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为了扩大党内民主,创立了中国化的党员权利理论。作为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成员的陈云、张闻天、刘少奇、邓小平都为我党的党员权利理论的形成作出了杰出贡献。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为了保障党员权利,发扬党内民主,进一步深化和完善了党员权利理论。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发展党内民主。制定了一系列尊重和保障党员行使党章赋予的各项权利的方针,为新世纪党员权利建设指明了方向。这些党员权利理论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宝贵财富和基本教材,是党员民主权利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2.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是中国共产党对党如何永葆先进性的根本问题.本文揭示了从毛泽东到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中央几代领导集体对党的先进性理论进行的不懈探索与创新.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执政党建设思想与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维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结合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围绕着"建设一个什么样的执政党,怎样建设这个执政党"这一根本问题进行了有益探索,形成了适合中国国情的执政党建设思想,成为新时期维护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执政资源是指执政党为履行执政使命、提高执政效能而利用的各种积极因素和条件的总和.执政党在执政过程中只有充分利用和挖掘执政资源,才能为执政地位的巩固奠定基本的前提基础.建国60年来,中国共产党从自己的国情出发,根据国内外环境的不断变化,适时地进行党执政资源开发的转换与拓展.其中,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重在意识形态资源的开发;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实现了向突出经济绩效资源开发的转换;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群众资源进行重点开发和拓展;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进一步对社会资源予以开发和拓展.从而使党的执政资源得到不断丰富,党的执政地位得到不断巩固,党的执政效能得到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共产党 80年的光辉历程中 ,中共三代领导集体 ,以自己的实践创造性地回答了党的建设的一个又一个新课题 ,特别是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中 ,形成了自己的执政党建设理论。江泽民在新的历史环境下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的理论 ,提出了“三个代表”思想。从邓小平到江泽民遵循的思路是一致的 ,就是如何体现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对保持中共党员先进性的要求是与党的发展历程相随相伴的,共产党的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是通过党员的先进性体现出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党章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作了详细的规定和论述.回顾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章对党员先进性的演变,对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党的自身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李军 《党史纵横》2001,(12):38-39
"执政党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这个党",这是工人阶级政党建设必须解决好的基本问题.从中国共产党的实践来看,这个问题的真正解决是从邓小平同志开始的.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继承了邓小平理论,在实践中积极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同时根据形势发展和时代变化,提出了"三个代表"的思想,发展了邓小平执政党建设理论,对执政党建设基本问题做出了进一步的回答.  相似文献   

8.
张雷 《柳州党史》2002,(3):8-10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党的学说运用于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和发展之中,开创了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和毛泽东建党思想,开创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承前启后,继往开来,领导全党全面推进这个伟大工程,对新时期执政党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推进党务公开,营造党内民主讨论环境。”“党员主体地位”问题的提出,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党的几代领导集体智慧的结晶。无论是毛泽东关于“着重从思想上入党”,还是邓小平的制度建党原则,以及十六大提出的“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这些成果都为十七...  相似文献   

10.
不合格党员退出机制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制度,是新形势下保持和增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手段。文章阐述了构建不合格党员"三位一体"退出机制的基本内涵和重要意义,并从运作环节的视角提出了构建这一工作机制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1.
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在执政资源开发上的转换与拓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执政资源是指执政党为履行执政使命、提高执政效能而利用的各种积极因素和条件的总和。执政党在执政过程中只有充分利用和挖掘执政资源,才能为执政地位的巩固奠定基本的前提基础。建国60年来,中国共产党从自己的国情出发,根据国内外环境的不断变化,适时地进行党执政资源开发的转换与拓展。其中,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重在意识形态资源的开发;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实现了向突出经济绩效资源开发的转换;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群众资源进行重点开发和拓展;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进一步对社会资源予以开发和拓展。从而使党的执政资源得到不断丰富,党的执政地位得到不断巩固,党的执政效能得到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2.
《求是》2000,(8)
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执政党如何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搞好自身的建设,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一直是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的历史性课题。新中国成立以后,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为此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创造性地运用于当代中国,围绕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条件下建设一个什  相似文献   

13.
不合格党员退出机制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制度,是新形势下保持和增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手段。文章阐述了构建不合格党员“三位一体”退出机制的基本内涵和重要意义,并从运作环节的视角提出了构建这一工作机制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4.
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一个重要原则。毛泽东、刘少奇、邓小平对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模范作用进行了论述。而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对党员的先进性和模范作用进行了新的探索,从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党建学说。  相似文献   

15.
党的先进性理论的发展轨迹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度重视党的先进性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一贯的态度和立场,从革命导师马克思、列宁、毛泽东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到承上启下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江泽民,再到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都对党的先进性和先进性建设问题做了大量的论述和工作,从而使党的先进性理论逐步地发展和完善起来,并形成了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比较科学完整的体系。为了推动今天党的先进性建设问题,我们有必要系统地对无产阶级政党的先进性理论进行探究和梳理,掌握其精神实质,了解其发展演变,以便为今天的保持党的先进性和开展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持和方法论支持。  相似文献   

16.
从革命党转型为执政党,不是一蹴而就的工夫,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顺利实现的事情。邓小平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特别是作为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顺应新的时代和实践对执政党提出的要求,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深化对执政党的主观认识,着力转变思维方式、活动方式,确立科学的执政理论、执政思维、执政方式,迈出了中国共产党转型步伐。  相似文献   

17.
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和有关规定,现就做好不履行党员义务、不具备党员条件党员的教育转化和不合格党员处置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提高思想认识 党员是党的细胞,党员的先进性是党的先进性的具体体现。保持党员队伍先进性,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坚实基础和可靠保证。总结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经验,认真贯彻正面教育、自我教育为主的原则和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对不履行党员义务、不具备党员条件的党员,及时加强教育,促使他们改正缺点,弥补不足,尽快转化为合格党员。  相似文献   

18.
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胜利地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的基本条件之一.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都是如此.中国共产党在1921年创立时,只有几十名党员.经过二十八年的奋斗,到1949年,它已经带领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了拥有几百万党员的执政党.革命战争年代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实践,对于今天我们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仍然具有重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从革命党转型为执政党,不是一蹴而就的工夫,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顺利实现的事情。邓小平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特别是作为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顺应新的时代和实践对执政党提出的要求,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深化对执政党的主观认识,着力转变思维方式、活动方式,确立科学的执政理论、执政思维、执政方式,迈出了中国共产党转型步伐。  相似文献   

20.
作为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邓小平同志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作为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他对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在思想上、内容上、领导方式上都作出了新的阐释,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的建党思想。 一、执政党要重视对基层党组织重要性的认识 邓小平屡次提醒党员和干部要充分认识基层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提高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早在党的“八大”上,邓小平就对党的基层组织的类型作过详细说明,强调没有党的基层组织,党就会失去战斗力。他把认真抓好全国各个行业和部门的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