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妇女社会地位的日趋攀升与妇女教育水平普遍偏低的现实使妇女问题成为社会学关注的焦点.当前妇女社会地位的改善重点在于妇女成人教育,目前其潜在的社会功能正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我国社会各界都在探索解决妇女成人教育问题,其认识了解的途径可谓见仁见智.从史学的角度分析近代妇女成人教育的发展历程,能够有效地把握妇女成人教育的发端、发展以及完善的脉络,充分挖掘历史经验,并更好地为当前妇女教育服务.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的妇女福利思想一方面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一方面是党的群众观和男女平等思想的重要体现,也借鉴了西方女性主义的福利思想.中国共产党的妇女福利主要是指以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为思想基础来保障妇女权益的理论主张和实践经验,包括一以贯之的维护妇女权益的妇女福利制度政策,以及针对社会发展不同阶段制定的不同的妇女福利制度政策,其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国家制度政策、社会发展水平、社会价值观念等的影响.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历史发展为脉络,从性别视角,梳理并总结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社会变革及转轨时期和改革开放新时期等不同阶段妇女福利的基本理念、内容及特点,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3.
班固的史学思想主要是:封建正统史观;天人感应神学观;人性“三品”说的唯心史观;历史变化的观点。班固的史学思想在我国史学上有一定的地位。首创纪传体断代史,开拓了一些新的研究领域,严肃认真的写史态度,史学与文学浑然一体,使《汉书》在史传文学上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在西方社会,继"妇女参与发展"、"妇女与发展"以后形成的关于妇女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框架是社会性别与发展.它从以人为本、平等公正、具有社会性别视角的全面发展、短期目标与长远目标相结合的协调发展等多方面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将社会性别纳入发展主流必须从多方面进行思考与实践.  相似文献   

5.
马骏 《工会论坛》2009,15(5):141-142
文学与史学有着割舍不断的血脉联系。而在当今叙事学的研究中,文学和历史的这种紧密关系体现的则更明显。刘知几的《史通》在史学史上的地位堪与刘勰的《文心雕龙》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相比。史学理论和文学理论都不是封闭、孤立的,它们有着很多的契合点。对《史通》叙事理论的研究,跨越了文学和历史、文学叙事和历史叙事的界限。由史书叙事的需要,刘知几在《史通》中提出了比较系统的关于史书著述的理论原则和方法。而这些理论对于中国文学尤其是中国叙事文学也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男女平等不仅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更是对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丰富和发展。它是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同我国新时期妇女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是新时代中国妇女运动的行动指南。它使当代中国妇女的发展和社会发展有了政策上的宏观导向性。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推进两性协调发展、共同进步和共享成果,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运用历史文献与田野调查等方法,探讨历史人类学视角下唐宋妇女日常生活的研究。历史人类学以日常生活史作为研究基础,注重历时性与共时性的统一,不断对社会历史进行反思,以体现文化论与过程论的辩证关系。而唐宋时期,是我国社会重大变革期,在妇女层次的体现上更加明显,唐宋妇女日常生活主要包括家庭生活、社会活动及教育活动三个方面,无论是家庭角色转变,还是社会地位变迁,均体现了妇女在日常生活中的多元化与多样性,为历史人类学的跨文化研究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8.
根据社会性别理论,妇女与环境、发展问题是紧密相连的,女性由于特定的社会性别分工而具有特定的社会性别角色。我国妇女对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农业、贫困、人口、教育四个方面。要发挥妇女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应重视性别统计信息的收集,建立女性本土环境保护知识库,并加强对妇女的环境教育。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对妇女社会地位的演变、妇女的社会作用、妇女的社会权利和妇女争取解放的途径等问题作出的科学分析和概括.这种妇女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它的主要内容,江泽民同志在“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八十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已经作了全面的概括和精辟的论述,并号召全党全社会都要树立马克思主义妇女观.那么,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指导妇女工作呢?  相似文献   

10.
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反映了社会主义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是对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新实践和新发展,是对国际妇女理论和实践的疏理和借鉴,是我党在妇女问题上的一次认识论的升华,是我国对世界妇女解放事业做出的时代贡献,标志着我国妇女运动进入一个更加理性、更加自觉、更高层次的新阶段.坚持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这不仅为妇女事业的发展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也为实现男女平等协调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11.
缠足是中国古代社会对妇女迫害的主要证据之一.缠足有其历史及解放历程,小脚文化体现的是奴性心理的实质.现在小脚虽已彻底解放了,但是小脚文化产生的阴影--奴性心理,仍然束缚着中国妇女的发展,因此女性必须摆脱奴性心理,才能追求本质意义上的人的解放.  相似文献   

12.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诞生是以李大钊在史学上的变革为契机的,其中,历史观的变革被放在了首要位置,而其核心取向则是对神学史观的批判和马克思主义唯物史现的倡导。其内容对神学史观在旧史现中核心地位的揭示;对神学史观的阶级实质及其严重危害性的剖析与揭露;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先进性、科学性及其在史学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的论述。  相似文献   

13.
哲学、文学、史学是中国的传统人文学科,在中国近代社会转型时期的20世纪初年,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表现之一就是中国传统人文学科中观念与内容之更新。本文认为,哲学表现出的多元性和政治性,资产阶级倡导的新史学的建立,文学紧密配合政治斗争和社会教育而表达出的资产阶级新兴文学观与技法,分别是20世纪初年中国传统人文学科变革的特色。20世纪初年中国传统人文学科的变革是在特定的社会氛围中开展的,封建专制崩溃的前夜为这一变革提供了历史机遇。这一变革在中国近代文化发展史上具有独特地位。  相似文献   

14.
承认不承认妇女在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这是坚持不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问题.历史和现实告诉人们,妇女从来不是社会发展的被动体,她们创造的社会文明和物质文明,同男子一样在推动着人类事业的前进,促进着社会的发展,保证着国家和民族的振兴.中国共产党从建党初起,就阐明“只有无产阶级获得了政权,妇女们才能得到真正解放”,宣告中国共产党要“为所有被压迫的妇女们的利益而奋斗.”因而,中国妇女作为一支强大的社会力量的价值,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得到了真正的承认和体现.她们成了社会的主人,她们突破了旧传统观念的束缚,她们跳出了传统职业的小圈子,活跃  相似文献   

15.
专业妇女社会工作知识体系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专业妇女社会工作是在过往传统的妇女工作存在不足、当下妇女问题多元化和复杂化、妇女自身成长和发展有需求、专业妇女社会人才队伍建设和岗位设置的试点工作需要的大背景下推出的.专业妇女社会工作的发展需要专业妇女社会工作知识体系的发展.专业妇女社会工作知识体系包括专业妇女社会工作的观念、价值观、实践原则、理论基础、模式以及内容、方法和技巧等.  相似文献   

16.
古罗马妇女史是古典史学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学者近年来对此作了大量的研究,指出古罗马妇女在政治上处于无权、少权的地位,但并不妨碍她们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参与政治活动。与此恰好相反的是,由于女性特质的存在,古罗马妇女在宗教祭祀中占据重要席位。而传统的家庭和婚姻生活依然是妇女活动的主要舞台,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女性意识逐渐觉醒,自主性增强,社会地位也随之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成都市妇女参政议政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女参政议政是妇女社会地位提高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一个地区政治民主程度的具体体现.成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妇女参政议政,在制定的<成都市妇女发展规划(2001-2010年)>中明确提出妇女参与政治和决策的目标,并制定了具体的策略措施,不断改善妇女参政环境,加强女干部的培养和选拔,提高妇女干部参与决策和管理水平,积极推动妇女参政议政.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适应社会转型期的需要,我国妇联妇女工作面临着市场化和社会化的转向.我国妇联妇女工作社会化发展经历了独特的历史过程,在社会化理念的指导下,我国未来妇联妇女工作在组织工作机制与方法、支持体系等方面将有很大发展.  相似文献   

19.
"将性别纳入决策主流"是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产生的<行动纲领>的核心内容.它强调从社会性别的角度来分析当前存在的妇女问题,在正确的性别观点的指导下,从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等诸多方面来研究消除障碍、促进妇女发展的途径.男女平等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它是"将性别纳入决策主流"的高度体现,更是我国的鲜明特色,我们应结合我国实际宣传"将性别纳入决策主流"的口号,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  相似文献   

20.
阎镇珩是晚清湖南著名学者、教育家,一生学术成果丰硕。学术成就的取得受世代业儒的家风、湖湘先贤学风的影响及个人的勤奋好学。主要体现在史学、文学等方面,其史学成果具有经世、博古通经的特点;文学则以坦荡浩落、涵蓄宏深,发挥盛大见长。阎氏的学术成就深得当时与后世学者的盛赞,也是我们当今学界的楷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