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微话题     
《南风窗》2012,(22):13-13
莫言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北京时间10月11日19时,瑞典诺贝尔委员会宣布,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为中国作家莫言!评委会给出的获奖理由是:"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莫言因此成为有史以来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获奖后,他发微博表示感谢微博上朋友对他的肯定,也感谢朋友们对他的批评。  相似文献   

2.
向青春举杯     
挪威作家克努特·汉姆生,1917年发表长篇小说《大地的成长》三部曲,广受赞誉.1920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被评委们称为“里程碑式”的作品。  相似文献   

3.
来信     
《南风窗》2012,(24):16-16
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是最近一段时间毫无争议的热点。但在主流媒体和网上短暂的欢呼后,各种质疑纷至沓来,很快淹没了正面情绪。作家获得一个文学奖项,当然是靠其作品说话。而作家关注面、语言、写作手法等风格的形成,与其自身经历、欣赏的作家有着紧密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10月11日19时,瑞典诺贝尔委员会宣布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为中国作家莫言,莫言成为中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本土作家. 节前送走了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节后立刻迎来了诺贝尔奖的陆续开奖.大师走得静悄悄,诺贝尔来得热热闹闹.古与今,中与外,在这种对比中显得颇为微妙.  相似文献   

5.
唐小兵 《南风窗》2014,(25):84-87
<正>当代知识人的心灵时刻被卷入到时代的浪潮,同时被卷入一种话语权力形成的幻觉之中。一个更为集中、单纯而持久的思考、理解、判断、讨论和写作时间变得遥不可及。这就导致当代中国知识人的生活呈现出一种两极化的对峙:既支离破碎,又高度自恋。刚刚获取诺贝尔文学奖的法国作家莫迪亚诺在受访时,如此解释为何他的作品都聚焦在"家庭"、"回忆"、"二战"和"自我"等主题:"因为生活的  相似文献   

6.
声音     
《南风窗》2012,(26):16-16
"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因讲故事我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我获奖后发生了很多精彩的故事,这些故事,让我坚信真理和正义是存在昀。今后的岁月里,我将继续讲我的故事。"——莫言北京时间12月8日凌晨,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中国作家莫言在瑞典文学院发表文学演讲,主题为《讲故事的人》。  相似文献   

7.
张晓文 《南风窗》2014,(22):82-83
<正>对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迪亚诺的评论中,充斥着"自我"、"谜"、"后现代"、"自传"、"记忆"和"历史"这样的字眼。莫迪亚诺老老实实地承认:"其实我写的都是同一本小说。"如果从《暗店街》开始看法国小说家帕特里克·莫迪亚诺——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作品,你会觉得自己从一个谜中睁开双眼,以一个梦游者的虚无步伐,经历了他所说的那些无法分  相似文献   

8.
瑞典皇家文学院10月11日宣布,英旧女作家多丽丝·莱辛获得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作为历史上第十一个获得该奖的女作家,今年八十八岁的莱辛据称可能是该奖项年纪最大的获得者。瑞典文学院在颁奖词中称莱辛是"女性经历的史诗作者,用怀疑主义、才华激情和预言的力量,来审视被割裂的文明"。颁奖词还提到莱辛的小说《金色笔记本》,评价其"在二十世纪那些描述两性关系的作品中是开创性的"。  相似文献   

9.
一个崇尚堂·吉诃德挥矛大战风车精神的人,在一片不绝于耳的哀惋声中,不无悲壮地闯入期刊之林,心甘情愿分享一份严肃文学的寂寞,而且封面堂而皇之地刊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虔诚的肖像,似乎在表白这里是通往诺贝尔文学奖的一条信息高速公路。整个儿一个古道西风瘦马、堂·吉诃德挥矛大战风车的感觉。谁也没有在意,他真会弄出什么名堂来。但三年后,中国文学界都知道有了个《大家》。李巍,是云南人民出版社《大家》的主编。他递给来者的名片上除了印着“作家、主编、副编审”的头衔外,还自嘲地印上“斗风车的堂·吉诃德,可笑的理想主义者”的座右铭。  相似文献   

10.
黄靖 《南风窗》2010,(13):8-8
<正>今年5月,北京市政府废除了1986年沿用至今的《中、小学学生学籍管理办法》,并规定非京籍享受同等入学待遇,并为其建  相似文献   

11.
声音     
《南风窗》2004,(11)
领奖时我太激动了,忘了感谢布什、切尼和拉姆斯菲尔德。没有他们,我的影片怎能如此精彩?想到他们我真该热泪盈眶。--美国"左翼作家兼导演"迈克尔·摩尔在其"批判布什"的纪录片《华氏9·11》夺得法国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大奖后喜不自禁。《华氏9·11》因海外获奖一举摆脱本土"禁映"的命运,将于今年下半年在美国公映。  相似文献   

12.
崔嵬 《法制博览》2010,(11):72-73
1937年春天,徐悲鸿应邀到香港举办画展。期间,经由作家许地山介绍,来到德国籍马丁夫人家中鉴赏书画。  相似文献   

13.
中国人都熟悉法国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课》,但是想不到的是,而今的法国并不像中国等国那样学习这篇课文,法国中学并没有都德的《最后一鳓,甚至许多法国人也不知道都德是何人。而文中描述的被德国侵占的法国领土最初就属于德国而不是法国。当地居民本来就说德语而不是法语。  相似文献   

14.
《南风窗》2016,(20)
正近年来,欧洲遭到的大部分攻击是来自欧盟的公民,而非难民。这意味着欧洲已成为恐怖分子的出口地。要安全还是要自由,这是欧洲新反恐举措所面对的难题。9月9日法国检方宣布,警方在调查5天前巴黎圣母院附近"无人看管的气罐车"一案时逮捕了3名女性。其中一人,之前已因多次宣称投奔"伊斯兰国"而被法国情报部门列入监控名单,另外两人各是法国籍恐怖分子拉罗西·阿巴拉和阿德尔·凯尔米什的女友。审讯时得知,3人在袭击巴黎圣母院未遂后企图袭击  相似文献   

15.
向骏 《南风窗》2011,(14):91-91
乌马拉与查韦斯切割后当选总统,显示查韦斯的左派民粹作风在拉美影响力日渐式微。去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略萨认为,秘鲁今年的总统大选是在艾滋病和癌症之间做选择,他指的是两位最具实力的候选人:乌马拉和藤森庆子。4月10日首轮选举中,乌马拉  相似文献   

16.
本月之最     
最强烈的谴责 12月7日,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英国剧作家哈罗德·品特在斯德哥尔摩的瑞典学院播放的事先录制好的长篇领奖演讲中,较少提及文学,而是重点谈论了政治问题,他强烈谴责美国总统布什和英国首相布莱尔,要求他们对在伊拉克战争中死亡的成千上万人负责,称他们应该因入侵伊拉克受到起诉。“入侵伊拉克是强盗行径,是无耻的国家恐怖主义行为,是对国际法准则的公然蔑视。”  相似文献   

17.
甄静慧 《南风窗》2014,(14):92-94
<正>今年5月,湖北省作协主席、作家方方炮轰参评第六届鲁迅文学奖的湖北诗人柳忠秧"诗写得很差"、在评委中"到处活动"的微博掀起了轩然大波。这让人想起了这些年各大文学奖评选所遭受的一系列诟病。在中国,文学奖与作家、读者、出版界以及社会舆论的关系到底如何?  相似文献   

18.
他人的传统     
有一些历史时刻是被诗化了的——尤其是西方的历史。比如法国作家左拉在1898年1月13日为蒙冤的陆军上尉德累福斯拍案而起,比如1783年12月23日华盛顿向大陆会议辞去大陆军总司令的职务。前者被当作是秉承良知与道义、积极参与社会事务的公共知识分子群体诞  相似文献   

19.
《南风窗》2016,(16)
正欧洲的恐怖袭击离中国人有多近?最近在德国南部火车上"持斧砍人"事件的4名受伤者,就都是中国香港人;而在法国国庆日尼斯市"飙车碾人"事件的上百位死伤者中,也有两名中国公民(已无生命危险)。"伊斯兰国"认领的这两起袭击事件,作案者都很年轻,一个是刚到德国不久的17岁阿富汗/巴基斯坦难民,一个是31岁的突尼斯裔法国尼斯本地人。他们在滥杀时并不区分你是欧洲人还是中国人。而对有"欧拉伯"谑称的欧洲来说,要从上千万阿拉伯移民后裔和上百万穆斯林难民当中,甄别出已被极端组织洗脑、并且具有袭击能力的人,就像大海捞针一样困难;尽管可以重点盯梢那些从叙、伊战场回国的西方籍圣战士,但他们只是  相似文献   

20.
宫一栋 《南风窗》2013,(14):91-93
许多离开自己祖国的作家,在精神和情感上也远离了国家,但作家的题中之意就包涵了"不适"。如果对现实安之若素,他们的笔将就此枯竭。未曾想到,智利裔美国籍剧作家、小说家阿瑞尔·道夫曼(Ariel Dorfman)的办公室就在我所在的人类学系这栋楼上。书房的墙上,挂着两幅智利前总统、社会主义者萨尔瓦多·阿连德的黑白照片。就在这里,我和这位享誉世界的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