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网络裸聊是一种新型网络视频交流形式,从实然的角度看,聚众式裸聊和牟利式裸聊应当构成组织淫秽表演罪和聚众淫乱罪。  相似文献   

2.
网络直播淫秽表演行为具有淫秽影像传输的单向性、观众与主播互动的受限性、实时性、牟利性等特征。"淫秽物品"应当具备固定性与传播性的特征,网络直播的淫秽表演不符合淫秽物品的固定性特征,不能成立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而是应以组织淫秽表演罪论处。行为人另外实施了制作、传播淫秽物品行为的,应当数罪并罚。  相似文献   

3.
网络裸聊是指网络聊天参与者通过网络将身体暴露于摄像头前供对方观看并交流的一种聊天方式,是一种危害社会的网络色情活动。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网络裸聊划分为不同的类别。网络裸聊行为是否违法以及如何定性,法律界存在较大争议。《治安管理处罚法》在规制网络裸聊行为时法律依据不足,建议增设新的法条,加强和完善对网络裸聊行为的治安管理法律规制。  相似文献   

4.
网络直播作为一个新兴事物,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显现出诸多弊端。其中,网络直播涉黄是比较典型的问题,挑战着法律与道德的底线。然而司法实践对此类案件的定性不一而足,引发社会各界广泛的讨论。因此,有必要理顺网络主播直播色情内容与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组织淫秽表演罪和聚众淫乱罪之间的关系,以规范实务中罪名的认定。  相似文献   

5.
快播公司等网络服务提供者的身份具有双重属性,他既为合法的网络交易行为提供平台,但同时也为色情、传播盗版、欺诈、非法集资等网络犯罪提供了帮助。通过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等传统犯罪难以实现对快播公司的归责。《刑法修正案(九)》新增的"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则为此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实现了刑法前后体系的均衡和刑罚适用的平衡。  相似文献   

6.
现阶段我国淫秽、色情物品和信息泛滥的现象严重侵犯了儿童成长环境权和成年人拒绝接触淫秽物品的自由权。现行刑法对淫秽物品采取了一刀切的严格立法模式,这种立法模式并不能达到维护善良风俗和儿童身心健康的社会效果,有必要予以修改。研究儿童成长环境权的渊源、必要性和法律特征,树立成长权理念,构建成长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明确色情的法学含义和特征;将"传播淫秽物品罪"修改为"传播淫秽、色情物品危害未成年人罪",并实施文化产品分级制度等配套措施,是保护儿童权益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7.
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的《关于惩治走私、制作、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的犯罪分子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是我国惩治淫秽物品犯罪的单行刑事法规。出版淫秽物品罪就是《决定》所增加的八个罪名之一。出版淫秽物品罪,是指图书、报刊、音像出版单位,以牟取利润为目的,出版淫秽物品的行为。此罪名的颁布,对繁荣出版事业,清除“精神毒品”和“文化垃圾”,活跃文化市场,推动社会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为网络终端用户提供传输技术享受其他终端提供的淫秽电子信息下载或者在线视听服务的网络不法行为,如果具有犯罪故意并对淫秽网站性质达到明知程度,其对网站电子淫秽信息怠于采取技术措施进行监管的行为,应当认定为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手机用户浏览网页电子信息的实际情况决定了不能直接将页面请求点击量认定为实际被点击数,不成功的访问请求点击数应当进行扣除;淫秽网站通过自己内网点击相关淫秽信息的点击量以及同一手机用户针对同一淫秽电子信息的重复点击量应当在实际被点击数中进行扣除.判断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行为人的牟利情节,首先应当明确按照何种牟利行为性质进行司法认定.  相似文献   

9.
截至2008年1月1日,我国网民总人数达到2.1亿人,仅以500万人之差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然而,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网上视频裸聊已成了公众生活中一个无法回避和深恶痛绝的话题。 所谓“裸聊”,是指除去脸部外其他身体部位全部裸露在摄像头下,通过网络视频传给聊天对象的聊天方式,以大胆露骨的文字和动作进行交流。它是继网上色情电影、网络诈骗之后又一“异军突起”的网络犯罪形式,成为犯罪分子要挟他人和非法敛财的手段。  相似文献   

10.
焦作大火17名犯罪嫌疑人概况韩本余老板失火罪牛玉文老板娘失火罪王峰包房负责人失火罪康爱宾顾客失火罪罗红顾客失火罪韩斌工作人员失火罪孟芳顾客失火罪杜斌工商分局副局长玩忽职守罪刘联平工商分局工交登记科科长玩忽职守罪刘忠汉东方红派出所指导员玩忽职守罪李彦平东方红派出所民警玩忽职守罪陈有桐文化市场管理办公室主任受贿罪宋志平蔬菜副食品二分公司经理受贿罪刘学礼蔬菜副食品二分公司原经理受贿罪赵素霞东方红派出所临时工变造国家机关证件罪牛玉会老板妻妹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刘志科录像厅雇员传播淫秽物品罪3月29日早晨,…  相似文献   

11.
计算机领域的淫秽物品具有制作成本低,隐蔽性强,传播速度快,范围广等特点。究其蔓延的原因,有政治方面的因素,还有经济、技术和意识方面的因素。根据计算机领域淫秽物品违法犯罪特点以及成因,应使用技术控制手段和法律手段、管理手段来预防、控制计算机领域的淫秽物品违法犯罪。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带来了犯罪形态的变化,很多传统型犯罪纷纷借助网络这一新的平台实施新型犯罪,"裸聊"犯罪就是其中之一。在短短几年内,"裸聊"扩散范围之广、危害之大已经引起了整个社会的关注。为此,公安机关只有创新侦查手段,才能有力打击此类行为,净化网络环境和社会道德风尚。  相似文献   

13.
计算机犯罪常用的手段有黑客攻击网络、传播计算机病毒、利用计算机网络侵财、侵犯知识产权、传播淫秽物品等。技术性与智能性、迅速性与隐蔽性、犯罪“暗数”大、社会危害严重等是计算机犯罪的特点。计算机网络安全方面的缺陷、犯罪方式使罪恶感淡化、计算机犯罪的隐蔽性使犯罪人心存侥幸、立法相对滞后等原因促使计算机犯罪增长。必须完善计算机运用的立法 ,加强法制教育 ,加大依法管理的力度 ,提高安全意识 ,加强技术防范以遏制计算机犯罪  相似文献   

14.
关于公安机关应对计算机犯罪的系统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日益蔓延的计算机违法犯罪 ,从公安机关的专属管理职能和业务角度出发 ,公安机关应当制定专门的反计算机犯罪法 ,完善现行刑法典中的计算机犯罪惩治条款 ,完善现行行政法规 ,在《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中增加对计算机违法行为的惩治 ,改变传统公安业务规则。公安机关惩治计算机犯罪的应对机制包括 :培训及招聘反计算机犯罪的专业技术警察 ;成立专门的反计算机犯罪领导或者协调机构 ;建立计算机犯罪的前科数据库。在反计算机犯罪警务国际合作方面 ,应建立健全惩治计算机犯罪的国际合作体系 ;建立反计算机犯罪的国际信息交流与技术支援机制。此外 ,还应加强对计算机犯罪的理论研讨 ;培养正确的计算机道德 ;加强计算机安全技术研究 ,建立反计算机犯罪的对策体系 ;考虑组建民间性的反计算机犯罪协会。  相似文献   

15.
中西人体艺术反差的文化渊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鹏志 《思想战线》2001,27(1):98-103
在远古时代,西方女性裸体形象强调的是性崇拜,中国强调的则是生殖崇拜,带有明显的血缘内涵.奴隶社会的古希腊,性崇拜在当时特定的大文化背景下,理所当然地演变为对于人体美的迷恋和创造,使人体艺术得以发展和繁荣;非常强调宗法观念和血缘继承关系的中国古代,则本能地反对"伤风败俗"、"诲淫诲盗"的人体艺术.西方非常注重人体形式美的塑造,并力图通过人的形体美去显现人的内在美;中国却非常注重人物神韵的传达和人伦的鉴识,甚至可以在"离形得似"中实现对审美理想的追求.西方绘画经历了人体画--有风景的人体画--有人体的风景画的演变过程,人体美是其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中国绘画发展到南北朝时,由于受到玄学的深刻影响,很快便进入到山水风景画的成熟期,人体画没有得到充分发展.如此,造成了中西人体艺术的巨大差异.  相似文献   

16.
黑社会性质犯罪滋生蔓延的社会基础是 :腐败问题严重 ,执法不严 ,打击不力 ,使黑社会性质犯罪趁隙而起 ;私有制的发展为滋生黑社会性质犯罪提供了经济基础 ;刑事案件增多与团伙犯罪上升是黑社会性质犯罪的重要前提 ;黑社会性质犯罪随着经济罪案的大幅上升而滋生 ;黄赌毒成为黑社会性质犯罪的重要温床和土壤 ;特殊的地理人文景观对黑社会性质犯罪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 ;不可忽视的历史因素是滋生黑社会性质犯罪的重要因素。治理对策是 :贯彻刑法有关规定 ,严密有关法律条文 ;公安工作必须把反黑斗争摆上重要议事日程 ;坚持严打方针 ,强化治安管理 ;从宏观对策上加强预防  相似文献   

17.
2003年的陕西“夫妻看黄碟事件”、任超奇电脑存黄片案、唐尚海手机存黄案等案件都引起了社会公众的关注,这些案件最后都以公安机关的“低头”而终结,至今却仍未见有相关法规出台。文章对事件的法律性质进行了分析,认为私人单纯地持有、欣赏“淫秽物品”不构成违法犯罪,而属于需要排除行政权等非法干涉的私权范围,同时也对公安执法的改进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8.
自杀性暴力犯罪是一个新的概念。它是随着我国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频频发生的危害社会的自杀性暴力犯罪现象而产生的。自杀性暴力犯罪不是一个法律概念,也不是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种类,它属于暴力犯罪的一种。自杀性暴力犯罪的表现形式有两种:第一种是自杀者一般采取爆炸、投毒等暴力手段与危害对象同归于尽,这种自杀犯罪形式占绝大多数;第二种是等到实现犯罪目的后再自杀。  相似文献   

19.
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涉外金融活动已成为现代经济活动的核心。涉外金融犯罪作为一种新型的高科技犯罪在世界范围内迅速蔓延。涉外金融犯罪有着独特的特征、成因和条件,构建预防和控制金融犯罪体系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社会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