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相关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 第一条:“禁止歧视、虐待、残害妇女。”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第八条:“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不得虐待、遗弃未成年人;不得歧视女性未成年人或者有残疾的未成年人……,, 第五十二条:“侵犯未成年人的人身权利或者其他合法权利,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虐待未成年的家庭成员,情节恶劣的,依照刑法第一百八十二条(现行刑法第二百六十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第四条:“禁止歧视、侮辱、虐待或者遗弃老…  相似文献   

2.
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家庭保护第三章学校保护第四章社会保护第五章司法保护第六章法律责任第七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据宪法,制定本法。第二条本法所称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  相似文献   

3.
《上海市青少年保护条例》是全国第一部未成年人保护的地方性法规,它的施行,对于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保障未成年人的台法权益,促进本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末成年人保护工作出现了一些新的需要解决的  相似文献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有组织犯罪法》是我国近年来扫黑除恶的综合性、专门性、阶段性的成果。它从我国国情和法治社会建设需要出发,与国际反有组织犯罪工作相接壤,在原则上体现了法益保护与人权保障的动态平衡:打击犯罪的手段推陈出新、互相协同;打击犯罪的目标注重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打击犯罪的政策秉持宽严相济的司法精神。但本法仍存在如下问题:第一,过于注重各机关之间的配合与协作而忽视了互相制约关系;第二,具体条款过于粗糙;第三,人权保障性条款尚不完善。为了实现本法与刑事法治程序相契合,有必要加强各机关之间的互相制约关系以防止打击极端化,细化具体程序并增加保障性、救济性条款以实现权利保障。  相似文献   

5.
一要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引导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价值取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灵魂和根本。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作为第一位的任务,渗透到中小学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的各个环节,贯穿于未成年人成长的各个阶段。二要不断深化中小学校德育工作,培养未成年人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情操。德育是学校教育的根本,学校教育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阵地、主课堂、主渠道。  相似文献   

6.
(1991年9月4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2006年12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修订)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家庭保护第三章学校保护第四章社会保护第五章司法保护第六章法律责任第七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  相似文献   

7.
为了明天     
《上海人大月刊》2004,(10):15-16
今天的未成年人,就是明天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社会在发展,情况在变化,未成年人保护需要更加完备的法制。8月17日上午,市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对《上海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草案)》进行了第一次审议。请看本期审议实录。  相似文献   

8.
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我国于1992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章规定了父母在保护未成年人方面应尽的义务,主要有以下几条:第八条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不得虐待、遗弃未成年人;不得歧视女性未成年人或者有残疾的未成年人;禁止溺婴、弃婴。第九条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尊重未成年人接受教育的权利,必须使适龄未成年人按照规定接受义务教育,不得使在校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  相似文献   

9.
第一条 为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促进义务教育制度的实施,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根据宪法和劳动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制定本规定。  相似文献   

10.
我省有一大批作家、艺术家活跃在未成年人文艺创作领域,他们以高度的责任感热切地关注未成年人的成长,以慈爱之心感受未成年人成长中的欢乐和苦恼,把为未成年人创作作为美丽而崇高的事业。  相似文献   

11.
《北京观察》2008,(1):54
2002年,致公党北京市委针对当时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开展了对100名未成年人犯罪案例的调查研究,并向中共北京市委提出《从家庭、学校、社会聚焦未成年人犯罪——对100名未成年人犯罪的调查报告》。报告提出多项有针对性的建议,摘要如下:  相似文献   

12.
《精神文明导刊》2008,(9):15-16
社区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社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延伸和补充,是“三位一体”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生一年有160多天的校外活动时间,尤其是节假日和寒暑假,未成年人走出学校、走进社区、走向社会,正是社区加强未成年人校外德育教育的有利契机。有鉴于此,山西省太原市在实践中积极探索社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充分发挥社区的桥梁纽带作用,把学校、家庭、社会有机结合起来,广泛开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实践活动,扎扎实实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3.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早期预防与社会控制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未成年人犯罪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在许多发达国家,未成年人犯罪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近年来根据司法部门统计的情况表明,我国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现象较为突出且呈上升趋势。重视和加强对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研究,是关系到我们国家、民族今后发展的大问题。一、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概念界定“违法”与“犯罪”在我国是两个根本不同的概念,“未成年人违法”与“未成年人犯罪”是有严格的区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一章第二条规定,“本法所称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所谓未成年人违法,是指未满18周岁的公民,…  相似文献   

14.
江西省瑞金市有着得天独厚的红色文化资源,为把红色文化优势转化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优势,让红色文化浸润未成年人心田,引导未成年人自觉远离低俗读物、媚俗歌曲、网络游戏,瑞金在全市未成年人中有组织地实施了红色书籍、红色歌谣、红色影片、红色历史知识宣讲“四进校园”活动。该活动不断拓宽了未成年人的教育、体验空间,促使未成年人在感知红色历史脉络、感悟红色文化精髓中培育红色情感,接受熏陶教育,形成学习先辈风范、追求高尚道德的良好风尚。  相似文献   

15.
未成年人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既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也是一项需要方方面面齐抓共管的系统工程。家庭、学校和社会是影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的三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重要环节,应构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一、重视和发展家庭教育。家庭是未成年人的第一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成员尤其是家长的人格形象对孩子的成长有着直接的、持久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个良…  相似文献   

16.
《思想工作》2004,(6):11-13
如今在未成年人中,有对中华民族灿烂的历史文化茫然无知者,甚至竞有不屑一顾者,这都已不是新闻。一些新事物、新环境在让未成年人感受新时代气息的同时,也为腐朽落后文化和有害信息的传播提供了客观上的便利条件,使得未成年人的心灵遭到严重腐蚀。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呈上升趋势的现状令人惊心、痛心。特别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一些青少年身上的缺失,已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相似文献   

17.
浙江省温州市现有未成年人近200万,占总人口的四分之一。近年来,温州市在大力加强经济建设的同时,始终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突出“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不断完善工作机制,积极创新工作载体,营造工作氛围,扎实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和实践活动,使未成年人综合素质日益提升、成长环境日益优化,文化生活日益丰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整体水平日益提高,全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18.
流浪乞讨未成年人是一个庞大的特殊群体,据民政部门估计,我国流浪未成年人大致有100万至150万,且呈现快速上升趋势。对流浪未成年人实施及时的救助保护,不仅关系到他们的生存和发展,也关系到家庭的幸福、社会的和谐稳定。本文结合花都区救助管理站的救助工作实际,对未成年人流浪乞讨现象进行分析,总结救助保护流浪未成年人的经验和做法,并谈谈对今后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丛林  田野 《民主与法制》2014,(6):62-63,59
当下,在整个动画片产业大发展的背景下,动画片充斥暴力、低俗、色情、脏语的现象似乎有泛滥之势。动画片的传播对象主要是未成年人这个特殊群体,暴力、脏语等不良行为易被未成年人效仿,由此造成未成年人伤害的事件屡有发生,已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20.
徐航 《中国人大》2020,(3):49-50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的希望。未成年人保护法是我国第一部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被誉为未成年人法律体系中的"小宪法"。该法于1991年制定,其后分别于2006年进行修订、2012年进行修正。未成年人保护法实施20多年来,为保护未成年人提供了坚实的法律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