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彭丽  姚亚峰  汪溶 《学理论》2014,(9):169-170
围绕新媒体时代大学生阅读情况的调研主题,借助问卷调查,以90后大学生群体作为研究新视角,就大学生阅读活动中普遍存在的阅读意愿不强、阅读计划欠缺、浅阅读普遍等现象进行分析,提出应从培养良好阅读习惯、找准阅读定位、回归深度阅读等方面塑造大学生的价值观、提升大学生阅读鉴赏能力、引领大学生思想浪潮。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网络环境下铁道警察学院在校大学生阅读现状进行问卷调查,从阅读动机、阅读内容、阅读方法等七个方面对网络环境下公安院校大学生阅读的特点展开分析,提出应从构建大学生阅读干预机制、进一步优化阅读内容结构、严防"快餐式"浅阅读的泛滥、提高图书馆的文化感染力等四个方面引导、完善公安院校大学生的阅读行为。  相似文献   

3.
《求知》2017,(11)
<正>读书需要起点,思想引领需要切入点。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要立足受教育者的迫切需要,找准思想政治教育的供给侧"介入点",利用新媒体新技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黏合力",突出隐性德育作用,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渗透力"。荐读作为读书育人的载体,是解决"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碎片化阅读危机、提高深度阅读水平和独立思考能力的需要,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有效举措。天津外国语大学围绕"天外书单"项目,通过"新生书  相似文献   

4.
唐定海 《学理论》2010,(17):283-284
不良阅读习惯、阅读能力缺乏和传统教学方式等影响着我国大学生研究性阅读推行。应该在大学中大力开展研究创造活动,实施研究性教学方式,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营造研究性阅读环境,倡导研究性阅读。  相似文献   

5.
性别差异在心理学各分支学科的研究中都是无法绕开的主题之一,本研究通过对大学生日常的阅读行为的考察,研究读者对不同性别的著作者的性别偏好.结果发现在阅读中,男女大学生均对作者表现出了明显的性别偏好,印男生更喜欢阅读男性作者的著作,女生更喜欢阅读女性作者的著作;但大学生的不同专业类别、不同性别角色不影响其在阅读中的性别偏好.  相似文献   

6.
“浅阅读”现象下谈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媒介素养是大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培养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就必须要从培养他们独立批评、自主判断的能力入手。而"浅阅读"现象的泛滥则是在逐渐地剥夺大学生的深度思考能力以及辨别、批判的意识,也就是说"浅阅读"成了大学生媒介素养培养中最大的障碍之一。所以在谈论大学生媒介素养时,我们首先必须了解"浅阅读",并试图对其在大学生成长及媒介素养培养过程中造成的一系列负面影响寻找对策。  相似文献   

7.
"点鼠标"还是"破万卷"——浅议大学生"网络阅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芳 《学理论》2010,(3):146-147
随着互联网数字化时代的到来,网络的普及和应用正深刻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思维和生活方式,似乎也对传统生活方式提出了很大挑战。虽然传统纸质阅读仍然是当前高校中阅读的主要方式,但不争的事实,网络阅读正在慢慢地被作为知识接收者和传播者的大学生群体所接受,本文对这种新兴阅读方式盛行原因和利弊进行分析,并对未来的阅读道路提出相关建议和做出预测,希望能对大学生群体以后的学习有些帮助。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7,(10)
阅读是大学生汲取知识理论和思想观点的基本途径,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的重要方式。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的实践教学形式中,阅读同样具有不可忽视的力量。为了重塑"概论"课阅读教学的感召力,吸引大学生徜徉其中并深切感受到中国精神的魅力,应不断提升阅读引导的教学方法,坚持教材阅读与经典阅读的衔接,发挥纸质阅读与电子阅读的互补功能。  相似文献   

9.
铁凝 《党政论坛》2010,(18):41-41
如今,网络阅读成为人们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人类的阅读行为也随之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眼睛在网上快速、便捷的“暴走”,逐渐替代以往细嚼慢咽似的传统阅读。新媒介使昔日“纸面”凝聚的诸多艺术的神性,不断被“界面”的感觉颠覆和碾轧。  相似文献   

10.
我国高校大学生网络阅读行为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方劲 《学理论》2009,(32):223-224
网络阅读中的不良行为己经对当代高校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大学生在网上阅读的心理特点呈现为复杂性和多层次性。针对当前高校大学生在网络阅读中存在的不良行为和现象,高校图书馆应加强对大学生网络阅读的指导,让读者真正形成良好的网络阅读行为规范。  相似文献   

11.
刘涛 《学理论》2013,(15):218-219
"90后"大学生深受网络影响,其认知行为碎片化、视觉化,认知途径网络化、移动化,针对这些特征,对大学新生图书馆入馆教育工作提出学习内容设计单元化、形式视觉化、教学沟通方式网络化、教育学习方式实践化等与"90后"认知特征相适应的创新性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12.
新媒体时代的互联网、移动网络等逐步取代传统媒介,成为思想文化信息传播的全新载体,成为社会舆论的直接放大器。高校大学生作为使用新媒体的最大群体,其思想观念、价值理念、思维模式、行为方式等深受新媒体的影响,学生党支部的建设应该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紧随大学生所处的时代环境的变化,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创新党建工作形式、主动占领网络新阵地、创新党支部活动载体,塑造品牌,以大学生更易接受的方式进行学生党支部建设,真正发挥学生党支部的引领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3.
唐定海 《学理论》2010,(4):159-160
大学生研究性阅读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环节,具有针对性、阶段性、综合性、探究性和自主性等特点。大学里具备丰富的研究性阅读资源和良好的阅读环境。大学生应掌握正确的研究性阅读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何流  罗启元 《学理论》2015,(7):198-199
在"倡导全民阅读"的新时代,县级图书馆要发挥好资源优势、利用好农家书屋的区位优势,共同服务于基层农村的"全民阅读"。本文以云南省玉溪市县级图书馆服务基层农村"全民阅读"进行设想:把县级图书馆的服务有机地延伸到基层农村,盘活农家书屋,以"耕读"的传统来倡导"全民阅读",为"阅读"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在广大基层农村形成"耕读传家"的新风尚,共同营造基层农村"全民阅读"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在新媒体环境中学习和生活,深刻地影响着他们的思想观念形成、生活习惯养成和学习行为育成,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清醒地认识到新媒体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如何有效地利用新媒体环境,把握好新媒体技术,需要每一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警钟敲醒、认清使命、革新手段来应对和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在新媒体时代,教育对象的网络行为较过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利用网络进行社交成为大学生网络行为的主要形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成为时下研究大学生思想动态和对大学生进行思想疏导的主要方法。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模式、具体措施等方面分析大学生新媒体社交行为及其规律,并就利用社交网络对大学生进行思想疏导的目标定位、内容设计、效果评估和反馈等方面提出具体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7.
田国霞 《学理论》2015,(4):247-248
新媒体对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日益成为其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同时新媒体自身的特点也挑战着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权威性、大学生正确价值取向、大学生心理健康和道德约束。因此必须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利用新媒体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18.
李嘉慧 《学理论》2012,(18):257-258
当前,网络小说在大学生中非常流行。为此,有必要了解当代大学生阅读网络小说的基本情况。本文在对大学生阅读网络小说的基本情况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网络小说受欢迎的原因和培养当代大学生养成良好读书习惯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3,(35)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艺术类大学生深受影响。通过学生有关新媒体方面的抽样调查,可以发现当代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应对建议如下:加强官方网站建设,创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网站;以新媒体技术为依托,创建一支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结合艺术类大学生自身及专业特点,在传统说教方式中有效利用新媒体技术。  相似文献   

20.
甘霖  窦雪芹  翟运青 《学理论》2011,(2):258-259
目前,我国读者普通存在阅读缺失的现象,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的阅读倾向,并对大学图书馆如何开展学生导读教育方面进行了论述,旨在强调充分发挥大学图书馆对学生阅读的引导作用,使读者真正享受到阅读的乐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