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曼玉女士: 您好。我们这些在合资、独资企业里工作的青年,都喜欢看《南风窗》,也很注意看每期的《香港信箱》,杂志一到,我们就聚在一起议论您回答的各种问题。有一次,我们谈到国营和集体企业里的退休金问题,一位香港主管人员说:“嘿,在香港,光是失业救济金,每个月就有五六百元,别说是退休了,就是公司明天执笠(关闭)也不怕!”我们想:那么,为什么我们平时接触的香港工人还是怕失业呢?  相似文献   

2.
本刊讯 目前,北京市技术交流中心工会积极发展合同工人会,使11名中短期合同制员工加入了工会组织。这11名员工都是与中心签订劳动合同的合同制工人,为了积极维护他们的利益,全面落实中国工会十四大精神,中心工会和中心人事部门在维护会员权益方面做了  相似文献   

3.
息怒妙计     
一次,世界房地产大王约瑟夫接受政府的命令,去拍卖新泽西凯普顿一带1898栋房子。这些房子原是南北战争时建给造船工人居住的,而到了拍卖的时候,真正战时搬来居住的工人只留下3家,其余的都已不是故主。但是这些“屋主”却仍以“从前政府让我们搬来,现在又要赶走我们”为理由,对政府采取的行动加以抵制。他们甚至不惜流血牺牲,坚持不肯迁让。这使约瑟夫大伤脑筋。如何对付这一群疯狂的住户呢?当然,他很有理由证明他们都不是战争时的原有住户,使这些无理取  相似文献   

4.
这个大工程,开工了。但开工之日,已成泥足巨人。这个大工程,停工了。但谁也不知它何时复产,从近万名工人到它的“董事长”,都身陷于一个奇怪的泥潭,彼此张望而难以援手。谁能还原它?谁敢“贱卖”它?谁能拯救它而不被它一起拖入泥潭?如果它还有复活的希望,谁来描述这一蓝图并为之担保?如果它已注定失败,谁为这一失败负责?谁来做最后的收场?十年了,积累了问题而没有答案:十年了,40亿的财富却堆成政府的难卸包袱和工人的穷愁积怨。当年,谁拍的脑袋?当年,谁拍了胸脯?今天,谁拍拍屁股,悄悄离开?这是一枚计划经济的苦果,我们在市场经济时代,却不得不咀嚼其苦涩而荒谬的余味,不得不为它,做着艰苦万分的善后,以及难以启齿的清算。我们祈祷、我们祝愿:不要有这样前苦涩,不要有这样的难堪。我们把希望寄于:中国要有真正具备公共品格的财政,中国要有真正具备民主功能的财政。只有这样,我们的工程,才能真正地“化肥”,而不是绝望地“化灰”,或变为沉沦的水漂。  相似文献   

5.
王雪梅 《工会博览》2003,(18):41-44
2003年1月23日,国际劳工组织在公开发表的《全球就业趋势》报告中指出,截至去年底,全世界失业人口已达到1.8亿。报告分析说:“除了根本没有收入的失业人员之外,如果加上一天收入不到1美元、实际上可以视为失业人口的‘特困工人’,那么失业人口就将达到7.3亿,占贫困人口的26%。”  相似文献   

6.
关于“国家关系中,永恒的只有利益”之类的陈词滥调,我已不想再次重复。现在,许许多多的人关心的是:如何才能强力、高效、直奔主题地去追求和维护我们的利益? 在这一点上,我们要向日本人学习。他们赤裸裸的行事方式虽然让人不舒服,但正在不断得分。如果我们要赢得比赛,就必须重新审视传统的作风。毕竟,“革命不是请客吃饭”。  相似文献   

7.
美国工人失业和工会组织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美刊《每月评论》 2 0 0 4年 1月号刊登了该刊副主编迈克尔·D 耶茨题为《找工作的工人 ,找会员的工会》的文章 ,详细而具体地分析了美国工人的真实失业状况、工会组织状况及其原因 ,并指出了改变工会当前不利处境的出路。文章主要内容如下。一、美国工人的真实失业状况2 0 0 4年 1月 ,美国劳动市场呈现出如下景象 :在 1 4 686 3万民用劳动力中 ,有 82 9 7万人登记失业 ,这意味着他们没有工作 ,但在过去 4周里一直在积极地寻找工作。由此可知官方失业率为 5 6% ,比 2 0 0 3年 1 2月公布的5 7%略有下降。但这个失业率掩盖了种族和族群在失业…  相似文献   

8.
看了这题目,您也许会奇怪:“路”怎么能“走”人呢?有有搞错?那么就请您先听听我的故事吧! 有了人就有了路。人和路都集中起来,这就是我们的城市了。当初我还不会骑车时,天天走路。走路,这最平常的事,还能分对错?为了争分夺秒抢时间,我是“哪儿有空就往哪儿钻”。人行道若是被“走鬼”和乱停乱放的车辆占了,我就会一边骂一边走到自行车道里去。有时不小心被自行车撞了,我又会很自然地骂他们是“睁眼瞎”,“有眼无珠”。要是碰上绿灯过马路给那些右转弯的车碰着了,那我就更火:我走路又没挨着你,你惹我招我干嘛?  相似文献   

9.
“神圣忧思录”,取名自一篇令教育界人士心灵震撼的报告文学。就目今中国教坛的倾斜,本刊曾提出:“大厦,呼唤着魔柱!”(见1988年9月号)于是就有了“魔柱上的问号”(见1988年11月号)。于是也有了本期这个新栏目。邓小平同志最近指出:我们要千方百计,在别的方面忍耐一些,甚至牺牲一点速度,把教育问题解决好。”教育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而教师又是这个基础的基础。说是要提高教师的地位,而又不实实在在地改善教师的待遇,却使用各种行政手段留住教师,又能留住他们的心吗?那么,《他们为何争捧教师饭碗》?《魔柱上的花环》是否能给我们一点启示呢?  相似文献   

10.
都知道有这么句老话:“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可真没听说过“大桶喝水”的说法啊.可当您看到这位养路工人如此喝水的样子,只有一种猜想:渴死我啦! 什么情况能把人渴成这样?热啊!今年夏季的气温确实高,特别是三伏天里,城市街道地表温度都达到了45度.如此高热下,我们可以缩在屋里吹空调,养路工人却顶着烈日去干活.特别是当哪段路面出了大面积撒落杂物的问题,出现路面损坏的问题时,不靠他们清理,靠谁?  相似文献   

11.
当今演艺界的明星们引起最多的争议是“逃税”。人人都觉得这帮人扭扭屁股唱一晚就拿走数万甚至数十万元,已经很过分。这倒也罢了,他们居然还要逃税,那实在是不能忍受的事。对此,吴先生的想法原本同大家是一致的,但昨天,吴先生同一位非常“权威”的圈内人士有过一次很深人的交谈后,开始改变了看法。“你们实在不能理解我们的明星们,其实几乎所有的明星都是愿意遵纪守法的。”“可是为什么他们总是要逃税?”“有人逼的。”  相似文献   

12.
大潮来了,又去网儿织了,又空空地吊起繁华的后面是痛苦的沉寂当《兔毛狂潮的兴衰》之谜揭开人们应记起马克思的告诫:“不学无术是一股魔力”,因而我们耽心它还会造成更多的悲剧。”  相似文献   

13.
被伤害者就在我们周围写这篇报道源于和一名私营老板的谈话。我们聊到近年国企职工大量下岗,不少地方的下岗职工集体到当地政府门口静坐示威时,这名老板愤愤不平地讲:“他们根本没有资格去政府门前示威,我们私企里的职工说下课就下课,怎么没有看到他们也到政府门口示威呀?国企职工是被国家‘包’得太久,产生了依赖心态,动不动就找  相似文献   

14.
“寻人启事”,它悄悄出现在我们的视觉、听觉之内,通过新闻媒介,或是街头的广告栏,甚至大街的柱子上、电线杆上。“寻人启事”……按我们民族的传统,生离的悲惨程度远大于死别,“骨肉分离”是何等贴切的形容。或许就因为这,才令“寻人”的时间跨度如此之大,一年、两年、十年、二十年,甚至有人找寻失散了50年的亲人;或许就因为这,答谢条件也由“谢谢”、“非常感谢”,发展为“酬谢”,甚至乎“重酬”。寻找亲人的心迹,我们可从“重酬”二字中略见一斑。而出走的人呢?他们是否看到那一则则带着亲人热泪的“启事”?能否听到  相似文献   

15.
刘先生和C先生失业了。别墅里,没有再响起往日刘先生喜欢听的古典乐曲和美国时兴的乡村音乐。刘先生与C先生,失业后的心情也十分矛盾:既有一种无着落,无寄托的空虚感;又有一种不受工作束缚的轻松感。“叭”。刘先生打开了音响组合机的开关,听着一名新扎起的女歌星唱乡村歌曲。听着,他紧皱的双眉舒展开,对C先生说:“C,咱们到南部闯一番怎么样?” C先生完全同意。因为美国的南部是一个富裕地区。而且,那里的气候较为暖和,适合这两个广州人。他们各自驾驶着自己的小跑车  相似文献   

16.
我第一次看见韩国工人的形象是在4年前,一个朋友给了我一些韩国工人运动的资料,其中有一张影碟讲述的是韩国工人运动领袖全泰壹的故事。1970年11月13日,韩国首都首尔西南部服装工业区平和市场发生了一场工人抗议示威,他们高呼口号, 要求改善服装工人的工作条件,警察和市场保安镇压了他们的行动。这时, 这次示威的工人领袖,22岁的青年裁缝全泰壹把汽油浇在自己身上并点着了。他的身体顷刻间变成火球,他在高喊着:“我们不是机器!”“让我们  相似文献   

17.
在枯燥的生活中,人们总是心甘情愿地被一些热门话题包围着。有时候哪怕是你卖了一个破绽,那本身就可以构成一个热门话题。对此,作为国内最著名的策划大师,吴先生是心领意会得很。 日前,失业在家的吴先生开办了一次“热门话题培训班”,就在这次人数限制的培训中,他一下子就救活了十来个“奄奄一息”的社会名流。 第一个起来讨教的是一位作曲家:“我做了一首流行歌曲,但就是流行不起来。” “首先你要有一个可以流行的大新闻,比如说,这首歌曲  相似文献   

18.
市场经济的大潮滚滚而来,令许多亏损或经营不善的国有企业“富余”下大批职工,等待他们的是在“失业”中“待业”。而一些年龄偏大又没有技艺的中年女工,重新择业困难重重。要她去摆小摊儿抛头露面地挣钱,吃惯了大锅饭的她们还丢不下这份“面子”哩。但如果介绍她们去做女佣,很多人还是愿意去多挣这两个钱的。  相似文献   

19.
▲我们的力量是什么 ,我们缺少的是什么 ?政治权力是完全够了。……俄国无产阶级国家掌握的经济力量完全足以保证向共产主义过渡。究竟缺少什么呢 ?缺什么是很清楚的 :做管理工作的那些共产党员缺少文化。应该承认 ,也不怕承认 :百分之九十的负责的共产党员已被派去干的并不是他们现在就胜任的工作 ,他们不会干自己那一行 ,现在应当学习。如果承认这一点 ,而我们又有充分可能做到这一点———从总的国际形势看 ,我们有时间来得及学会———那我们就无论如何要做到这一点。———列宁▲夺取全国胜利 ,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的…  相似文献   

20.
一个下大雨的傍晚,《南风窗》的几位编辑到广州天河的百福广场吃饭。就在我们下出租车、准备抱头冲进酒店时,两位陌生的年轻人在车门前撑起了伞。他们把我们送进酒店,然后说想要跟我们认识认识。这两位我们原来以为是酒店服务员的年轻人,就是寿险推销员。我们己经记不得他们的名字,但他们说的一句话却令我们一直难忘:“《南风窗》真的很不错。”为了那一刻的感动,我们决定要写写“保险人”。在广州人寿保险公司和中国平安保险公司的大力协助下,本刊两位记者分别采访了两位优秀的寿险推销员。他们,真的很不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