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仰望高山耸入云峰,迈开步伐,一路鸟语花香,总有更美的风景置于前方。世上总是有很多人做事追求过程而不求结果。想登山时慢慢玩味沿途的风景,不急于登顶;亦有许多人忽略过程,只求结果,贪恋山顶的无限风光,所以只顾风雨兼程。其实结果是过程的目标,两者相依而存。  相似文献   

2.
仰望雪山     
千里迢迢,奔赴耸立于川北地区的雪山脚下,大脑传递的第一个信号,就是仰望。  相似文献   

3.
你是否放过风筝?你是否还记得那久远的放风筝时的画面。春日里,一望无垠的田野上,我与小伙伴们一起追逐着那幸福的时光。我印象里的风筝,它飞舞在我童年的天空。红色的风筝,它热情奔放,像一团火焰。在它的天空下,我可以尽情的仰望着它奔跑,仰望着它喊叫。后来,在长大的岁月中,风筝却不知不觉从我的手中断线而去,再也寻不到踪影。直到一年前,入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时,曹氏风筝,赫然在列,这样一个在我们看来不起眼的小玩意儿,  相似文献   

4.
他喜欢搞笑,带给身边人总是无数的欢笑;他面相慈善,给人以值得信赖之感;他功力深厚,阅历丰富、满腹经纶,是年轻人的好老师、好长辈……他的心态永远就像"老顽童",是青少年的好朋友。去年此际,我伴着他在科尔沁草原播种了散文诗新的种子。今年今日,他却不能再回到那里去欣赏美景,我只有在思念中,伴着怀念仰望蓝天,看着他正携着星光远行……  相似文献   

5.
无法悲伤     
记录一段心情写给城市里行色匆匆的你写给茫然时倔强的你写给哀伤时执著的你写给纯真时醒悟的你写给那些过往,那些热爱“城市心情”专栏,就此拉开帷幕,与你一同仰望繁星,一同细数流年,俯拾那些美丽的、不再回来的岁月。  相似文献   

6.
走近敬仰已久的巍巍宝塔山、滚滚延河水,重温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品读一个个感人肺腑的热血故事,领悟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我深深赞叹——延安是一个传奇,宝塔山具有不可企及的高度……仰望毛泽东旧居凤凰山与宝塔山、清凉山隔河相望,山上景色秀美,草木葱茏,环境优雅。导游介绍说: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一只美丽的凤凰,落在这里的一棵梧桐树上,直到老死之后,她将自己的身骨化成山脉,用  相似文献   

7.
看云随想     
正那个晚上云之好看,让我感到意外。偶尔露出的天空湛蓝无比,像是阳光明媚的白昼。虽然暂时没有看到月亮,我知道这是她的造化。我仰望天空,看着流动变化着的云彩,忽而聚在一起形成一层厚且轻盈的物障遮住了天空,忽而四下散开让闪烁的星星偶尔熠熠生辉,他们不时变化着的形状,打开了我思绪的闸门。我想起了哲学家康德的一句名言:"有两样东西永远  相似文献   

8.
客家土楼     
土楼很土,土夯土筑。是一群与土地为伍,靠土地繁衍,脚板踩着泥土,身上流着汗土,在土地上仰望,在土地上畅想,缘土地而放飞理想的客家先人们,群体意志的凝聚和智慧的结晶;是客家人大迁徙留下的一个又一个深深的脚窝;是摇曳在客家人心灵深处的一簇风景。土楼很圆。圆圆的围墙,圆圆的巷道;圆圆的企盼,圆圆的向往。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这里养育、成全了客家人一代又一代优秀儿女,也圆了客家人一代又一代圆圆的梦想。土楼是客家人永远的心灵崇拜和精神皈依。土楼很高  相似文献   

9.
青藤茶 《新青年》2004,(5):50-51
19岁的小希从家乡去北京读书时,只带了一只纸壳皮箱,那是妈妈给了她30元钱在离家很远的一个夜市买的.北京站,人潮翻涌素不相识的人群与她擦肩,小希仰望北京的天空,安静地哭了.当时负责接新生的大雷多年后对小希说,一个瘦弱土气的孩子,穿着不合时宜的衣服,站在不合时宜的人流口上,可是,她那么镇定,眼睛闪着光,仿佛整个北京都在那一刻为她点亮.  相似文献   

10.
无论春夏秋冬,你那褚红色的砖墙,总如潮湿的记忆,缱绻着无尽的眷恋,如梦似幻,在眼前精致赫然。当指尖划过你的肌肤,那坚实的质感拔开虚幻的迷雾,却依然令人不愿将缓缓延伸的思绪回归到肺腑。尤其是仰望你那竖着金色塔尖的墨绿色巨大的圆顶,还有分布错落的帐篷式的顶尖,如何不令人滋生出童话般的遐想和沉醉!那凹凸起伏的窗边门角,那规则而又错落的布局,那蕴含着欧式文化的整体风格,无不演绎了砖的艺术  相似文献   

11.
正清晨我赤脚走在海滩上,抬头仰望着天空,看着喷薄而出的太阳,脚下踏着海浪的节拍,从沙滩上捡起五颜六色的花贝壳,洁白的沙滩上留下了一串串的脚印,我好似回到了童年时代。诱人的海岛风情,优美宁静的海滩,只有身临其境才能感受到它那特有的魅力。走上海边栈道,好奇心驱使我想去看看住岛的这户渔家。家  相似文献   

12.
恩恩爱爱夫妻情李默然大师有长者风范,豁达、正直,表里如一,为人随和。李默然的家摆设极其简单,明亮的房间里,仅仅只有沙发、小柜、书案、电视机和几盆花草。墙上那幅《李尔王》剧照,最引人仰望大观——那高耸的额头,睿智的眼睛,如同他真人一样栩栩如生……李默然不服老。年届古稀依然耳不聋、眼不花、思维敏捷、步履稳健、声如洪钟,年龄对他来说不仅构不成负担和障碍,反而使他的大脑更睿智,思维更活跃,眼光更敏锐。而今李老仍不停地读书看报,吸收新的信息。学习是他成为德艺双馨的艺术家的秘诀,也是几十年来他精神有寄托、神…  相似文献   

13.
听人说,对着流星许愿,愿望将很快实现。高三那年我错过一次观看流星雨的机会。对此,我懊悔了许久,不但为数年难得一见的奇妙天文景观,更为我压在心头多年的愿望。这一次,公元2001年11月19日凌晨1时30分,我带着多年的梦想,满怀激情地企盼着新世纪第一次流星雨的到来。一向懒惰的我不顾舍友的埋怨,独自一人裹着被子来到阳台上等待今夜的“空中火花”。仰望苍穹,点点繁星静静安守  相似文献   

14.
雪山收容1936年6月上旬,朱位汉随部队到达四川边境后,三军团参谋长肖劲光同志到收容所传达上级的指示:部队要翻越雪山,与红四方面军会师。接到上级的指示,朱位汉和同事们立即行动。为了保证部队胜利地渡过这一难关,他们深入调查雪山恶劣变化无常的气候,积极宣传防寒、防冻方法,鼓励红军战士在艰苦的条件下充分准备御寒的物资。朱位汉他们还走遍了山下的小镇,购买到了一些阿片汀、樟脑酒汀等强心针剂和防冻药品,保证每个卫生包里有这些药品。队伍走到大跷碛,这是雪山地带的起点,仰望高耸入云的大雪山———夹金山,银光耀眼,刺得人睁不开…  相似文献   

15.
朋友洪飞是个腼腆爱笑的大男孩。一天他忽然讲起自己在浴池当服务生的经历。他说那时候尽管自己工作紧张收入低微却依然每天保持着愉快的笑脸,惟一让他不能忍受的是浴池工作黑白颠倒,从早上6点上岗开始一直要持续工作到半夜12点,而且整整一个月都如此,那就意味着他一个月都要在浴池的小天地内禁锢,一个月见不到阳光。他感慨万千地说,见不到阳光的日子实在是太难熬了。每天深夜12点下班,洪飞都会跑到大街上久久地仰望满天的星光,大口地呼吸新鲜空气,只有那一刻,他才能找回真正的自我,那种感觉既美妙又酸楚,因为,微渺清冷的星光怎能与温暖洒脱…  相似文献   

16.
母爱涓涓     
儿时的我经常在繁星闪烁的夜里依在母亲的怀中,静静地仰望天空,听母亲给我讲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故事。细细回味,一种珍藏多年而幸福无比的感觉就淹没了我。我出生在一个不算富裕的家庭,一家人的生活虽清苦却其乐融融。当然幸福的背后总是要有人付出艰辛的代价的,这个人就是平凡伟大的母亲。和普天之下所有为人之母一样可以为自己的孩子付出自己一切的一切,而且是毫无所求的心甘情愿的付出,有的时候哪怕是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母亲的一生可谓坎坷不平。17岁那年,灾难降临,母亲鬼使神差般不幸患上了一种在她那个年代可能是绝症的怪病。她…  相似文献   

17.
去武当山的决定算得上仓促,火车到达空荡荡的月台时仍然觉得一切如同云里雾里.四周都是山,云雾环绕,站在山脚仰望的时候,一种难以言说的渺小感油然而生. 游人并不算多,满眼望去尽是看不到尽头的青石台阶.山上空气潮湿,一簇一簇的苔藓不甘寂寞地分布在青石板的各个角落,上面风吹日晒,彰显着时光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脚步踏上第一级台阶的时候还在想,真的已经在武当山了,电视里,宣传册里,武侠小说里的那座仙山.有着无数年轮的巨大山峰,半隐半露于仰视的视线里,像是一尊年代久远的慈悲神祗.  相似文献   

18.
毕业离歌     
伤感的怀念实习结束,毕业在即,我回到了荆州,我的大学.并不喜欢这座城市,却难舍那城墙和古道.每次走在城墙边的古道上,总是习惯一只手扶着灰黑的古老城墙,然后抬头仰望墙缝里生长出的繁茂树枝,任高跟鞋在石板上敲击着,把它当音乐来聆听.城门外的墙根处常常坐着三两个算命先生,光头,闭眼,坐在竹椅上,面前摆着神秘的签盒,旁边靠着一根竹棍,安静而祥和.  相似文献   

19.
来到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的第二天,我首先选择登多瑙河右岸的城堡山。跨过那座绿色的多瑙河上的链子桥。向上仰望,迷人的阳光里,城堡山上有一座具有古罗马风格、造型别致且面向多瑙河的建筑,充满着童话的氛围。这就是渔人堡。身临匈国京畿的城下,方窥出蓝色的多瑙河流经这里刚好把山地与平原切割开来,形成了西边的布达和东边的佩斯两部分,它们最初原是各自为政的俩独立城市,直至19世纪才合二为一、统称为布达佩斯。  相似文献   

20.
东北亚国家间关系渊源已久,丰富而复杂,历史基因对现实政治的影响重大而直接。冷战后,本地区开始以非意识形态方式尝试融合,在走出相互隔绝、经济人员往来增多的同时,尚未完全消化的敌对与矛盾也日渐细碎化、具象化于现实,原有认知分析框架失灵,形势错综复杂,准确把握、妥善处理难度加大。东北亚要实现与历史的"共生",既要有仰望星空般的远大目标,又要有务实高效的政策举措,通过各领域合作成果的持续积累与相互了解的不断深化,最终走向建构主义所说的相互认知与身份认同的重构。在这一历史进程中,中日韩三国肩负重大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