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刘丁东  陈融冰 《桂海论丛》2009,25(4):112-115
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提出实行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主张,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民主革命力量的产生和壮大,从而促进了近代中国政治民主化.洋务运动学习西方,提倡资产阶级的价值观念和民主思想,促进了中国社会意识的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2.
李秀芹 《传承》2008,(12):88-89
由洋务运动向西方器物的学习到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向西方制度的学习,再到向西方文化的学习,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是逐步加深的。随着中国向西方学习层面不断深化和认识的不断飞跃,中国的社会变革也在不断地发展。革命变革社会的实际成果与变革方向,并不取决于革命家的主观愿望,而取决于各种主、客观条件。近代中国历史的抉择遵循了人类认识事物的基本规律和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3.
由洋务运动向西方器物的学习到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向西方制度的学习,再到向西方文化的学习,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是逐步加深的.随着中国向西方学习层面不断深化和认识的不断飞跃,中国的社会变革也在不断地发展.革命变革社会的实际成果与变革方向,并不取决于革命家的主观愿望,而取决于各种主、客观条件.近代中国历史的抉择遵循了人类认识事物的基本规律和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4.
洋务运动中的文化失策黄清根近年来,在洋务运动史的研究中,论者常注意到它在开创中国近代化事业中的作用,却往往忽略了它在文化上的失策。有些失策,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表现得十分明显,甚至成为主导的一面,而影响到洋务运动的全局。综观洋务运动的全过程,在文化...  相似文献   

5.
当近代中国的大门被西方列强的大炮轰开后,一些爱国之士要求打开紧闭自锁的大门,学习西方先进的资产阶级文化。这种先进的资产阶级文化被称为“西学”,是与被称为“中学”的封建传统文化相对立的。对西学的学习与否,在华夏这块古老的大地上曾引起了一场经久不息的轩然大波。湖南书院较之社会其他机构更早地成了中西文化斗争的阵地,书院的山长和生徒中有许多人都不同程度地成了近代湖南乃至整个中国令人瞩目的向西方寻找真理的先行者。他们中有开风气之先的地主阶级改革派魏源(岳麓书院学生),有洋务运动的组织  相似文献   

6.
《传承》2016,(4)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场里程碑式的改革,它重新构建了中国的产业格局,为中国打下了一个较为完备的工业化基础,推动了当时社会的发展。但洋务运动缺乏制度上的顶层设计和行之有效的财政、货币、土地政策,实行只重技术设备现代化的"一条腿"改革模式,是一种只对地方和工商阶层有利的非普惠性的经济振兴运动。  相似文献   

7.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中一次重大事件,它曾给中国社会造成某些弊端,也曾有过不光彩的一面,然而它毕竟为近代中国带来了许多新东西,在诸多方面使中国社会前进了一步;它在近代历史中首先为中国人学习西方科技、文化知识打开了国门,在客观上促使中国走出迈向近代化的步伐,它的客观效应不可低估。当前,我国正值建设有中国  相似文献   

8.
<正> 洋务运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的特殊产物。它具有两重性:既维护半殖民地半封建制度,又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值得肯定的是,洋务运动在提倡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和机器生广,主要培养掌握这些技术知识的洋务人才,传播西方科技知识方面,确实做了开拓性的工作,起了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 自十九世纪中叶以降,在一种特定的国际一国内环境里,中国开始卷入世界性近代化过程,前后大体经历了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三个发展阶段。有一种解释中国近代化进程的理论叫做“冲击—反应”论,认为中国社会本是一个封闭自足体系,只是受到西方冲击以后,方被动反应,勉强走上近代化历程,西方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影响是中国近代化的唯一动力。这种理论是  相似文献   

10.
西方殖民者以鸦片战争的炮火,惊醒了做着"天朝上国"美梦的中国人。从此,中国人开始从闭关沉睡中醒来,走上了向西方学习的艰难历程。从鸦片战争到洋务运动.是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第一个阶段.是学习西方器物的时期。鸦片战争以前,中国处于"闭关锁国"的时代,中  相似文献   

11.
张之洞“游学”“广译”之倡对近代术语的促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洋务运动后期巨擘张之洞(1837—1909)在19、20世纪之交的20余年间,成就了一番耸动中外的近代化事业,其遗泽广远。本文仅就他力倡游学东洋、广译东书,促进新术语涌现这一侧面,探讨张氏对中国文化近代转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清代的时候,中国兴起一个非常著名的运动--“洋务运动”,它希望通过借鉴西方经验,兴办军事工业并围绕军事工业开办其他企业,借以强兵富国。朝廷中的一些官员纷纷效仿西方,创办实业。最终,洋务运动的目的并没有达到,但是它使中国人的词汇中第一次有了‘企业’这个词。今天,在中国的一些企业的身上还能找到当年的痕迹,而今能保有其盛名的,却寥若晨星。山东烟台的张裕葡萄酒公司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崛起的一家企业。1892年,是华侨张弼士投资创办了这家公司。 创业张弼士是广东梅州人。16岁时因家贫远走南洋,以其聪慧勤勉,自学徒逐步…  相似文献   

13.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代农民战争的最高峰,这场运动不但沉重打击了满清封建王朝,而且还猛烈批判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传统文化(其核心是儒学),谱写了自己的文化篇章。 一、西方基督教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既矛盾冲突又渗透融合,是太平天国文化一个最显著的特点。 鸦片战争后,伴随着西方列强用大炮和鸦片轰开中国大门,西方文化(自然包括基督教文化)也开始传入中国,并对中国文化形成挑战之势。作为对西方文化的挑战作出了积极回应的中国农民阶级中先进人士第  相似文献   

14.
王柳丽  王新 《传承》2007,(6):104-105
“学”为科学之“学”,“技”为“技艺”之“技”。从洋务运动时期开始,西方科学思想在科技专家和洋务派的大力推动下,逐步成为中国近代科学发展的主流。而中国传统科学中“技”为主体的特征导致了中国科学发展并未能培养起国民的科学素质,在洋务运动时期“中体西用”论的提出就是将科学之“学”误作技术之“技”造成的。  相似文献   

15.
近代史叙述上有一误区,即将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相提并论,其实更接近明治维新的是清末新政,后者才是中国版的"明治维新"。但就甲午战争而言,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的比较才有意义,因为在这场决定中日国运的大战中,日本全然战胜而中国全面失败,结局惨痛,令国人难以释怀。百多年来,后人也许要问:同样被西方列强用炮舰敲开国门,同样在屈辱条约下向西方学习,同样的努力、同样的时间段,为何结果会如此不同呢?  相似文献   

16.
一、引言——时代呼唤与文化反思中国社会的发展,已经到了需要我们再一次重新反思文化的时候了。清末以来,中国的思想家们基本上一致认为,当中西(中国与西方)文明遭遇而较量,中国处于劣势而学习西方时,总会经历由浅入深的三个阶段:第一是对器物(物质、科技)文化之  相似文献   

17.
洋务派在面对西方文化冲击时,在比较中西文化异同的过程中,作出了"体用"的价值判断,提出了"中体西用"思想。"中体西用"是调和中西文化的一种理性文化抉择,是动态发展的文化观,是洋务运动的理论框架,理应是整个运动的指导思想。重新解读"中体西用"思想,对当今社会改革和文化建设具有一定的历史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毕云霞  司爱霞 《前沿》2012,(8):28-29
2009至2010年间,西方世界试图充分利用凯恩斯主义来推动全球经济迅速复苏的货币宽松政策,已经逐渐失效。"占领华尔街"自2011年9月份爆发以来愈演愈烈,迅速蔓延至西方世界。文章从"占领华尔街"视角出发,分别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四个方面详细地分析西方资本主义所暴露出的问题,并从中研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带来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9.
学习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实践“三个代表”的要求,必须要联系当前文化工作和文化生活的实际,正确认识和把握好几个关系。1、关于文化与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关系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在 对我们党的性质、宗旨、根本任务高度概括的同时,也进一步深刻阐明了文化和无产阶级政党建设发展的关系。历史上许多志士仁人都曾致力于寻求救国救民的良方,从“维新”到“西学”,从“洋务运动”到“新文化运动”,但最终都未能改变中国的命运。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中国人民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从西方传统…  相似文献   

20.
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前身为开滦矿务局。始建于1878年,迄今已有126年的历史,为中国清王朝举办"洋务运动"的"第一佳矿"。因其在中国最早使用机器开采,铺就了中国最早的准轨铁路——唐胥铁路,制造出中国最早的蒸汽机车——龙号机车,组建了中国最早的自营海运船队,故有"中国煤炭工业源头"之称,是国有特大型煤炭企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