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杨改红 《学理论》2015,(2):190-191
主体间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范式是对传统主体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范式的扬弃与重构。无论是从摆脱传统主体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困境的需要出发,还是从适应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来看,或从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视角分析,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主体间性转向都有其必要性。在主体间性视阈下进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必须做到转变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方式和建立多元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2.
徐甜 《学理论》2013,(11):289-290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是思想政治教育迫切的研究点。寻找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起点,研究其特点及其机制就是首要任务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问题是研究关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的问题,是元问题。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问题的研究价值与意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的内涵、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的机制三个方面综合了学界关于该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间性转向问题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间性转向是指由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向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转向,是现代哲学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具体运用,是解决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和局限性的客观要求。对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转向进行深入研究,将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理论建设,有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有效性,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走向现代化、科学化。  相似文献   

4.
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学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是近些年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领域中出现的新课题。从心理学视角研究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及其要素之间关系,期待心理学相关理论的引入可以更好地达成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向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转变,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5.
主体间性作为交往理论的核心范畴,已经被广泛运用于各门学科。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同样也需要借鉴主体间性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的涵义和特征进行了梳理,提出了把主体间性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新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6.
杨晓静 《学理论》2010,(10):242-243
分析了主体间性的提出及其意义,主体间性视野下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和主体间性视野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途径。这不仅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进一步提高,而且对其长远发展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黄彦军  张萌 《学理论》2012,(17):279-280
主体间性理论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嬗进中,发挥了必不可少的作用,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并使其摆脱了传统的单一理论灌输,主体间性理论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造了一个新的育人环境和教育方式.现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间性转向将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7,(6)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尊重学生主体,对大学生适当地渗透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健全的人格,从而达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9.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应该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除课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之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有必要也有能力参与课堂外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参与课堂外思想政治理教育的实践,可以将思想政治教育变为随时随地、真正适应学生思想需求的教育,大大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10.
张汝  张倩 《学理论》2013,(15):382-383,394
随着社会环境的深刻变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受到很大的影响。通过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实效性所面临的困境分析发现,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还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加紧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建设,使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得到充分的实现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5,(30)
主体间性教育理论强调多异质主体在对话交流中的共存性,将其与网络的时空拓展性、传播高校性等相结合,使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互识、共识的基础上进行,有利于在促进教学工作完成的同时,深化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并在日常生活中做到知行合一。在主体间性视域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融合式的主体活动、关怀式的教育活动和身体力行的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2.
论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体间性哲学的发展,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的发展提供了哲学基础和发展方向.主体闻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提出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和实践开辟了一条新的思路,它更能体现以人为本的终极关怀理念,促进入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张阿兰 《学理论》2011,(33):232-234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实践方式研究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实践方式研究的重要性,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实践方式研究面临的问题,以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实践方式研究的对策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从而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和实践水平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董德福  魏志祥 《学理论》2013,(21):289-290
"05方案"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成绩显著,但其实效性仍不尽如人意。引入创新创业教育以助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通过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以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目标,有利于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功能的多样化,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是今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突破口之一。  相似文献   

15.
王福山  王菲 《学理论》2013,(33):369-370
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实效性问题甚为严重,且普遍存在。其症结在于思想政治教育与情商培养极为脱节。注重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与情商培养紧密结合,是解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实效性问题的重要途径。因而,科学地将情商教育渗透到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在教育目标、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育氛围、教师情商提升等方面,寻找实施思想政治教育与情商教育结合的有效途径,这对于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改革及现代社会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邹俊英 《学理论》2012,(18):265-266
长期以来国内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中存在的种种不良现象背后的原因是整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不是以学生为本,而是以学生为末,本末倒置,是一种反主体教育。要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必须重视学生主体性的培育,激活大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在教学活动中有效实现教师与学生双方的互动参与,才能收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关于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八个统一"论述从存在论、认识论、方法论和价值论的层面总结概括了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经验。"八个统一"强调了我国当代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必须具有时代性,在把握当代意识形态斗争问题的基础上将理论和实践统一起来,既要有所批判又要有所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者通过情感教育和道德教育的双向引导,消解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的信任危机,从而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间性关系;在实现教育平等的基础上尊重被教育者需求的多样化和学习路径的多元性,从而推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念和行为与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相一致。  相似文献   

18.
唐丽华  刘海涛 《学理论》2015,(7):220-221
主体间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更好地解放对人的约束和束缚,使受教育者得到全面的发展,在高校学生工作中运用主题间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既能充分尊重教育者的主导地位,也能尊重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受教育者积极性,实现教学相长;在日常管理中唤醒受教育者的主体意识,提高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6,(5)
目前,我国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还存在早期教育乏力、存在认识偏差、教师驱动不够、校园文化不浓等问题,这都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提高。对此,应科学确定其目标,奠定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坚实基础;提高对思政课的重视程度,提供巩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保障;创新授课教师激励机制,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推动高校校园文化发展,营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20.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单一主体模式过分强调以教师、课程与课堂为本位,却忽视了本应作为教育主体的受教育者拥有的自发能动特性,最终导致教育效果不甚理想。加快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间性转向步伐,可以创造更加平等、和谐和融洽的主体关系。为此深入探析主体间性转向的原则及路径,对思想政治教育这门学科的长远发展和实效性的提升都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