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冷战结束、两极格局终结之后,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多边外交如火如荼、风光无限,许多国家首脑在此类场合一展风采,一试身手,似乎双边外交越来越失去本原价值和意义,似乎只有多边外交才能更多更好地推动国际合作、解决国际重大问题,以至于把许多双边重大问题纳入多边外交讨论框架。其实,应该清醒地看到,双边外交和多边外交各有所长,为推动国际合作、解决一些  相似文献   

2.
进入21世纪,作为中国的战略选择,"和平崛起"的提出推动了中国多边外交日益活跃。在 全球化背景下,多边外交在政治、经济、安全和国际认知等方面,为实现中国的"和平崛起"提供了战略保 障,构筑了系统化的战略平台。  相似文献   

3.
黄艳 《世纪桥》2010,(21):61-62
随着世界政治、经济、科技、贸易相互依赖的加深,国家间的相互联系逐日密切,另外全球性问题、区域性问题也是层出不穷,在此种形势下,我国越来越多的参与到多边外交的活动中来。多边外交成为调节国际关系的一个有效途径。伴随多边外交实践活动的增多,中国学者对多边外交的研究工作也逐渐增多。目前我国的多边外交研究处在一个什么样的状况?取得了什么样的成绩?存在什么样的问题?还有什么地方亟待改进?本文将对这些问题作以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4.
刘世义 《世纪桥》2010,(15):56-57
从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的对外战略与对外交往在各个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政策。随着国际局势的转变和全球趋势的不断发展,多边外交日益频繁的出现在中国的外交活动中。中国多边外交的发展有着自身独特的历史沿革。对多边外交在中国的发展进行研究,有助于理解中国所坚持的和平发展道路,有助于把握国际形势,更有助于未来中国对外交往的长期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国参与多边外交的进程和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晨阳 《新视野》2007,(6):94-96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和国家国相互依赖的逐渐加深,国际范围内的多边外交日益活跃。中国1986年首次提出多边外交政策,此后该政策呈现出阶段性的逐步加强趋势。在多边外交中,中国一直以理性务实的态度在各种复杂的问题和矛盾中寻求平衡。中国的多边外交也是适度的,依具体多边机制之不同。中国选择了大致适度的参与程度和参与形式。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是新中国外交和对外政策的主要制定者,他的多边外交实践主要体现在积极参与国际会议、推广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三个世界"的划分以及重返联合国的努力。  相似文献   

7.
张泽 《党史纵横》2006,(4):50-52
能否恰当运用多边外交,既是衡量大国外交风范的标志,也是中国走向“和平崛起”的关键。本文作者对中国的多边外交再度进行了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8.
全球化视野中的中国外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阎静  徐腊梅 《求实》2005,3(1):70-72
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在全球化中发展的中国外交 ,积极回应这一历史趋势 ,主动地参与国际组织 ,拓展多边外交 ,谋求合作共赢的周边外交 ,不断开创全球化时代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9.
多边外交思想是江泽民外交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江泽民的多边外交思想主要体现为发挥中国在联合国的重要作用,推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积极参与和创建地区性国际组织.江泽民的多边外交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韦民  邓凯 《学习月刊》2012,(13):16-17
传统外交是政府间以政治经济为主要内容的互动关系,这种外交模式正随着全球背景的深刻转换而发生着重大变革。当今国际社会.以公共外交和文化外交为代表的新型外交形式在国际关系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成为世界各国外交工作的新范式。作为一种加强沟通、增进了解、化解偏见、增加好感的重要外交途径.文化外交在中国外交整体布局中的地位越发凸现出来。  相似文献   

11.
奥巴马执政伊始的外交理念可归纳为:淡化意识形态的实用主义、国际问题上的多边主义、与对手谈判的灵活外交和着重软实力恢复美国形象等.在实质上,奥巴马外交与共和党没有根本不同,体现出美国外交政策的连续性,抛弃单边主义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因此,在无法脱离战后形成的美国全球战略大框架下,面对持续的金融危机,奥巴马政府的外交政策仍将面临诸多挑战.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以及在世界政治中影响力的日益增强,中国外交以和谐外交为理念,以公共外交为方式、以多边外交为平台,正在频繁的国际互动中重塑体现东方大国风范的国际形象.建构主义理论作为一种以角色、观念和文化为分析基点的研究范式,在解释当代中国外交转型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外交领域在外交理念、外交侧重点、外交角色及外交视阈实现了划时代的转变,中国在外交领域因此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对外交往的广度和深度全面拓展,在国际事务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沙祖康,江苏宜兴人,多边外交谈判高手,著名外交、军控专家。“沙铁嘴”、“沙将军”、“外交斗土”、“硬骨头”、“工作狂”、“外交三宝”之一……所有这些.都是现任联合国副秘书长的中国外交官沙祖康前些年的别称。在1993年震惊世界的“银河号”事件中.他与美国调查组斗智斗勇,让美国政府掉入自己挖掘的一个又一个尴尬的陷阱.伸张了正义,揭露了美国践踏国际法的霸权嘴脸。  相似文献   

15.
2001年6月15日,上海合作组织——这一覆盖了欧亚大陆五分之三地域、居住着全球四分之一人口、拥有得天独厚地缘政治优势和经济战略地位的新型区域性国际组织,在黄浦江畔宣告建立。自成立之日起,上海合作组织就矢志和平,倡导合作,推动发展,奉行开放,积极致力于建立公正、公平、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为推进地区合作、拓展国际多边外交搭建了崭新的平台。  相似文献   

16.
正认真学习系列讲话关于国际关系和我国外交战略的重要论述,坚持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共赢的发展。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是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我国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选择,中国将通过争取和平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身发展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要更好地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完善外交总体布局,全方位推进大国、周边、发展中国家、多边外交和各个领域外  相似文献   

17.
他,是一位多边外交谈判高手,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他的声音代表中国无数次响起: 他,被誉为中国的外交斗士,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不畏强手,敢于斗争,勇于亮剑;  相似文献   

18.
凌胜利 《前线》2023,(2):33-36
党的二十大对国际形势作出了深刻研判,突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情怀,明确了中国外交的主要任务。党的二十大后中国外交积极主动,在周边外交、大国外交等领域多点开花。近期的中国外交积极宣介党的二十大成果,体现了周边外交的重中之重、大国外交的稳中求进、发展中国家外交的发展导向和多边外交的大国担当等特点。  相似文献   

19.
傅菊辉 《新视野》2007,(3):78-80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诸多国际关系行为主体之间的相互依赖和借重越来越明显,程度越来越深。只有把国家利益和国际社会的利益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在互利双赢中取得共同发展。长期以来,中国一直奉行睦邻友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从实践的成果来看,它对构建和谐的双边、多边关系,建设和谐的国际环境产生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中国目前正处于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构建一个和谐的外部环境十分重要。对此,中国必须加强对既有外交资源的利用与整合,在此基础上不断开发新的外交资源,以保障和促进国内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20.
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的外交事业经历了风雨洗礼,在国际舞台上愈来愈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我国外交事业刚刚起步时,情况却是异常艰难。尤其在外有干扰内有战乱的恶劣环境下,党的第一代外交工作者们迎难而上,无所畏惧,使新中国的外交事业很快崭露头角。回首新中国外交部前身——中央外事组成立前后的那段日子,周恩来始终为外交事业的建设和外交人才的储备未雨绸缪,正是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新中国外交工作才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