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讨本体的明证性关系到对哲学自身本性的理解。在哲学史上,无论是作为“世界统一性”的本体论形态还是作为“知识统一性”的本体论形态,其明证性根源都是人的生存体验。破除对理性的偏执,回归于明证性的本体,对人的生存具有重大意义。这突出表现为把理性归约在人的生存活动下,确立起它与伦理生活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2.
爱国,就是热爱自己聚居民族群体“共同生存与发展的立体空间”。这种爱是炽热巨大的,出自内心的,经久不衰的。这个“共同生存与发展的立体空间”就是自身的生存空间。“国”为本体空间内的人们提供了生存保障,为与本体空间有血缘亲缘关系而侨居异国的人们提供了生存保护,人们执著地依恋、珍爱、建设、保卫本聚居民族群体“共同生存与发展的立体空间”,既是自己神圣的生存权利与生存义务,还是维护子子孙孙及本聚居民族群体共同繁衍根基的天职。那么,什么是爱国主义呢?正确内涵应该是:以聚居民族群体共同生存与发展为根基,以热爱祖…  相似文献   

3.
任何哲学研究都有其操作的本。合理的哲学操作本构成哲学之为“学”的本体基础,即知识形态的哲学之所以可能的形上基础。哲学活动是哲学之为“学”即哲学之知的本体基础,哲学之为“学”是哲学活动的逻辑表达。哲学活动实即人的生存活动。因此,哲学之为“学”必须关注人的生存活动,只有立足于人的生存活动,哲学才是可能的、合理的、可理解的,因而才是有生命力的。  相似文献   

4.
“面向事实本身”寻求认识的绝对自明性,这是胡塞尔毕生所追求的目标,然后最后证明他失败了。因为他仍没有摆脱知性思维的困境,所以他的意向性结核依然是一个预先设定。在中国先秦哲学中,由于立足于生存论立场,对本体的把握最初就建立在自明性基础上,它是儒家通过“忠恕”原则建立的类的情感或道家作为直觉中的境界。与本体通而为一。所以,在这一点上,我们说中国徒然人有现象学意义。既哲学本源于人的生存需要,那本体的明证  相似文献   

5.
语境是什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昊 《求索》2007,(12):189-191
人文社会科学各领域中泛化的“语境”,不再是原初语言学上的意义,众多领域都从自己的角度给予它定义,但从人文社会科学的整体上来审视语境并给予它一个界定的几乎还没有。“语境是什么?”我们从五个方面来回答这个问题:语境在本质上是寄生于对象的外在的关联域;它具有本体性、动态性和开放性三个本质特征;它的结构是一种编织的网状关联结构;它至少具有本体、释义和叙事三个功能;人文社会科学对语境的运用有“本体”、“界”、“异质”和“对话”四种用法。  相似文献   

6.
现代性问题反思的辩证思维与当代生活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漆思 《长白学刊》2009,(1):24-27
对现代性问题的反思,已成为当代社会发展理论的前沿课题。现代性的命运表征着现代人的生存命运,现代性启蒙理念引导的现代人的生存与发展方式不再具有新时代的合理性和合法性,而是充满着矛盾危机的问题意识:现代性问题凸显的现代人的生存命运已经到了当代人类必须自觉地反思批判和创新的转折点。用马克思主义辨证思维反思现代性问题,对于探寻现代化的和谐发展与重建现代人的生活价值,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现代社会的发展呈现出很强的矛盾性,现代人在不断取得进步的同时,也深陷于自我认同焦虑、价值共识困境以及本体安全焦虑等困境之中。如何从理论上分析现代人生存困境的根源,从而对现代社会的发展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显得十分重要。《非确定性与现代人的生存》对这一重要的问题做出了分析和考察。  相似文献   

8.
在马克思人学视野下,人具有丰富的哲学内涵和文化意蕴。文化是人的存在本体,文化是人的寓所,立在文化本体之上的人,才是大写的人。文化本体对人的存在的确立、人的本质的生成、人的价值的创造和人的发展的实现,起着根本性的支撑作用,是马克思人学之人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网络文学有四个重要特性,即以语言文字为载体的作品本体形式和文学性,独特的互联网新媒介特性,新的社会文化特性,以及与人类生存的数字化、信息化的同步性。这四个重要特性,也决定了网络文学研究的四个层面,即作品/文学层面、媒介与传播层面、社会文化层面、人类生存(哲学)层面。四个层面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一个复杂而丰富的网络文学研究体系。在这个体系中,不同层面相互关联、相互支持,共同推动着相关研究的深入推进和网络文学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国哲学是成熟于过去的未来哲学。中国哲学始终保持着与人生存在的直接内在的相关性。正因为此,使中国哲学具有了多方面的合理性的优越性。中国哲学的生存论立场,是知识形态的形而上学之所以可能的一个合理的立场;中国哲学的本体观念及建立本体观念的方法具有明证性的合理性;中国哲学发展的内在逻辑保证了中国哲学统一的、持续稳定的发展及无限的发展可能性的空间。这些合理性的优越性。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具有多方面的价值。中国哲学也有其自身的弱点,中国古代哲学短于语言逻辑分析的操作平台的自觉建构。对此,马克思主义哲学会给中国哲学带来革命性变革。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成熟于未来的中国哲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