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初卓 《党史纵横》2003,(12):7-8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十分重视辽宁工业基地的建设和发展,曾两次来过辽宁。第一次来辽宁是在建国初期,辽宁工业正在恢复和建设时期的1950年的关键时刻。第二次来辽宁,是在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刚刚结束后的1958年老工业基地形成时期。毛泽东两次来辽宁,先后作过许多重要讲话,这些讲话为辽宁工业基地的建设指明了方向,也给了辽宁人民以极大的鼓舞,并为辽宁老工业基地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今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诞辰110周年纪念日,今天,我们在积极投身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的伟大实践中,重温毛泽东对辽宁工业关怀的这段历史,倍感亲切。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是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探索开始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奠基于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形成并曲折发展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提出并确立了“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化道路。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在 5 0年代初到 60年代初 ,主要表现为对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的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的实质是重工业、农业、轻工业的关系。从 1 95 2年到 1 962年 ,毛泽东结合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 ,对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进行了成功的理论建构。但这个建构过程却是曲折的 ,其中经过了五个阶段 :片面注重重工业时期 ;初步意识到农业、轻工业的重要性 ,开始整体考察重工业、农业、轻工业的关系时期 ;主张工业和农业发展同时并举时期 ;主张以农业、轻工业、重工业为序安排国民经济计划时期 ;提出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思想的时期。  相似文献   

4.
刘雅玲 《世纪桥》2008,(11):6-7
毛泽东曾提出“农业就是工业”的重要命题。他的农村工业化是以“地方工业”、“中小企业”的形式出现于实践中的。毛泽东认为中国过剩的农村劳动力,不要拥入城市,在农村大办工业,使农民就地成为工人。农村工业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要靠自身积累,农村要改造得和城市差不多。学习毛泽东农村工业化思想,对解决当前中国的农民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农村工业化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实现中国工业化是毛泽东一生思考、探索的重要课题之一。自抗日战争后期 ,毛泽东找到了一条通过新民主主义经济发展来实现国家工业化的道路 ,即由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担负领导作用 ,利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和尽可能争取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合作的道路。新中国成立后 ,国民经济迅速得以恢复的实践证明了这条工业化发展的道路是正确的。本文还对毛泽东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取得的宝贵成果 ,以及毛泽东在犯严重错误、发动“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时期关于工业化建设的正确认识 ,均作了比较全面的梳理分析。毛泽东是中国工业化发展道路的开拓者 ,他的成功与失误 ,都是我们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起点和基础  相似文献   

6.
半个世纪前,毛泽东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对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进行了艰辛而又曲折的探索。毛泽东从发展生产力的角度提出发展我国的现代工业,阐明了工业化的重要意义,论证了我国实现工业化的必要条件,提出了我国实现工业化的标准。毛泽东工业化道路思想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毛泽东的工业化道路思想对我国今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仍有指导意义和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7.
哈尔滨是"一五"和"二五"时期国家重点建设的老工业基地城市,改革开放后,由于体制性、结构性因素影响,面临诸多问题,哈尔滨要抓住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大历史机遇,在调整改造过程中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用新思路、新体制、新机制、新方式,走出加快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曾提出"农业就是工业"的重要命题.他的农村工业化是以"地方工业"、"中小企业"的形式出现于实践中的.毛泽东认为中国过剩的农村劳动力,不要拥入城市,在农村大办工业,使农民就地成为工人.农村工业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要靠自身积累.农村要改造得和城市差不多.学习毛泽东农村工业化思想,对解决当前中国的农民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农村工业化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曾提出"农业就是工业"的重要命题.他的农村工业化是以"地方工业"、"中小企业"的形式出现于实践中的.毛泽东认为中国过剩的农村劳动力,不要拥入城市,在农村大办工业,使农民就地成为工人,农村工业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要靠自身积累,农村要改造得和城市差不多.学习毛泽东农村工业化思想,对解决当前中国的农民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农村工业化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常红利 《世纪桥》2010,(11):67-67,75
毛泽东同志关于中国工业化道路,做出了伟大探讨和思想贡献。他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伟大构想,强调中国的工业化道路必须适合中国特殊的国情,提出中国工业化道路应着重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三者之间关系的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11.
夏远生 《湘潮》2013,(4):11-13
时人纷说“中国梦”,伟人毛泽东也有一个“中国梦”,那就是中国工业化之梦。革命战争年代,他在延安时指出:“要使中国的民族独立有巩固的保障,就需要工业化。我们共产党是要努力于中国的工业化的。”1952年,他又发出了“中华民族和人民要彻底解放,必须实现国家工业化”的号召。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工业化的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是中国人民多少年来的愿望,也是毛泽东一生追求的目标。毛泽东回湘,也特别关注湖南的工业化。  相似文献   

12.
国家的工业化,自近代以来就是中华民族无数仁人志士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在革命战争年代,特别是延安时期,毛泽东在思考新中国的建设时,就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建设工业社会的构想。他明确地将实现中国的工业化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并且指出要通过解决土地问题、发展文化事业和利用资本主义为中国的工业社会建设提供劳动力、市场、技术和资本等。  相似文献   

13.
近代以来,古老的中国在西方列强入侵的炮火中开始了艰难的工业化发展历程。无数仁人志士为了实现工业化这一目标进行了不懈的斗争,但由于帝国主义的掠夺和国内封建势力的阻挠,中国工业化进程一直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毛泽东顺应历史的潮流,继承了近代以来中国人的探索成就,使中国工业化进程跃上了一个新台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新考察毛泽东的工业化思想,对我们正在进行的工业化建设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中国工业化发展创造前提条件 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始终处于工业化发展的前期、部世界的工业…  相似文献   

14.
在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基本恢复的基础上,毛泽东于1952年正式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由此,工业化与农业合作化被紧密地联系了起来。毛泽东对工业化与农业合作化关系的认识,直接影响了中国的工业化与农业合作化。我们必须深入探讨毛泽东对工业化与农业合作化关系的认识。一、工业化与农业合作化关系问题近代以来,每一个中国人都从百年屈辱中强烈地感受了工业化的西方与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之间的差距。工业化并通…  相似文献   

15.
李波 《世纪桥》2009,(1):99-101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特殊社会历史背景下,毛泽东为了探索中国自己的工业化道路,联系本国的实践,对苏联模式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思考,在认识和实践上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在吸收借鉴的同时,又在一些方面有所突破,最终形成了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思想。这一思想成为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模式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基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毛泽东社会主义工业化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党的几代领导人都对中国的工业化道路继续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6.
迈进21世纪,中国开始步入实施第三步发展战略的关键时期。实现工业化仍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在新的历史时期,老工业基地的地位与作用愈显重要和突出,从而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调整、改造与振兴提供了千载难逢的重大战略机遇,提出了光荣而艰巨的重要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17.
太原市是国家传统的老工业基地和资源型城市,目前正处在工业化的中期阶段。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是我市实现率先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明确产业发展的重点和方向,有所为有所不为,是我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解决的一项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在上世纪50年代中期带领中国共产党人开始突破苏联模式,结合中国的国情,探索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规律,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并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党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奠定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基础。  一、毛泽东社会主义工业化思想形成的国际原因  苏共二十大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的批判,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模式弊端的暴露以及当时帝国主义国家在经济上的封锁禁运,这是毛泽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业化思想形成的…  相似文献   

19.
国家的工业化,自近代以来就是中华民族无数仁人志士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在革命战争年代,特别是延安时期,毛泽东在思考新中国的建设时,就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建设工业社会的构想。他明确地将实现中国的工业化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并且指出要通过解决土地问题、发展文化事业和利用资本主义为中国的工业社会建设提供劳动力、市场、技术和资本等。  相似文献   

20.
王全有 《党史纵横》2014,(11):21-25
正今年是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5周年。65年来,"共和国长子"——辽宁作为新中国的工业基地为国家的建设、改革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早在"一五"时期,辽宁已经建成了全国的重工业基地和军事工业基地。历经几十年的发展和变革,辽宁老工业基地不断在共和国的发展史上书写着辽宁的辉煌。2003年10月5日,中央出台了《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简称中央11号文件),辽沈大地上展开了一场新的"辽沈战役"。2014年8月8日,国务院又下发了《国务院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