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三代领导集体对新时期党的建设目标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其思想进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从十三届四中全会到十四大;从十四大到十四届四中全会;从十四届四中全会到十五大;十五大以后。这四个阶段前后相继,第三代领导集体关于新时期党的建设目标的思想逐渐成熟、丰满。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城市住宅经过10年的发展,迅速跨越了以区位优势为主导的“第一代住宅”和以项目基本配套为主要卖点的“第二代住宅”两个重要阶段,目前处于以环境为主要卖点的“第三代住宅”阶段。而以生态住宅作为“第四代住宅”的类型,代表了一种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生态住宅又称绿色住宅、可持续发展住宅。绿色住宅是遵循“节能、节水、低污染、优质的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其内函包括三大主题:绿色生态住宅其内涵包括三大主题:(一)是减少对地球资源与环境的负荷与影响,(二)是创造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三)是与自…  相似文献   

3.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十分重视党的建设。在实践中,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党建理论,在党的建设目标、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党的组织建设,党的作风建设等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4.
《湖北宣传》2006,(10):24-24
冷溶在《前线》(北京)2006年第8期撰文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认识的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大体可以分为一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在领导现代化建设第一步战略目标,即实现温饱阶段的实践中形成的丰富的发展思想。在这一阶段,我们党提出并牢固确立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和战略布局。  相似文献   

5.
本文着重从四个方面分别介绍和分析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和创新之处。从中可以发现,第三代领导集体的发展观,既有与我们党第一代和第二代领导集体的发展观一脉相承的一面,同时又显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创新。  相似文献   

6.
初探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创造性的领导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纪顺 《前沿》2003,(1):34-37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性地实施着正确的领导 ,提出了一系列加快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领导思想 ,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  相似文献   

7.
一部电影《梅兰芳》,重新激起人们对这位京剧名伶的兴趣,梨园行的家族传承有着自己的规矩,一直以来,素有“五世而斩”的说法,与传承了七代的谭派艺术相比,梅家不算风光。梅家后人中,儿子梅葆玖、女儿梅葆明承袭了“父业”,第三代中,梅家无一人唱戏,到了第四代,出了一个既喜欢唱戏又喜欢摇滚的梅玮。  相似文献   

8.
后勤直属分队在管理上呈现几个比较鲜明的特点:一是“小”,即不容易看清问题,有问题也较难暴露出来:二是“散”,即拢不紧,难以形成集中管理的模式:三是“远”.就是够不到.领导机关难以对其实施全程监控:四是“直”,直即亲,领导机关在执纪上容易“感情用事”.以情代法,出现执纪不严的现象。  相似文献   

9.
中华老字号“同利肉燕”老铺第四代掌门人陈君凡,以“燕”为媒,走遍海峡东岸,在“十一”黄金周期间,他又成为大陆首批赴澎湖的旅游者,所到之处,他以独家技艺结交彼岸同行……  相似文献   

10.
熊欣  郑蔚 《现代领导》2002,(10):8-8
情景领导模式的最大特点是关注追随者的行为,同时以具体任务为基本要素。它突破了原有单一的领导模式,如“民主式”与“独裁式”,而是创造性地演绎各不相同的领导风格。它倡导在瞬息万变的环境中,领导者应该有能力察觉到其状态的差异。并能根据环境的要求而选择合适的领导风格。特别强调判断环境的实际经验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可探作性应用。情景领导模式将帮助组织最终实现领导者的“双赢”。  相似文献   

11.
《大连干部学刊》2014,(12):62-62
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形成,从遵义会议到中共七大,前后历经十年时间,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解决了红军的军事路线和军事领导问题,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实际领导地位;1938年9月至11月召开的中共六届六中全会。肯定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央政治局的政治路线.进一步从组织路线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1942年至1945年开展的延安整风学习运动,解决了党内思想路线问题,为确定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最终形成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奠定了重要基础;1945年召开的中共七大,毛泽东思想写入七大党章,标志着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真正建立起来。  相似文献   

12.
龙杰  江风 《今日广西》2010,(23):58-59
从清代康熙年问的第一代“台师”杨六练开始,北路壮剧到今天已传了十代艺师。每一代艺师都有自己的名号,比如第一代杨六练是“台师”,第二代岑和、岑宗是“歌师”,第三代岑秀龙、岑会明是“原师”……如今的第十代艺师名叫闭克坚,他被后辈们尊称为“新师”。  相似文献   

13.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的过程中,探索出一套比较完整的按劳分配新理论,其主要内容有:提出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制度;农村集体经济的分配方式开始由联产计酬向以劳动所得为主转化;股份合作制经济中解决了按劳分配与按资分配相统一的难题;国有企业或国有控股公司内部,经营管理者试行年薪制。  相似文献   

14.
风儿 《观察与思考》2008,(24):59-59
今年九月,家里买了42寸新一代高清液晶电视机,一家人都很高兴,女儿欢欢喜喜地抱着电视看个不停。只有母亲在旁边黯然神伤。于是我先生问她:“妈,您这是怎么了?换了新电视应该高兴才是啊!”母亲感溉地说:“孩子,这是我们家的第四代电视机了。你不知道你们小时候家里有多困难噢!改革开放真的让日子好起来了!  相似文献   

15.
李先念与中国改革开放——纪念李先念同志诞辰100周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纪行》2009,(7):14-18
中国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一场伟大革命。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没有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浴血奋斗,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社会主义制度。没有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改革创新,就没有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李先念同志是党的第一代和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倡导者、  相似文献   

16.
从 50年代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制定的解放台湾(包括武力解放和和平解放两个阶段)的方针, 到70年代末以后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确立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对台工作的大政方针,直到90年代以来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的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纵观这一发展脉络,可以看出,中共三代领导集体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国际国内形势、包括海峡两岸关系状况制定的对台方针政策,堪称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祖国统一实践相结合的典范。  相似文献   

17.
论江泽民的人民利益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云红 《湖湘论坛》2004,17(5):11-12
作为党的第三代领导核心的江泽民一方面继承和发扬了党的第一、二代领导人以广大人民利益为出发点的价值取向 ,另一方面又高瞻远瞩 ,与时俱进 ,以理论家的气魄和胸襟 ,对党的第一、二代领导人的人民利益观进行了丰富和发展。本文试从四个方面对比进行分析。  一、与时俱进 ,对“最广大人民群众”这一范畴进行了科学的拓展  最广大人民群众 ,实际上包括了全部依法享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权利的人。由于利益上的差异 ,他们分成许多不同的利益群体。建国后 ,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指出 :“一切赞成拥护和参加社…  相似文献   

18.
李拓 《人民论坛》2012,(21):23-25
21世纪的新制度领导是领导实践发展的方向和大趋势,靠领导者个人的素质和能力的传统领导模式将逐步让位于"制度"作用与功能障碍四人治式领导59.5%的受调查者选择"人治式领导",该项得票率列科学发展十大障碍第四位表现:形形色色的政绩工程与惊人"官员雷语",无不折射出某些官员缺乏领导能力和拥有权力时的傲慢与偏见。症结:伴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社会心理正在实现由以依附心理为基础的臣民心态向以独立人格为基础的公民心态的转化。与此相应,官民关系也在发生着时代性的变迁,这要求领导干  相似文献   

19.
位差心理是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它指同一个人面对处于不同社会地位上的交往对象而产生的不同的心理状态,其中自己处于上级、师长等较高位置时所表现出的居高临下式的心理状态叫上位心理;处于下级、学生等较低位置时所表现出的谦恭拘谨式的心理状态叫下位心理。在领导活动中,“领导者”与“被领导者”是相对的,  相似文献   

20.
沈静领导     
《新东方》2006,(6):47-47
美国学者小约瑟夫·巴达拉克的新著《沉静领导》,在2003年初登陆中国企业界。它在国外被命名为“第五级经理人”,而国内则把它命名为“沉静领导”。从上世纪80年代的艾科卡到90年代的韦尔奇,人们坚信:外向、张扬是优秀企业家的必备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