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构建海西港口群打造海洋经济强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主要探讨了目前福建港口群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要以福建省海洋经济强省的指导思想为方向,加快港口群建设步伐;以重化工业为主导,建设临港重化工业体系;错位竞争,强化合作,整合福建沿海港口资源;培育与港口相关的产业集群;进一步拓展腹地,增强港口发展后劲。  相似文献   

2.
文章首先总结了莆田古代清官循吏群体事迹总体特征,系统阐述了莆田历代清官循吏在省内外为官的廉政事迹、廉政思想等;接着从莆田清官循吏清廉为民做事等事迹入手,归纳了莆田古代清官循吏的廉政思想内涵,通过对莆田古代清官循吏廉政事迹分析研究,指出如何利用廉政名人资源搞好廉政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3.
《唯实》2005,(Z1)
与山东相比,江苏的海洋经济战略位置不够突出,开发层次和效益较低。其主要原因在于思想观念上的因循守旧和开放、创新意识不强。加快江苏沿海经济的开发,应遵循客观规律,坚持以产业发展为核心,以港口建设为突破口,处理好港口、产业园区与城市的关系,港口与腹地的关系,海洋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在辽西渤海湾400多公里的海岸线上,密集分布着锦州港、葫芦岛港、盘锦港以及在建的绥中港.在大量港口资源闲置的情况下,港口还在大干快上.这不仅造成了资源与资金浪费,也造成了海洋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加剧了港口之间的恶性竞争.对此,必须科学合理有序的开发利用好现有的港口资源,加强港口资源的整合,避免多头重复建设.锦州港以其鲜明的区位优势、便捷的立体交通网络、广阔的腹地货源和自身的经营实力成为省内第三大港,在辽西港口资源整合中应突显其主力地位.  相似文献   

5.
赵志凌 《唯实》2005,(9):46-49
与山东相比,江苏的海洋经济战略位置不够突出,开发层次和效益较低.其主要原因在于思想观念上的因循守旧和开放、创新意识不强.加快江苏沿海经济的开发,应遵循客观规律,坚持以产业发展为核心,以港口建设为突破口,处理好港口、产业园区与城市的关系,港口与腹地的关系,海洋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赵志凌 《唯实》2005,(8):46-49
与山东相比,江苏的海洋经济战略位置不够突出,开发层次和效益较低.其主要原因在于思想观念上的因循守旧和开放、创新意识不强.加快江苏沿海经济的开发,应遵循客观规律,坚持以产业发展为核心,以港口建设为突破口,处理好港口、产业园区与城市的关系,港口与腹地的关系,海洋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正湄洲湾(北岸)港地处福建省中部、台湾海峡西岸,自古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站,从最早的莆口港至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漫长的岁月里,湄洲湾(北岸)港只是一个沉寂的天然良港,改革开放后大规模的开发建设才有了现在的初具规模,发展的历程极不平凡。历史沿革莆田海岸线(含海岛海岸线)长达530多公里,拥有兴化湾、平海湾、湄洲湾三大港湾。莆田先民早在公元6世纪就开始从事海运,围海造田、晒盐熬盐、辟港开埠。史书上最早记载的莆田港口是晋朝之后、梁陈  相似文献   

8.
在充分肯定福州发展港口经济优势的基础上,分析福州发展港口经济存在的问题,强调必须针对福州港口经济的发展现状,尤其是对港口管理体制和港口建设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促进福州港口经济的发展,以适应海峡西岸经济区省会中心城市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实施沿海突破战略、建设辽宁沿海第二大城市”是锦州新的历史时期新的定位、新的目标。在继续夯实锦州已有比较优势的发展基础上,凭借辽宁沿海经济带战略带来的机遇,舒展锦州自身的区位优势,以拓展海洋经济为推手,在区域内实现错位发展.避免城市产业同构化,实现后发崛起,完成建设辽宁沿海第二大城市的主要预期目标,既符合锦州实际发展情况又科学可行。为抢抓发展先机,早日实现战略目标,继续突破内陆意识、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充分发挥比较优势、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彰显港口腹地联动效应、壮大整体实力活力等便成为锦州今后一段时期内发展的优选路径。  相似文献   

10.
赵光辉 《当代贵州》2024,(11):18-19
<正>2023年12月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加强国家战略腹地建设”。贵州地处中国西南腹地,在区位、产业、资源、创新、文化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是西部大开发综合改革示范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样板区、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数字经济发展创新区、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在国家战略腹地建设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要紧扣国家重大开放战略,打开山门,融入全国,走向世界,把贵州建设成为举足轻重的国家战略腹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