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五四”知识分子对中国与西方、传统与现代的认同危机非常突出,主要表现为身份认同危机、文化认同危机与思想认同危机。社会认同理论是群体关系研究中最具影响力的理论之一,针对社会认同的威胁,它提出了几种化解认同危机的有效策略。从社会认同理论的视角看,“五四”知识分子主要采取了脱离群体与改变群体状态这两种策略,这两种策略基本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2.
社会认同是社会成员对其共同身份同一性和从属性的感知,是对拥有的共同身份、信仰、价值和行动取向的体现。"五个认同"是习近平总书记为加强民族团结提出的重要论述。用社会认同理论解释"五个认同"的科学内涵和育人价值,对于正确理解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指导民族团结工作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着诸多风险和挑战,“00后”是大学生主体,受复杂多变社会环境影响,其思想政治认同呈现出新态势。从思想认同、政治认同两个方面,对部分高校“00后”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0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认同状况、问题及原因,针对性提出应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增强引导的聚合力;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增强引导的向心力;开发创新认同载体,增强引导的传播力;提升绩效评估水平,增强引导的洞察力,最终实现增强“0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认同感,提升高校意识形态风险防控水平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2008年两岸关系发生历史性重大转折以来,一系列民调数据和2012年大选结果显示,“统派”在台湾社会的边缘地位并没有发生显著变化。这反映出台湾民众“国家认同”异化问题仍相当严重。大陆必须注重关于“和平统一”的论述。当前最主要的是加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与“和平统一”之间的连接,并利用各种可能的途径,促进台湾社会“中国认同”的重塑,奠定两岸统一的思想根基。  相似文献   

5.
“愤青”指网络舆论中对外表现为网络民族主义,对内表现为网络批判现实主义的青年群体。从社会认同理论角度看,“愤青”所具有的对外网络民族主义、对内网络现实批判主义的倾向,是社会认同作用的结果和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6.
国家认同的问题是增强国家凝聚力的核心问题。“一国两制”在香港的成功实践,使香港同胞的国家认同不断得到提升.港人对“一国两制”在香港实施的现实已基本接受,对香港未来发展的信心逐步增强:港人对特区政府的认同逐步增强,特区政府威信大幅提高;港人对中国和中央政府的认同逐步提升,国家观念有所增强。但是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香港同胞在国家认同方面仍存在着一些有待于解决的问题。要进一步促进香港同胞的国家认同,必须加强香港同胞对“一国两制”的深层认同,做好人心回归工作,实现文化的认同。  相似文献   

7.
法国当代著名社会学家布迪厄提出"文化资本"概念,认为文化资本对阶层认同具有显著的独立影响。在控制其他变量的条件下,高学历和艺术修养、休闲文化资本对阶层认同具有独立的净效应,这预示着文化是阶层认同形成的重要机制。随着消费社会的深入,文化资本对阶层认同的影响显示出较强解释力。加大文化资本投资,缩短群体间的文化资本差距,将有助于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8.
免费师范生角色认同度不高,职业满意度、幸福感不强,直接影响到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有效实施。为此,要充分发挥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优势导向,构建师范生培养方案的实践导向,实施师德养成教育。同时,强化就业政策的激励导向,培育尊师重教的社会文化氛围,赋予中小学教师职业更高的社会认可度和社会地位,使免费师范生从“感性认同”到“理性认同”再到“内化认同”,实现从“认同感”到“满意感”再到“幸福感”的个人精神层面的升华。  相似文献   

9.
语言与文化息息相关,学习语言必须理解文化。外语教育必须兼顾对中华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认同。“中国文化失语”源自传统观念中“中华文化认同”意识的欠缺。要想在今后的外语教育中消除“中国文化失语”现象,首先要重视“中华文化认同”的意义,然后在政策、教材与教师等具体方面着力改善。  相似文献   

10.
社区认同是农村社区建设中必须重视的问题,这涉及到农民对社区的亲切感和归属感,对社区的舆论监督、道德教育、社会风气都有重要作用。当前,因生产方式的变化、国家农村基层治理的转型、农村记忆和农村文化的衰落使得农村社区认同出现危机。因此,必须通过改善民生、提高农村公共服务能力,畅通社会管理渠道,激发社区农民的参与意识、提高农民的公共责任、义务意识,重视文化纽带作用、加强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等途径重构农村社区认同。  相似文献   

11.
实施《居民身份证法》亟待明确的问题有:公民换领,补领居民身份证,能否委托办证;冒用,购买,出售,使用,制作假的第一代居民身份证是否违法;对伪造,变造居民身份证如何鉴定;对拒绝查验居民身份证的行为能否实施处罚;必须规范居民身份证复印件的使用等,明确这些问题,以便基层民警更好地执行《居民身份证法》。  相似文献   

12.
“礼治”是自西汉武帝之后中国历代封建统治者的基本治国方式,其主要特征是强调“德主刑辅”、“明德慎罚”和“礼法并用”。在一定程度上,“礼治”表现出尊重人的主体性及人的生命的人文主义特征和某种近代刑法原则的意味。从某种意义上说,古代开明君主时期的“礼治”,实际上就是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的“法治”。“法治”在中国历史上不仅起到了缓和社会矛盾、减轻民众痛苦、促进社会和谐进步的积极作用,而且因自身治国理政和刑制的独特优势在人类法制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以"道德"为基本思想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大学德育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重要资源,利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养成学生的道德习惯、识别道德伦理等。本文即探讨以"道德"为核心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德育中的践行理念、方式与途径,以期两者在实践中更好的融合,不断提升大学生的德育水平。  相似文献   

14.
社会公德建设是推动实现中国梦的需要,要全面加强社会公德建设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国家方面要大力发展社会经济,完善立法和制度体系,完善公德立法、改善公德制度来推动和保障公德建设的顺利实行;社会方面要形成良好的舆论环境,加强道德模范的影响力;学校方面要加强社会公德教育,促进其与知识教育的融合;个人方面要增强自身公德意识,用公德标准指导个人实践。  相似文献   

15.
孔子在总结历史经验和先贤思想的基础上,根据时代的要求,提出了“和而不同”的思想,旨在构建等级有序、仁爱和谐的社会。他试图以仁礼学说为理论,通过实施德治来实现这样的社会和谐。这一思想是我们创建和谐社会的一个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16.
刑事辨认是发现案件线索、确认犯罪嫌疑人的重要手段之一。辨认手段、辨认结论能否发挥作用,取决其客观性之高低。目前我国的刑事辨认在立法上和实践上存在着制度建构粗陋、辨认成本溢于收益、证据地位模糊、权利保障欠缺及监督制约失衡等问题,导致辨认欠客观问题产生。因此,应从增设辨认方法规则、设置证据运用规则、建立辨认权利保障体系及网络化辨认陪衬者数据库等路径着手,推进辨认欠客观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7.
多元文化交融的互联网时代,形塑了多元的社会心态。当代高校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方针,大学生的社会心态建设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问题。“00后”大学生作为“数字原生代”,需要教育工作者在互联网时代找到他们存在的地方,厘清影响其价值观和心态的多元文化,和他们一起建构能够顺应时代要求的生活和价值,建设有利于社会发展的社会心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以肯定引导、去标签化、多主体参与为导向,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更好地与“00”后大学生实现同频共振。  相似文献   

18.
当代青少年网络伦理道德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伦理道德是社会伦理道德的延伸。加强青少年网络伦理道德建设,需要做到网络自律与网络法规相结合,信息素质与社会责任感相结合,网络道德引导与网络平台建设相结合,网络道德教育与社会伦理道德教育相结合。  相似文献   

19.
“知”与“行”是公民荣辱观教育的关键环节。现实生活中,由于个人自身道德意志薄弱、社会风气的负面影响以及其背后的经济因素的左右等原因,致使一些人虽知荣明耻,却没有在实际行动中一以贯之。因此,我们应当通过强化公民荣辱观的宣传教育,改良社会风气,理顺政治、经济领域中的各种关系,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践行提供内在动力和外部支持。  相似文献   

20.
“德性”是民警执法过程中的心理基础,具有实现主体心灵秩序和社会人伦秩序的效能,不但能使民警在执法中趋向社会价值目标而调整自己的行为,而且对社会大众具有感召力。因此,在新形势下要努力探讨民警“德性”养成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