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世界现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中国和德国分别是二战的战胜国和战败国,基于不同的教育体制和指导思想,两国在二战后的历史教育选择了不同的路径。中德两国的二战历史教育在目的、内容和方式上都存在较大差别。中国的抗战历史教育偏向爱国主义教育、宏观历史教育,仍以教师传递式教学为主。德国的二战历史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政治判断力、体现人文关怀并鼓励学生主动探寻历史。借鉴德国历史教育的优秀经验,有助于我们解决目前抗战历史教育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正德意志不是个"喜新厌旧"的民族,德国人喜欢有经历的东西,有历史记忆的东西,有文化记忆的东西。德国人生产的圆珠笔摔在地上10多次,捡起来依然可以用。德国建造的居民住房120年也不会倒,就是被战火摧毁了,德国人也一定要按原样将其重建起来。有一张关于德国建筑物的照片,名叫"不变的德国",展现的是二战以后德国人修的房子,完全是巴洛克时代和洛可可时代的风格。为什么?二战结束后,德国几乎所有的城市都成了一片废墟,那些古老的房子基本  相似文献   

3.
两个世界     
德国和日本,二战期间,都是法西斯轴心国;战后,他们都是发达国家,按照毛泽东同志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他们同属第一世界;但如果着眼于他们对待历史和二战的不同态度,它们则分属两个世界。今年1月27日,波兰小镇奥斯威辛上空雪花飞舞。四十多个国家的领导人聚集一起,纪念奥斯威辛集中营解放60周年。奥斯威辛集中营是纳粹德国在二战期间修建的最大的集中营,从1940年到1945年,数百万犹太人和反法西斯战士被囚禁在这里,其中110万人被摧残致死。德国总理施罗德在纪念活动上强调,德国人民必须牢记大屠杀的历史,并高度警惕极右势力的死灰复燃。他…  相似文献   

4.
德国法西斯战败,国内经济崩溃、政治沦丧,民众精神空虚冷漠、麻木,国家民族前途渺茫.但在外力的引导下,民众经历了分辨--认识--痛恨纳粹罪行的转变过程.他们逐步深入反思德意志历史,对传统文化糟粕,逐一清点、扬弃,精神面貌开始净化、升华.二战后,德国社会精英的一贯表现,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同情、尊重与敬佩.日本战败初期,国家与社会情况与德国大致相同.但后来所走道路却截然相反.种种事实表明,彻底否定军国主义思想文化、谴责侵略战争罪行,仍是摆在"大和民族"面前远未完成的艰巨任务.  相似文献   

5.
沈峥嵘 《群众》2011,(4):71-72
德国人如此坦然地把自己不光彩的历史展现出来。是向世界做出的一种承认历史、尊重历史、以史为鉴、悔过自新的姿态。 德国对于文化价值的确认。始终是作为“民族之魂与根基”之高度的。政府不是将文化作为产业来推动,而是将大文化建设上升为整个国家发展的大战略考量。  相似文献   

6.
刘洋 《今日广西》2010,(14):18-21
只有深入宝马的历史,你才能真正明白,这家今天蜚声世界的名车,有着怎样艰辛的过去,又为什么赢得后来的尊重。 香港人给她起了个响亮的名字“宝马”,大陆人给她想了一个可爱的绰号“别摸我”,而她自己,则长期坚持将BMW的真正注解“巴伐利亚汽车制造厂,慕尼黑德国”加在自己的产品上,丝毫不见任何张扬。  相似文献   

7.
德、日两国对待历史问题的态度为什么不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国作为两次世界大战的发动者,给世界许多国家、民族留下难以弥合的创伤。日本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动者,也给亚洲各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可是德国和日本在对待历史问题的态度上却有天壤之别。为什么德国和日本对待历史问题的态度截然不同?笔者认为其原因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是由两国的政治体制不同造成的。德国在二战前,希特勒实行领袖独裁制,集一切国家大权于一身。二战结束后德国实行了议会共和制。议会共和制最主要的特征是议会是国家权力的中心。它的基本特点是:首先,由普选产生的议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它享有立法权…  相似文献   

8.
宋雪艳 《传承》2009,(8):42-43
马克思主义"历史决定论"既承认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又承认人的主观能动性。马克思主义"历史决定论"否定了"非决定论",又包含了"选择论"。在当今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一定要尊重马克思主义"历史决定论",树立科学发展观,尊重客观规律,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历史决定论"既承认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又承认人的主观能动性.马克思主义"历史决定论"否定了"非决定论",又包含了"选择论".在当今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一定要尊重马克思主义"历史决定论",树立科学发展观,尊重客观规律,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战后德日两国对那场侵略战争的态度大相径庭.综其的因,主要在于:两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民族特性各不相同;战后盟国对两国战争罪责清算程度很不一样;两国面临的地缘政治环境截然不同;两国侵略历史及其所受国内外机制掣肘有所差异.通过反省和赔偿,德国赢得了国际社会的认可和尊重,而日本的倒行逆施却不断遭到国际社会的经列谴责.日本只有以史为鉴,效法德国,才能取信于国际社会,确保走和平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1.
金磊 《北京观察》2016,(4):66-69
正从集中营、纪念馆到华沙古城重建……我们站在时间的彼岸发现,对浩劫与真相可永久保存的是战争遗产与博物馆。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战争。以建筑的名义纪念二战是一种"另类"的二战书写。二战建筑遗产泛指战争遗存和历史事件发生地、战争期间乃至战后所建造的纪念性文博建筑,它对后人是最为直观的纪念、反思、警醒的场所。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笔者重返法国、德国、波兰的二战建筑遗址考察,体会其背后的灾难文化。  相似文献   

12.
《创造》2017,(10)
<正>在德国很多年了,每次和德国人交谈,话题涉及希特勒与二战历史,或者德国政治的时候,德国人都大大方方地承认前人所犯下的滔天罪行,再就是勇于承认德国在历史上的错误,毫不隐晦和躲避,最后,人们也就不好意思再追究了。德国人这几十年来,小心翼翼,不敢大谈爱国主义,甚至不敢乱用"大众"这个词汇,比如大众歌舞、大众民歌、大众艺术节,等等,只有一个"大众"  相似文献   

13.
《创造》2017,(11)
正二战之前,英国拥有人口4800万,赖以生存的食物有三分之二是从国外进口的。二战中,德国对英国进行轮番轰炸,并用海军截断英国的海上运输。军队必须吃饱才能打仗,英国人吃不饱,不用德国人打,自己就先溃败了。那么,英国是如何在二战中生存下来的呢?食物配给有学问首先必须让老百姓吃饱,这是生存的根本。农业部长承担了这个艰巨的任务,以政府的名义,额外收购200  相似文献   

14.
金磊 《北京观察》2013,(10):60-62
“二战”纪念建筑与遗址已成为德国人认罪勇气的象征。今日德国,正是用这种方式一点点留下对历史的忏悔和对未来的承诺,他们可以坦荡地面对良心,面对世界及面对未来。  相似文献   

15.
德国德国职业教育具有悠久的历史,19世纪德国田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就是得益于职业技术教育,在二战后重新恢复和发展经济的过程中,职业技术教育被视为"经济发展的柱石"和"民族存亡的基础"。德国的职业教育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中级人才和技术工人,这被认为是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德国发展职业教育的主要特色是:重视立法,依法施教。二战后的冷战时期,德国仍执行1938年制订的《学校义务法》,实施8年制的全日制国民教党和3年(或2年)双重职业教育。这是德国职业技术教育的特色所在。德国1959年订了《关于改组和统一公学…  相似文献   

16.
日本首相安倍上台以来撕破了以往的一切遮掩.毫无顾忌地把自己的右翼本相展示给了世人。他的目标非常清楚.那就是推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反法西斯阵营对日本所作的结论,摆脱由此带给它的一切束缚,重新以军事强国的面貌崛起并领导亚洲。全世界都在问,为什么日本和德国如此不同?在德国,否定侵略历史要受到法律的严惩,而在日本却是一种英雄行为,可以赢得喝彩,可以赢得大选。这是为什么?  相似文献   

17.
彭慧 《八桂侨刊》2016,(4):56-61
新加坡的历史教育服从于其整个教育体系理念及制度的变化,在二战后的七十年发展历程中,随着其国情变化,其中小学历史学科,尤其是世界历史教学的目标与内容经历了大致三个阶段的演化历程。从世界历史教学的欧洲中心论与本土独特性、全球主义与民族国家主义这两个角度、四个维度来考察,新加坡的这一演变历程反映了其历史教学极强的实用主义与功利性,而这背后则是新加坡本地国家建设与国族建设失衡所造成的。以历史学科为代表的人文学科的文化涵养功能被大大忽视,新加坡本土文化的塑造与形成亦受到阻碍。  相似文献   

18.
沈宝祥 《同舟共进》2009,(10):10-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成立60年了。我是跟随着新中国的脚步走过来的人。60年风风雨雨,各种重大历史事件历历在目。回顾60年,我首先感到欣慰和自豪,也必然要沉思。60年的历史内涵丰富,矛盾错综复杂。我采取的态度和方法是:坚持唯物史观,尊重历史,实事求是。  相似文献   

19.
《群众》2014,(1)
<正>德国作为发达工业国家,有许多世界闻名的大企业,同时也有380多万个500人以下的中小企业。这些中小企业占到德国企业总数的99.7%以上,生产的产品占德国70%~90%的市场份额,在许多领域都是世界拔尖的。这与德国政府鼓励扶持密不可分。一、制定鼓励发展的长远战略和平发展战略。德国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的确定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在一战二战期间,由于过度集中的垄断经济体制、在经济上存在的巨型资本集团,使得德国有实力成为战争的发起者。二战后,战胜  相似文献   

20.
《群众》2014,(12):36-36
<正>国家公祭日是一国为了纪念曾经发生过的重大民族灾难而设立的国家祭日。二战后,主要参战国政府纷纷设立国家级哀悼日,以国家公祭的形式来祭奠在战争中死难的国民,增强现代人对国家遭受战争灾难历史的记忆,目前已成为国际惯例。波兰、德国:将1月27日设为公祭日1945年1月27日,苏联军队解放了最大的纳粹死亡集中营波兰奥斯维辛,二战期间,在这里有110万人遭纳粹屠杀。波兰每年1月27日会举行活动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