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政府危机管理中的公众参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危机管理是政府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国政府危机管理过程中的公众参与有较大发展,但公众参与的偶发性、无序性特征依然比较明显,同时政府动员公众参与危机管理的意识也较为淡薄,缺乏法律制度保障公众参与的地位、途径和权益.造成这一现状的根本原因有两个,一是我国市民社会力量相对弱小,公众参与意识根基薄弱,二是我国社会缺乏发育成熟的民间组织,公众缺少有效参与的途径.解决公众参与政府危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需要从多方面着手,首先是增强公众危机参与意识,提升社会自我救助能力,其次要积极发挥民间组织力量,提升公众参与有效性,再者健全公众与政府沟通渠道,保障危机事件信息通畅.  相似文献   

2.
论政府危机管理中的公众参与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公众参与政府危机管理有助于提高社会自我救助能力、解决危机管理中的“政府失效性”以及确保政府危机管理的公共利益取向。当前我国政府危机管理中的公众参与还处于较低的层面。为推进公众积极参与政府危机管理,必须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培育和发展民间组织,建立政府、媒体与公众合作的应急机制以及完善危机教育机制等。  相似文献   

3.
新闻媒体在政府危机管理中的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进程的推进 ,国际、国内利益关系和矛盾冲突日益复杂 ,世界已步入危机频繁的时代。如何成功地应对各种危机 ,已经成为各国政府面临的重大挑战。在社会面对危机时 ,新闻媒体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力量 ,在政府危机管理中发挥的作用愈加突现出来。本文详细论述了作为社会“第四权力”的新闻媒体 ,在政府危机管理中所承担的职责和应该发挥的作用 ,并强调了政府与新闻媒体在良性互动关系对于成为解决危机事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本文把“9·11”恐怖袭击事件和全球性的“SARS”危机作为典型案例 ,分析并对比了中美媒体在政府危机管理中作扮演的角色 ,提出我国政府和新闻媒体在应对危机时存在的问题 ,以及两者之间缺乏良好的互动关系的观点。文章最后部分针对“SARS”危机中 ,我国政府和新闻媒体没有能够及时向公众公开信息的问题 ,分别对政府和媒体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4.
论政府危机管理的共治模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现代社会,突发性公共事件越来越频繁地发生,对政府的危机管理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政府依靠自身建设来提高危机管理能力的做法,其成效是有限的。面临频发的突发性公共事件的挑战,改善政府危机管理能力最有效的方法是引入共治模式。西方原创的共治模式其预设的条件并不符合我国国情,因此必须对其进行本土化的改造。根据我国政治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我国应该依照"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要求来建构有中国特色的政府危机管理的共治模式。  相似文献   

5.
危机事件中的政府形象和政府危机公关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9.11”事件标志着政府危机时代的到来。危机对于政府的形象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政府在危机中的一举一动都会受到公众的审视,对政府自身的形象产生巨大的影响,导致政府形象产生“挤出效应”。从而,政府危机公关应运而生。危机事件的特点和政府公共职能的特性决定了政府危机公关的特征。政府危机公关是建立在法律、技术、管理和社会4个支持平台上,在危机的预备期、冲击期、恢复期3个阶段从信息、行为、心理3个方面全面展开危机公关。  相似文献   

6.
以委托代理关系框架来定义公共危机事件中地方政府信息公开问题,以问责和惯性为关键解释变量建立理论模型,形成了研究假设,并以2009—2011年97个公共危机案例数据对研究假设进行检验。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危机信息处于普遍的不公开状况,政府响应程度、危机事件级别、政府层级、地方政府既有透明度显著影响地方政府危机信息公开程度,上级是否介入、媒体关注度及危机事件类型对其影响不显著。结果表明问责和惯性是地方政府危机信息公开与否的主要激励来源,信息公开相关制度、信息环境变化并未对其产生实质影响。地方政府隐瞒危机事件信息的制度逻辑在于在上下分治的宏观治理结构中,就危机事件问责地方政府构成了中央政府分散执政风险的一种机制。在既有研究的基础上,本文通过系统的定量研究为公共危机事件中地方政府信息公开问题提供理论解释。由于数据的限制,讨论并未涵盖自然灾害事件。  相似文献   

7.
政府危机管理机制与对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已经进入以市场经济为基本架构的社会,社会公共危机事件会时常出现,因此加快政府危机管理机制的建立,提高政府危机管理的水平,是当前我国各级政府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对政府危机的概念、特性等进行分析,提出构建完善的政府危机管理机制的措施和处理各类政府危机的程序与策略,以期为我国政府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以委托代理关系框架来定义公共危机事件中地方政府信息公开问题,以问责和惯性为关键解释变量建立理论模型,形成了研究假设,并以2009—2011年97个公共危机案例数据对研究假设进行检验。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危机信息处于普遍的不公开状况,政府响应程度、危机事件级别、政府层级、地方政府既有透明度显著影响地方政府危机信息公开程度,上级是否介入、媒体关注度及危机事件类型对其影响不显著。结果表明问责和惯性是地方政府危机信息公开与否的主要激励来源,信息公开相关制度、信息环境变化并未对其产生实质影响。地方政府隐瞒危机事件信息的制度逻辑在于在上下分治的宏观治理结构中,就危机事件问责地方政府构成了中央政府分散执政风险的一种机制。在既有研究的基础上,本文通过系统的定量研究为公共危机事件中地方政府信息公开问题提供理论解释。由于数据的限制,讨论并未涵盖自然灾害事件。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的公共危机事件的了解和认识,以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为例,论述社会化媒体、网络舆情对政府公共危机治理的影响。公共危机是指威胁到人民生命、财产的社会性事件,具有不确定性、破坏性、广泛性等特点。通过对社会化媒体环境下,公共危机存在的现状问题及宏观原因进行分析,从落实网络舆情治理、加强公民心理干预机制、改变政府自身策略等方面探索政府公共危机治理的政策措施,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的稳定和谐。  相似文献   

10.
危机事件对政府形象的影响及其重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秦 《行政论坛》2005,(1):18-20
当前全球危机事件发生的烈度和频度在不断上升,它作为对公众利益的侵害性事件和对政府能力的否定性事件,使政府的形象遭受破坏并面临危机。为了维护和巩固形象,政府必须在真诚公开真相、快速决策应对和全员维护的原则下,抓住危机具有的建设力,从危机公关意识、非常规决策、常规决策、应对网络的建立和评估机制、责任机制的完善等方面重新塑造政府形象。  相似文献   

11.
王少红  和君玲 《学理论》2011,(32):22-23
随着公共管理理论的发展和完善,我国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非政府组织、营利组织、媒体、公众和国际组织共同参与的危机处理模式。政府的主导地位决定了其在危机处理中的重要作用,但是随着公民社会的完善,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政府也不再仅仅通过公共权力来影响其他参与主体,而是通过多种影响力方式来应对危机,处理危机,提高办事效率,完善政府形象。  相似文献   

12.
信任修复是近年来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基于归因理论构建了政府信任修复的总体框架,试图考察公共危机事件后,公众归因(责任归属、可控性、稳定性)对政府信任受损和修复的影响,以及政府对危机事件四种解释策略(否认、借口、道歉和理由)的修复效果。研究基于中国现实案例,采取情景实验法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1)公众对危机事件的内部归因、稳定性归因越强,政府信任受损越大;(2)增加公众对危机事件的外部归因和不稳定归因,有利于修复政府信任;(3)否认和借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修复能力信任,但不能修复诚信信任,而道歉和理由对政府信任没有显著修复效果。本研究拓展了政府信任修复领域的文献,研究结论有助于从理论上理解政府信任修复的内在机理,以及指导政府部门更加有效地应对公共危机事件。  相似文献   

13.
政府、媒体与公众作为社会的三大组成部分,在公共危机中具有重要意义,也发挥着各自不同的作用。这三者又是一个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相关性很强的动态系统。在改革开放之前各种消息的发布都在政府的掌控之中。但是,随着我国改革开发的深入,经济的快速发展,在过去一切都尽在政府的掌控之中的情况有所转变,危机管理转变成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政府为化解风险社会危机,建设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必须构建合理的关系。构建合理的政府、传媒、公众关系对于危机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4.
周斌 《学理论》2010,(26):113-114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时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一些社会矛盾,由此而引发了一些公共危机事件。由于我国政府许多官员处理公共危机的经验不足,在公共危机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通过分析公共危机过程中政府与媒体关系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对这些问题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从而提出了一些有效的建议和对策,为政府有关部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中国社会经历了一系列的公共突发事件的考验。总结此类事件从发生、发展到结束的过程,其中涉及了政府的危机管理、媒体的危机报道,和公民的危机应对的等一系列环节,体现了政府、媒体和公众三者作为危机管理要素的作用和相互关系。这三者之中,媒体作用的充分发挥和媒体危机报道能力的提高是近年来媒体角色转变的结果。媒体角色的转变是媒体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深刻反映着中国在建设现代民主社会的过程中民众渴望知情权保障的基本诉求。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各种矛盾容易诱发公共危机事件。近年来日益频繁爆发的公共危机对政府能否有效履行其公共责任提出了新的挑战,成为影响政府信用的一个重要因素。一方面,公共危机造成的大量资源损失会破坏政府信用的物质基础;危机治理的不足也将降低公众对政府政治合法性的信仰、对政府制度政策的公正性、合理性的认可程度,削弱政府信用的意识形态基础;危机处理中信息公开的缺陷还会降低政府信用的资信基础。另一方面,公共危机也会为政府制度向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向完善提供外部动力,促进政府制度信用的提高;并推动政府从全能型向有限性、从权力型向责任型转变;改进政府的组织信用;还能通过感官等各种刺激激发行政人的伦理自觉和责任意识,增强行政人信用。  相似文献   

17.
网络新闻媒体已成为继平面媒体之后的又一新兴媒介,它通过网络传播而形成的网络舆情,其在传播载体和传播方向上的特有特点,对政府的一些行为起到了特殊的监督作用。对于一些突发性事件或敏感性事件,网络易形成相关舆论,这便于政府的调查,也有利于提高公众的知情权,更好地监督政府,使其实现善治。但其同时存在缺陷,需要政府重视网络舆情对其政府管理的作用,加强网络沟通,并妥善应对。  相似文献   

18.
赵丽 《学理论》2012,(31):81-83
政府公信力是指政府在行政实践中汲取公众信任与支持的能力。人民的信任是政府顺利执政的强大支持,拥有人民信任的政府可以无往不胜,失掉人民信任的政府必然举步维艰。政府的民主化程度、依法行政程度、负责程度、服务程度、透明程度、廉洁程度等都关系到政府公信力。总结失信原因,提出全面提升公务人员素质,增强责任意识;提高危机管理能力,正确处理危机事件;提高科学决策水平,保证政策质量;严格问责,建设责任政府;推进信息公开,提高沟通质量;完善公众参与机制,保障公众发言权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构建政府与媒体的良性互动关系,有利于实现信息的最优传播,保证整个社会健康、有序的运行。在现行的媒介体制下,要构建二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政府的积极调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首先,转变观念,引入并强化政府公关意识,创新政府对媒体的监管调控方式,营造相对宽松的媒介环境,促进媒介健康发展。其次,以建设性的态度来解决好当前公众和媒体反应较为强烈的突发性事件报道和舆论监督的问题,不断拓宽政府与公众之间的沟通渠道。第三,推动新闻立法,将政府与传媒的关系纳入法制化轨道  相似文献   

20.
现代社会,频频爆发的各种自然灾难、事故灾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凸显了政府承担公共风险、应对公共危机的重要性。为保证政府在危机预警、准备、应对及善後处理等各个阶段有充足的财力可供调用,必须建立完善的危机管理财力保障机制。本文将主要介绍政府危机管理领域中对财力保障机制的研究现状,并以SARS危机为例,剖析其中暴露出的现行政府危机管理财力保障方面的缺陷,并在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经验的基础上,从风险管理的视角构建由政府、市场及社会其他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的风险分担的危机管理财力保障机制,力争为政府危机管理体系的完善初步提供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