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路遥 《湘潮》2004,(4):62-63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有一批人被俗称为“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那么,这个称谓究竟是怎样产生的?他们到底是些什么样的人?他们的人生历程与归宿又是怎样的呢?  提起“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首先得追溯到上个世纪20年代的莫斯科中山大学。1925年秋成立的莫斯科中山大学,是孙中山联俄政策的产物之一。尽管这所学校以孙中山的名字命名,但其招生的对象并不仅限于国民党人,而是包括更多的共产党人在内的中国学生。  1927年7月26日,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发表声明:“取缔”中山大学,并与之断绝一切关系,同时命令各级组织严禁再向…  相似文献   

2.
莫斯科中山大学,是国共合作的产物。这里群英荟萃,人才济济。王明在中山大学就读的十多个月里,正是个性雕塑的关键时期,为后来的政治生涯,打上了醒目的胎记。 王明几经曲折奔波,如愿以偿 1925年3月,孙中山在北京与世长辞。为纪念孙中山的历史功绩,苏维埃俄国决定在莫斯科创办以孙中山名字命  相似文献   

3.
正莫斯科中山大学是1925年由苏联政府出资承办,为中国革命培养人才的一所特殊大学。虽然其办学时间仅有5年,招收的学员也仅有1000多人,但这里人才辈出,对中国革命的影响之大,是历史上所罕见的。莫斯科中山大学的缘起与筹建莫斯科中山大学是在特殊的历史环境中创建的。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改变了世界历史的发展方向,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此时,正处在领导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屡战屡挫的困境中的孙中山,从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中看到了希望。因此,他十分关注俄国苏维埃政权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波澜壮阔的中国近现代史上,对中国影响最大的"洋学府"恐怕要数"莫斯科中山大学"了.这所由俄国人创办并冠以中华民国"国父"孙中山之名的异国学堂,在上个世纪20年代后期曾聚集了一大批中国青年精英,中国政界要员也曾在这里频频亮相.从这里走出来的佼佼学子在"取经"回国之后,陆续成了中国两大政党的风云人物.曾是国共两党领袖人物的王明、博古、张闻天、邓小平以及蒋经国就是从这个学校走出来的.多少年来,"莫斯科中山大学"被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而邓小平与蒋经国的一段交往更是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5.
周重礼 《世纪桥》2003,(3):39-41
在波澜壮阔的中国近代史上,对其影响最大的“洋学府”恐怕要数“莫斯科中山大学”了。这所由俄国人出资创办的,并冠以中华民国“国父”孙中山之名的异国学校在上个世纪20年代后期曾聚集了一大批中国青年之精华,中国政界要员也曾在这里频频亮相,从这里走出来的骄骄学子在“取经”回国之后,  相似文献   

6.
林木顺留学苏联哪一所学校,史籍上历来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种说法认为他是留学苏联的莫斯科中山大学;而另一种说法则认为他是留学苏联的莫斯科东方大学。只要我们从史料来源、莫斯科东方大学与莫斯科中山大学两所学校的性质、当事人风间丈吉、张国焘夫人杨子烈关于林木顺在苏联留学情况的回忆这三个方面来考察这两种说法。那么我们就会发现他不是留学莫斯科中山大学,而是留学莫斯科东方大学。  相似文献   

7.
《世纪桥》2006,(6):85-87
在波澜壮阔的中国近代史上,对其影响最大的“洋学府”恐怕要数“莫斯科中山大学”了,这所由俄国人出钱创办的并冠以中华民国“国父”孙中山之名的异国学堂,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后期曾聚集了一大批中国青年的精英,中国政界要员也曾在这里频频亮相,从这里走出来的骄骄学子在“取经”口国之后,陆续成了中国  相似文献   

8.
在波澜壮阔的中国现代史上,对其影响最大的“洋学府”恐怕要数莫斯科中山大学了。这所由俄国人出资创办,并冠以中华民国“国父”孙中山之名的异国学校在上个世纪20年代后期聚集了一大批中国青年之精英,中国政界要员也在这里频频亮相,从这里走出的骄子,陆续成为国共两大政党的风云人物,曾任国共两党要职的王明、博古、张闻天、邓小平和蒋经国就是从这个学校里走出来的。  相似文献   

9.
当年在莫斯科中山大学读书的中国留学生,都有一个俄文名字。沙荻克夫是杨尚昆的俄文名字,尼古拉便是蒋介石的儿子蒋经国的名字。要说他们二人的相识和交往,既偶然又很离奇。为什么?这就得从莫斯科中山大学说起了。中山大学全名中国劳动者孙中山大学,通称中山大学或孙逸仙大学。乃20年代中期,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1925年,为了纪念已故国民党领袖孙中  相似文献   

10.
贺龙18岁参加孙中山领导的中华革命党后,又取名云卿。这个名字来源于《尚书大传》中的《卿云歌》。按贺氏族谱,贺龙为"文"字辈,本名为"贺文常"。后来,他的父辈们认为"文常"、"云卿"这两个名字,表达不了他们所寄托的期望,  相似文献   

11.
左权,首先是一个人的名字,然后成了一个县的名字。因为这个人的血染红了这块土地……权威的资料这样介绍左权:左权是中国工农红军和八路军高级指挥员,著名军事家。周恩来称他“足以为党之模范”,朱德赞誉他是“中国军事界不可多得的人才”。他曾先后在黄埔军校、莫斯科中山大学  相似文献   

12.
在本世纪20年代后半期,在莫斯科诞生了一所特别的学校。在这所学校里读书的,不是苏联人,而是清一色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人。它的存在时间仅短短五年,但是,从这里走出的每一个人都具有巨大的政治能量,并且在回国之后成为中国现代历史舞台上的名星。 这所学校,就是莫斯科中山大学。  相似文献   

13.
同情托派,险被整肃 1925年11月,作为莫斯科中山大学第一批学生的蒋经国,来到了莫斯科,这一年他仅仅15岁。  相似文献   

14.
中国大陆党政最高层对孙中山先生的纪念 ,以及对辛亥革命的纪念 ,都是以最高规格来进行 ,少有移易。 5 0年来 ,中国大陆始终给予孙中山以崇高的评价 ,基本的评价是 :孙中山是伟大的民族英雄 ,伟大的爱国主义者 ,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 ,是为我们祖国的独立和自由而奋斗终身的战士。中国共产党始终把自己看成是孙中山事业的支持者、合作者、继承者、发扬者 ,把中国大陆所取得的成就看成是孙中山和辛亥革命事业所结出的硕果。  相似文献   

15.
1912年,孙中山指导筹办了国民党历史上的第一所大学——中国大学。这是一所非常著名的私立大学,孙中山的教育思想,在该校得以实践和反映。一、教育为立国之本孙中山创办中国大学是基于对教育与中国革命关系的认识。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族危机严重、清政府...  相似文献   

16.
孙中山的"以党治国"思想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并且最系统的政党思想,在孙中山的政治思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迄今为止学术界对孙中山"以党治国"思想仍然存在诸多争论,值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加深研究这一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孙中山"这个名字,虽然家喻户晓,但奇怪的是他本人从来没有用过,而且在档案中都没有出现过这个名字。在孙家的族谱上,孙中山是"德"字辈,叫孙德明。孙文之名是他10岁上私塾时老师为他取的,他17岁在香港拔萃书屋上学时,取号"日新"。出自《大学》"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在粤语中,日新的读音为逸仙,后来他的老师区凤墀就干脆给他改成了孙逸仙。至于应用最广泛的"孙中山",其实是因误译得来的。当年,孙文流亡日本,他的日本朋友准备把他安排  相似文献   

18.
张岂之 《学习导报》2011,(20):33-34
题一:举“黄帝旗帜”揭开民族复兴序幕 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第一次有深远影Ⅱ向的革命运动,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杰出的思想家孙中山的名字与辛亥革命联系在一起。孙中山于1894年在夏威夷的檀香山建立了第一个革命组织——兴中会,宗旨是“振兴中华”,揭开了中华民族复兴的序幕。1905年,以兴中会为主体,联合地方性的革命团体,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革命同盟会。同盟会在孙中山领导下,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革命纲领,发起旨在推翻清朝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的革命运动。  相似文献   

19.
正在沈阳市和平区,有一所具有光荣传统和厚重抗战历史文化的学校,它就是以孙中山先生名字命名的东北中山中学。九一八事变后,大批东北学生流亡北平。1931年10月18日,在张学良的鼎力支持下,东北学院正式成立,1932年更名为东北中学,全称"私立东北中学校"。学生全部住校并免收一切费用。1934年3月26日东北中山中学于北平创建。1941年东北中学中学部合并到东北中山中学。  相似文献   

20.
莫斯科中山大学始自1925年,止于1930年。短短的五年时间,从这所学校里走出了很多影响中国发展的重要历史人物,如中共方面的邓小平、张闻天、杨尚昆、叶剑英、王稼祥、陈绍禹(王明)、秦邦宪、陈伯达、陈昌浩、李立三、林伯渠、左权、吴玉章、徐特立、何叔衡等;国民党方面的蒋经国、郑介民、谷正鼎、谷正纲、邓文仪、屈武、刘泳尧、肖赞育及名誉学生冯玉祥、于右任等。这所学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