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3 毫秒
1.
张学英,女,42岁,北京东郊大奇理发城经理,黑龙江省鸡西市人。 我老家大企业倒闭的多,下岗人也多,加上位置偏僻,交通不便,曾经红火了一阵子的边贸也半死不拉活的。市民收入都不多,日常生活自然也很紧巴,实在没办法,我只好到北京闯荡,寻找挣钱的机会。 刚到北京时比较难,先租了房安身,贩菜,卖服装,经营小百货,什么生意都做,几年下来,也有了些积蓄。后来,我看到搞美容美发,生意红火,投资也小,就让家乡来的一个亲戚学了美容美发,又聘了两个人,在朝阳区酒仙桥地区租了一间10平方米左右的小门脸,干起了美容美发行业…  相似文献   

2.
外地人来京谋生有利于北京人改变观念英若聪(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教授):人们部说北京人比较懒,我住家附近就经常见到一群群的青年人整天围在一块儿聊大天,也不知道聊什么。北京人也想做生意挣钱,但舍不得吃苦,最不济的摆个烟摊卖烟卷也要搬个破沙发。外地人来北京闯荡有开拓精神,也有利于北京人转变观念。  相似文献   

3.
“温州经济与治安”报道之一温州人的生意本刊记者岑生挺,朱思恩什么生意都敢做说起“温州”这个地方.就算是从未去过温州的人多半也不会陌生。温州人太会做生意了!我去温州专程采访前,有很多人都这么说。眼下有个谚语似乎挺能说明问题:广东人什么都敢吃,北京人什么...  相似文献   

4.
一这穷地方不容易发。而发了的两个人,又都在镇街上。方圆百十里的人们都知道:砖头爷和石头娃。近六 岁的砖头爷,少了一条右腿,多了一双木拐。石头娃叫砖头爷"三条腿",砖头爷喜哈哈地说:"三条腿才走得稳!"砖头爷就是走得稳。二十岁时右腿患了啥毒疮而从大腿跟截去了。前后花销的近二千元,全是亲朋好友凑的。累累债务,逼着他做生意挣钱:卖过麻花卖过棕子卖过豆腐脑……致富政策刚一实行,他就大着胆子贷款买了辆大客车,苦干七年,挣了好大一笔款子。他卖了车,在街十字路口上盖了三层九间的洋楼,做起了"利民饭店"的掌柜。他招的服务员,八成是残疾青年。饭店生意在镇街十多家同行里,数一数二,钱,自然往柜里揽。谁家急需,砖头爷就慷慨开柜。本来,他那黄金般值钱的楼房,要是出租,每月净得六百元。可砖头爷黑方脸摇着,短手臂摆着,小眼睛圆着,声如洪钟:"不不!我不是要自己一个人挣钱!"  相似文献   

5.
1949年8月,刘松亭出生于襄城县一个普通农家。弟兄5人,他排行老大,人称刘老大。16岁时,父亲去世,他被迫辍学,过早地挑起了生活的重担。他摇过耧、做过泥瓦匠、唱过戏、做过买卖,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凡是能挣钱的,我啥都干”。 1983年,颇有经商头脑、聪慧能干的刘松亭看准时机,离开了工作过10年的舞台,来到叶县县城,搞钟表维修。由于他修表质量高、价格便宜,服务态度又好,生意挺红火。后来,他的4个弟弟都到叶县修表。 1986年,刘松亭看推销眼镜利润大,便又兼做此生意。一次,他到某国营企业推销眼镜时,发现企业  相似文献   

6.
对于有眼光的人来说,商机无处不在。对于坚守诚信,视质量为生命的生意人来说,没有他做不成的生意。有些人一味地认为只有做大生意才挣钱,看不起小生意,殊不知,只要有市场,小生意也能赚大钱。  相似文献   

7.
我原是天津市玻璃模具厂的一名车工 ,1990年下岗。我是一个要强的人 ,凭着不怕吃苦的劲头 ,先后卖过菜、卖过水果。生意越干越红火 ,我就把单位几名下岗姐妹招来一块干。经过6个春秋的奋斗 ,有了一定的积蓄 ,我们3口之家生活有了改善 ,四邻好友无不刮目相看。生活富裕了 ,总觉得精神上还缺点什么 ,人活着总得为社会、为他人做点有益的事。我从报纸电视中了解到 ,我国有一亿三千万60岁以上的老年人。尤其看到社会上许多孤寡老人 ,身边无人照顾 ,我萌生了一个念头 :办所老年公寓。我爱人是个孤儿 ,从小失去父母 ,是在邻居照顾下长大的…  相似文献   

8.
无奈和期望     
许大林,男,36岁,安徽安庆市人,皮具批发商。 说起来有些惭愧,来京七八年了,也没挣成个大款,虽说比起在家里时强多了,但与那么多在北京发了大财的外来户相比,我还是没资格自夸。新年就要到了,过两天我们全家就要坐火车回安徽过年了,咱坐不起飞机,也带不了许多大包小包的礼品去孝敬父母,只能象征性地弄点年货充充脸面,年前赶回家里,与亲人亲亲热热地过个团圆年,也算是一种平平淡淡的幸福了。 我来北京比较早,刚开始的时候,帮人卖卖货,出出苦力,从别人的手缝里捞俩钱花。我这人心大,在别人屁股后面干不长。不到一年,我…  相似文献   

9.
我被骗子"诚聘"过孙广文一个月那点死工资让一家老少四口过得挺尴旭。看着人家快奔小康了,我心就觉得愧得慌,自己一个大男人总得多赚些钱,让妻儿们过得舒坦些。但靠什么挣钱?丢了手中的饭碗去下海?谈生意摆地摊我可不是那块料。正当我绞尽脑汁冥思苦想的时候,"石...  相似文献   

10.
我今年42岁,老家在河南周口,和很多人一样,我也是北漂打工的普通农民工。我从2001年到北京打工,转眼已经9年,没想到从最初单纯的打工挣钱,养家糊口的农民工,走上了志愿服务之路,并最终获得“国家五一劳动奖章”,回首我的志愿服务之路,真是感慨万千。  相似文献   

11.
先说一个故事。 某鞋商委派一名推销员到非洲去视察市场并拓展业务。这位推销员走了一转后,回来对老板说:“那里的生意不好做,非洲人全都习惯赤脚走路,鞋子在那里是没有市场的。”过了一段时间鞋商指派另外一位推销员再到非洲看看。这一位推销员回来时,却手舞足蹈的对老板说:“老板,这回我们有大生意做了,非洲人全都赤脚走路,他们还没有学会穿鞋子呢,这是一个尚未开发的大市场啊!”  相似文献   

12.
我是经营中药材生意的,在没学习传统文化之前做过不少恶事儿:曾经打过母亲,伤害岳父,是一个禽兽不如的人。  相似文献   

13.
杨国锋,男,34岁,山西人,北京盾辉宾馆总经理。 许多人都叫他杨总,从员工到客人,从官场到生意场。 只有他自己知道,他是一个打工者。 三百多万元的投资,前后四年的折腾,到如今,换来的就是这么一个不大也不小的宾馆。 资金不全是自己的,有积蓄,有银行的贷款,还有吓人的高利贷。 压力很大,希望也很大。 杨以前在家乡开过歌舞厅。家乡的生意不好做,消费低,钱自然赚得慢。治安环境不好,也影响生意。歌舞厅里,三教九流什么人都有,吃了喝了唱了跳了不给钱,还欺负坐台小姐,这还不算可怕,要命的是那些收保护费的,成群结伙、…  相似文献   

14.
候凤山,23岁,河北丰宁县人,现在北京青竹搬家公司做搬运工。 我第一次出来打工是在1996年9月,那时我19岁。刚从丰宁县高中毕业,在家帮父亲种田。一个包工头到我家,问我愿不愿到北京干活,做架子工。我不知道什么是“架子工”,他说就是围着大楼搭架子,跟你家盖房差不多。我心想这活儿还好干,就答应了。 第一次到北京,看着一切都新鲜。遍地的高楼大厦、立交桥、车流、广告牌……这里是和家乡完全不同的两个世界。刚下车时,我紧紧跟在别人身后,生怕走丢了,丢了怎么办呐。 刚开始干活时我做小工,干活的累就别提了,铁管…  相似文献   

15.
常平村委主任陈胖东讲过这样两件事情:一件是上世纪80年代初期,村里小学毕业的孩子只有二十几个能上初中,剩下的十二三岁,什么也干不了,家长也管不了,大队又不去管,这些孩子就抱成团,偷人家的猪食锅等铁器当废铁卖。另一件是常平村富起来后,本村的女孩子不想往外村嫁,外村的姑娘又想方设法嫁进来,一来二去,男孩子就值钱了,上着初中就开始谈恋爱。加上初中毕业就能进企业上班挣钱,小小年纪就少了一份求学上进心。  相似文献   

16.
杨桂云1971年出生在河北抚宁县浅水营南村一个普通农家,只有初中文化。她曾在县供销社工作过,22岁那年单位解体,杨桂云下岗后便开始了创业。她摆过地摊、卖过服装、开过儿童游乐园,10年时间做了六七种生意,但均以失败告终。不仅未能实现自己的财富梦,还欠下了20多万元外债。  相似文献   

17.
<正>"咱什么都不要了,就这吃不愁、喝不愁,现在就够咱的了,你可要注意。"八十八岁的老父亲不止一次地苦苦相劝。"爸爸,钱不可没有,也不可多有,人的一生关键要有个好名声。"二十几岁的儿子也多次奉劝刘亚及时收手。然而,面对亲人苦口婆心的劝告,刘亚却不为所动,他"把挣钱作为一种‘赌气’,总认为自己没人管,没人问了"。"前后三十年,由做小生意挣钱到投机取巧捞钱,到明目张胆收钱",刘亚一步步走向深渊。  相似文献   

18.
据报载,全国许多城市相继取消花圈店,面对这殡浴改革的又一新举措,笔者采访了唐山一家个体花圈店的女老板.现实录如下:她的铺面是两间座北朝南的房子,中间用灭墙隔汗,前厅摆放着花圈、寿衣等商品,后厅就是制做间了,采访是在制做间进行的。卖了多年的花圈,这行当挺好的当笔者问及女老板从事这一行的经历时,她很有些感慨,话匣子也就打开了:‘“不瞒你说,我干这一行当已有10多年f,我原住农村,1984年来到唐山,投一位家亲戚,我这亲戚只有老两口儿,没儿没女的,打早次做花圈生意,过去也糊过纸扎,卖过鬼钱(冥币)什么自,我…  相似文献   

19.
安徽省繁昌县城关镇一家饭店的女老板,因为不孕到该县城关医院求医,接待她的妇产科医生神神秘秘地把她领到家里,替她做了一次据称只有该医生一个人会做的“扩宫”手术,并告诉她一年后即可怀孕。然而,患者在家中一直等了两年,仍然不见肚皮有什么动静,盼子心切的她跑到芜湖市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作检查。检查的结果令她大吃一惊:她的体内被人神不知鬼不觉地放置了一枚节育环。难道这就是城关医院妇产科医生给她做的手术?更令人惊奇的是,当助下,夫妻俩在城关镇开了一家饭店,由于经营有方,生意日渐兴隆,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惟一…  相似文献   

20.
《当代广西》2013,(3):41
班华军出生在百色市田林县一个偏远的小山村,两岁时失去父亲,12岁那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病致使他左腿神经萎缩造成残疾。但他没有为此消沉,因家庭困难从县职业技术学校辍学后,为了能自食其力,他做过走村串寨的小贩,给人养过猪、洗过碗、看过门,也替人卖过货。1991年,班华军向亲戚借了5000多元做起了小生意。由于他的店货真价实,童叟无欺,几年下来,生意很不错,营业规模逐步扩大。2000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