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双版纳以其美丽的亚热带风光与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名闻遐迩,素有“孔雀之乡”、“植物王国”和“动物王国”的美誉,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 这片充满南国风情的旅游胜地有20多万公顷自然保护区,5万公顷原始森林;有许多奇树异木,还有孔雀、鹿群、野牛、白颊长臂猿、长嘴犀鸟等珍稀动物,近年野象群回归,更增添原始韵味。在西双版纳的绿海里,蕴含着历史悠久的傣族风情和灿烂文化。 西双版纳现已形成以景洪为中心向四  相似文献   

2.
版纳三色     
王慧莉  宁柯 《人权》2006,(1):21-22
说到开发、发展这样的词,人们往往就会想到工地、想到项目,那么今天我们怎么样理解开发?怎么样理解发展呢?在西双版纳的原始森林,我们听到了这样的说法:“我们不开发也是一种发展”。这是怎么样的一种思路呢?去年深秋,我们换上轻便的夏装,从北京来到温暖、湿润的西双版纳。早就听说这里是地球北回归线沙漠带上唯一的一块绿洲,是中国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保存最完整、最典型、面积最大的地区。因此我们走访西双版纳的第一站就来到了最负盛名的西双版热带雨林的自然保护区——勐养自然保护区,在这里,我们所看到的是茫茫苍苍的一片林海,这是中国最…  相似文献   

3.
杨馥雨 《前沿》2013,(7):164-165
美丽的喀纳斯湖畔,森林与草原融为一体。这里是图瓦人在我国的唯一聚居地。图瓦人属于中国北方最古老的游牧民族之一,世代以放牧狩猎为生。几多年来,生活在这里的图瓦人保留着古老、完整的部落和较强的氏族血缘观念。这里依山傍水、建筑原始独特、风格古朴的图瓦人村落是我国保留最完整、历史最悠久的图瓦人村落。  相似文献   

4.
《小康》2007,(8)
武汉象一个没有坐标的城市。现代与原始在这里融合,先进和落后在这里交织,武汉成了一个大门紧闭、门槛已弃的初级开放城市,“城市病”和“乡村病”俨然并存。  相似文献   

5.
《小康》2021,(28)
正"苗绣的美是极致的,而极致的美理应得到最具诚意的守护"。为了这份守护,曾丽建起中国首座苗绣主题博物馆,借助收藏留住传统的手艺,而另一方面,她又在不遗余力地助力苗绣走出大山,走进广阔的世界。大山深处的苗寨,人杰地灵,山清水秀。这里既纯粹又神秘,尽是别致的风情。在苗绣收藏家、中国首座苗绣主题博物馆创始人曾丽看来,这样的风情早已被完整无缺、一针一线地绣在了一件件盛装之上,"苗绣的美是极致的,而极致的美理应得到最具诚意的守护"。  相似文献   

6.
<正>西双版纳勐海县的西定乡,地理位置已经非常接近缅甸。每年冬季在这里升腾不息的云海,通常是两国共享。西定云海在云南的名气,比这里的高品质普洱茶得来更早。而举世闻名的世界最古老野生茶树之一,就在西定大黑山,高傲地挺立了1800年之久。章朗村的历史,应该不会比那棵茶树晚太多。布朗族人在山丘上看西定云海的资历,甚至可能比寨子周边密不透风的原始森林还要老辣。  相似文献   

7.
西双版纳傣族传统聚落规划思想的文化渊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双版纳傣族传统聚落的原始规划思想是多元文化的体现 ,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民族文化与二元宗教文化特色。在传统聚落原始规划思想中 ,凝聚着古代百越文化、傣族村社文化、原始宗教文化和佛教文化等内涵。研究其文化内涵 ,探索其演变规律 ,对科学规划傣族小城镇和发展傣家“乡村旅游”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上世纪30年代末,一位江苏藉学者从北京来到西双版纳,参与边疆实业考察,从北京来到西双版纳,由于迷恋版纳的森林、花草和民风、民俗,考察结束,他已不愿离去。他所著《水摆夷风土记》,客观描绘了当时傣族人民的生存状态和给他的印象。让我们通过该书的有关章节,来体味那原汁原味的傣家风情吧。  相似文献   

9.
橄榄坝见闻(散文)王耘橄榄坝在西双版纳东部,有“绿孔雀尾巴”的雅称。此地海拔低,气候湿热,因而热带风情十分浓郁,一年四季天地间都是一片青翠嫩绿。据说从景洪沿澜沧江乘船至橄榄坝,可饱览傣家风情及秀美的自然风光。我们走的是旱路,汽车穿行在遮云蔽日的橡胶林...  相似文献   

10.
原始艺术是人类艺术的无价瑰宝,原始美学是现代美学的长河之源,原始民族并没有等到阶级产生就开始了他们的艺术活动,因而,原始美学不具有现代人追求的阶级美而在实质上是一种实用的功利美。对于原始美学言必称阶级是行不通的。在这里,阶级美还仅仅是一种朦胧的展望,而共同的功利美则是活生生的现实。事实正是这样:原始艺术的最大特点是赞美物质和功利。我们伟大而贫困的祖先为了在艰难的环境中求取生存,总是踏踏实实地追求着赤裸裸的物质,而无暇去追求意识  相似文献   

11.
摇曳多姿的风尾竹,掩映着幢幢傣楼。小街两旁的芒果树上,密密地垂吊着青青的果实。边境小镇勐龙,没设口岸,没有边贸,依旧那么宁静和温柔。宁静得像一幅画,温柔得像一首诗。这里处在西双版纳的最南部,从中国地图上看去,也是西南的最前端。国境线傍依小镇飘然而走。登上山梁俯望,240界碑之外,那苍苍茫茫的山林是神秘的金三角,中国、老挝、缅甸、泰国的交汇之地,山中毒品为全世界注目。与金三角毗邻,难免也带有神秘色彩。内地人看勐龙,似乎笼罩着一层淡淡的雾气。  相似文献   

12.
傣族的土陶艺术李世清"傣族妇女特勤劳,能织善绣会制陶。"这是流传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一句民谣,说的是,傣家妇女不仅善于织锦缎、绣慢帐,而且精干用原始方法制作陶器。初识傣陶西双版纳自治州位于云南省最南部,与缅甸、老挝两国接壤。自治州首府景洪市距云南省...  相似文献   

13.
易水 《创造》2016,(7):23-25
从中国云南昆明出发,沿昆曼公路一路向南,穿过风情浓郁的西双版纳,伴着蓝天、花海一路到达五光十色的泰国曼谷;或是从瑞丽口岸过关北上,逛一逛热闹的边贸市场,品一品芒市的花香果香,到腾冲聆听极边第一城所沉淀的历史故事,在氤氲的火山热海中感受自然的沧桑与伟力……这样的旅游魅力,正引来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的钟情.  相似文献   

14.
西双版纳美食的原始之美,给我的印象有四个字:香、辣、苦、酸。  相似文献   

15.
根据省政府对今年工作的统一部署,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西双版纳现场办公会议。九十年代以来,省人民政府已经连续两次在西双版纳召开现场办公会,这是第三次通过现场办公会的形式,帮助、支持西双版纳州发展。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根据中  相似文献   

16.
解放前,西双版纳的基诺族没有专门经商的商人,也没有集贸市场。群众相互之间或当地群众与外来商人之间的交换,都是走村串寨,以物易物。历史上,基诺山曾是西双版纳有名的六大茶山之一,清代这里的茶业相当兴旺,产量可达8万市斤,曾吸引了内地大批的商人,纷纷前来经商,他们用马驮来内地的盐巴、布匹等日用百货,换取基诺族的茶叶、棉花和其他土特产品,每年均从基诺山运走千余驮。当时的茶叶主要是由官商和私商所垄断,他们坐地收购,轮班输入内地,赚取大量钱财,同时清廷又在普洱设府,管制茶叶进出,收取条税,清末还在思茅设“官…  相似文献   

17.
那一天,在西双版纳景洪市基诺山乡札吕村里,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对基诺族村民们说:“我这次从北京来到西双版纳,就是来看望你们的。看看你们这里经济社会发展得怎么样、日子过得怎么样,能不能吃得饱、穿得暖,孩子是不是有学上,  相似文献   

18.
蔚蓝海岸(Cote d'Azur),多么诗意的名字,这里是法国最出名的海岸,更是挥洒毕加索无限想象力的创作空间。从18世纪开始,就成为皇亲贵族、富贾名流最时髦的度假胜地。品尝美味的苦艾酒和尼斯沙拉,聆听动人的法国古典音乐,尽情享受狂欢节的欢快氛围。古朴与鲜艳共存,宁静与热烈同在,这就是阳光拥抱下的蔚蓝海岸风情。  相似文献   

19.
正自退休后,王卫国和妻子刘琼过起了"迁徙"的生活。每到冬季,夫妻二人便离开天寒地冻的北京,打上"飞的"一路向西,而他们的目的地,就是云南那美丽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在王卫国看来,西双版纳的冬季温暖舒适,不像北方那样需要经受严寒的肆虐。而他的妻子刘琼则认为,西双版纳傣族文化浓郁,民风淳朴,"到这里来,不仅是为了过冬,更是一场体验民族风情的别样之旅"。事实上,每一年,像王卫国夫妇这样离开原住地,旅居云南的省外  相似文献   

20.
信任开花     
鲍尔吉  原野 《人民公安》2006,(16):23-23
今年夏天,我在川西的康定城游历,这里是“康定溜溜的城呀”的属地。街上倒没有什么好看。这里时兴拆旧建筑盖新楼,缺少“溜溜”之时的风情,而店铺有好玩的东西。一是康巴汉子的礼帽,两头掀起,扣在随便什么男人的脑袋上都有几分像英雄。问好价,我付钱,又给老板10元,请他帮我寄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