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活路外交"是马英九当局的重要施政理念之一。在两岸关系持续改善、并建立起一定政治互信的大前提下,经过马英九当局数年来的戮力推行与落实,"活路外交"政策不仅使台湾的对外交往逐步走出陈水扁时期的困境,并为台湾的对外活动营造出了前所未有的宽松环境,甚至一向看似无解的台湾"国际参与问题"也出现了转圜的空间。2012年马英九在台湾领导人选举中连任成功,"活路外交"自然成为其续行的施  相似文献   

2.
2008年3月22日,马英九当选为台湾新一届领导人。马英九的当选不仅是因为台湾多数民众对陈水扁当政八年贪腐表现的不满与否定,同时也是对马英九执政的高度期待,期待马英九领导的执政团队能够整顿吏治还政治清明,能够抚平台湾社会因蓝绿、统独、省籍、族群的对立而引起的种种纷争与不安。马英九高票当选显示台湾社会中的族群矛盾在减弱,省籍意识在趋缓,尤其是马英九上任以后台湾社会中挑起族群与省籍矛盾的政策因素基本消失了,但不可忽视的是,民进党的族群意识还是比较强,民进党政治人物依然会炒作族群与省籍,从而使族群矛盾出现反复。因此,对国民党二度执政后台湾社会中的省籍与族群矛盾进行一次系统的梳理,对于了解马英九执政后台湾政局的发展、政党政治的动向与社会民情民意的走向颇有帮助。  相似文献   

3.
2012年4月马英九访问非洲时过境印度孟买,有学者将此解读为台印关系的重大突破。应该承认,马英九过境印度是在近四年来台湾与印度关系发展颇为热络与上升的背景下实现的。而台印关系的发展不仅是双方政策推动的结果,更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两岸政治互信增进的背景分不开,未来台印关系的发展亦有赖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局面的巩固。  相似文献   

4.
62岁的南方朔是台湾数一数二的政论家,在国民党的威权统治时期,他办党外杂志骂国民党;民进党上台,他又掉转枪口骂民进党和陈水扁;国民党重新执政,他对马英九的指责和挞伐一样严厉和不留情面。在他看来,知识分子应该永远站在批判的立场上,和权力保持距离。台湾《天下》杂志称赞他"期能从自学的民间学者成为思想家",但他本人对此并不高兴,"我这样没有多少学问的人都被称为思想家,台湾的知识分子太不用功了。"7月26日,本刊记者在香港与其进行了深入对话。  相似文献   

5.
声音     
《南风窗》2010,(5):11-11
我的灰色收入认定太少,很多没算。——重庆原司法局长文强对"巨额财产来源不明"指控提出异议,称平时过年过节下级单位送来的红包、烟等不应计入受贿金额。现任和卸任者以礼相待,这不是台湾之福么?——台湾《玉山周报》创办人吕秀莲称,马英九接受自己专访时一直以"副总统"称呼她,她并未失身份和立场。  相似文献   

6.
钟岷源 《南风窗》2010,(9):28-30
<正>未来ECFA的协商进程不仅挑战马英九的执政能力,同时也在检验大陆整体对台战略的效率。两岸关于ECFA(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的第二次协商4月1日在台湾桃园落幕,台方主谈人黄志鹏称,下次协商会尽快展开。对协商冀厚望的马英九随后对媒体说:"台湾方面不会开放大陆劳工来台,  相似文献   

7.
王鸿志 《台湾研究》2013,(3):55-58,64
2013年5月20日,马英九第二任期届满周年,岛内各家民调均显示国民党的施政满意度在谷底徘徊,马英九似乎落入难以摆脱的执政泥淖。造成国民党面临执政困境的原因有多方面,其中自2011年日本福岛核电站严重泄漏事故发生后就再度发酵,2012年底以来又顺势扩大的反核四(台湾第四核能发电厂,简称核四)社会运动,对马英九当局形成了超出预期的冲击效应,甚至一度演变为当前岛内政党攻防的焦点。本文将结合反核四社会运动的发展历程,尝试探究台湾国、民两党与反核四社会运动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多年来,台日之间频频发生的钓鱼岛纠纷对台日关系构成一定的冲击和影响。在处理台日钓鱼岛纠纷中,马英九当局逐渐形成了一套应对钓鱼岛危机的政策与策略。2013年4月10日,台湾与日本签订渔业协议,扩大了台湾渔民在钓鱼岛周边海域的作业范围,这是被台湾有关方面视为多年来台湾在钓鱼岛问题上获得一项重大利益突破。这一结果显然与当前的中日钓鱼岛争端有关,同时也与马英九当局的钓鱼岛政策与策略有密切关系。本文考察梳理了马英九担任台湾地区领导人以来台日钓鱼岛之争的主要类型,并对马英九当局处理钓鱼岛问题的政策目标与策略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周边风云     
《南风窗》2009,(15)
马英九"出访"次次不顺据台湾《联合晚报》报道,从去年8月至今马英九三次"出访",次次有惊奇:其一,去年访问多米尼加时遇到台风。其二,今年5月出访伯利兹,半夜遭逢该国十多年罕见强震;访问危地马拉  相似文献   

10.
陈统奎 《南风窗》2010,(10):21-23
<正>两岸之间,今天最缺乏的就是基层民众的互信。4月25日下午,台湾上演了一场精彩的"双英辩论会",执政的国民党主席马英九和在野的民进党主席蔡英文在台湾公共电视台就两岸签署ECFA(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进行辩论。马英九强调签的急迫性及重要性,"签了会打通经贸任督二脉,  相似文献   

11.
王大鹏 《南风窗》2012,(17):22-24
林益世是国民党最年轻的副主席,马英九对他一路栽培重用,不仅看重他的家族在地方的实力,也看重他形象清新。但林益世贪腐案并非偶然。要说最近一个多月台湾最大的新闻莫过于"林益世贪腐案"了。笔者近日在台湾期间,打开台湾报纸,头版大都是有关"林益世贪腐案"的新闻和评论,电视政论节目也是围绕这一主题,民进党当然要穷追猛打,国民党也必须面对。台湾"检方"8月7日再度提讯林益世,并传唤地勇公司负责人陈启祥等人,首次让林益世、陈启祥当庭对质一个多小时;陈委任律师高涌诚指出,感觉案子快结了。  相似文献   

12.
储昭根 《南风窗》2011,(12):28-30
两岸议题在2012年台湾地区领导人大选中将扮演决定性的角色,也是蓝绿政见对决的主要战线。台湾2012年大选将迎来史上最激烈、最精彩的"双英决战"。国民党大佬钱复在当李登辉的"外交部长"时就曾明言:"外交政策"只是台湾当局政策的一个环节,而大陆政策是台湾未来走向,攸关台湾兴亡,其位阶应高于"外交政策"。台湾的现实证明了钱复"两岸关系的位阶高于对外关系"的眼光与预见——对  相似文献   

13.
一、台湾地方选举与两岸关系关联性之命题2014年11月底的台湾"九合一"地方选举结果揭晓,民进党几乎大获全胜赢取13席县市长(6个"直辖市"有4个),国民党面临退台有史以来的全面性失败,几乎是溃不成军,论者或以为这与马英九用人失当及治理能力不佳有关,无疑地这已伤及马英九的清廉形象及降低民众对"政府"施政的认同及支持力度。回顾2008年民进党相继在"总统大选"与"立委"选举中失利,面临党能否永续发展的困境一般,显然在台湾的政党政治运作中,任何一党主政皆必须谨慎为政、步步为营,否则胜选后即会面对严格的道德操守及治理能力考验,台湾民众的投票行为取向或者是民意表达,尤其是中间选民并不固着于特定政党取向。围绕台湾地方选举议题对两岸关系影响,存在以下五种命题组合,已有许多学者进行过热烈讨  相似文献   

14.
拍“马”     
崔少明 《南风窗》2008,(9):94-94
部分因为马英九在这次的台湾地区大选中赢得太狂,传媒在票数上没有话题,但更重要的是马英九由国民党威权时代到政治开放后的民粹时代,都"不沾锅",也就是没有官场陋习,所以当选后,传媒最关心的不是他将如何为2300万人解民生之困,而是借这个政坛"圣人"的私生活来拍"马"打"扁"。选举后翌日,我在台北,早上起来,打开酒店房间的电视。头条当然是马英九,直播他一如往常  相似文献   

15.
今年71岁的李钟桂看起来比她的实际年龄至少年轻20岁,她在台湾的知名,不仅在于她是马英九的老师,更在于几十年来她一直"与青年为伍,从事青年的工作"。5月17日上午,她在福州参加第七届海峡青年论坛,开幕式上,她作为主办方代表致辞,一番"震撼性"的发言,让台下听众感受了这位台湾昔日女性政治精英的"爆发力"。  相似文献   

16.
张华 《台湾研究》2011,(3):50-54
马英九上台以后,调整陈水扁执政时期不断挑衅大陆、影响美国台海利益的政策,奉行“亲美、友日、和陆”的对外政策。马英九当局的这一政策使台美在短时期内恢复战略互信,双方实质关系进一步提升,但对大陆、美国和台湾三者关系产生了复杂影响。本文拟分析和探讨马英九当局亲美政策的内容、背景因素和影响走势。  相似文献   

17.
1998年底的台北市长选举呈现出国民党和民进党激烈对决的态势,12月1日晚,国民党主席李登辉为台北市长候选人马英九站台,他强调大家都是新台湾人,呼吁民众要走出过去的悲哀。李登辉随后要马英九回答:“你是哪里人?”“你走什么路?”马英九以闽南话回答说:“我是吃台湾米、喝台湾水长大的新台湾人,走的是李登辉的民主改革大道”。①“新台湾人主义”被认为是帮助马英九胜选的法宝之一,引发社会各界的纷纷解读。一、“新台湾人主义”解读的三个面向“新台湾人”作为一种政治概念,具有模糊性的特点,连前台北市长陈水扁都认为…  相似文献   

18.
南方朔 《南风窗》2012,(11):95-95
如果对台湾政治有理解,当会知道近年来台湾"表演政治"当道,政治人物已不在做事上努力,而是在做秀上动脑筋,马英九在这方面无疑的是第一名,他使人深刻地理解到,好人,尤其是演出来的好人是没有用的,演出来的好人是另外一种形态的欺骗。  相似文献   

19.
台湾的"总统"马英九执政上台,岛内批评不绝,觉得小马哥缺乏领袖底气、强人风范。马"总统"政绩不彰,只有从"文化"着手,忽然提出台湾要跟大陆一样,中国文字"书繁识简",先与大陆实现文字的"纸上统一"。  相似文献   

20.
"台湾表面上光复了,但实际上是美国的殖民地;这是战后台湾人最大的悲情,就像战前台湾人最大的悲情,是被日本人统治一样。我这一辈子在台湾,还没有当过真正的中国人,这是我最大的悲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