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彭生智 《新湘评论》2014,(19):28-28
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要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郴州市苏仙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正努力打造"山水名城、美丽苏仙",建设生态文明、全面小康、  相似文献   

2.
盛建良 《唯实》2013,(2):70-72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鲜明提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肖丽华 《世纪桥》2011,(9):72-73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那么,从生态文明视角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应该是注重生态文明的生态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就是生态文明的内容之一;生态文明建设同时是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4.
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指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这是我国国力增强之后,对于未来发展抱有更高的期望及要求,这无疑是一种进步。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道纳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详细论述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现途径,指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从而确立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地位。生态文明建设在理论上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在实践上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6.
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作为"五位一体"总布局的重要方面使之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对实现科学发展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美丽中国强调生态与文化的多样性、整体性与和谐性,这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追求的目标和更高境界。  相似文献   

7.
江涛 《当代党员》2012,(12):60-61
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体现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做出"五位一体"总体部署,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宏伟目标。近年来,湄潭县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始终坚持"生态为先、生态立县"发展战略,一届接着一届干,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坚守发展和生态底线,以创建"国家级生态县"为总抓手,坚定走生态文明之路,努力建设绿色高效园区、生态文明茶城、美丽乡村典范、养生休闲胜地,打造生态文明先行区。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高度重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加强生态治理,建设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10.
尹礼政 《理论导报》2013,(3):8-8,11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这是时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做出的明确要求。我们要深刻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描绘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蓝图、新愿景、新目标。其中,"生态文明建设"受重视程度空前,地位突出,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深化了"五位一体"的战略布局,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建设相提并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被列为五大系统体制改革之一,将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了新的高度;二是把生态文明的制度建设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突破口,确立了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在全面深化改革总体部署中的地位,提出要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三是丰富了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内容,把资源产权、用途管制、生态红线、有偿使用、生态补偿。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表明生态文明建设在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意义。本文通过兵团生态环境建设质量水平分析,对兵团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瓶颈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希望对兵团生态环境建设在认识程度上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全面深入地论述了作为科学发展观组成部分的生态文明建设。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并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各个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进一步昭示出党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意志和决心,标志着党对自然规律及人与自然关系再认识取得了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14.
贺蓉晖 《学习月刊》2014,(18):39-40
生态文明建设既关乎国家发展方向,又事关人民福祉。尤其在今天,民众对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的关注度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提出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这在生态文明建设里程碑上具有划时代意义。十八大以来,一系列旨在构建生态文明建设路径的制度密集出台,使我们对未来中国"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有了更多的期待。无论是着眼于当前的环境恶化现实,还是着眼于中国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长远,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关的各行各业,都必须且应加快站在更高的层面来着手推进经济发展与环境治理相平衡的问题,寻求更为有效的制度性解决方案。当前形势下,我们航道人已经意识到,目前构建生态文明建设长败机制的机遇期是最好的,一方面,社会公众的生态保护意识逐步增强,参与的主动性和参与的程度不断提升:另一方面,生态资源破坏和恶化所形成的外部约束力形成了较强的“倒逼”机制。对航道人而言,当今之首务,是强化长江航道职工的生态文明意识,培养全体职工的生态文明理念,陶冶全体职工的生态道德情操。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一、"煤都"走生态文明建设是必经之路据目前的科学探明,六盘水地区存储着大量的矿物质资源,已发现煤、铁、铅锌等30余种矿产资源,其中煤炭探明储量844亿吨,相当于南方几省煤炭储量的总和,这让六盘水成为国家规划建设的“十大煤炭基地”核心区和“西电东送”的主战场,是南方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和煤化工基地,是全国60个资源型城市之一。  相似文献   

16.
生态文明的产生及发展有着坚实的哲学基础。从"四个文明"的视角分析生态文明与"生态化"的社会发展问题,可知物质文明是生态文明的基石,精神文明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原动力,而政治文明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保障。  相似文献   

17.
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表明我们党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应对中国严重的生态矛盾、推进可持续发展的决心和信心。只有深刻把握生态文明建设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重要地位,才能从根本任务和基本国策的高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自觉地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美同方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杨武 《理论与当代》2013,(12):17-18
党的十八大报告着眼全局、立足长远,历史性地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布局,发出"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的伟大号召,同时要求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加强法治建设,一个重要的服务和保障对象,就是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一论述,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同时也明确了今后的发展方向,那就是要以生态文明理念推动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农村是主战场,农民是主力军。近年来,吉安市高度重视美丽乡村建设,坚持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美丽乡村建设。全市围绕创建"美丽乡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