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千里金波的洪湖,涌现出一大批灿若星汉的英雄豪杰。他们在中国革命的长河中英勇奋斗,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壮丽的篇章。 当洪湖人民缅怀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光辉业绩时,不会忘记周逸群、贺龙的亲密战友、湘鄂西苏区和红三军的卓越领导人万涛同志。  相似文献   

2.
《红岩春秋》2008,(6):81-82
湘鄂西苏区革命烈士纪念碑 以洪湖为中心的湘鄂西苏区,是在大革命失败后,由周逸群、贺龙、万涛、段德昌等为代表的湘鄂西党组织,在中国共产党中央领导下,带领广大军民通过武装斗争建立起来的全国重要革命根据地之一,它与鄂豫皖、湘鄂赣根据地互为犄角,守望相助,唇齿相依,相互策应配合,对全国革命斗争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3.
湘鄂西苏区是大革命时期我党创建的重要的根据地之一。在创建和发展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我党也创建了特色鲜明的红色制度文化。考察湘鄂西红色制度文化的内涵,至少应涵盖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制度等层面。限于篇幅,本文仅论及政权建设和法制建设两个层面。一湘鄂西苏  相似文献   

4.
南昌起义失败后,贺龙遵照党中央的指示到了上海。党中央想派他到前苏联学习军事,他考虑了一下说“还是让我回湘鄂西拉队伍打游击,干土地革命吧。”于是,党中央就派他和周逸群等7人,带着一本《共产党宣言》和两支手枪,前往湘鄂西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根据地。贺龙和湘鄂西地区的党  相似文献   

5.
程克绳罹难     
程克绳,中国工农红军早期军事将领,鄂北革命武装和鄂北红色革命根据地创始人。他的老战友李实生前曾评价说:程克绳在鄂北的功绩有两个“最早”,一个是农民运动开展得最早,一个是武装斗争开展得最早,这使我们不得不佩服他的政治远见。然而,就是这位在湘鄂西革命斗争中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的共产党人,最后没有牺牲在对敌斗争的战场上,而是惨死在“左倾”路线的“无情打击”之下。  相似文献   

6.
枫香溪会议是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和红三军历史上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从此,红三军走出了"左"倾的阴影,进入创建黔东革命根据地的新时期。  相似文献   

7.
千里金波的洪湖,涌现出一大批灿若星汉的英雄豪杰。他们在中国革命的长河中英勇奋斗,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壮丽的篇章。当洪湖人民缅怀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光辉业绩时,不会忘记周逸群、贺龙的亲密战友、湘鄂西苏区和红三军的卓越领导人万涛同志。  相似文献   

8.
正湘鄂西革命根据地,亦称湘鄂西苏区,是大革命失败后,由周逸群、贺龙、万涛、段德昌为代表的湘鄂西党组织带领广大军民,通过武装斗争建立起来的。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是以湖北的洪湖地区为中心,由散开的几块根据地组建而成。这些地域之间,有的虽然未完全连成一片,但都在湘鄂西特委及以后成立的湘鄂西中央分局、省委、苏维埃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开展革命斗争,构成了一个整体的湘鄂西根据地。1931年,由于敌人连续"围  相似文献   

9.
中国工农红军只有一、二、四方面军,而无三方面军,是由于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各革命根据地红军发展的过程中,情况发生变化造成的。1930年5月,中共中央召开了全国苏维埃区域代表会议和全国红军代表会议,决定将活动于闽西和赣南以及湘鄂西、湘鄂赣、鄂豫皖等革命根据地的红军,分别改编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军团,还准备在这四个军团的基础上继续扩大红军,  相似文献   

10.
《广东党史》2011,(6):30-30
在瞿家湾革命历史纪念馆的烈士展厅内,有一位烈士让记者印象深刻,他的名字叫段德昌。段德昌是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和红军武装的创始人之一。水泊洪湖是他革命军事生涯的起点,"大马刀,红缨枪,我到红军把兵当。革命纪律要遵守,共产党教导记心头……"他创作的这首《红军战士纪律歌》至今仍在传唱。  相似文献   

11.
《红岩春秋》2014,(8):64-67
正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司令部旧址位于酉阳县南腰界乡南腰界村5组。1934年6月,贺龙等领导的红三军来到酉阳南腰界,以南腰界为中心,开辟了川黔边革命根据地。红三军司令部驻扎在原清末秀才余兰城私宅(余家桶子),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会议室以及贺龙、夏曦、关向应的办公室或宿舍也安排在宅内。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司令部旧址  相似文献   

12.
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时期开辟的三大块红色苏区之一,也是红军三大主力之一的第二方面军的诞生地。然而,上世纪30年代初期,在“左”倾错误指导下的肃反风暴,使这块红色土地上的许多共产党人、红军战士没有倒在杀敌的战场上,却冤死在自己人的枪口下,红色苏区也遭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相似文献   

13.
为了对《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史稿》送审稿进行审查,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党史资料第五次征编协作会议,于1987年2月25日至27日在长沙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党史资料征编协作领导小组成  相似文献   

14.
刘红 《党建》2009,(11):62-62
我国各民族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第一次大革命的风暴席卷了许多少数民族地区,中国共产党开始在蒙古族、回族、壮族等少数民族中建立和发展党的组织。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如广西的壮族、瑶族地区和湖南、湖北的土家族、苗族地区,分别建立了左右江、湘鄂西革命根据地。1934年至1935年,红军在长征途中,曾积极帮助一些地方的少数民族建立革命武装力量和民主政权,  相似文献   

15.
土地革命时期.有许多革命志士仁人,来到洪湖西岸的监利开展武装斗争。最著名的革命英杰有邓中夏、贺龙、周逸群、关向应、段德吕、鲁易、柳直荀、许光达等20多人。其中贺龙、周逸群、鲁易三人之间革命关系鲜为人知。贺龙的入党介绍人是周逸群,周逸群的入党介绍人是鲁易。他们受党的派遣,先后都来到了监利,为创建湘鄂西革命根据地,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相似文献   

16.
湘鄂西苏区中央分局成立之时,中共中央赋予其“扩展苏区范围”的使命。确定湘鄂西苏区发展方向,成了湘鄂西苏区中央分局成立后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在综合考虑洪湖苏区空间狭小和1931年水灾造成的严重困境等现实情况后,湘鄂西中央分局制定了“北向发展”战略。从1931年8月开始,湘鄂西苏区中央分局从构建组织体系、夯实群众基础和强化军事进攻三方面全力推进“北向发展”战略实施,在襄北取得重要进展。但是,一年后“北向发展战略”遭到国民党“总力战部署”的强力反制。此时,湘鄂西苏区内部依然纷争不断,内耗严重。这些主客观因素叠加在一起,最终导致“北向发展”战略失败。  相似文献   

17.
1932年春至1934年夏,湘鄂西苏区开展了四次以反“改组派”为主要内容的肃反斗争。在这长达两年多的内部肃反中。由于“左”倾错误的影响,包括段德昌在内的大批红军和地方干部以“改组派”等罪名被错杀。出现了扩大化的严重错误。为了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本文拟就这一问题作初步探讨。一湘鄂西苏区肃反扩大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共产国际与中共中央的“左”倾错误指导是湘鄂西苏区肃反扩大化的重要原因。湘鄂西苏区的肃反是在共产国际及中共中央的指导下开展起来的。共产国际及中央对湘鄂西中央分局的错误指示直接影响着湘鄂西苏区的肃反工作。表现在: 第一.不能实事求是地估计苏区的阶级斗争形势与党内状况,盲目要求并错误指导湘鄂西苏  相似文献   

18.
他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湘鄂西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建人之一,中国共产党36位开国军事家之一,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相似文献   

19.
怀念     
深挚的怀念是感人的。在红军长征的艰苦年代,一个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妇女,一个流落在外的巴安汉子,他们对贺龙和红军战士的深切怀念,尤为感人。这是那位湘鄂西根据地妇女心中的歌:男跟老贺当红军,奴带娃儿做阳春;十年r回十年等,总有一l回家门。诗中的“老贺”便是贺龙,湘鄂西革个根据地的主要缔造者。这位妇女的丈夫参加了贺龙领导的红军,而她刚带着孩子在家辛勤劳作。但随着根据地第五次反“图加”战争的失败,贺龙带着红军进行了万里长征。当时,根据地在敌人的残酷“清剿”下,腥风血雨,天低云暗,这位妇女的处境是极其困苦的…  相似文献   

20.
余敏 《广东党史》2009,(2):31-33
2007年是南昌起义军三河坝战役80N年,大埔县委党史研究室收到了不少革命老前辈及党史、军史工作者反映三河坝战役的资料,其中对湮没了近80q-的南昌起义军第十一军第二十五师第七十五团团长孙一中在三河坝战役前后的若干情况说法有异。本文作者查阅相关历史资料后,发现孙一中并非一些史料上所反映的战死在三河坝,而是在三河坝战役中负伤,后党组织委以重任,成为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一名优秀军事指挥员。为此,本文作者在作进一步查考的基础上,对孙一中的若干情况作如下的综合,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