,深入基层的公仆。欢迎那些为党添光彩,为人民办实事、解忧愁的公仆。  相似文献   

9.
某领导下乡调研结束,乘车回城。不知是因为豪华小车走不惯乡村小路,还是因为“酒精”考验的司机一时不慎,车陷进了路边的小沟。正好一群村民经过,谁知这些村民望着沟里满载“土特产”的小车和路旁一身酒气的“公仆”,竟悄然而去。恼得这位“公仆”说道:这里的村民觉悟怎么这样低!群众觉悟真的低了吗?如果群众觉悟真的很低,抗日战争时期老百姓怎会扛着担架,冒着敌人的炮火去抢救同胞?解放战争时期当革命军队的战车陷入泥地时,又怎么会有那么多的老百姓争先恐后地去帮助他们?和平时期抗洪抢险的关键时刻,广大群众又为什么会不分…  相似文献   

10.
酒的故事     
90年代初,我从徐州日报社调到市纪委。  报到那天,时任徐州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的曹传仁跟我谈话:“调你来搞纠风。打铁先要自身硬,干纠风的先要自身正。己不正,不能正人。”“我记住曹书记的话。”“好!这是国务院纠风办文件,拿去学习。给你两个日记本,看你怎么用。”我沉思片刻决定:一本记自身如何纠风,一本记纠风工作情况。  到市纪委第一次下基层,是跟曹书记到新沂县调研纠风情况。一大早,急忙离家下楼。妻子急匆匆追到路上:“曹书记交待你,下乡吃饭交饭钱,我放你床头 200元钱, 10斤粮票,咋忘带了 ?还能像过去,…  相似文献   

11.
缤纷语丝     
《江淮法治》2012,(3):6-6
“要走农户、干农活、学本领,从脚底板练起。在与农民群众以心交心、一起摸爬滚打中深入了解中国社会,培养对基层百姓的深厚感情。”  相似文献   

12.
百姓是衣食父母,百姓是头上天。五千年的文明古国曾经农桑稼穑,使农以时,安定有序,创造出了灿烂的农业文明。历史发展到今天,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时期,党中央、国务院高度关注“三农”,为解决“三农”问题,自1982年1月1日到2006年,中央先后出台了7个“一号文件”,农业、农村、农民概括为“三农”的核心是农民,农民不富,中国不富;农业不稳,天下不安。  相似文献   

13.
“百姓的事是我们最大的事,哪里有矛盾纠纷,只要条件允许,我们就必须义无反顾地到哪里去办理案件,化解矛盾。”这是云南省元阳县人民法院党组一贯的做法和共识。为此,他们痛下决心,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公正司法、一心为民”和“三个至上”为原则,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改变以往“群众上访”为“法官下访”,“坐堂审案”为“送法下乡...  相似文献   

14.
宋交根 《中国监察》2009,(17):63-63
“以百姓之心为心”,语出《老子》第四十九章,原句为“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意谓执政者把满足人民群众的内心愿望作为自己的愿望。  相似文献   

15.
1997年5月,丁香花在黑龙江省最南端的五常大地上如期盛开了,而五常市首届“十佳公仆”评选活动也终于揭晓。在众多的候选人当中,唱“黑脸”、得罪人的市纪委书记孙彦斌竟然得票最多,名列“十佳公仆”之首。孙彦斌能获此殊荣,是因为他在9年的纪检监察岗位上带领一班人,查办了1000多起案件,为无数的当地百姓伸张了正义。9年间,在人民群众需要帮助的时候,他共拿出自己省吃俭用的钱11000多元,解人之危,救人之难。老百姓说:孙彦斌被中组部授予“模范党务工作者”称号,被评为“全国纪项检察系统先进工作者”真是当之…  相似文献   

16.
为进一步落实代表建议,缓解群众看病难问题,临漳县实施了医务人员下乡巡回医疗民心工程,根据各乡镇反馈的医患情况,有针对性地安排下乡时间,并施行回访制度。下乡巡回义诊小分队已先后到全县300多个农村义诊,免费为农民群众诊治疾病23000余人(次),为老党员、特困家庭上门义诊1700余人(次),受到了群众的欢迎。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总书记在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会上对权力观问题做了深刻系统的论述。学习江总书记这一重要讲话精神,我体会,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必须要强化“五个意识”。一是强化公仆意识。解决权力观问题,最根本的是强化公仆意识。当年焦裕禄顶风冒雪把救济粮款送到贫苦农民手中时称“我是您的儿子”;孔繁森看到藏族老阿妈挨冻,就赶快把自己身上的毛衣脱下来给她穿,也称“我是您的儿子”。他们视人民如父母,爱人民为本分,用行动摆正了“主人”与“公仆”的关系。强化公仆意识要破除“官本位”思想。有的领导干部处处以“父母官”自居,在群…  相似文献   

18.
去年以来,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派出许多干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拥护和赞誉。但令人遗憾的是,个别地方,在加强作风建设中做表面文章,引起群众反感。报载,河南某镇一名领导干部,在报纸发表署名文章,吹嘘自己深入“问题”村,和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帮助农民排忧解难。因事实与报道大相径庭,招致群众强烈不满,一些农民甚至表示要与这个干部对簿公堂。某地一位领导干部要到基层调研,提前几天就通知了基层。到基层后,这位领导看到的都是令人…  相似文献   

19.
时下,确有少数的“混官”。这种干部讲学习坐不住,讲应酬能对付,常出入于酒家、舞厅。这种干部办事讲义气不讲正气,讲交际不讲原则,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见礼就收,来者不拒。这种干部下基层“四个轮子转,隔着窗户看,中午一顿饭,下午往回转”;农忙时身穿西装,手撑阳伞,站在田边,听听汇报,走走串串。这种干部嫌贫爱富,热衷于与外商、大款、企业家交友,名曰“工作需要”,却不愿接触一线的工人、农民,遇到上访群众,更是一推了之。这种干部群众极为反感。不把他们当“××书记”“××长”看待,更不以同志称呼,…  相似文献   

20.
近年,党中央一再强调要改进机关的作风,更好地为基层服务,但一些机关的作风并没有什么变化,群众有意见。基层的一些干部和群众对改进机关作风有哪些建议呢?一、下乡要轻车简从,不要专车接送。群众反映,六七十年代,干部下乡只身一人,有车挤车,没车骑自行车或走路,即便是县以上领导干部有专车,下乡也只带司机和一名随员。可现在上级机关领导下乡,一级陪一级,前呼后拥,车水马龙,不仅不能接触群众,也给基层的同志带来许多麻烦。因此希望上级机关干部下乡要轻车简从,更不要基层派车去接。二、减少娱乐活动,切勿游山玩水。基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