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农村建设与农民的科学素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是提高农民的科学素质,这是迅速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有利于实现农业的产业化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新农村建设、农业现代化、农民增收、人居环境和生产环境治理等一系列问题都对农民科学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提高农民的科学素质,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农村落后观念和落后生产生活方式,才能确保我国的新农村建设健康稳步的前进。  相似文献   

2.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农民信息获取能力高低是影响我国现阶段农村建设的重要因素之一。大力提升农民信息获取能力,既是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和解决"三农"问题的保障,也是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提升农民信息获取能力要做到以下几点:大力提高农民信息素质;不断加快农业信息资源的网络化、正规化建设;继续发挥传统信息服务的作用;努力推动农业信息服务社会化。  相似文献   

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其落脚点是解决“三农”问题,“三农”问题的解决,首先是要解决农民增收的问题,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的有效途径就是抓好农业产业化发展,抓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过程就是培育社会主义新型农民的过程,就是农民增收的过程,就是农业经济发展的过程。有了新型农民,农民增收了,农业经济发展了,社会主义新农村也就实现了。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键在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农村建设要紧紧围绕人的问题做文章,即要严格控制农村人口数量;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大力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发挥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的,以改善人居环境为突破口,以提高农民素质和生活质量为根本,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主要内容,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协调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建设富裕、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一、农村产业培育和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增收致富,产业发展是农民增收致富的基础,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目的是让广大农民富裕起来,促进农民增收是主要措施之一。农业结构不合理、农产品不能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是导致欠发达地区农民增收难的主要原因之一。要实现农民增收,根本在于搞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7.
新论荟萃     
农村要通过深化综合改革增强发展活力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日前指出,要通过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体制保障、财力支持和动力源泉,增强农村发展的活力。一是坚持不懈地落实好中央支持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政策措施;二是坚持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济制度;三是增加  相似文献   

8.
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要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就必须培育出千千万万的“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的新型农民。  相似文献   

9.
充分发挥沼气技术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沼气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要求,同时沼气的功能决定了其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重要地位。沼气建设是农民增收的新起点,是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着力点,是农村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结合点。  相似文献   

1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新农村建设进程中,既要通过教育提高农民素质,培养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的新型农民,又要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青岛发展现代农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及解决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针对青岛农业规模化和组织化程度较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高、农业生产成本增长过快、农产品质量安全仍有隐患、农民科技文化水平较低等问题,发展青岛现代农业要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紧紧围绕农村改革这个中心,切实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优化调整农业结构,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以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质量安全和农民持续增收。  相似文献   

12.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的收入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要问题是解决农民致富问题,农民致富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目标。大方县农民增收缓慢的主要原因有:环境恶化、自然灾害影响,投入不足,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难,农业劳动者文化素质低等。要增加农民收入,必须增加农业投入,引导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走农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3.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从八个方面全面阐述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具体意见和措施,提出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要“切实维护农民的民主权利”,“妥善处理农村各种社会矛盾,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打击‘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建设平安乡村,创造农民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党中央、国务院提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当前在社会转型、基层政治体制改革、城乡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的情况下,农村和谐稳定的重要性日益凸现。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可以说“没有农村的和谐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和谐,没有农村的稳定,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要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必须为新农村建设着力营造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这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基石,也是公安机关的重要职责。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解决三农问题指明了方向。本文首先阐明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重要性,然后说明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义,最后指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着力点。  相似文献   

15.
目前农民仍然依土地为生,因土地承包制以后,随着人口逐年增加,人均土地越来越少;随着农资物价上涨,种田成本越来越高,使政府给予的惠农补贴被消耗掉。单纯依靠土地使农民长效增收十分困难。所以建设全民创业型社会是实现民主、富裕、文明新农村的重要举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任务是将农村建设成为农民安居乡土、乐不思迁的幸福家园,要实现这样一个目标,农村经济发展是基础,农民创业是关键,推动农民创业增收才是构建农民持续稳定增收长效机制的根本。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广泛而持久的历史过程,在这个历史进程中,除了国家和社会层面的“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外,要善于调动和激发农村内在一切积极因素,特别要在农村形成强大的内生动力。人力资本的引擎作用,可以说是新农村建设中最可靠的动力因素,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坚强基石。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任务,这是党中央统揽全局、着眼长远的重大决策,是一项惠及亿万农民、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举措,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在会见出席全国烟草专卖局长座谈会的全体代表时提出“要结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抓好烟叶生产基地建设,带动农民增加收入,更好地支持农业和农村建设”。云南省是全国烟叶的主产区之一。承担着全国三分之一以上的烤烟生产经营任务,为夯实烟草行业发展的基础,云南省烟草公司从落实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出发,从行业发展的大局出发。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通过认真落实国家烟草专卖局和云南省委、省政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大力推进基本烟田建设,搞好烟水配套工程建设,进一步改善烟区生产条件,为确保烟叶生产稳定持续健康发展,巩固云南烟叶优势地位,促进烟农持续增收,不断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走出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18.
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农业农村工作,要始终树立一个战略思想,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坚持一个基本方向,统筹城乡发展,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要确立一个根本之策,切实解决农村民生问题,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抓住一个关键之举,大力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1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期“三农”工作的主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江苏省射阳县地处苏北欠发达地区,是农业大县,全县有农业人口83万人,占总人口的79%。对于一个农业大县来说,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业的“二十字”要求,加快农民增收致富步伐。这是一项尤为紧迫和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20.
在新农村建设中,只有通过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持续快速增收,不断增强农民的自我发展和自我积累能力,才能从根本上筑牢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建立健全促进农民持续快速增收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