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传承》2006,(4):40-40
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离开西柏坡,进驻北平.在进行出发前的准备工作时,他兴奋地对周恩来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不睡觉也高兴啊.”周恩来笑着说:“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说:“退回去就失败了.  相似文献   

2.
《现代领导》2014,(9):40-41
1979年7月16日,邓小平从安徽来到上海,下榻在“414招待所”(即西郊宾馆)。这里林木茂盛,环境幽静,但此时,邓小平的心情却并不平静。因为,他想起了1975王洪文在上海说过的一句话——“十年后再看。”1975年1月,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结束后不久,周恩来病重住院。是年7月,在毛泽东的支持下,“文革”中被打倒的邓小平复出,代替周恩来主持中央工作。毛泽东此举让王洪文自感接班的希望将要落空,他跑到上海叫嚣:“十年后再看。”那一年,邓小平71岁,而王洪文刚满40岁。  相似文献   

3.
袁浩 《前进》2009,(10):55-55
1949年3月23日上午,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乘车从西柏坡前往北平。临行前,毛泽东兴奋地对周恩来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进京‘赶考’去”。周恩来笑着回答:“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  相似文献   

4.
《传承》2006,(Z1)
进京“赶考”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离开西柏坡,进驻北平。在进行出发前的准备工作时,他兴奋地对周恩来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不睡觉也高兴啊。”周恩来笑着说“: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说“:退回去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十多天前,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说“: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我们必须预防这种情况。”毛泽东敏锐地预见到进城后面临考验的复…  相似文献   

5.
1949年 3月 23日,中国革命的统帅部就要告别西柏坡--这个 22年来中国共产党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部,前往北平。上午 9点,第四野战军政治部保卫部长钱益民和司令部作战科长尹健带领的 100辆大卡车已经装满物品, 20辆中、小吉普车等候毛主席等领导同志上车出发。   毛泽东一只脚刚踏上汽车,周恩来谈笑风生地走来。毛泽东回头对着这位未来的共和国总理说:“恩来,今天是 3月 23日,是进京的日子,让我们赴京赶考去!”   周恩来说:“主席,我们都能考试及格,不会退回来!”   毛泽东说:“退回来就成了李自成第二喽!我们共产党人…  相似文献   

6.
金荣根 《现代领导》2001,(10):13-13
山川秀丽,人杰地灵。江西抚州,文化名城。改革家王安石的形象,至今印在人们的脑海里;被誉为“中国莎士比亚”的汤显祖,曾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写下了传世杰作;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陈毅、彭德怀等老一辈革命家,更是在这里留下了光辉的足迹。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科举制度史上“赶考”的原本含义是指去京城参加全国性最高层级的会试,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周恩来以此意指即将掌握全国政权的中国共产党要经受的重大考验,赋予其新的含义。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和周恩来乘汽车离开西柏坡去北京。毛泽东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进京赶考去。  相似文献   

8.
李抒望 《传承》2003,(2):11-13
“赶考”路漫漫54年前,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中央领导人离开河北平山县西柏坡,动身前往北平。临行前,毛泽东对周围的人说:“同志们,我们就要进北平了。我们进北平,可不是李自成进北平,他们进了北平就变了。”周恩来得知毛泽东睡眠不足,劝他注意休息。毛泽东兴奋地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不睡觉也高兴啊。今天是进京‘赶考’嘛。进京‘赶考’去,精神不好怎么行呀?”周恩来接茬儿说:“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西柏…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说:“周恩来是一定要参加的,其性质是内阁总理。”1949年10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任命周恩来为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这项任命,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全党同志、各民主党派人  相似文献   

10.
1976年4月6日凌晨,中央政治局部分委员听取了关于“天安门事件”的情况汇报,会议将“天安门事件”定为“地地道道的反革命事件”。4月7日上午毛远新向毛泽东汇报,诬蔑人民群众悼念周恩来是“反革命活动”,“天安门事件”是“反革命政治事件”,说“‘天安门事件’公开打出拥护邓小平的旗号,  相似文献   

11.
<正> 江西南昌“828”宾馆——这被称为“江西的中南海”的地方,水光山色在初春的和风细雨中显得分外妖娆。在这离市中心足足有20多公里远的郊外,更透出几分静谧和神秘的气氛。书写着“中央电视台电视剧《邓小平》摄制组”以及“CCTV”字样的车辆在大院内的通幽曲径上穿行着,“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叶剑英”、“李先念”……等等人们熟悉的身影不时出现在这里。这里的宾馆服务员和一些来这里开会的公务员有些不相信地惊讶兴奋地说:“刚才我见  相似文献   

12.
1945年毛泽东在重庆谈判期间,曾三次赴上清寺“特园”拜访民盟主席张澜。第一次是8月30日,毛泽东在周恩来的陪同下来到“特园”晤谈,地点在张澜的卧室。毛泽东首先转达了朱德总司令对老师张澜(朱德曾是张澜的学生)的问候,转达了吴玉章对好友的问候。张澜说:...  相似文献   

13.
《传承》2006,(Z1)
1966年8月18日至11月26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八次接见了l100万红卫兵。此后,红卫兵运动迅速风靡全国,从而“燎原”了整整十年。8月18日,毛泽东第一次接见红卫兵。在红色海洋中,红卫兵高呼要一辈子当保卫毛主席、保卫中国共产党、保卫祖国的红色尖兵。当时,在天安门城搂上的北大红卫兵提出要让毛主席讲话,周恩来总理对他们说“:你们每人手里拿的不是毛主席语录吗?那上边都是毛主席的话。”据一些红卫兵回忆说,在历次检阅中,讲话的一般是林彪,毛泽东只破例开了一次口,中气十足地喊了一句“:红卫兵万岁”,回应广场上山呼海啸般的“毛主席万岁,万岁…  相似文献   

14.
抗日战争时期,在延安一次会上,有些同志对彭德怀搞“百团大战”提出了不公正的批评,彭德怀十分恼火,决心和毛泽东交换一下意见,并要求周恩来做中间人。三个人坐到一起,毛泽东平静地说:“咱们定下个君子协定:第一,把话讲透。第二,可以骂娘。第三,各自检讨,不准...  相似文献   

15.
1972年9月,毛泽东和周恩来在北京中南海会见日本田中角荣首相,在轻松愉快的谈话中,毛泽东指着在旁的外交部副部长姬鹏飞说:“噢.此人是周朝人.是文王的后代。”周恩来说:“周文王姬姓,姓他(指姬鹏飞)的姓,不姓我的姓。”  相似文献   

16.
蒋燕 《当代广西》2004,(13):16-18
1949年,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临行前。周恩来劝毛泽东注意休息,毛泽东兴奋地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不睡觉也高兴啊。今天是进京‘赶考’嘛”。周恩来接着说:“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从此,一场特殊意义的“赶考”便随之拉开了序幕。时至今日,这场被赋予特殊意义的“赶考”还在继续。党的十六大召开后,新当选的总书记胡锦涛一行来到西柏坡学习考察。一进西柏坡,胡锦涛总书记便说,“我们这一次来可以说是来‘上学’,‘上学’是为了更好地赶考。”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在政治、经济、文化各领域都发生深刻变化的今天,我们在考试过程中除了要继续坚持“两个务必”,积极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发扬“求真务实”精神外,还必须结合当前时代的新特点,把握好“赶考”的新内容,在政治、经济、文化、人才等四个方面考出水平,考出成绩。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同志在谈到高举毛泽东思想旗帜时曾经讲过:“什么叫高举毛泽东思想的旗帜呢?就是从现在的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实现毛泽东同志指出、周恩来宣布的四个现代化的目标。”他还说:“切实加速前进的步伐,是最好的高举。离开这些,是形式主义的高举,是假...  相似文献   

18.
关于解放思想的一点思考曹监湘科学地界定和阐明“解放思想”,并且把“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统一起来确定为新时期我们党的思想路线,是邓小平同志对马克思主义和党的思想路线的重要贡献。1958年,毛泽东在批评周恩来为代表的反冒进的正确观点和主张时,提出过破除迷...  相似文献   

19.
<正>1949年3月23日,党中央离开西柏坡驻地迁往北京时,毛泽东对周恩来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周恩来说:"我们应该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又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希望考个好成绩。"迄今迎来建国70周年,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建立了丰功伟业,成功地向全国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合格答卷。纪念建国70周年,我们应该深思为什么能够考出这样好的成绩,这份答卷中有哪些最重要的答案。  相似文献   

20.
1949年10月1日举行开国大典。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走到了代表们中间。毛泽东握着一位女代表的手说:“你是张琴秋同志喔!”“你是浙江人,我记得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