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阳光明艳,春意盎然。5月1日上午,一架波音757银鹰从万米高空穿越横断山脉的雪峰峡谷,徐徐降落在拉萨贡嘎机场。湖南省首批58名援藏干部走出舱门,步下舷梯,踏上了神奇美丽的西藏土地,开始为期3至5年的援藏工作。 我省首批58名援藏干部是根据中央“分片负责、对口支援、定期轮换”为西藏选派干部的新办法,从长  相似文献   

2.
黄达明 《现代领导》2010,(12):11-11
援藏干部是援藏工作的主体,是党中央对口支援战略的具体实践者、推动者,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加强援藏干部队伍自身建设。是党中央对口援藏战略的重大意义和援藏干部肩负的重大使命所决定的,是上海市委、市政府和2000多万市民群众的重托和期望所决定的,坚持从严要求,切实抓好上海援藏干部队伍自身建设,是做好三年援藏工作的重要组织保证。  相似文献   

3.
我们接触到的援藏干部,对援藏三年的艰苦往往寥寥数语带过,有泪不轻弹的他们不愿意呈现柔软的一面。而援藏干部妻子看似平常的叙述,或许能够让我们从另一个侧面理解舍小家为大家精神背后的艰辛与坚持。  相似文献   

4.
《小康》2015,(1)
<正>援藏到进藏,整整十年。十年前,身边所有亲朋听说她去援藏,反对声甚嚣尘上;十年后,当她最终选择进藏,周围反而安静下来。如同当年在海拔5500米的山峰之巅,她走到发布会话筒前,所有人都安静下来"我们西藏"——她沏一壶茶,温热在阳光里。这样的开腔,十年前,她欠缺底气,现在,自然如茶杯中的青绿。在拉萨市江苏路上,西藏自治区政府大院内,区政府副秘书长刘萱的办公室洒满阳光。她管这叫做金子一样的阳光。这也是她第一次到西藏看到雪山的感受,13年前的闪耀温暖如斯。这是个  相似文献   

5.
“为当地培养专科医生,提高他们自身能力,比不断派专家进藏工作更有意义。”上海市第七批援藏干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党委副书记,现任日喀则地区人民医院党委书记的沈辉这样理解上海20年援藏工作的意义。2013年8月,他促成建立了“上海中山医院内镜中心日喀则诊疗基地”,并且通过市科委的援藏工作拨付给日喀则地区人民医院科研资金10万元,一个连接沪藏两地的医疗科研平台就此诞生。  相似文献   

6.
现行对口援藏模式在充分满足农牧民需求和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上仍存在不足,严重削弱了对口援藏的有效性。提高对口援藏的有效性应同时从援藏资金与项目向民生倾斜、向农牧民倾斜的体制机制建设,广泛吸纳农牧民参与援藏项目建设,对口援藏资金与资源的统筹机制建设以及对口援藏法制化与规范化建设等四条途径采取相应可操作性强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7.
上海第六批援藏资金,3年总计将达约8.3亿元!这批资金,每一分钱都凝结着上海人民的殷殷期盼。  相似文献   

8.
《小康》2015,(1)
<正>2014年8月25日,对口支援西藏20周年电视电话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援藏20年,国家一直在探索支援帮助西藏的方法,从给资金、建项目的"输血式"援藏转变为产业援藏、技术援藏等"造血式",援藏走过了怎样一条"内生成长之路"20年前,中央确立分片负责,对口支援,定期轮换的对口援建西藏政策。20年来,近300亿援藏资金投入西藏,累积实施了援藏项目7600多个——"西藏速度"令世界刮目相看,西藏崛起令国人骄傲。2014年8月25日,对口支援西藏20周年电视电话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援藏20年,国家也一直在探索支援帮助西藏的方法,从给资金、建项目的"输血式"援藏转变为产业援藏、技术援藏等"造血式",援藏走过了怎样一条"内生成  相似文献   

9.
从日喀则赶回拉萨,为了能更多地了解中央国家机关援藏干部有着怎样的心路历程,以及他们在拉萨经历了怎样的考验和历练,从清晨到深夜,我们采访了7位中央国家机关援藏干部的典型代表,虽然身体极度疲倦,但精神却特别亢奋。我们知道,来到了西藏,我们看到的是西藏,然而又不是西藏的全部。  相似文献   

10.
时间_2010年5月6日采访地点_北京珠穆朗玛宾馆典型人物:国家发改委援藏干部、西藏自治区发改委主任金世洵在西藏做任何工作都要注意讲政治从条件舒适的内地机关到西藏高原工作,这是对每一个援藏干部政治敏锐性、鉴别力和执行力的严峻考验。时任国家发改委主任的曾培炎同志曾对我  相似文献   

11.
一九七九年援藏,我在拉萨工作生活了两年。三十年过去了,美丽神奇的拉萨一直留在我的心中。——题记清澈透明的蓝天,随风飘动的白云,挂着露珠的青草,阳光照耀的鲜花。啊,她是迷人的拉萨,我心中的拉萨。  相似文献   

12.
刘彦昆 《小康》2010,(7):42-44
从“援藏”看“援勰”,有些道理是相通的。在长达30年的援助历史中,西藏的发展深深烙下了“援藏”的印迹,“援藏”得到的经验和教训都为“援疆”提供了现实样本  相似文献   

13.
题记初到上海,一下飞机,第一眼就见到穿着黄色"特奥阳光衫"的志愿者。特奥会期间,身着印有世界特奥会会徽"眼神"阳光衫的志愿者和公共服务人员竟有30万之众。那可真是满目金黄,一片阳光啊。胡锦涛总书记到上海看望特奥运动员,去的地方叫"阳光之家"。他在那里提出:"让关爱的阳光照亮每一个残疾人的心灵。"特奥会上,见到最多的场景,是志愿者和特奥运动员手牵着手,那是一种最真诚最纯洁最温暖的牵手,那是追寻人类和谐梦想的牵手,那是尊重人类生命差异的牵手,那真的可以叫做阳光牵手。  相似文献   

14.
正作为国际旅游城市桂林的一名导游,他从近2万名导游中被选中援藏。从2006年到2009年,他三次援藏,严重的高原反应和重重困难都阻挡不了他带领外国游客认识西藏的决心,用专业与真诚向国外友人展示了一个真实的西藏,用自己的服务架起了西藏与世界沟通的"金桥"。自2003年起,原国家旅游局决定连续10年、每年从全国内地骨干旅行社中选派  相似文献   

15.
再见黑龙江援藏领队李海红是在回拉萨的路上,我们听说他们这批黑龙江援藏干部在仁布县姆乡建了一项大工程,决定亲自去看看。开往仁布县姆乡的路都是山路,因为周围山上植被稀少,一路上灰土漫天,连驾驶经验丰富的藏族司机江才师傅都抱怨,这路太难走了。经过几十公里的颠簸,我们终于到了姆乡水利工程。水库的风很大,夹杂着石头的沙粒,吹得人脸生疼。一群援藏干部站在藏族人群中已经分不出,有的援藏干部的嘴唇已经长满了水泡,真难以想象第五批黑龙江援藏干部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坚持工作。  相似文献   

16.
《小康》2015,(1)
<正>中国梦必须有西藏的梦,必须有藏民族的梦,这样才能构成完整的中国梦。20年,6000多人,他们顶风冒雪,前赴后继。用青春和热血,用奉献和奋斗写就了一组歌,歌的名字叫《极地放歌中国梦》。援藏20年,国家一直在探索支援帮助西藏的方法,从给资金、建项目的"输血式"援藏转变为产业援藏、技术援藏等"造血式",援藏走过了怎样一条"内生成长之路",《小康》就这一问题深入西藏采访,并请援藏一线干部展开讨论。他们分  相似文献   

17.
有人戏称,最早进行援藏、促进藏汉交流的是女性。唐王朝的第一个援藏干部是女性——文成公主,第二个援藏干部还是女性——金城公主。女性援藏是援藏史上不得不提的一笔。上个世纪  相似文献   

18.
2010年7月,第五批援藏干部(2007年7月-2010年7月)将带着各自的成就业绩、酸甜苦辣,告别西藏。而在西藏这三年的特殊历练,或许将是他们一辈子的财富。2007年7月,中央及17个省市的850多名援藏干部告别单位、家乡和亲人,从繁华的都市奔赴祖国边疆,被分配至西藏的市、区、县,满怀一腔热血与激情,开始了他们人生中一段平凡而不平常的援藏之旅。时势造英雄、苦难历人生。与1994年以来的前四批援藏干部相比,第五批援藏干部经历可能更为特殊、更加不凡。  相似文献   

19.
生存实录     
2010年4月4日-12日,人民论坛杂志赴西藏采访组在西藏的那段日子,常常被援藏干部的动人事迹所感染,被他们坚定无私的精神所震撼。随着之前的疑问一个个被解开,这个普通而又特殊的干部群体形象,越来越清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在援藏三年中,他们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有什么改变?我们所采访到的只是成千上万名援藏干部中的一  相似文献   

20.
时间_2010年4月6日采访地点_林芝地区米林县南伊沟才召村2007年7月,受组织选派,我到西藏米林县开展援藏工作并任县委书记。3年的援藏工作得到了中央有关部门、自治区、地区各级领导和米林县各族干部群众的充分肯定。特别是持续改善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