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黄心华 《求实》2005,(6):65-67
腐败是一种社会政治现象,古今中外历来都有.近几年来,我国加强反腐力度,反腐措施愈来愈严厉,反腐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是腐败事件仍层出不穷,腐败由个案向窝案发展,由官场腐败向大众腐败发展.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人们开始从新的视野即文化的角度来关注腐败问题.反腐败不仅需要制度反腐,更大程度上还要在社会中形成防止腐败蔓延的文化氛围,从文化的角度来分析、预防、制止腐败,即文化反腐.  相似文献   

2.
今年2月17日正式公布的《中国共产党党来监督条例(试行)》是中国共产党建党83年、执政55年来制定的第一部党内监督条例。该条例的出台,标志着中国反对和防止腐败的进程,从依靠政治运动式反腐到依靠权力反腐走向依靠制度反腐的科学轨道。  相似文献   

3.
反腐制度创新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腐制度创新是新形势对我们党提出的迫切要求。当前,我国反腐制度方面存在几方面的问题:腐败低风险的制度缺陷;权力缺少必要制约的制度缺陷;对监督机构缺乏监督和追究责任的制度缺陷;监督制度不配套的缺陷。加强反腐制度创新,主要包括创建反腐舆论监督制度;完善制约权力的三种方式;完善对腐败行为的严惩制度;对监督机构的改革等。  相似文献   

4.
关于提高制度反腐有效性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强反腐倡廉的制度建设,是反腐倡廉工作的重点。文章认为在治理腐败的过程中,不仅要充分认识制度反腐的重要性,也应深入思考制度反腐的有效性。反腐败取得成功的关键不仅在于加快构建反腐制度体系,更在于不断提高制度反腐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吕元礼  李超 《学习论坛》2006,22(6):67-69
反对腐败必须以法制权,从权力反腐走向制度反腐。首先,制度反腐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内在要求,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是建设现代政治文化的客观要求,从权力反腐走向制度反腐具有必然性。其次,制度反腐具有普适性、稳定性、科学性,从权力反腐走向制度反腐具有必要性。再次,公民社会的兴起是制度反腐的社会基础,多层监督网络的形成是制度反腐的技术基础,日趋完备的法律制度是制度反腐的法律基础。从权力反腐走向制度反腐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求实》2014,(7)
邓小平反腐思想的制度视野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是认为制度弊端是腐败产生之根源,二是认为加强法制建设是反腐之关键。从其反腐实践经验来看,邓小平构筑了新的反腐模式,提出了新的反腐思路。邓小平制度反腐思想所蕴含的平等价值、民主价值和廉洁价值,直至今天仍有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江胜尧 《学习月刊》2014,(19):24-24
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促成了网络反腐的勃兴,网络也日益成为监督政府反对腐败的重要手段,改变着中国的民主政治生态。网络、微博、手机等新兴媒体渐为公众直接便利的反腐肃贪的一个重要渠道,这种新型反腐模式已经成为我国预防与惩治腐败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近期通过网络媒体曝光的一些腐败事件暴露出了我国反腐体制运作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8.
杨伟民 《学习论坛》2003,2(10):67-68
制度反腐已成为我国最根本的反腐手段。我国社会制度的性质、所处的体制转换期、当前腐败呈现出的新特点 ,以及反腐败斗争的正反经验表明 ,体制创新是制度反腐的突破口。当前要进行的体制创新主要包括权力制约机制、用人制度和审批制度的创新  相似文献   

9.
制度反腐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开展反腐倡廉建设的新思路和新举措。当前中国共产党制度反腐面临一些新问题,如反腐制度的制定主体过于宽泛,政策与法律之间存在冲突,出现制度性腐败,监督功能缺乏等。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制度反腐应创新思维,加大法治在制度反腐中的决定性作用,从而保证各种反腐制度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10.
从全球来看,尽管种族不同,文化各异,制度有别,发展速度有快有慢,但对腐败问题却有其相同的认识:腐败会加剧贫富差距,激化社会矛盾,可导致政局动荡,乃至毁掉一届政府,或造成政权更迭。因此,世人将腐败视为人类的公害,社会的毒瘤,力争将其扼杀在摇篮里、萌芽中。经多年来的反腐实践,制度反腐被公认为是从源头上遏制腐败发生的有效手段。如美国,经过不断的修改和完善,已建立起一套比较健全的廉政法律体系,促使国家公职人员把全部精力都放在本职工作上,不得渎职、失职和利用权力之便谋取私利。早在1883年,美国就颁布了防范和惩处公职人员犯罪的…  相似文献   

11.
反腐倡廉,是党始终坚持的政治立场,是人民群众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始终将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作为党建目标,十八届三中全会也强调要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并提供相应的制度保障,使制度反腐逐渐成为反腐利器。制度反腐思想的首倡者是邓小平,那么细化对邓小平制度反腐思想的研究,对于理清我国现阶段由权力反腐向制度反腐转变的反腐总体思路具有深刻的启示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由于制度的不健全而引发的腐败必需从制度上进行根本的医治.制度防范的根本作用在于事前预防.制度防范能以极低的成本发挥极大的反腐效果,而且使我们最终取得反腐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13.
<正>十八大以来,制度反腐在社会实践中得到一定程度上的发展。国家制定了完善的法律法规、配套制度以及实行党内机构改革,监察体制改革试点运行;在发展的基础上对巡视制度进行创新,积极开展反腐宣传教育活动,建立中纪委网站,进行国际反腐合作,拓宽腐败治理途径;在发展创新过程中针对出现的漏洞及时修改完善,提高腐败制  相似文献   

14.
当前,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提出和建立,既充分体现了我们党领导下的反腐败斗争的理论与实践成果,也充分体现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关于制度反腐、制度监督的核心理念,是制度反腐的一大创举。制度反腐本身就包含用制度反对和防止腐败的内容,但制度反腐却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存在的问题作为一种危害性行为,腐败严重地侵蚀着制度,腐败分子历来是利用我们制度的缝隙和漏洞而妄为的。腐败之风所以屡禁不止,腐败分子之所以前“腐”  相似文献   

15.
更加注重制度建设,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这是从根本上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从源头上解决腐败问题的必然选择。构建制度反腐体系是提高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内在要求,也是建设廉洁政府的必然选择。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在完善和创新制度的同时,还要在增强制度的执行力上下功夫,这就要突破儒家传统政治文化,秉持反腐制度设计"无赖原则";弥补制度建设先天性不足,构建操作性强的反腐制度;推进法理型反腐路线,提升反腐制度建设的严密性。  相似文献   

16.
关于完善反腐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度在预防和治理腐败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然而,制度如不被执行或被曲解则无法达到预防和治理腐败的作用。当前,造成一些制度失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对权力的崇拜超越了对制度的遵守。二是为追求小团体的利益突破了制度的约束,三是建立在私人感情上的人际关系消解了制度的威严,四是潜规则替代了正式的规章制度。为此,我们要进一步完善反腐制度,从而达到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大量腐败案件被曝光,而且从某一个具体官员腐败“个案”逐渐过渡到一种群体的链状腐败串案”以及组织系统的网状腐败“窝案”。对此,中共央党校政法部政治学教研室主任刘春教授有过这样个基本判断:当腐败由个体变成群体,由局部向大范蔓延,由点向面扩展的时候,暴露出的是我们体制的心性缺陷和弊端。从运动反腐、权力反腐转向制度反腐据《中国纪检监察报》报道,2004年9月9日、10,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纪委副书记何勇在中央纪、监察部召开的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座谈上强调,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是加强党的政能力建设的重…  相似文献   

18.
司马迹 《廉政瞭望》2018,(12):31-31
足球领域的腐败和反腐败.是总体腐败和反腐败的一个缩影。廉政嘹望就此采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反腐专家任建明,请他通过分析足球领域的腐败问题,从腐败后果的再认识、反腐的政治决心、反腐策略和反腐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提升反腐制度执行力建设,是当下高校廉政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制度设计的缺失、权力监督的低效、防控环节的漏洞等因素都增加了高校腐败发生的机会空间。通过对香港地区高等教育制度反腐设计与内部管控机制的研究,了解香港中文大学结构清晰、职责明确的反腐治理运行特征,对当前我国高校促进廉政建设、提高制度执行力、强化监督合力、加强风险防控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王春 《廉政瞭望》2010,(19):19-21
腐败大案频出,腐败高官纷纷落马。广东是越反越腐,还是反腐败越抓越紧?创新反腐机制制度,吸纳民意开门反腐,媒体舆论监督反腐败……“反腐书记”汪洋主政下的广东,使出了反腐败的十八般武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