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斯大林往事     
李宗陶 《党建》2010,(6):63-63
斯大林25岁第一次结婚,妻子叶卡捷琳娜是格鲁吉亚人,这段婚姻持续了6年,直到1910年叶卡捷琳娜过早地去世。第二位妻子娜杰日达·阿利卢耶娃(纳佳)在高加索长大,她将斯大林视为英雄时才16岁,是一个理想主义的漂亮姑娘,后来她成为同时代人中为实现社会主义理想而奋发工作的典型。在女儿的记忆里,母亲“落落大方,浑身散发着香水的味道”。  相似文献   

2.
斯大林的人民群众观主要包括相信和依靠人民群众,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和文化需要,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和批评等方面。斯大林依靠人民群众把苏联建成为重工业和军事大国,领导苏联人民打败了德国法西斯,维护和实现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同时,斯大林的人民群众观与实践有某些脱节,在他领导下发生的肃反、清洗损害了某些群众的利益,出现的特权和官僚主义等挫伤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我们既要反对全盘否定斯大林的做法,又要从斯大林的人民群众观及其实践中汲取经验和教训,解决好相信谁、依靠谁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斯大林去世已近半个世纪.他统治下的苏联也已成为尘封的历史。但在俄罗斯,斯大林并未因岁月流逝而被人们遗忘,对他的评价也仍然众说纷纭。刚刚过去的2009年是斯大林诞辰130周年,在俄罗斯掀起了一股不大不小的斯大林热。而且,与以前“暴君”、“独裁者”形象相比.近来俄罗斯人对斯大林的评价更趋于正面.据说.2009年俄罗斯的一次民调曾把斯大林评为俄历史上第三大最得人心的人物.莫斯科市中心地铁站的大理石大厅里还出现了赞美斯大林的镀金文字。  相似文献   

4.
1924年 1月 21日晚上 6时 50分,列宁因脑溢血引起呼吸器官的麻痹而逝世。由于列宁逝世而留下的权力真空随之带来了激烈的党内斗争,在这场斗争中,斯大林力挫群雄而成为苏俄布尔什维克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和共产国际新的最高领袖。   斯大林本人和他的竞争对手们都是著名的布尔什维克革命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卓越活动家,斯大林脱颖而出,奠定他在苏俄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最高领袖地位,经历了三部曲。 第一部曲:击败托洛茨基   如果说,在列宁逝世以前,在与斯大林的较量中,托洛茨基还有获胜可能的话,那么,在列宁逝世以…  相似文献   

5.
王晓英 《世纪桥》2013,(8):59-60,78
斯大林模式快速有效地将苏联建设成为了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斯大林模式纳入新中国建设蓝本的伟大战略构想中,并逐步开启了新中国学习斯大林模式的大门。《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的签订以及“一五计划”实施后,毛泽东推动掀起了全面学习斯大林模式的高潮。至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提前实现和“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斯大林模式的雏形在中国开始形成。  相似文献   

6.
王晓英 《世纪桥》2013,(10):59-60,78
斯大林模式快速有效地将苏联建设成为了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斯大林模式纳入新中国建设蓝本的伟大战略构想中,并逐步开启了新中国学习斯大林模式的大门。《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的签订以及“一五计划”实施后,毛泽东推动掀起了全面学习斯大林模式的高潮。至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提前实现和“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斯大林模式的雏形在中国开始形成。  相似文献   

7.
斯大林的孙子——继承爷爷志 想要当总统 斯大林的长孙朱加什维利现年63岁,居住在格鲁吉亚首都第比利斯。他早年毕业于苏沃洛夫军校和茹科夫斯基空军学院,在军工厂当过军代表,曾任军事院校军事历史教员。  相似文献   

8.
李伟研究员认为否定斯大林和“斯大林模式”是苏联亡国的根本原因。这样的论断过于简单化。苏共垮台、苏联解体的原因错综复杂,但根本原因是不能突破旧经济政治体制的束缚,最终导致发展迟缓、国力下降、矛盾激化。还有,曾昭禹先生也认为,斯大林社会主义模式所昭示的方向和原则是永存的,如果彻底否定斯大林,必然是连马克思也一起否定掉。这一结论也太极端。只有分清斯大林、“斯大林模式”、苏联与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几者的区别与联系,理解马克思、恩格斯那个年代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设想的局限性,才能完整地了解社会主义的本质及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人民解放军胜利进军的时候,由于美国和蒋介石玩起了“和平”的花招,因此,斯大林认为中国共产党必须以和平的策略来揭穿“和平”的阴谋。从已披露的有关史料来看,斯大林的和平策略主要基于这样的认识:首先,在南京政府提出“和平”建议后,如果斯大林仍然公开支持中国共产党革命到底,那么,美国和南京国民党政府就会把战争的责任推到斯大林和中国共产党身上,他们就会打着“和平”之旗进行欺骗人民,以达到实施其阴谋的目的。为了把“球”踢过去,共产党就应该策略地对待它。同时,如果斯大林直接支持中国共产党的解放战争,美国就有…  相似文献   

10.
最近,斯大林二战时一处重要的地下室解密。该地下室位于波克洛山后风景如画的地方,离斯大林的官邸别墅不远。 地下室是1940年-1941年间修建的。整个工程是在高度保密的状态下和很短的期限内完成的。 修建地下室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证斯大林及其密友躲避炸弹、水灾乃至辐射的危险。地下室深入地下12米,墙壁厚达2米,而顶部为了预防空投炸弹,还覆盖了一层装甲钢板。一间间办公室的墙壁用桦木装修。最后一间是斯大林本人的工作间。这里现在的主人不同意把地下室建成领袖博物馆,因此,斯大林的私人物品一件也没有保存下来。 地…  相似文献   

11.
1949年12月,毛泽东出访苏联,参加庆祝斯大林70寿辰的活动·访苏期间,毛泽东那斯大林实现了两位巨人的握手,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把中苏两国的友谊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对于帝国主义企图侵略、染指新中国的野心起到了巨大的威慑作用。《毛泽东和斯大林的历史性会晤》向您展示两位伟人在外交场合的博大胸怀和远见卓识,披露了一些国际关系方面的鲜为人知的情节。  相似文献   

12.
关于斯大林在解放战争后期是否劝阻中国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的问题,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论;对1994年公布的斯大林和毛泽东在1949年1月间往来的电报,学术界也有不同的解读。通过对"划江而治"的源起以及斯大林和毛泽东之间往来电报的分析,可以认为斯大林没有明确劝阻人民解放军渡江,但这并不表明斯大林没有使国共双方"划江而治"的想法。苏联战略安全利益第一位和苏美关系的大局始终决定着斯大林此时的复杂心态,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着斯大林双重的对华政策和复杂意图。这是毛泽东多次抱怨说斯大林"阻止我们过长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当代中国文学巨匠、斯大林文学奖的唯一获得者丁玲,离开我们已经近10年了,可她生前用过的那根方竹拐杖,至今仍被她的丈夫陈明作为稀世之宝珍藏着。 提起这根方竹拐杖,不禁又唤起了人们对丁老  相似文献   

14.
赫鲁晓夫是原苏共中央第一书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赫鲁晓夫这个名字,在中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他上台后,曾扒过斯大林的墓,批判过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还让成千上万的无辜者离开斯大林集中营,并给予平反昭雪。对中国,他曾撕毁合约,下令撤走援华专家……1964年,他被他的部下赶下台。下面介绍的是他下台前两天发生的事。  相似文献   

15.
抗日战争爆发后,对如何在有利于苏联的前提下贯彻中国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苏共领导人斯大林一直有着种种担忧。1937年11月,王明被斯大林和共产国际派回中国。这位“钦差大臣”自恃有强硬的国际背景,根本不把中共中央和毛泽东放在眼里,在主持长江局工作期间,王明目空一切,屡屡违反组织原则,擅自发号施令,公然与中共中央分庭抗礼。  相似文献   

16.
1927年4月26日,斯大林收到一封标有“绝密 亲启急件”的文件。这是皮亚特尼茨基写给斯大林的一封信。信中写到:致斯大林同志: 以下是邵力子同志发自海参崴的电报副本: “致彼得罗夫①:上海使我很担忧,我不能充当反革命的武器,我请教如何作斗争。现寄回斯大林的照片。候复。邵力子。 4月 23日。” 请告知是否需要给他答复,给他作怎样的答复。 皮亚特尼茨基 绝密文件中提及的“现寄回斯大林的照片”一事,系邵力子离开莫斯科回国之前,斯大林委托邵力子将自己的一张签名照片带给蒋介石。一星期后,在上海发生了震惊中外的四…  相似文献   

17.
一、“歌中之歌”的由来和涵义1848年问世的《共产党宣言》,开辟了世界工人运动、社会主义运动和共产主义运动的新时代。历来众多名家对这本作为历史丰碑的马克思主义经典名著都作出了很多精彩的高度评价。斯大林曾经一语破的,热情赞颂此书是“马克思主义的歌中之歌”。这一名言警句出自何处?在已出版的《斯大林全集》、《斯大林文选》等著作中均未查到。我《早见到此话是在苏联国家出版局1948年出版的《<共产党宣言>一百年》一书。显然这是出自尚未公布的斯大林文稿。后来,苏、中等国学者引文大概均源于此。斯大林在这里所用的“江中…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与斯大林的会晤邱静1949年新中国诞生后不久,即是年12月6日,毛泽东登上专列,开始对苏联进行正式友好访问。这是一次历史性的访问,也是毛泽东和斯大林两位历史巨人唯一的一次会晤。毛泽东这次访苏的目的,主要是同斯大林就有关中苏两国重大的政治、经济问...  相似文献   

19.
《党史文苑》2014,(3):16-16
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虽然当上苏共中央总书记,但他的地位还不巩固。为此,他采取了两大举世震惊的行动:首先,1956年2月,他在苏共二十大上大反斯大林,借以动摇斯大林留下来的政治遗产,树立自己的权威。结果事与愿违,却引发了波兰、匈牙利事件,使大批原本拥护苏联的世界和平人士大为不满,这自然影响了苏联在社会主义阵营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领导地位。  相似文献   

20.
1952年8至9月斯大林与周恩来会谈经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2年8至9月,周恩来访问莫斯科期间,斯大林同他曾举行会谈。会谈速记录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这是继毛泽东来访后,斯大林生前策二次,也是最后一次在莫斯科会见中共中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层代表。8月20日,周恩来与斯大林举行第一次会谈。下面援引会谈速记录。“斯大林:我们也应当感谢中国人民在进行正义的斗争。中国方面的巨大援助还在于中国向我们提供了橡胶。所以我们要感谢中国。周恩来:很遗憾,中国对苏联的援助是不够的。斯大林:你们取得政权晚了,晚了30多年。周恩来请求允许他谈一谈中国代表团来访的目的。他说毛泽东的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