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珂 《法国研究》2001,(1):164-176
在翻译实践中,翻译者个人的介入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译本读者的接受视角.本文拟以圣-琼·佩斯的长诗<阿纳巴斯>的第一章为实例,通过对三个中译本的分析比较,探究翻译者的主观诠释对读者可能造成的影响,并由此切入,表达一种更具本体论意义的文学观.  相似文献   

2.
在翻译实践中 ,翻译者个人的介入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译本读者的接受视角。本文拟以圣 -琼·佩斯的长诗《阿纳巴斯》的第一章为实例 ,通过对三个中译本的分析比较 ,探究翻译者的主观诠释对读者可能造成的影响 ,并由此切入 ,表达一种更具本体论意义的文学观。  相似文献   

3.
汉语中大量使用叠音词,而法语中却几乎不用这种修辞手段。在把中国文学作品译成法语时,如何翻译这些叠音词,如何在译文中保留其修辞效果,就成了翻译者所面临的一个棘手的问题,往往只能靠加注释来进行补救。论文通过对《红楼梦》法译本中部分叠音修辞格的翻译范例进行简要的分析,试图归纳出一些汉语叠音词的常用法语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4.
一.前言武大法语系资料室是国内收藏法语资料最全、最新的单位,并已成为国内的"法语资料中心"之一.开展对读者需求及利用的调查研究,是文献服务工作的基础,有利于为读者提供更具有针对性、有效性、预见性和能动性的服务,达到激发用户需求、引导和满足用户需求的目的.本文通过对法语系88级、89级、90级本科生和研究生近60名读者发放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得出一系列实际数据.  相似文献   

5.
蔡佳芮 《新民周刊》2020,(15):95-95
这部新作突破了该系列以往的人物设定、犯罪模式,无论是对于东野的老粉丝还是新读者,无论是对推理迷还是非推理迷,都非常友好,一千个读者能采摘一千个收获。东野圭吾可以说是中国知名度最高的日本推理作家。虽然他的作品在日本屡次获得直木奖等大奖.  相似文献   

6.
当今世界是一个资讯发达的世界,谁能快速掌握及时、准确的资讯,谁就能把握发展的时机.作为一份海外华文大报,<联合早报>是如何为读者提供"最多、最快、最好又准确可靠"的资讯,客观报道和分析发生在世界各地的新闻,解读最新资讯,使读者能通过读一报而知天下事的?本文试图通过对早报的历史和现状进行解读来回答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黄克琴 《德国研究》2001,16(4):69-71
2001年新书<被责难的爱>以翔实的素材披露了德国大诗人歌德与其情人,后来成为他妻子的克里斯典娜的感情经历,在本书中,作者对歌德夫人作了客观公正的评价.在了解一个真实的歌德夫人的同时,也使过去对克里斯典娜的一切不公平的评价不攻自破.作品还从另一个侧面加深了读者对歌德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永存的墨香     
<当代韩国>问世至今已经十个年头.作为出版者,每每成为第一读者,有幸先睹为快.每当捧着依然散发着油墨清香的杂志,一页页翻阅之时,心头不禁油然升起对创业者们,对几代学人、研究者和编辑们的崇高敬意.  相似文献   

9.
翻译是一项综合性工程,译者是工程的具体实施人.他虽为“主体”却没有作者那样自由驰骋的空间,举步维艰,诸多制约.对作者而言,他是读者,对译著的读者而言,他又是创作者.这种身份再加客观上的种种限制,译者能够体现自身价值吗?诗学,意识形态,赞助人诸条绳索缚住手脚.为了在有限的空间腾挪辗转,他不可避免地会“媚俗”……原语文本成为简单的信息源,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有个高于忠实的原则:为目标语社会服务.为此,那些“不宜”的内容,在译者的妙笔下得到修订、曲解、甚至删除.诚然这样做有违翻译准则,然而这种“背叛”是一种需要,是某种“入乡随俗”.本文拟探讨导致“背叛”的原因,从深层次中寻找源头,期待重新认定译者的角色.  相似文献   

10.
本文系 M.亚罗先生于 1 999年 1 2月 2 1日在北京大学外国文学讲座上的发言稿 ,全文分两期刊出 ,现刊出第二部分。作者从文献学、阐释学等文学批评的角度 ,以 Erasme的圣经以及蒙田的《随笔》为例 ,对 1 6世纪作品作了一个全新的诠释 ,并提出文学作品给读者的是一个开放性的空间 ,对每个读者来说 ,阅读是“一个寻求自我本性的历程 ,一个组织结构的活动。”  相似文献   

11.
这本书会使读者愉快高兴,除此以外,人们还能在书里发现许多引以为教训的情节;在我看来,读者能在娱乐中得到训诲,这是对读者最重要的贡献。十九世记法国著名作家、戏剧家小仲马的小说《茶花女》(1848),以及作者后来改编的五幕话剧《茶花女》(1850),在中国读书界并不陌生。早在清末民初,就有小说的文言译本,如林纾的《茶花女遗事》(1899)等,后来又有刘  相似文献   

12.
杨柳 《法国研究》2005,(1):302-311
让·吉奥诺(1895-1970)是法国当代文坛上颇受读者喜欢的一位著名作家.他的文学创作涉猎领域较广,小说、诗歌、散文和戏剧都有不少作品流传于世.但从他的个人风格以及艺术成就来看,吉奥诺主要是以小说家的身份在法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3.
殷芹 《法国研究》2005,(1):290-295
雅克·普雷维尔是法国二十世纪著名诗人,同时也参与多部电影台词及歌词创作.其貌似简朴的诗作充满奇妙的电影效果和丰富的音乐感.他的第一部诗集<话语>自诞生之日直到当今仍是年轻人最喜爱的读物之一.正如诗集的名字,集内的所有诗歌没有晦涩的词汇和深奥的句法,作者在用他最平实的"话语"与读者交流,然而,正是这些最简单最朴实的语句所描绘出的不寻常的"神奇世界"深深地打动着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心.  相似文献   

14.
《未来的夏娃》是法国十九世纪作家维里耶的代表作之一.这部作品看似一部科幻小说,其实它把读者带入了一个非常奇特、复杂的想象空间.在这里,科学、秘术、超自然现象、意志决定论这些不同的,甚至相互矛盾的力量,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创造一个完美无缺的女人-合为一体.如果说,创造一个理想的女人这一梦想是主宰整个作品的主旋律,那么,在它的背后还回荡着另一个声音,一个与之对立的弦外之音.本文试对这两种相互对立的运动--梦想与反梦想进行思考和分析.  相似文献   

15.
兰波的诗作以打破语言常规和感觉习惯为突出特征,这些特征既为批评家提供了多元阐释的空间,也为翻译者设置了难以逾越的障碍。由于中法两种语言编码的差异和文化背景的差异,由于诗人对本国语言的独特运用,中译本很难保留原作的全部文化内涵和文际关系,很难不造成语义流失。但由于汉语本身所特有的语法手段和词汇资源,由于每个译者对汉语的独特运用,中译本也可能会在某个层面上与原文相比有所增值,这种增值有时甚至与原作的总体追求相吻合。本文以兰波散文诗《彩图集》的中译本为分析实例,对诗歌翻译过程中的这些“得”与“失”展开思考。  相似文献   

16.
庞文薇 《德国研究》2004,19(1):63-69
改革开放以来,德国企业到中国进行直接投资的数量始终保持增长势头,对中国经济发展起到了较大影响.德国对华直接投资中,多数都采取了组建合资经营企业的形式,其中当数德国大众集团在华建立合资企业的项目最著名.本文即按时间顺序,结合各个阶段中国和德国的经济投资发展状况,论述德国大众在华组建合资企业的战略步骤.并试图通过对德国大众在华建立合资企业的战略分析,引出其今后的发展趋势,使读者进一步对中德乃至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贾颉 《法国研究》2013,(4):77-82
传统文学理论重视作者和文本本身,而忽略了读者这个群体。接受美学则开始重视读者这个概念,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文学审美维度。接受美学认为一部作品的价值更多地在于读者对文本的接受,同时提出一个重要的概念:期待视野。也正是由于这一观点的提出,长久以来被忽略的读者这一角色开始被理论家重视。本文尝试用接受美学理论分析旅法作家戴思杰的作品《巴尔扎克与小裁缝》这篇小说在中国和在法国的接受情况,接受差异,以及其差异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张季风博士的新著<挣脱萧条:1990-2006年的日本经济>近日已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这部专著不仅勾勒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调整和发展的基本线条与轮廓,使读者全面客观地了解日本经济和社会,而且对我国更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德国高校图书馆概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德国高校图书馆最大的特点就是“一切为了读者能方便 ,迅速地获取所需的信息。”正是这种管理理念的倡导 ,从合理的馆舍布置 ,丰富的藏书资源到细致周到的读者服务 ,图书馆里处处让人感受到“读者至上”。下面具体从几个方面来介绍德国高校图书馆的概貌和特点。1.宽大、布置合理的馆舍一进入德国高校图书馆 ,通常会有面积宽大、光线充足、设置合理的第一印象。这就是所谓的模数式结构图书馆 ,即大空间、灵活隔断的开放式建筑模式。图书馆将外借区、阅览区和书库合并为一 ,并在全开架的书库中设置可供阅览的桌椅。由于图书外借与阅览都在读者…  相似文献   

20.
徐作生同志《古麻剌朗国及其王陵研究》在本刊上一期本栏发表后,引起一些读者的兴趣.黄滋生同志来信对徐文作了基本的肯定,同时也指出其中有“明显”错误的及其他一些问题,并表示将另撰文商榷.现将来信全文照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