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幸福感:生活质量研究的新视角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生活质量研究有经济、社会、心理三种视角。心理学视角评价生活质量使用的是主观幸福感概念。主观幸福感试图解释人们如何评价其生活状况,涉及人们的生活满意度以及人们的积极情感。幸福感研究为现代生活质量评估提供了新的视角,提供了新的指标,目的是促进人类与社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经济增长与幸福感之间不协调的现象称为"伊斯特林悖论"。无论在理论和实践上,经济学难以摆脱用经济手段来破解"伊斯特林悖论"的模式。社会学对幸福感的研究在"伊斯特林悖论"提出之前就已经开始,特别是社会幸福感概念的提出,对幸福感研究来说是一个重大突破。幸福感的社会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人们的幸福感随着时间推移、条件改观、社会变迁而发生变化。社会学将幸福感视为一个社会的产物,侧重于从社会层面研究幸福感的生产机制。社会学视角使幸福感研究从"以经济为本"向"以人为本"转向,为化解"伊斯特林悖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温州市的调查数据,分析了城市居民的幸福感现状以及个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社会环境对于幸福感的影响。分析发现:城市居民的总体幸福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但不同维度的幸福感存在差异;个人自然属性中的收入水平对于总体幸福感存在显著影响,高收入群体的总体幸福感高于中、低收入群体;个人社会属性中的未来预期、生活满足、乐于助人和人际关系和谐对于总体幸福感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社会环境因素中的物价水平越高,总体幸福感越弱,而公民越遵纪守法,总体幸福感越强。最后,本文提出了提升人们幸福感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浙江省城乡居民幸福感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显示,目前的浙江省,生活幸福的居民占38.8%,而生活不幸福的居民占26.2%,居民的幸福感均值为3.20;不同属性居民的幸福感存在较大差异;居民的幸福感依照行政村、乡、县城、地级城市、省级城市的顺序降低,乡村居民的幸福感高于城镇居民;影响人们幸福感的因素,除个人的社会属性、地区的经济发展之外,还有关系网络、社团参与、人际信任、价值取向、需求满足等个人层面因素以及就业机会、社会公平公正、规范遵守、物价、居民互助等社会层面因素。因此,要提升人们的幸福感,需要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均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张仁坤 《发展论坛》2002,(12):55-56
随着我国全面进入建设更加富裕的社会主义小康时期,人们越来越多地重视生活质量的问题。由于主观幸福感是衡量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加强居民的主观幸福感研究已经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注意。主观幸福感是人们所体验到的一种理想的(或非常满意的)存在状态。这种体验到的状态,反映的是人们是否作为一个正常的人而存在,以及这个正常存在的人在物质和精神方面达到了何种程度与水平。它是反映人民精神满足水平的一个有效的指标体系。加强对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对于把握当前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观条件和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6.
个体幸福感是一种主观心理感受,受个体内化的成长环境影响,幸福感的形成基于感受主体的人性观、人生观、价值观。幸福的教育生活是一种有德行的教育生活,诚信作为现代社会环境中的为人之本、立德之源,对人们实施更多的诚信教育是个体幸福感获得的逻辑起点和动力机制。但是,在当前的教育实践活动中,诚信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路向迷失,背离了与个体幸福感获得交互共进的价值宗旨。因此,必须通过有德行的诚信教育,让人学会高尚的、有德行的生活,回归幸福的本真。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社会经济实现了大发展。在满足了人们基本的物质需求之后,如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增加人民幸福感便成了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这也要求人们不要仅仅局限于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等客观因素的角度,还要增加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的视角,综合、全面的衡量居民的幸福感。在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其主观因素对幸福感的影响程度更强。本文针对少数民族地区幸福感评价体系的特殊性,在考虑影响幸福感指数的经济和发展问题等客观因素基础上,更加注重身心健康、享受发展和宗教信仰等主观因素,重新构建少数民族地区幸福感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8.
幸福是人们对生活满意度的一种主观感受和心理体验。作为评价社会发展水平的新尺度,“幸福指数”是将人们的主观幸福感作为一个指标体系,运用专门测量工具来获得的人们主观幸福感的量化数据,以此作为发展规划制定和社会政策制定的重要参考。将幸福指数引入社会发展领域,以人民满意不满意、幸福不幸福作为检验党和政府工作的标;隹,意味着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真正走进党和政府的执政理念中,是对以单纯追求GDP为标志的“有增长无发展、有财富无幸福”发展模式的修正、完善与发展,也是人的价值与地位的真正回归。  相似文献   

9.
幸福是人们对生活满意度的一种主观感受和心理体验。作为评价社会发展水平的新尺度,“幸福指数”是将人们的主观幸福感作为一个指标体系,运用专门测量工具来获得的人们主观幸福感的量化数据,以此作为发展规划制定和社会政策制定的重要参考。将幸福指数引入社会发展领域,以人民满意不满意、幸福不幸福作为检验党和政府工作的标;隹,意味着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真正走进党和政府的执政理念中,是对以单纯追求GDP为标志的“有增长无发展、有财富无幸福”发展模式的修正、完善与发展,也是人的价值与地位的真正回归。  相似文献   

10.
坚持以人为本,提升人的生活品质,追求人的幸福最大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所在。分析杭州在若干“生活质量”、“幸福感”评价中显示出来的优势与不足,研究进一步提升市民生活品质、增强幸福感的对策举措,对于实现市委“十一五”规划建议提出的力争成为“幸福指数高、生活品质优”的“和谐杭州”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一、杭州成为最幸福城市和生活品质较高城市的特色优势生活质量评价包括主观与客观两个方面。生活质量既是社会提供人们生活的充分程度和人们生活需求的满足程度,也是社会成员对自身及其自身…  相似文献   

11.
幸福是一种价值判断,或者说是一种价值评价,是人们对生存世界、生活情景意义的肯定。价值判断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而具有相对性,所以幸福具有辩证性。幸福辩证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物质和精神方面,物质生活条件是幸福感的基础条件,但不是主要条件,精神上的幸福具有更高层次的意义;在享用和创造方面,劳动创造是幸福的源泉,没有劳动创造就没有享受的物质资料;在感受与境界方面,人们的幸福感与人生境界、道德境界有关,境界不同,幸福感也不同;在个人与社会方面,在谋求集体的、社会的幸福的前提下,要重视并维护个人的幸福;在比较与体认方面,要在比较中感悟和把握幸福。  相似文献   

12.
幸福指数:发展价值观的新境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贵成 《求实》2008,(2):48-51
发展价值观,是关于发展的价值目标和伦理属性的根本观点.幸福指数测量的是人们的幸福感,是反映民众主观生活质量的核心指标,折射出发展观的不断变迁.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促进社会和谐,还须避免对幸福指数的错误倾向.  相似文献   

13.
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政府的根本目标和功能是让人民感到幸福,而幸福是一种主观感受,决定这种主观感受的因素从宏观上说只有两个,一个是生活状况,另一个就是幸福观。过去30多年,党和政府主要专注于提升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而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在努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应该努力在全党和全国提倡树立健康的幸福观,这将有助于提升全体国民的幸福感,改善社会人文环境,缓解社会紧  相似文献   

14.
正社会幸福感是心理学对幸福感研究的新视角,指个体对自己与他人、集体、社会之间的关系质量以及对其生活环境和社会功能的自我评估,关注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体验。在集体主义为导向的文化背景下,社会幸福感从个体与社会关系层面进行幸福感的研究对人民幸福感的提升将更具有实际价值。社会幸福感理论模型包含了社会整合、社会接纳、社会贡献、社会实现、社会一致性五个维度。探析人民幸福感的提升,可以从这五个维度结合社会的具体  相似文献   

15.
幸福指数是衡量民众对生活满意程度的一种主观感受指标,测量的是人们的幸福感,反映的是国民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切身感受。早在上世纪80年代,联合国就提出人类发展指数(HDI),  相似文献   

16.
幸福感是人们对所需要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条件满意程度的一种主观感受,被人们视为反映生活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幸福感有两个层面。一是物质层面。主要是人的衣、食、住、行,这是人最基本的要求,也是人获得幸福感的最基本前提。二是精神层面。幸福的感受通常是与愉快、安稳、舒适和满足等良好的内心体验和感受联系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17.
“幸福指数”的光荣与梦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幸福也是有指数的。随着科学发展观不断深入人心,我们也从昔日单纯的G DP崇拜,到今天的幸福指数关怀,政府已经将提高人民生活质量、追求社会和谐作为“以民为本”的社会发展准则,人们也把追求幸福指数作为生活的目标。幸福指数被引入和谐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将“普通人的幸福感”纳入地方发展目标,这是一种进步。那么,什么是“幸福指数”呢?幸福指数反映的是人们的主观幸福感受,所以会有人提出疑问:主观感受可以衡量吗?譬如说,张三吃了一餐牛排,他从中获得了多少幸福感?李四参观了故宫,从中获得了多少幸福感?要确切地计量出这种消费带来的幸…  相似文献   

18.
宁夏百姓幸福指数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志刚 《共产党人》2010,(15):50-52
幸福感是一种心理体验,它既是对生活的客观条件和所处状态的一种事实判断,又是对生活的主观意义和满足程度的一种价值判断。幸福指数,就是衡量这种感受具体程度的主观指标数值。如果说GDP、GNP是衡量国富、民富的标准,那么,百姓幸福指数就可以成为一个衡量百姓幸福感的标准。百姓幸福指数作为最重要的非经济因素,它是社会运行状况和民众生活状态的"晴雨表",也是社会发展和民心向背的"风向标"。  相似文献   

19.
《理论与当代》2011,(12):55-56
孙立平在9月26日的《北京日报》上撰文指出:人们的生活状态如何,人们能不能在生活中获得一种幸福感,与社会生态的状况有着直接的关系。好的社会生态应该能够给人们提供机会和希望。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好的社会生态首先的含义就是能够给更多的人提供生存的机会。  相似文献   

20.
《天津支部生活》2008,(8):61-61
在物质条件不断丰富的今天,文化权益的获得、文化生活的丰富已成为当代人幸福感的主要方面。杨剑龙在《光明日报》发表文章认为,从保障文化权益的角度看,现代人的幸福感应该包括如下几方面:第一,获得文化教育的权益。在崇尚教育的社会中,每一个公民应该自觉地加强文化教育,在接受不同的文化教育过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