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台声》1994,(11)
来自台湾新闻媒体的一位朋友说,今年两岸关系曲折不少,最明显的是“千岛湖事件”和李登辉与司马辽太郎的谈话;尽管如此,两岸经贸并未停顿.本期发表的台湾作者、两岸经贸咨询中心总经理王义信先生的文章《大陆三资企业管理中的缺失》一文,也持相同看法:“1994年开始,大陆采取单一汇率制度,台湾准备定点货物直航,均有利于两岸经贸发展.两岸经贸有进无退.”随着大陆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随着各地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台商赴各省市投资日益活跃.在所有外来投资者中,台商对大陆各地的投资目前仅次于香港而居第二位,各地台资企业已经超过2万家,在各地生活的台商及其亲属、雇员估计有10万人之多.  相似文献   

2.
杨毅周 《台声》2001,(9):1-1
台湾新领导人上台以后,推行了一条“没有李登辉的李登辉路线”:对岛内,以所谓“本土化”为名,大搞“文化台独”,拒不承认自己是中国人,试图制造台湾人的“国家认同”;对外,疯狂购买军火,加强“台独”外交,以强化对抗大陆的实力;在两岸关系上,否认两岸两会的“九二共识”,拒绝一个中国原则,继续推行“戒急用忍”政策,继续拖延、阻挠两岸直接“三通”。事实表明,台湾当局新领导人所走的,实际上继承李登辉的分裂主义路线,其最终目的就是试图把台湾从中国领土分割出去。 一年多来,台湾当局所推行的这条李登辉路线给台湾的老…  相似文献   

3.
6月10日,全国台联、台盟中央召集在京台胞座谈,就李登辉访美一事发表看法。台盟中央主席蔡子民主持会议;全国台联会长张克辉等20多位台胞出席了座谈会。 蔡子民先生说:正当两岸同胞积极加强两岸交流、发展两岸经济、为振兴中华共同努力的时候,李登辉先生却不顾两岸人民的反对,以所谓“私人访问”的名义,跑到美国。我认为,作为李登辉本人来说,是很悲哀的。不惜动用上千万台湾人民的血汗钱,来游说美国的一些反华人士;和那些妄图阻挠中国统一,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势力相互利用。他这种挟外人以自重的作法,无异于为“台独”势力推波助澜,其结果会损害两岸关系发展,危害台湾的前途。台盟中央常委江浓说,李登辉这次的行为是十分不光彩的。他表面上是以“返校”的名义,但实际上的所作所  相似文献   

4.
张敏 《台声》2002,(7):11-12
日前,笔者再次遇到台湾“海峡两岸和平统一促进会”常务副会长郭俊次博士,故人重逢,分外高兴。他依然爽朗而健谈,依然心系两岸,为两岸交流而奔走。郭俊次先生是台南县人,是土生土长的台湾人。他经常说:“我是台湾人,也是中国人,这有什么不对呢?这有什么不好呢?”有时还要豪迈地加上一句:“我是中国人,我骄傲!”当台湾岛内一些“台独”分子混淆是非,否认一个中国原则时,郭先生站出来公开表示:“大陆是中国的一部分,港澳是中国的一部分,台湾也是中国的一部分;台湾和大陆,同属于一个中国,这有什么不对呢?这对台湾有什么…  相似文献   

5.
辛旗 《台声》1994,(12)
1994年两岸关系的发展轨迹真可谓“一波三折、紧锣密鼓”.从上半年“千岛湖事件”、“与司马辽太郎谈话风波”、台湾政要频繁的“度假或过境外交”,两岸阴云  相似文献   

6.
两岸关系在1994年发生了太多令人关注的事情.“千岛湖事件” 使两岸同悲,又在人为的因素掺杂下闹得沸沸扬扬.李登辉与司马辽太郎的谈话被披露后,引起大陆方面强烈批评.7月,台湾当局发表了《台海两岸关系说明书》;大陆10名渔工在台湾“海上旅馆”遇难,又为已在倒退的两岸关系雪上加霜.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第四届海峡两岸关系学术研讨会”,8月2日至5日,在北京香山饭店举行.来自台湾的学者36名、大陆学者50名,以及其他海内外嘉宾,共百余人济济一堂.本次研讨会由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台湾研究会联合举办.全国台联会长张克辉先生致开幕辞,对来自海峡那边的乡亲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并预祝研讨会成功.  相似文献   

7.
李登辉在最近的一次演讲中,又一次推出其"新台湾人观"。他说:我们目前要提倡"新台湾人观"——只要是认同台湾、疼惜台湾,愿为台湾努力,就是台湾人。而只要怀抱民族情感,崇尚中华文化,不忘记中国统一理想,就是中国人。这使笔者联想起去年9月17日台湾《中国时报》也曾作过类似报道。该报说:"李登辉指  相似文献   

8.
黄嘉树 《台声》2000,(5):1-1
近日来 ,台湾民进党的当权人物不断放话 ,表示愿到大陆访问 ,也欢迎大陆领导人访问台湾 ,两岸可以谈“三通”问题 ,如果“一个中国”作为议题而非前提 ,双方也可以谈。这些话似乎是想展现一种理性务实、追求和解的态度 ,对此北京将如何回应 ?其实 ,台湾新领导人的上述姿态 ,并不是什么新鲜东西 ,当年李登辉不是也表示他想到大陆做“和平之旅”吗 ?不是也扬言要亲自陪汪老在台湾走走看看吗 ?不是也放话说在“两国论”的基础上 ,双方什么问题都可以谈吗 ?但是 ,既然李登辉背弃了一个中国原则 ,他就失去了同大陆对话的资格 ,什么“和平之旅”之…  相似文献   

9.
1995年6月李登辉访美以来,海峡两岸阴云笼罩,形势严峻,气氛凝重,大有山雨欲来之势,且迄今仍毫无云散天晴迹象。人们不禁要问:这是为什么?李登辉究竟欲把两岸关系引向何方?一、1995年是李登辉分裂祖国野心进一步暴露的一年如果说,1994年是两岸关系由紧张走向缓和的一年,那么,1995年就是两岸关系再由缓和走向新的更紧张的一年。人们知道,1994年李登辉正式发表与日本作家司马辽太郎的对话以后,他的分离祖  相似文献   

10.
5月19日,李登辉在其官邪举行《台湾的主张》新书发表会。此书中文版由台湾远流公司出版。为扩大影响,该书有平装本和专供义卖用的珍藏本两种版本,书上还有李登辉的签名与藏书章。“(台湾的主张)主张什么?《台湾的主张》系统地阐述了李登辉在政治、经济、两岸关系上的~贯主张。李登辉在书中,集中谈到了他个人的思想历程,尤其是日本和西方文化对他的影响;他在书中把台湾定位为具有“国家主体性”的“在台湾的中华民国”,不仅坚持两岸“分裂分治”,而且还鼓吹把中国分为“七区”;他声称,中国的再统一“应视大陆民主化与两岸关系…  相似文献   

11.
李家泉 《台声》2001,(5):13-14
自李登辉以来,台湾社会有一种非常奇怪的现象,这就是凡主张“台独”或倾向“台独”的人,都说他们是“爱台湾”的。最近一年来愈演愈烈。   李登辉是自称“爱台湾”的人,主张“台湾优先”、“台湾第一”、“台湾生命共同体”,并且自比摩西,希望率领台湾人“穿越红海”,去自建“台湾人的国家”。   吕秀莲是自称“爱台湾”的人,张口闭口“台湾人民的利益”、“台湾人民的意愿”、“台湾人民的幸福”,说什么“台湾是属于台湾人民的”,“台湾人民利益高于一切”。   金美龄是自称“爱台湾”的人,给笔者印象最深的是,在最近台…  相似文献   

12.
1996年5月20日,踌躇满志的李登辉先生发表就职演说称,在未来的四年里,他要推动统一,不搞“台独”,要到祖国大陆进行“和平之旅”“中国人帮中国人”。如今,半年多过去了。检视台湾当局的言与行,不难看出李登辉推动统一的虚实真假。在两岸关系上,李登辉一直咬紧牙关,不提“一个中国”,拒绝“三通”;“和平之旅”尚未开动,但是对前进中的两岸经贸交流却猛踩“刹车”。1996年8月14日,李登辉公开推翻自己过去的说法,宣布要检讨“亚太营运中心以大陆为腹地的想法”。9月14日,李登辉又声称中共企图“以商为政”、“以民逼官”,因…  相似文献   

13.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都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大陆人和台湾人都是中国人,这是不争的事实。全国人大制定《反分裂国家法》,在华人世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赞扬之声不绝。其实,早在上个世纪初,关于收回台湾, 统一中国的问题已在一位伟人的理想之中,这位伟人就是孙中山先生。十九世纪末,面对列强环  相似文献   

14.
何标 《台声》1994,(12)
岛内台胞对海峡两岸关系,有的主张“统”,有的主张“独”;有些主张“不独,不急统”或“不统,不急独”.实质是对两岸统一的必然性、重要性和紧迫性,具有不同认知.换句话说,就是两岸统一究竟会给台湾人带来“福”还是“祸”?统一了究竟会有什么实际好处?对此有着相异甚至相反的论断.我的答案是:两岸统一对台胞来说,至少可列举出十大好处;促成两岸统一,功于国家,福临民族,利在本岛,也是全体中国人对国际社会的一大贡献.本文不拟探讨两岸统一的时机和模式,但所讲的“统一”绝非是“一方吃掉另一方”的并吞,否则,列举的这  相似文献   

15.
7月9日,李登辉在接受“德国之声”广播公司专访时声称,“1991年修宪以来,已将两岸关系定位在国家与国家,至少是特殊的国与国的关系。”台湾有关负责人随之跟进附和,甚至表示“今后将不冉使用一个中国的说法”及两岸会谈就是“国与国的会谈”。这种公然否定“一个中国”原则、分裂中国的言论,引起包括台湾民众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强烈抗议与反对。李登辉的“两国论”若不能得到修正,回到“一个中国”的原则上来,两岸关系将陷入长期的动荡与危机之中。一次蓄谋已久的分裂行动对于李登辉的“两国论”既感意外,又不觉奇怪。。意外的是…  相似文献   

16.
李登辉在美国康奈尔大学的讲演中再一次宣扬他的“台独”理念。他不仅声称要给台湾以新的“定位”,而且提出“要向不可能事物挑战”。那么他究竟要向什么挑战? 李登辉赴美前曾一再声称,海峡两岸目前是“分裂分治”,“大陆主权不及于台湾,台湾主权不及于大陆”。并有台湾官方人士跟着补充,要以“大陆代表大陆,台湾代表台湾”的模式参与国际活动,加入国际组织。李登辉返台之日又表示,台湾“目前最欠缺的”是成为“一个有主权的国家”。寥寥数语,道出了李登辉的真实用意,他所要挑战的首先是“一个中国”的原则。  相似文献   

17.
肖军 《台声》2006,(10):26-29
台湾光复之初,岛内民众热烈拥护国民政府,到处国旗飘扬,喜气洋溢,“无论新知旧遇,见面时莫不笑逐颜开,他们都是怀着满腔希望和热烈如火的兴奋心情,讨论今后应如何来建设我们的新台湾”。他们都认为:台湾人也是中国人,在遭受日本殖民统治50年后,现在台湾终于回归祖国,自己也理应得到良好的待遇。但是国民政府派到台湾的接收人员素质良莠不齐,间或有人“视台湾人如粪土,这些人虽不腐败,但他们的压迫却激发了台湾人对大陆人的不满”。再加上台湾民众此前对祖国大陆的了解,都是经过日本人剪裁、加工过的宣传品,“缘此台人对于近代祖国全国统一以…  相似文献   

18.
何标 《台声》2000,(12)
林海音是情系台海两岸的台湾作家,她的这个“情”是来自她心灵的、明确而理智的两岸观。她曾经说过,自己“比北平人还北平”;也说过,自己是个“番薯仔”。我们的父辈--老北京台湾人,往往自称是“番薯人”,因为台湾岛形似番薯,台湾人在历史上经历过任人宰割的心酸,所以都有着强烈的中华民族意识,有一颗中国心。   “台湾人就是中国人”、“中国是台湾的祖国”,这在老一辈“番薯人”心目中是毫无疑问的。所以当 1895年 4月 17日清政府与日本签订割台的《马关条约》时,在京参加会试的台湾举人和台籍官员痛心疾首地上书光绪,斩钉…  相似文献   

19.
张和敬 《台声》2023,(3):84-88
<正>在台湾,有一位103岁的老者许历农,被泛蓝阵营亲切地称为“许老爹”。当李登辉抛出“两国论”、一意孤行走“台独”路线之际,他义无反顾地脱离国民党,加入新党,成为新党的“精神领袖”,并自组新同盟会,担任会长,衷心追随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理念;当陈水扁搞“一边一国”“去中国化”“终统”和“法理台独”之际,他更是痛心疾首、坚决与之抗争,捍卫中国主权的完整,并为之殚精竭虑、奔走呼号。他曾反复地表示,他唯一的愿望,就是在有生之年看到国家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1999年7月9日,李登辉在接受“德国之声”专访时公然宣称,台湾当局已将两岸关系定位在”国家与国家,至少是特殊的国与国的关系”。与此同时,秉承李登辉的旨意,台湾当局有关方面某些负责人立即帮腔附和,声称两岸关系已从“两个对等政治实体”明确为”两个国家”,两岸会谈也就是“国与国会谈”等等。这一对两岸关系及台湾定位问题上的新的言论和立场,再一次暴露了以李登辉为首的台湾当局一贯蓄意分裂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妄图把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的政治本质。李登辉赤裸裸的分裂言论,激起海内外炎黄子孙的极大愤慨和同声谴责。李登辉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