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大立法公开是我国政务公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我国立法民主化程度的重要指标,也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实现形式.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人大立法将更加注重科学化、民主化的新形势下,加强立法公开更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结合上海市人大常委会近年来在加强立法公开方面的实践,就人大立法公开的理念、制度、内容、形式等,进行初步思考和研究,以期引起更多关注,共同推动人大立法工作.  相似文献   

2.
人大立法公开是我国政务公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我国立法民主化程度的重要指标,也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实现形式。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人大立法将更加注重科  相似文献   

3.
立法听证是我国公民有序参与公共决策的一项新的制度安排 ,这一制度实践在最近五年来地方人大的立法活动中普遍展开。决定地方人大立法听证质量的关键因素是立法听证规则及其操作过程。相较之下 ,深圳的听证实践走在全国的前列 ,目前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模式 ,并具有一定的经验意义。  相似文献   

4.
《行政论坛》2019,(5):143-148
行政—立法关系在任何层级的政治系统中都是核心和关键。我国地方人大是地方民主法治建设的主体,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本研究以我国地方行政—立法关系为研究对象,从制度设计和功能的视角对我国地方政府和人大间关系进行阐释。由于行政—立法关系之间存在的张力,不同的地方实践形成了不同的实践模式,以北京市行政—立法关系的实践为典型案例分析发现,可以将我国地方行政—立法关系概括为三种模式,即人大主导的行政—立法关系模式、合作型行政—立法关系模式以及竞争型行政—立法关系模式。  相似文献   

5.
现行行政立法审查制度的双轨制存在弊端。政府审查有自我审查的嫌疑,而人大常委会审查的运行状况很不理想,原因主要在于行政立法审查的繁琐性使得人大常委会显得力不从心。另一方面,我国宪法把检察权定位为独立于行政权和审判权的法律监督权,显然就是为了解决人大之困;可是现实中,检察权囿于行使公诉职能和刑事审判监督而怠于行政立法监督,是导致法制不统一的重要原因。因此,授予检察权对行政立法的初审权,同时终审权保留在人大手里,既符合我国的政体设计,又合理配置两个国家机关的职能,从而完善行政立法审查制度。  相似文献   

6.
立法辩论和立法讨论作为法案审议的两种机制,有必要结合理论和实践对二者进行界分。受传统观念、苏联模式和对代议制认识不足等因素的影响,我国人大立法审议采用的是讨论机制,这种机制不利于立法质量的提高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新。完善我国人大立法审议机制的途径之一在于实现由讨论到辩论的转换,推动立法辩论的法制化、常态化、充分化和有序化。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5,(13)
在社会转型期与社会矛盾凸显期,辅警制度会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警务工作中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基于法理与现实的考虑,必须大力推进我国辅警相关立法工作。在立法层级方面,应构建一个以公安部部门规章为统领、地方性法规或地方政府规章为延伸的法律体系。在立法过程方面,应遵循从试点到统一、从原则到具体的基本思路。在立法内容方面,应有条件地、在一定范围内赋予辅警以辅助性执法权,加强辅警组织管理与建设,优化辅警招录、培训及考核机制,健全辅警法律责任归结制度,建设辅警专项资金财政机制及薪酬待遇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8.
完善人大监督机制的重要实践——试论代表评议的意义与完善○谢志远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是宪法和法律赋予的重要职责,是代表国家和人民的最高形式的监督,具有法律权威性,在整个监督体系中是最高层次的监督,然而,在现实实践中人大这种“最高层次”的监督却远远没有到...  相似文献   

9.
论我国地方立法与国家立法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我国基本政治制度中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地方立法和国家立法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这种关系体现在:一方面,国家立法对地方立法起着指导和依据作用,地方立法总体上从属于国家立法,执行着国家立法;另一方面,地方立法又具有一定的自主性,相对独立于国家立法。正确认识国家立法和地方立法的关系,有利于中国法制体系的整体发展,有利于我国的经济市场化的进一步深化,有利于整个国家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10.
《行政与法制》2000,(11):36-36
鄂振辉在《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0年第1期上撰文探讨了我国现行法律监督体制改革问题。我国立法活动的监督模式,存在着三方面的缺陷:1.享有最高立法权的机关同时又是行使立法监督的重要机关。2.全国人大常委会实际承担着立法和监督国务院及省级和较大市的立法活动的双重职责。繁重的立法工作使其监督立法的能力大大削弱。  相似文献   

11.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立法权的基本原则。我国宪法规定的人民主权原则、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逻辑内涵以及立法的政治属性等,要求人大立法以人民的意志为中心,以民主立法获得智慧和力量,最终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人大立法的根本要求。以人民为中心开展立法活动,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主体地位、人大主导、民主立法,以人大立法的人民属性为理念和方法,检视和改进立法制度与立法程序。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党内法规体系已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组成部分的新形势下,需要在理解百年来党领导立法工作的组织化进程的基础上,明确党领导立法与人大主导立法的关系定位与形成过程,并力求推进党领导立法工作现有制度格局的细化和优化。目前,党领导立法的工作重点应在职权配置上实现由“法制部门立法”向“领域立法”倾斜配置、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的衔接配置,并在程序上建立健全党内程序与立法程序的双向闭环系统。这不但有助于党领导立法工作更加缜密,规范呈现其组织化过程,也为理解党与立法的关系提供新的解释可能。  相似文献   

13.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宏观背景下,亟待结合中国国情和未来法治建设的路径,进一步从理论维度挖掘立法原则体系的合理内核,为我国立法原则体系的完善提供智力支撑.理论维度的立法原则体系应由宪法至上、党领导立法、民主协商、尊重和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和自由、科学立法这五项基本原则构成.宪法至上是统领性原则;党领导立法原则的确立可使不在场的隐性权力转换为在实定法框架内可供检视的显性权力,发挥居间统筹、协调的功能;尊重和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和自由是立法不可或缺的价值定位;而民主协商、科学立法则是获得良法的必由路径.  相似文献   

14.
我国建立人大监督专员制度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强化人大的监督职能,我们可以借鉴世界各国行之有效的监督制度,在西方国家广泛实施的监督专员制度,完全不同于我国现有的监督制度,对我们开阔视野,改革现有的监督制度,进行制度创新有很好的借鉴意义.本文试图从监督专员制度可以适用于我国,这项制度所具有的优点和我国建立人大监督专员制度的主要难点三个方面来作基本的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15.
构建以人大为核心的财政监督机制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精神,也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内在要求。当前我国人大财政监督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立法滞后,制约了人大财政监督效能的有效发挥;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和透明度,弱化了人大对政府预算监督的基础;预算审批机构不健全,使人大对预算决算的审查流于形式;人大缺乏对预算执行的动态监督,导致违法违纪现象滋生蔓延。构建以人大为核心的财政监督机制,需要从构建以人大为核心的国家财政监督体系和完善人大财政监督的配套制度入手。  相似文献   

16.
吴秋萍 《学理论》2014,(1):120-122
我国现行法律解释体系下,立法解释本应居主导地位。现实运行中,立法解释的缺位和司法解释的越位,使得二者的角色与功能严重倒置,也引发了对立法解释存废的争议以及司法解释"立法化"的诟病。要调整二者在制度设计与现实运作上的偏差,可能的出路是,转变二者的定位与功能,突出司法解释的主导地位,立法解释转向对法律适用的监督,司法解释在具体与抽象解释暂时并存的进路上逐步向具体司法解释转变。  相似文献   

17.
省级地方政府立法是我国立法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法制建设和整个国家生活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伴随着我国省级地方政府立法数量的不断增加,省级地方政府立法的问题也不断暴露出来,主要是省级地方政府立法权限范围不明确。进一步规范我国省级地方政府立法权限,完善省级地方政府立法成为当务之急,为此,应加强各立法主体之间的沟通与协调;扩大公众参与;完善立法监督。  相似文献   

18.
刘书祥 《求知》2008,(11):8-11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我国法治建设特别是立法工作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积累了宝贵的立法经验,无法可依的现象基本消除,以宪法为核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认真总结改革开放30年来立法取得的成就,梳理30年立法积累的成功经验,对于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我国的法律体系,推动我国依法治国的进程,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我国社区警务战略实施10年以来,取得了一定成绩,然而在近几年实践工作中,社区警务工作呈现出诸多新特点,制约着社区警务的发展.根据我国社区警务的发展趋势,结合实际,分析影响我国社区警务发展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对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社会治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关于加强廉政立法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廉政立法(反腐败立法),是指国家有权立法机关适时地将一些成功的廉政建设的经验、做法、政策上升为法律法规,以追求形成一套符合国情的较健全的廉政建设法规体系的活动。加强廉政立法的缘由和意义在于,它是我们党廉洁从政制度法制化的历史发展和反腐败的治本之策。加强廉政立法的体系和内容是,到2010年建立起由10个法规制度门类组成我国党风廉政和反腐败的一整套法规体系。由于我国在加强廉政立法的实践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我们需要探求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