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17年前,在这里,曾经诞生了著名的“凝聚力工程”。它改变了上海一批又一批干部的工作作风,赢得了群众一声又一声的赞誉,它的影响力甚至遍及了整个中国。  相似文献   

2.
年关将至,街道上问或传来烟花爆竹的声音,这些大多是孩子们放的。孩子们在这种时候通常放一种叫摔炮的玩艺儿,当你走在街上,突然听到一声巨响,闻到一股硝烟的味儿,几个孩子大呼小叫着飞奔而去,接着又听到一声巨响。也有大人们放的,那是在夜晚,焰火从城市的夜空次第升起,炮声隆隆。  相似文献   

3.
大桥朝天,31.052公里,逶迤舒展,宛如静卧在万倾碧波上的巨龙,桥下,浪花拍打着5697根站在大海中的桥桩,一声一声“哗、哗——”.似乎在向探访者追忆那段渐行渐远的激情岁月、述说着已经浇铸在海天之间那荡人心弦的故事。  相似文献   

4.
《协商论坛》2011,(8):60-60
广州出租车调价方案7月18日在一片质疑声中进行了听证,面对涨价与民争利的反对声,该市客运交通管理处副处长黄迎进在接受访谈时表示:涨价不仅不是与民争利,相反,定价太低才会伤及市  相似文献   

5.
两个核桃     
张陇萍 《前进论坛》2009,(10):60-60
1943年的一个深夜,风吹寒露刺筋骨,八路军指战员快速地悄悄冲过日寇封锁线,只有沙沙的劲风吹打着一望无边的青沙帐,发出涛涛的浪声。突然,薛教导员胸怀半岁的小黄毛,不知是因寒冷、惊吓还是饥饿,哇的一声哭出声来!  相似文献   

6.
檀国柱 《台声》2011,(6):92-93
北京月坛南街金象大药房中医诊所,一名女导医正引导着一位领着小孩的病人挂号,旁边还有几个年轻的女孩和两个中年妇女在候诊。3个诊室里,都有患者正在接受医师的治疗。孩子偶尔的哭闹声、间或的电话铃声、轻言细语的预约或咨询、不时传出的药方打印声,汇聚在一起,忙碌但并不嘈杂,反而感觉到一种安静和平和。  相似文献   

7.
聆听的美丽     
聆听,实在是一种美丽。远古人类在虎啸、猿啼、狼嚎的大合唱声中幸存下来,又在伐木声和织布声中发育成长。因为人类的直立行走,视觉得到极大的解放,听觉功能日渐退化了。这是人类进化史上一大进步,又是人类听觉器官发育史上的一大挫折。延至今日,人类的视觉感官发挥到了极致,大千世界,五光十色,让人目醉神离。那报林刊海,那电视节目的全天候视觉轰炸,那十字街头闪烁的霓虹灯,哪里还有听的位置?  相似文献   

8.
近日,在对国家公务员功过是非的评议中,常听到一些不置可否的呼病声。由此想起量还在《立论》中的描述:”这孩子啊!你瞧!多么……啊唷!哈哈!”如此评价初生之婴,既不得罪家长,又无谎骗之嫌,一声哼哈,两全其.美。“哼哈”是个象产词。鼻孔出气乃哼,口腔发音为后。它有声无义,本写哲学无缘,只因在特定场会派上用途,且收效颇丰,久而久之,便也戴上了处世哲学的桂冠。哼哈哲学的“特异功能”,在于有哼哈之声,无是非之险。诗人接物,面对是非,如果闭口不语,虽避矛盾,也准逃沉默抵触之劫。倒是一声哼哈,反而“天开云散”。…  相似文献   

9.
丹风(五)     
一个流水淙淙的乡村,因为是夏天,村子里树特别浓绿,远远望去颇像一座小型森林,葱郁得看不到一丝屋角人家。然而当清晨中午傍晚一缕一缕青烟从树梢飘出混合成一幅图画,午后一声一声捣衣声从田野流荡着自然音乐和流水伴奏时,是常会令远客称赞农村的静美,诗人高唱返归自然的。当然对村子内部,他们是不会关心也不可能认识的。他们的眼里是书是诗。  相似文献   

10.
李小剑 《人民公安》2006,(19):50-50
王远斌这些年搞了些花样儿。比如那个“一笑三声”制度,要求民警接待群众时要有微笑,群众来时有问候声.群众咨询时要有回答声.群众离开时要有告别声。“一笑三声”几个字朗朗上口,念着念着就让民警记熟了。但也有些人发杂音,说王远斌搞的是花拳绣腿.整些好看的花架子蒙领导的。王远斌脑壳有点方.神经不会拐弯儿。他笑,说我才不管别人啷个嘀咕,花架子就花架子嘛,只要管用就行。  相似文献   

11.
刀尖     
谢明伟 《人民公安》2008,(20):20-21
王建军往旁边一跳,卖个破绽,鲁勇军不知底细,狠刺过来。王建军一下抓住他拿刀的手腕,一扭一拧,鲁勇军嗷地一声,刀掉在地上。  相似文献   

12.
2013年12月24日,随着一声清脆的法槌声,郑州市中原区人民法院一起刑事案件正式开庭。与以往不同的是,被告人谢某身着便装,没有穿囚服也没有带戒具,他的面前还摆放了桌子和纸笔。  相似文献   

13.
《上海机关动态》2002,(10):17-18
当残疾当事人走进法庭时,她亲切地关照一声“当心”;庭审结束时,她不忘道一声“再见”……一位姓王的老太到法院开庭,步履蹒跚进电梯时,一位陌生的女法官扶了她一把。真巧,这位法官就是主审此案的审判长。那位老太太输了官司还给法官送来锦旗一老太太说:“一位素不相识的法官在我上电梯时搀扶我,我认定她是个好人。我相信法官的裁决是公正的。”  相似文献   

14.
速读     
《人民公安》2008,(12):7-7
下课声、口哨声不是奥运之声。 ——奥运将临.无数中国人怀着兴奋的心情期待着这一盛会,都希望能为奥运出一份力、为国争一份光。可是,一些国人的不文明行为.实在令人担忧。  相似文献   

15.
老妪舍身斗歹徒红建,宛公1995年3月22日凌晨2时许,河南南阳市汉乡陈营村劳动了一天的人们都已进入了甜蜜的梦乡。这时,熟睡中的吴兴兰被“吱”地一声开门声惊醒,还没等她问来人是谁,一歹徒便猛扑过来。吴用力搏斗,并大声怒骂,凶残的歹徒恼羞成怒,用匕首在...  相似文献   

16.
《群众》2011,(10):42-44
文化建设是个大话题。这一组短文的作者,属于最有发言权的群体之一,他们既是某一文化门类的专家,又在不同的文化领导岗位担任职务。在向文化强省跨越的鼓角声中,听听行家里手的甘苦之言、肺腑之声,是必要的,也是有益的。文章虽短,却触及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有回顾、也有展望,有细节、更有鸟瞰。从中,我们可以深化认识,也可增进信心。  相似文献   

17.
放歌延安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千声万声呼唤您,母亲延安就在这里。”延安曾让几代人心驰神往,一看到延安的宝塔,来自铁道游击队故乡的我们,心中激动不已。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大哥在宁夏读大学时到过延安,听他讲延安的故事,我心中羡慕不已。三十多年过去了,始终没有机缘,直到一天跟随青岛啤酒薛城公司红色之旅到延安,终于圆了一个宿愿,  相似文献   

18.
连日来,广大群众欣喜地看到记者编辑走进基层、走进社区、走进村边田头的身影,听到新闻报道带来的劳动之声、百姓之声和基层之声。“与大地贴得更近,看天空才会更远。”这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话,也是他作为一位院士的成功之道。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什么是大地?现实就是大地,群众就是大地。生活就是大地。什么是天空?  相似文献   

19.
把门敞开     
张敏 《现代领导》2006,(5):43-43
一些政府机关办公大楼有个怪现象:八小时以内,这些办公大楼里总是静悄悄的。办公室的大门一排排紧闭着.偶尔一两间半敞着的门里投射出一丝光来。走在昏暗而安静的过道上,真让人怀疑今天是不是周末。倘若敢竖起耳朵贴在一两间门上一听,里面却传来谈笑声或响动声。“关门办公”之风不知何时已悄然兴起。我认为.这种作风很不好。  相似文献   

20.
正当我们沉浸在澳门回归祖国的无限喜悦之中时,人类又一个千年已悄然翻开第一章。山河依旧,岁月不同。迎着新千年的第一轮红日,我们要对江山多娇的祖国深情地说一声:母亲,您好!我们要对光辉灿烂的未来亲切地道一声:2000年,你早!即将逝去的20世纪,是人类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