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文化领导权理论是葛兰西政治思想与意识形态学说的核心。葛兰西重视意识形态领域文化领导权的争夺,他对文化领导权获取方式和意义的全新论述以及对知识分子群体作用的界定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加强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有着若干启示。  相似文献   

2.
论网络文化对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文化已经成为我国最为活跃、最值得关注的意识形态领域之一.一方面,网络时代的到来,使不同民族的文化通过网络相互交流与渗透,促使其不断吸取精华、剔除糟粕,变得更加繁荣;另一方面,各个民族和国家的经济实力与科学技术发展极不平衡,落后国家在网络上的文化竞争力非常有限,加之文化强权主义者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一贯排斥,对社会主义文化始终持敌视态度,直接对网络环境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建设构成威胁.主动做好社会主义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关乎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大局,也关乎我国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高度重视国家文化安全工作,围绕为什么以及怎么样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等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为确保我国的文化安全,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习近平从指导思想、核心价值观、新闻舆论、历史文化和学校教育等方面,对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作出总体布局。其中特别强调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中轴"作用,将其看作国家文化安全的关键领域。在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具体工作实践中,习近平要求,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坚持正面引领与反面批驳相结合,既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又有力批驳思想文化领域的错误倾向;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发展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把"全党动手"和"守土尽责"结合起来。习近平对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战略思考,是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在文化安全工作上的具体运用,为新时代做好国家文化安全工作提供了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4.
我国正处于文化强国建设的关键时期,在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异常复杂,国家安全面临新情况、新挑战的背景下,学习借鉴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关于“文化领导权”及相关问题的思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立足葛兰西文化领导权基本理论,针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建设和实践需要,分析当前文化领导权理论建构面临的主要问题,建构以人为本的哲学社会科学,建立自主话语体系;批判西方错误文化思潮,增强文化自信和自觉;净化网络生态“新阵地”,提升文化领导权的传播力;重视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队伍建设,构建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从而在学理上为做好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提供支撑,形成中国话语“阵地”。  相似文献   

5.
加强和改善党对高校的领导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针的试金石,而坚持党的领导的重要体现之一在于牢牢掌握党对高校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全球化时代,要重视高校在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要充分认识加强党对高校意识形态领导权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重点要解决党对高校的政治领导权、组织领导权、文化领导权、话语主导权等问题,不断提升意识形态创新的主导权、主动权,提升党在高校意识形态的领导力、创造力。让主流价值观念在校园文化发展中繁荣起来,让主流意识形态在校园网络行动起来,让网络"清朗"起来,为推动大学生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提供政治滋养和政治营养。  相似文献   

6.
文化与意识形态关系的认识构成“文化产业中哪些问题交给市场、哪些问题交给主流意识形态”的核心问题.在西方工业资本主义语境下,学者基于经济变迁而沿着统治策略以及摆脱政治主旨的文化工业分析展开论述.在中国语境中,文化与意识形态的认识和实践从一开始就遵循着文化的“斗争利器”作用,体现着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面对如何融合文化的“斗争利器”、“经济效益”作用的问题,党和国家进行了一系列的战略部署和实践,而这也成为新时期文化与意识形态认识以及我党文化领导权建构的核心.  相似文献   

7.
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是党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意识形态就是维系支撑统治执政的思想体系。我国意识形态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我国意识形态面临着西方文化渗透多样化、社会思潮多元化、信息传播网络化、党的建设以及马克思主义发展等诸多挑战。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对策:以中华文化为载体,提高我国意识形态的辐射力;以包容发展为导向,发挥我国意识形态的整合力;以网络安全为平台,强化我国意识形态的控制力;以掌握"三权"为要求,形成我国意识形态的凝聚力;以创新发展为动力,增强我国意识形态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的文化领导权:历时探索与现实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对中国共产党的文化和意识形态建设具有重要启示.中共历来重视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导权的建设,并在实践中进行了艰辛探索.1990年代以来,中共的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导权受到了挑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确立体现了中共回应挑战、重构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导权的现实诉求.  相似文献   

9.
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文化生态是指从生态学的维度研究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安全诸多文化要素的有机系统。当前,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文化生态建设面临着一些现实困境,如多元文化相互激荡导致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文化生态建设的文化环境之困;错误思潮渗透蔓延导致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文化生态建设的思想环境之困;以及网络传媒异军突起引发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文化生态建设的网络环境之困。因此,有必要探索一条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文化生态建设的现实路径,确保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文化强国最重要的目的之一就是掌握文化领导权,也就是意识形态领导权。实现文化领导权必须采取与时俱进的建构策略。本文提出了7种具体策略和一种通用策略,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井艮据意识形态的建构特点,发展文化产业。通过文化产业这种毛细血管式的渗透,才能逐渐达到意识形态的全民“同意”。  相似文献   

11.
储著源 《求实》2017,(1):4-13
"主流意识形态是什么"、"什么是主流意识形态",这是党和国家加强意识形态建设必须解答的重大问题,而解答此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科学把握主流意识形态的"主流"意蕴。主流意识形态是当今世界各国争夺意识形态领导权和主导权的主阵地,是各国文化软实力强弱的集中体现,时刻影响一个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发展趋势。转型期主流与非主流相互交融、交锋、斗争,特别是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两者相互混淆、主次不分的现象,这极大地消解了主流的权威地位。科学解答主流意识形态的"主流"之含义、指向、表现、特征、标准、地位以及建设策略,既是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基础战略,也是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前提条件,更为主流意识形态凝聚社会共识、团结社会大众、培育主流价值观和践行核心价值体系奠定学理基础。  相似文献   

12.
执政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统治权并不代表着领导权,领导权强调社会民众认可、遵循、践行该意识形态的自觉性和非强制性。执政党的意识形态领导权建设是一个动态过程。因此,需要在意识形态领导权建构的整个过程中把握其基本特征。新时期,加强意识形态建设,巩固党的意识形态领导权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指向,必须遵循"层级设置"的基本规律,必须重视"政治实践"的示范效应。  相似文献   

13.
在网络全民化时代,网络日渐变为社会风险的流出地、热点舆情的聚集地、思潮拼比的主阵地。我国网民人数存量庞大与增量迅速,网络意识形态呈现出多样化的态势,多元化网络思潮的健康发展离不开主流意识形态的领导。我国虽在掌握网络意识形态领导权上取得长足进步,但当前有五大错误论调阻碍着我国牢牢掌握网络意识形态领导权,分别是网络空间价值无涉论、网络意识形态无用论、网络技术发展自主论、网络危害现实有限论、网络空间主权无涉论。在新时代,必须树立对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的正确认识,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彻底匡正上述奇谈怪论。  相似文献   

14.
全球化时代是一个文化碰撞与交融共生的时代。在这一过程中,中西文化价值观和意识形态争夺战不但没有终结,反而愈加隐蔽和复杂,对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带来严峻挑战。当前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要根据时代的特点不断调整,将一种契合于时代的文化形态贯穿到意识形态建设中,不断维护并加强意识形态安全。  相似文献   

15.
新中国成立以来,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历程,文化也经历了从依附到主导、从单一到繁荣、从封闭到开放的发展过程。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文化与意识形态构成了错综复杂的关系。意识形态制约和规定着文化的现状和发展方向,文化也以不同的属性和表现形式影响着意识形态的发展。先进的文化推动了意识形态的建设,落后的腐朽的文化也会对主流意识形态产生消解作用。基于文化对意识形态潜移默化的或者显性的影响,我国应该大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筑牢意识形态安全的根基,并加强新时代意识形态建设,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  相似文献   

16.
文化软实力与意识形态密切相关,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对于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面临着非主流社会思潮、西方和平演变和文化霸权等多方面的挑战,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是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文化路径,需要我们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开展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等有效举措,切实维护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对加强党的意识形态领导工作作出了许多思考和探索。他指出:必须牢牢把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提高意识形态工作本领;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政治、经济、文化各项事业发展,指导现实运动,同时反对教条主义和修正主义,旗帜鲜明地与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思想作斗争;必须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发挥意识形态的能动作用,让意识形态工作反映并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任务,做好社会主义建设的"统帅"和"灵魂";要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核心任务,制定科学合理的意识形态工作方针;要坚持原则性和策略性相结合的意识形态工作方法,使意识形态工作取得实效。毛泽东提出的这些宝贵思想和方法,是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继承、发扬和创新发展,为新中国意识形态工作打下了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的坚实基础,至今仍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陈之昌  林明  金蕾蕾 《前线》2014,(8):11-13
<正>意识形态工作关乎党的前途命运、国家长治久安和人心向背,是党和国家的精神支柱和灵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对意识形态领域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出深刻而精辟的阐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我们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否则就要犯无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就是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掌握了领导权,才能掌握管理权、话语权和主动权。当前意识形态领域大环境令人鼓舞  相似文献   

19.
当前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面临意识形态虚无主义、利益和文化多样化、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的挑战。"四个意识"能确保高校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话语权、党委领导责任地位和意识形态工作主方向和主阵地。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坚持"四个意识",就要坚持问题导向,将政治性和人民性统一起来;坚持指导思想一元化,将主导性和包容性统一起来;围绕高校中心工作,将意识形态工作和中心工作统一起来;坚持工作创新,将传承性和创新性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20.
全球化带来了经济、政治、科技、文化、意识形态等方面的相互交融和激荡,它不仅深刻地改变了世界的交往方式、利益格局和经济秩序,而且更深层次地影响了人们的思维模式、生活方式以及价值体系.在全球化进程中,中国主流意识形态安全受到的挑战可能会比历史上任何时代都来得更加激烈.面对挑战,如果仅仅一味地依赖于传统的"话语体系"和思维方式,用躲避甚至拒斥与对抗的做法来保障主流意识形态安全,不仅无助于安全问题的解决,还会造成意识形态领域的封闭和意识形态功能的弱化.为此,我们必须转换思维视角,重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威,开拓新的主流意识形态要素资源,推动主流意识形态与社会文化相融合,使之切入发展实际,表征新的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