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纪行》2020,(6)
正疫情环境下,就业成为"六稳""六保"的重点,大学生就业更是重中之重。2020年,疫情导致大学生就业发生很大变化,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2020年全国应届毕业生达到874万人;考研人数继续攀升,达到341万人,比2019年多了51万人;部分学生的期望薪资在攀升。与此同时,经济增速放缓下降,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新增岗位降幅较大,受疫情影响出国的可能性大幅下降。当前,做好高校毕业生"稳就业"工作进入关键期、冲刺期,如何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之难题,6月28  相似文献   

2.
万里的探索——记浙江万里学院“零距离”人才培养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现在中国在编的新闻专业从业人员为15万人,而在校的新闻学本科学生竟然达到了16万人。"教育部高等教育新闻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李良荣不无担忧地指出,"新闻学专业人才培养面临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也势必对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温家宝总理日前在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学生谈心时提及,"在就业问题上,当前我们要把大学生就业放在首位。"总理的话是有感而发的,2009届大学毕业生将达到创纪录的610万,加上历年没有就业的人员,超过700万毕业生需要解决就业。  相似文献   

4.
吴秦 《今日海南》2013,(6):21-21
由于毕业人数创纪录地达到了699万,同时国际经济形势进一步衰退,加之我国经济增速调控的影响,2013年成为"史上最难就业年"似乎并不难理解。但这个"史上最难"的称号能保持多久?要知道2011年也是"史上最难就业年",而当年的高校毕业人数仅为630万人。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扩招和中小微企业难以在短时间内承担更多的就业量,短时间内,我国的就业形势将会一年比一年严峻。而如何尽早破解这一难题,笔者认为,我们  相似文献   

5.
《中国青年研究》2003,(10):21-25
●大学生求职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自述: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职业●求职中正确选择的七个步骤2003年,我国高校应届毕业生达到216万人,比2002年净增67万人,而2004年高校毕业生将达到280万人,2005年达到340万人,这是近几年来高校不断“扩招”的结果。大学毕业生“就业难”,一时间成为热门话题。但实际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加大,很多单位苦于“招人难”。一边是“就业难”,一边是“招人难”,问题出在哪里呢?其中一个主要问题,就是大学生就业的市场化和人才市场尚不完善的矛盾。在取消了分配制度以后,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一直没有建立、健全起来…  相似文献   

6.
《就业与保障》2014,(6):48-50
正又到一年大学生毕业季,是选择就业?加入国考的队伍?还是挤进考研一族?抑或是一次次冲进人流滚滚的招聘会现场?即将走出校门的学子,正面临着融入社会的第一道选择题。在温州,有这么一批大学生,他们带着创业的梦想进入大学校园,在经历了一番"象牙塔"里的市场洗礼后,梦想正在照进现实……且来听听三个大学生的创业故事,从他们的故事中,能给如今的大学生就业,这道亟待破解的难题,带来哪些启示?  相似文献   

7.
钟严 《今日海南》2013,(6):20-21
今年被很多人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一方面是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到了699万,比去年多出19万,创下历史新高。而另一方面用人单位招聘岗位总量却下降了10%—15%,"一升一降"使就业形势日益严峻。这种情况在海南似乎更为突出。其一是今年海南有4.4万高校毕  相似文献   

8.
正又是一年毕业季。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727万人,大学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就业是民生之本,国之大计,就业对于中国而言,意义重大。就业的路径如何选择?十八大将"政府促进就业"扩展为"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把鼓励创业纳入就业方针。今年,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提出,2014年到2017年将通过各项政策扶持和创业服务,扶持80万以上的大学生实现创业。  相似文献   

9.
2012年春节以来,不少企业再次陷入了用工的恐慌之中。今年的"用工荒"来得更早,情况也更为复杂。随着结构性招工的短缺,"用工荒"问题从珠三角、长三角地区蔓延至全国。纵观国内就业市场,一边是用工荒,另一边却是就业难;一边是转型带来"阵痛",另一边却是拐点带来的机遇。劳动力真是这样供不应求?用昔日过剩的劳动力又到哪里去了呢?用工究竟"荒"什么?"用工荒"的原因剖析首先,随着全国各省县市"招商引资"的力度加大,立足区位优势,狠抓落实,积极开展各类项目洽谈工作,不断掀起招商引资热潮,各地区落户企业越来越多,进一步加快工业化步伐,繁荣地方经济,而县  相似文献   

10.
《小康》2021,(17)
正2021年,又是一个"史上最难就业季",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了909万人的新高。但是,在采访当中,我们看到这个"难"不是找到工作难,而是找到心目中合适的工作难。高校毕业生现在面临的情况也和过去很不一样了,大家在工作的选择上更多的是"不将就"。但同时,"眼高手低"的现象也层出不穷。  相似文献   

11.
为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和社区就业,中央组织部等有关部门决定,从2008年开始,用5年时间选聘10万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在此之前,2006年6月,浙江省开始全面实施"一村(社区)一名大学生"计划。随着越来越多的学子走向基层,相关问题也随之浮现:大学生"村官"的现状如何?3年"村官"期满后,他们将何去何从?大学生"村官"之路能否越走越宽?  相似文献   

12.
低年级学生早早准备考研,有多种动机:有人为就业增加砝码,有人为职业发展拓宽上升通道,还有人受到了周围环境或家长的影响。一些高校不切实际地鼓励低年级学生盲目考研,不仅制约了高校和学生自身发展,也给研究生培养单位造成困扰。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途径,考研是一项战略决定,大学生盲目考研不可取。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代中国,随着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考研,“考研潮”已成为一种不容忽视的重要社会现象,因而也引起了人们对其动因的不断探讨。以社会学理性选择理论的视角对大学生考研动因进行分析,就是从微观层面的个人行为出发,通过微观向宏观的转变,使个人行动层次上升到系统行动层次,用合理化来说明大学生考研这一目的性行动的动因。  相似文献   

14.
《小康》2021,(17)
正就业越来越严峻的现在,不少毕业生都大喊社会越来越"卷",数据显示毕业生就业困难,毕业生直接就业比起往年有所下降,更多毕业生选择灵活就业,另外不少人另辟途径,或远离一线城市或深造为学历镀金。一年一度的毕业季来临,今年应届毕业生人数达909万,又是"历届最高毕业人数",同比增加35万。  相似文献   

15.
犤编者的话犦2003年是全国高校大规模“扩招”后大学生毕业的第一年,全国高校毕业生212.2万人,比2002年新增67万多人,增幅达到46.2%。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2002年高校毕业生145万人,毕业生就业率为80%,有近30万毕业生未能就业。据有关专家预测,2003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在70%左右,将有64万人落实不了工作岗位。由此发展下去,到2004年将有75万高校毕业生面临就业压力。为什么会出现“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追其根源,大学生就业观念问题不能不说是重要原因之一。面对大学生就业难,一些人把“源头”归结为高校“扩招”带来的负面影响,很多大学生…  相似文献   

16.
2008年底,"农民工返乡潮"一时间成为社会的热点话题。去年底,人保部完成的一份《金融危机对就业影响最新数据调查报告》显示:截至11月底,四川、河南等10个劳动力输出大省农民工返乡数据总计有485万名,占2008年9月底外出务工人员的5.4%。人保部有官员曾指出,就业的真正挑战将在春节之后到来,"那个时候到底有多少人还会出来打工,才是一个关键性的指标。"农民工大量返乡之后的出路在哪?对当前的基层公共治理提出了哪些新的挑战?将对我国的经济社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诸如此类的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和探讨,人民论坛将在近期陆续推出相关文章,敬请关注。  相似文献   

17.
2008年底,"农民工返乡潮"一时间成为社会的热点话题。去年底,人保部完成的一份《金融危机对就业影响最新数据调查报告》显示:截至11月底,四川、河南等10个劳动力输出大省农民工返乡数据总计有485万名,占2008年9月底外出务工人员的5.4%。人保部有官员曾指出,就业的真正挑战将在春节之后到来,"那个时候到底有多少人还会出来打工,才是一个关键性的指标。"农民工大量返乡之后的出路在哪?对当前的基层公共治理提出了哪些新的挑战?将对我国的经济社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诸如此类的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和探讨,人民论坛将在近期陆续推出相关文章,敬请关注。  相似文献   

18.
农民工返乡带来的社会压力不容忽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底,"农民工返乡潮"一时间成为社会的热点话题。去年底,人保部完成的一份《金融危机对就业影响最新数据调查报告》显示:截至11月底,四川、河南等10个劳动力输出大省农民工返乡数据总计有485万名,占2008年9月底外出务工人员的5.4%。人保部有官员曾指出,就业的真正挑战将在春节之后到来,"那个时候到底有多少人还会出来打工,才是一个关键性的指标。"农民工大量返乡之后的出路在哪?对当前的基层公共治理提出了哪些新的挑战?将对我国的经济社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诸如此类的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和探讨,人民论坛将在近期陆续推出相关文章,敬请关注。  相似文献   

19.
又到毕业季,今年格外难。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699万人,比上年增加19万人,还有21万未就业的2012届毕业生。国家出台哪些新政帮扶大学生就业?还有哪些政策尚未落实?社会应该为营造良好就业环境做些什么?作为高校毕业生,应该如何突围"最难就业年"?  相似文献   

20.
青年学生就业能力现状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青年学生的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2004年毕业生人数为280万,初次就业率为73%;2005年为338万,初次就业率为73%;2006年为413万;2007年达到495万。高校本科院校的签约率一般在65%-85%之间,而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