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制度创新是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本质,通过制度创新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是设立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初衷所在。在系统回顾国内外创新空间扩散研究和详细分析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制度创新空间扩散效应、表现形态的基础上,从理论上初步探索了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制度创新的空间扩散的内在机理。  相似文献   

2.
长株潭两型社会区域旅游竞合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红梅 《求索》2010,(2):71-72
“两型社会”的建设为长株潭区域旅游一体化提供了重大机遇。长株潭具备区域旅游竞合的条件,有内在的动力机制。长株潭区域旅游竞合模式的构建,必须以政府为主导,以市场为导向,以地方利益为主体,从空间竞合和产品竞合两个方面进行。长株潭区域竞合能增强核心竞争力,最终实现长株潭区域旅游一体化,使旅游业获得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面对乱云飞渡的国际变局、百舸争流的国内大局,粤鲁浙等沿海发达省份锚定产业转型,奋力闯关夺隘,逐步打开产业高质量发展新空间,其有益经验可资借鉴。高定位:竞逐国际前沿,嵌入国家战略代表国家参与国际前沿竞合,既是发达省份产业竞争力实现"从量到质"跃升的内在要求,也是我国在  相似文献   

4.
邹国庆  逄晓霞 《求索》2012,(1):49-51
区域技术创新已成为一个国家区域经济获取竞争优势的决定性因素,本文将制度分析纳入技术创新的研究框架内,以探讨区域创新引致机制等问题。产业集群、三种螺旋、创新系统及学习型区域创新理论研究表明:创新本质上涉及到企业内部和外部知识来源的相互作用,区域创新只有靠企业内的组织学习及创新主体间交互学习的共同作用才能实现。企业家精神不仅推动了企业内部及企业之间组织学习,也促进了企业与科研院所之间的合作创新。制度在各个层面对区域创新发生影响,制度质量是制约区域创新的深层次因素。良好的制度结构所提供的激励将极大地激发企业家的创业精神,促进创新主体的集体学习,最终激励并推动区域创新。  相似文献   

5.
城市区域是经济利益聚合体在空间上的表现形式,其活力在于遵循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采取市场运作机制来进行区域整合。在我国城市区域化过程中,加快城市之间信息、资金、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实现各城市之间的优势互补,从竞争走向竞合,已成为提高区域综合竞争力的现实选择。现行行政区管理体制阻碍区域经济的自然组合或导致其变态运行,使区域整体经济效益下降。这就需要进行公共行政创新,来协调城市政府间关系,以保证各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正常建设,从而使城市区域经济保持常态运行。城市合作需要制度创新,应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结合中国国情建立多层次的城市区域公共管理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6.
由于区域经济和科技发达水平不同,现阶段我国的区域电子政务发展水平极为不平衡,存在着许多制约电子政务发展的因素。我国电子政务健康快速发展需要从制度层面创新思路,探讨电子政务发展的动力问题。本文认为,强制性制度创新和诱致性制度创新是推动电子政务发展的动力源,这两种制度创新促进电子政务发展的主要动力分别来源于排斥效应和自发效应。不同的区域应采用不同的制度创新模式:经济发达区域应建立以诱致性制度创新为主、强制性制度创新为辅的电子政务发展模式;经济欠发达的区域应建立以强制性制度创新为主、诱致性制度创新为辅的电子政务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7.
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布局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区域性创新高地,支持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形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已成为我国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战略部署. 纵观世界主要国家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历程,呈现出"高要求、大格局、高起点、全链条和新模式"等规律和特点.一是高要求,以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和全球科学中心为目标,高标准设计实施方案,高效率组织实施,高规格配置创新资源要素,致力科技自立自强.二是大格局,按照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总体部署,结合各地创新要素禀赋,打造特色鲜明的科技创新中心,服务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三是高起点,依托国际一流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聚国际一流的拔尖人才,营造国际一流的创新生态环境,致力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  相似文献   

8.
《群众》2019,(20)
<正>开放是促进区域发展的必要路径,制度创新是推动区域合作的内生动力。自贸试验区作为我国新时代深化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在制度型开放进程中发挥着龙头和示范作用,是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载体。鉴于与国内城市群布局具有高度一致性,自贸区正被视为城市群发展的"泉眼"、区域发展的新窗口。当前,长三角地区已有5个城市设立自贸区,依靠制度创新,自贸区主动突破限制区域协同发展的瓶颈,致力于构筑一体化开放格局,为本地区对外开放迎来又一次重大发展机遇。随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其目标不仅仅要建设引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
《小康》2021,(11)
正近年来,广东加快建设一批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和载体;加强粤港澳科技创新合作,促进创新要素跨境流动和区域融通,推动科研成果转化;有序推进省级高新区布局,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取得新成效。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大湾区建设的五大战略定位之一。以深圳为主阵地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在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发挥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0.
杨娜 《新东方》2012,(6):20-24
当前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起步,是海南区域发展模式创新的重要契机.鉴于海南区域发展在自然资源、人文历史、居民及政府等动力因素上具有的优势与不足,创新海南区域发展模式,其新的动力机制应做到:保持自然资源的竞争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制度创新及更新政府管理观念.  相似文献   

11.
盛琳 《湖湘论坛》2008,21(1):63-65
制度因素是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恰当的制度是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影响区域经济发展进程的主要制度有区域资源配置的制度、中央与地方政府事权与财权制度、区域分工中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与现代企业制度、区域的公共管理制度与区域基础设施供给制度等。而制度创新将是推动区域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作者分析了促进长三角区域发展的战略意义及其所面临的挑战,就全面推进新一轮的长三角区域合作发展提出了对策:尽快出台长三角地区区域发展规划,促进区域合作的制度化;推动亚洲美元离岸市场发展,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健康发展;推进长三角区域科技创新合作制度建设;充分利用国际资源,加快长三角科技创新建设步伐,优先发展低碳产业;以区域环境政策一体化为目标,建立区域环境保护协调机制;支持安徽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合作。  相似文献   

13.
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制度创建与和谐发展,知识产权制度必须随之跟进,与之保障,进而致力于建构更加公平、合理的知识产权国际保护新秩序,实现知识产权区域一体化的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4.
整合式边境管理具有跨国边境管理的深度合作和国内边境管理部门的整合两大特点。北美自由贸易协定是依托于经济条约的整合式边境管理国际条约,其整合式边境管理法律制度推动了国家边界的转型,实现了边境管理部门的整合、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协调、区域边境管理的风险共担。借鉴该制度,我国应以自由贸易协定为依托,建设整合式边境管理国际法律框架;以"软边界"为核心,推动整合式边境管理理念创新;以经济发展带动安全发展,推动经济框架下的安全合作;以"大通关"为背景,推动我国口岸出入境部门的整合;以出入境新政为起点,建设国内移民管理"新常态"。  相似文献   

15.
吕永刚  胡国良 《理论月刊》2012,(10):165-168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先导区和经济发达地区,未来长三角地区要建设成为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形成高效灵活的区域合作制度是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指标。目前,长三角地区保障区域合作的制度化水平较低,保障区域一体化进程的机制体制尚不健全,严重阻碍了长三角地区建设世界级城市群的步伐。本文以破解长三角地区都市圈经济与行政区经济的矛盾为重要线索,以创建国家综合改革试验区、打造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制度创新示范区为龙头,提出新时期长三角一体化体制机制建设的新思路与新举措。  相似文献   

16.
张淑钿 《前沿》2005,(3):130-136
国际诉讼竞合是国际民商事诉讼中常见的现象。对其的解决主要依靠各国的国内法规定。本文详细分析了各国解决国际诉讼竞合的各种国内立法和重要判例, 提出了主要采用的四种国内法机制,并对这四种机制运用中的特点和缺陷进行评论。  相似文献   

17.
区域产业转移是我国转型时期实现区域平衡发展的重要推手,它不仅仅是个经济问题,更是个社会问题,它涉及产业输出地和承接地两个区域的稳定发展.区域产业转移主体不再局限于政府和市场组织,社会组织正在成为有效参与产业转移的第三种力量.作为社会发展的新生力量,社会组织能有效弱化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并通过自身“协调器”的特点实现各类主体在产业转移中的最大效用竞合.目前社会组织因为社会管理制度和自身发展机制的缺陷,并未实现效用的最大化.本文从创新社会组织的参与制度设计、专业化分工、自身组织建设等方面,对社会组织有效参与区域产业转移提供路径探索.  相似文献   

18.
借鉴欧盟经验推进长三角财政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经过20多年的努力,已取得了一些明显成果。但不得不看到的是,多年来阻碍长三角经济一体化持续发展的行政壁垒设置、产业结构雷同、建设项目重复等深层次障碍至今仍然存在,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展仍然任重道远。这些问题从表面上看是行政区域分割造成的,但财政制度障碍是其重要根源。本文拟以欧盟财政制度创新经验作为参照,分析对比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现状,提出推进长三角经济一体化财政制度创新的新思路:经济一体化应与财政制度创新同步;“区域公共产品”需由共同财政资助;经济一体化应兼顾效率与公平;商品与生产要素自由流动需协调税收政策;有害的“财政援助”需依靠共同制度限制等等。  相似文献   

19.
占有之诉制度起源于罗马法中的令状程序,后为英国法所继承,并发展为英美财产法上的占有;大陆法系国家及地区则通过法典化继受罗马法,以请求权为基础确立对占有的保护。在对民事实体法进行改造的同时,可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立法对占有的保护制度,将占有之诉纳入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最终对其设置单独的案件审理程序;同时,立法上明确规定占有之诉与本权之诉的竞合关系。  相似文献   

20.
王家兵 《求索》2011,(4):159-161
国际司法机构的扩散带来了国际司法机构管辖权重叠的问题。该问题可通过借用国际私法中解决国际民事诉讼管辖权的竞合的某些方法、条约法的原则、国际礼让、国家间的协商来解决,而要避免管辖权的重叠的出现,需通过缔结条约时的事先预防和建立国际司法机构间的组织结构来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