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我是《中国监察》忠实的读者、极力的维护者和广泛的宣传者。我长期从事纪检监察工作,《中国监察》是我首选必看的杂志。我与《中国监察》的情缘已有15年,正因为如此,我愿为她的发展建言。既然是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之一,全国纪检监察工作综合指导性期刊,尤其是命名为《中国监察》,那么办刊宗旨就要突出“中国”,强化“监察”,只有这样才能办出自己的特色,发挥自己的优势,在报刊林立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中国监察》作为全国公开发行的重要刊物,一定要讲究导向性、针对性和可读性。导向性是文章或刊物的“灵魂”,就是要…  相似文献   

2.
我1979年9月开始从事企业纪检工作,现任公司纪委副处级专职委员。我结识《中国监察》已有十多年了。她是一本不可不看、不可多得的纪检监察刊物,深受企业的喜爱。因此,我们每年组织基层处、厂征订纪检监察书刊时,都把《中国监察》列为首选刊物。所以,当贵刊因扩版年价由36元提高到108元时,我公司订刊份数不但没下降,反而上升了,这充分说明《中国监察》在广大读者中有很大的吸引力,刊物越办越“火”。尤其是《企业广角》、《警钟长鸣》、《学习研究》等栏目办得有特色,备受国有企业广大读者青睐。为了把《中国监察》办得更加出色,我借此次征…  相似文献   

3.
我是一名年轻的党务工作者,在参加工作的七八年时间里,始终有《中国监察》相伴。在《中国监察》希望读者奉献智慧同谋大计时,我也应责无旁贷,直抒一些肤浅设想。一是把《中国监察》办得更活。《中国监察》是全国纪检监察工作的综合指导性刊物,在立足于指导的同时,要下大力气把刊办得活起来———栏目鲜活、内容鲜活、文风鲜活、版式鲜活。二是定期组织召开一些如“《中国监察》读者作者联谊会”、“优秀发行单位、通讯员(作者)座谈会”等专题的活动,以促进刊物的宣传发行工作。三是多搞活动。如“《中国监察》十佳纪检监察贤内助”、“《中…  相似文献   

4.
学习三得     
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中国监察》是我必读的刊物之一,我认为学习《中国监察》应侧重三个方面:一、应侧重理论学习。目前还没有专门培养纪检监察干部的专门学校,纪检监察干部要想获得专业知识和经验,除靠工具书外,就得靠相关的报刊杂志了。《中国监察》正是这样一本专业性刊物,对纪检监察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性。我每次都认真阅读有关文章,以帮助自己从理论上全面认识我国廉政建设的现状、腐败产生的原因及对策,从总体上了解我们党反腐败工作的重点和部署等。二、应侧重案例分析。《中国监察》刊登的都是大案要案,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我们…  相似文献   

5.
我是一名在校的大学生,也是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监察》这本刊物已经伴随我走过了3年的时间。在尚未踏入工作岗位之前,这本刊物扩大了我的视野,丰富了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我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与同类期刊相比较,《中国监察》有着自己的特色。一是在注重理论的同时关注现实。用事实说话,更加具有说服力。二是不回避社会现实,勇于揭露腐败,振聋发聩,发人深省。三是关注基层,关注民生。譬如《群众呼声》这一栏目,就是最吸引人的一个看点。春风化雨,润我心田。能够成为《中国监察》的读者,使我获益匪浅。□春风化雨润…  相似文献   

6.
2001年11月,我被组织上调到一个乡里任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开始接触《中国监察》。起初,我以为《中国监察》只是一本严肃单调的政治理论刊物,但展卷细读,立即被她那精心开设的栏目、睿智大气的风格、经典实用的内容吸引住了,从那一天起,我便喜欢上了这本全国纪检监察系统综合  相似文献   

7.
我的建议     
一、政策信息要及时。中央纪委、监察部所发布的涉及监察工作的有关政策、制度、条例,在实践中有很强的指导性,为了使广大纪检监察干部尽快运用到工作中去,就要及时刊登。尤其是山区县市的读者,由于地处偏僻,收到杂志较晚,对于这一点愿望就更加强烈。二、文章题目要精炼。《中国监察》有些文章的题目不够简洁,大标题与副标题有时字数到50多字,题目长的简直想把文章的整个内容都表述出来,这种标题使读者对文章内容的兴趣大减,影响了《中国监察》的整体形象。因此,题目一定要精练,有特色。三、刊物要密切联系读者。因为读者是刊物生存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11年前的1992年2月,组织上让我担任镇监察干事,从此与《中国监察》结下了不解之缘,多年来,它一直是我必读并保存的首选刊物。它不仅帮我熟悉业务、进入“角色”,教我怎样做人、如何处世,还为我的拙作提供了发表空间。《中国监察》是我成长与进步的摇篮,更是我的良师与挚友!要说  相似文献   

9.
由于工作调整,我干起了纪检监察工作,上班第一天发生的一件小事,使我对《中国监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此每期必看。2002年1月21日我第一天上班,一位基层单位的负责人推门进来,问我当月的《中国监察》是否发下去了。我翻看着一摞存档的刊物,告诉他,您要的《中国监察》已经发下  相似文献   

10.
我是《中国监察》杂志的一位忠实读者,每当杂志到手,首先浏览一遍,再有重点地深读。我们坚持用《中国监察》刊登的警示教育文章,在党员干部中进行警示教育,深受同志们的欢迎,推动了我局的党风廉政建设。但美中不足的是,杂志中有时出现错别字。作为中央级的刊物,应避免出现错别字,以增强刊物的严肃性。□注意消灭错别字@王书会$河南省浚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相似文献   

11.
新的一年即将到来,各类刊物的征订工作已经开始,局长问我最想订什么,我干脆地回答:“《中国监察》。”想起与《中国监察》的结识,还有一段不愉快。那是2002年10月份的一天,县监察局的王干事打电话向我介绍《中国监察》,说她是了解当前纪检监察工作的窗口,对工作很有指导作用,并  相似文献   

12.
〔本刊讯〕《中国监察》杂志1995年度征订发行工作会议于6月21日—24日在湖北宜昌召开。中纪委常委、监察部副部长、本刊总编辑李至伦同志讲话中强调:明年对《中国监察》总的要求是,无论在编辑质量,还是在发行数量上,都要上一个新台阶。在质量方面,要一如既往地坚持正确的办刊方针,充分履行中纪委、监察部机关刊物的职责,更好地发挥宣传、教育、指导、监督的作用。同时希望各级纪检、监察机关领导同志充分认识《中国监察》在整个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以及在纪检监察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把关心、支持《中国监察》看成是我们每个纪检…  相似文献   

13.
坦率地说,最初接触《中国监察》,我是为完成任务以一种临时抱佛脚的心态去读她。但在后来的工作中,她确实让我受益匪浅。其一,鲜明的导向作用使得我们的工作思路更清晰。通过学习理论文章,及时了解大政方针,可以提高监察干部的业务修养。其二,向我们传授了丰富的工作经验,使我们的业务水平和工作效率不断得到提高。其三,典型报道振奋人,鼓舞人,教育人。特别是在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工作中,这些活教材使得教育内容更充实、更生动。《中国监察》为我打开了一扇窗,扩大了我的视野,培养了我的能力,《中国监察》是永远的导师。□为我打开了一扇窗$安…  相似文献   

14.
我是一名转业军人,1988年底通过考试到咸阳市监察局任职。起初,我对监察工作真是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正在此时,看到了《中国监察》创刊号,我如获至宝,爱不释手。15年来,它帮我完成了由监察工作的外行新兵到内行里手的转变,也一直陪伴着我,从试用干部、副科长、副县级监察员,成长为市纪委常委、秘书长。回顾自己走过的路程,我深深感到《中国监察》功不可没。我认为《中国监察》是不可多得的反腐倡廉的好刊物。《中国监察》高举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解放思想,理论联系实际,其理论文章政治…  相似文献   

15.
要不是由部队转业到纪检监察机关,当上了一名纪检监察干部,也许我至今还没有认识《中国监察》;要不是我从小就养成了一种爱看书学习的习惯和《中国监察》强大的吸引力,也许我不会喜欢上《中国监察》;要不是我在生活上、工作中有许多问题需要拜师求教,也许我不会如此“热恋”《中国监察》。人生是一本不断被自己改写的书,而《中国监察》就是一本不需要你付出多大代价却能启迪人生的好书。我的一位战友转业到一个事业单位工作,曾经因对社会上的一些腐败现象不满而有情绪,我就将《中国监察》推荐给他看。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与思考,使…  相似文献   

16.
编读往来     
学用《中国监察》一件事?吕仕军作为人民法院的一名监察干部,由于《中国监察》是全国纪检监察工作综合指导性期刊,所刊登的内容与我本职工作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所以每期的《中国监察》杂志就成为我的必读之物。每当遇到具有指导性、前瞻性、实用性、可借鉴性的好文章、好典型  相似文献   

17.
我爱你,《中国监察》,爱你是我从事纪检监察工作的导师。1997年9月,我被市委任命为中共雨湖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上任伊始,区纪委办公室杨主任给我送来了一本《中国监察》杂志。作为纪检战线的一名新兵,我如获至宝,从此与《中国监察》结下了不解之缘,也使我的工作水平不断得到提高。“军功章里有《中国监察》的一半。”这样说,我认为一点也不过分。这样说的不仅是我一个人。记得一位基层纪委书记曾感慨地对我说:“《中国监察》值得一订。如果说我们单位纪检监察工作取得了一点成绩的话,首先应该感谢《中国监察》,因为是她告诉我如何当好纪…  相似文献   

18.
作为纪检监察战线的一名老兵,自从加入这个阵营的第一天起,就与《中国监察》结下了不解之缘。13年来,我一直坚持订阅《中国监察》。当我草拟文件和审核材料需要依据时,是她给我提供;当我分析案件遇到难题时,是她给我答案;当我起草讲话、经验交流材料需要权威数据和资料时,她总是给我满足。有一件事至今使我难以忘怀。1992年夏日的一天,我看到《中国监察》征稿的启事,我心一动,何不试试?我写了一篇自己从事纪检监察工作的体会文章投给杂志社。突然有一天,同事们拿着《中国监察》向我道喜,原来我的稿子被采用了,这可是我第一次在国家级的刊物…  相似文献   

19.
1999年底,我通过公开选拔到龙山县监察局任副局长,后来又兼任县纪委宣教室主任,从此与《中国监察》结下深厚感情。每期《中国监察》来了,我首先要认真阅读《本刊特稿》的文章,重要的文章还要摘录,读后写学习心得,到目前为止,我已写了5大本约6万字的学习笔记。我很喜欢《标兵风范》、《警钟长鸣》、《工作之窗》等栏目,这些栏目的文章我是每篇必读的。总之,我认为《中国监察》办得很好,质量高、有特色,是我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良师益友。值《中国监察》15周岁之际,我祝愿她越办越好,并提几点建议供编辑们参考。1.开辟《乡镇传真》栏目,刊登…  相似文献   

20.
寄语老朋友     
?《中国监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老朋友。我与《中国监察》相识,是1988年它创刊的时候。当时,行政监察机关恢复建立不久,山东省监察厅对全省政府机关的政风政纪情况组织了一次全面调查,并由我主笔写成了一份《关于当前政风政纪情况的调查报告》。杂志社领导认为那份调查报告很有典型性和代表性,于是在《中国监察》创刊号上采用,7000余字的调查报告用小五号字密密麻麻排满了4页。从此,我与《中国监察》结下了不解之缘。每期到手,我都要把目录仔细看几遍,浏览所有文章,并从中选择一些篇目重点阅读。读过之后,便妥善保存起来,以备来日查阅。我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