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伟大的胜利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在中国共产党主张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全国各族人民包括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共同进行的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东方主战场。中华民族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和民族牺牲。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点,为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新中国奠定了重要基础,也对世界各国人民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争取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晓燕 《党史文苑》2005,(1):22-23
60前年的8月15日,随着日本天皇裕仁宣布接受波茨坦宣言,正式向盟国投降,中国人民坚持八年的抗日战争也以中国人民的全面胜利而宣告结束。这是100多年来中国人民在反对外国侵略者的斗争中第一次赢得完全胜利的战争。为了这场胜利,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抗战八年,中国军队、平民伤亡2100万人,因战祸受折磨而死者也在1000万人以上,总计伤亡数达3000多万人;财产损失和战争消耗按当时的物价计算超过1000亿美元。这是一场令中国人民永远不能忘却的战争。为此,我们特开辟本专栏,以图话形式逐月介绍发生在抗战史上的若干大事。一为以志纪念,二为与广大读者共勉:勿忘国耻,兴我中华!  相似文献   

3.
也谈抗日战争领导权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宝军 《世纪桥》2002,(1):10-12
抗日战争,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捍卫了祖国的独立、统一和领土的完整,提高了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各民族之林的崇高地位,它对于推动全世界被压迫、被奴役的民族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  相似文献   

4.
黄崖洞情思     
渠柳 《党史文汇》2008,(5):53-54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中华民族同仇敌忾,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从陕北渡过黄河,挥师深入山西敌后,发动广大人民群众,依靠着小米加步枪,依靠着灵活自如的游击战,依托着巍峨绵延的太行山、  相似文献   

5.
1945年,伟大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转折点。在波澜壮阔的抗日战争期间,重庆毅然担负起了中国战时首都、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远东指挥中心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治舞台的历史重任,为赢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杰出贡献。值此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本刊开启新栏“抗战风云”,以反映中华民族暨重庆人民在那场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建立的伟大功勋。“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相似文献   

6.
汤胜利 《世纪桥》2005,(4):76-80
1945年8月15日,穷途末路的日本帝国主义,终于公开宣布无条件投降。日本的投降.是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各国人民在反对日本法西斯的斗争中.所起的作用是不一样的。由于日本的无条件投降是美国在日本的广岛.长崎上空投掷了两颗威力巨大的原子弹和苏联在中国东北出兵百万,一举歼灭了日本关东军之后发生的.于是.就有人强调.在日本投降的问题上.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美国的原子弹与苏联的出兵,而不是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这种看法是很不公正的。谁都知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质的飞跃乃是一定量长期积累的必然结果。从1868年明治维新起就决心侵略中国称霸世界  相似文献   

7.
《新长征》2014,(9):F0003-F0003
1931年至1945年,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时期,东北抗日联军在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顽强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反对伪满洲国统治,独立坚持14年游击战争,写下了中华民族坚决反抗外敌入侵史的伟大一页。  相似文献   

8.
张蕊 《湘潮》2013,(8):4-5
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洗雪了中国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为中国的独立和解放奠定了基础,尽管它已经过去六十多年,人们对它的研究却始终没有间断,但是,作为一场民族战争,对于它的研究角度却不够充分,本文着力从抗战主体的角度来研究这场战争,包括共产党的抗战,国民党的抗战和中间势力的抗战,希望以此丰富抗战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每年的7月7日,都是纪念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时刻,我们重谈抗战精神具有重大意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1945年9月2日彻底胜利,粉碎日本等法西斯国家企图殖民奴役中国的阴谋,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捍卫了民族独立、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的完全胜利,是中华民族由灭亡走向振兴的历史转折点。在抗战进程中,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它不仅包含不甘做亡国奴的精神、众志成城团结御侮的精神,而且还包含打持久战的精神。伟大的抗战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宏伟事业并为之不懈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0.
霞飞 《湘潮》2006,(1):4-9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大陆开展的第一次大规模镇压反革命运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针对反对人民政权的敌人而打的一场特殊的大仗,毛泽东是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打这场特殊的大仗的最高指挥官。这场大仗的胜利,使新中国人民政权得以巩固。  相似文献   

11.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国共产党是引导全民族抗战走向胜利的一面旗帜,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也是中国革命史、中国共产党史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广东地方组织领导华南敌后抗战具有鲜明的特色,总结和研究广东党组织对抗战胜利的...  相似文献   

12.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是20世纪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对于中华民族发展和世界文明进步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对世界各国人民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王晓兵 《世纪桥》2009,(20):37-42
胡锦涛主席在2005年9月3日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八路军、新四军、华南游击队、东北抗日联军和其他人民抗日武装力量奋勇作战。”“敌后战场钳制和歼灭日军大量兵力,歼灭大部分伪军,逐渐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主战场。”既然如此,由于东北战场是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正>二十世纪风云变幻,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世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的东北抗日联军武装抗日,揭开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序幕。东北抗日联军的斗争,得到了全中国人民  相似文献   

15.
潘泽庆 《党史博览》2008,(12):19-22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先后组建了第一至第五纵队。尽管它们存在的时间长短不一,战斗地区有别,在对日作战中所取得的战绩不同,但它们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抗日武装,都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6.
1840—1842年,英国悍然发动了侵略中国的第一次鸦片战争。这次战争也是近代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反侵略战争。在这次战争中,许多爱国官兵不畏强敌,英勇抗击,血洒疆场。为国捐躯。其中史称“定海三总兵”中的郑国鸿就是在保卫定海的战役中阵亡的。  相似文献   

17.
姚德岐 《世纪桥》2005,(8):14-17
60年前取得辉煌胜利的抗日战争,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它打破了近代中国在抵抗外国侵略作战中屡战屡败的纪录,洗雪了19世纪40年代以来的民族耻辱。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中国在国际关系上,自古就讲求道义,主张“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新中国成立后,在外交上提出和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主张世界各国各民族平等互利,这便自然使我们站在反对一切压迫的立场上,将援助亚非拉人民作为自己的国际责任、国际义务。同时,中国在遭受殖民者压迫上,与亚非拉地区有着相似的经历,屈辱的经历使中国人民与广大殖民地人民感同身受。另一方面,积极反对殖民主义是新中国生存和获得较好国际环境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9.
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0日下午就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回顾和思考进行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深入开展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研究,必须坚持正确历史观、加强规划和力量整合、加强史料收集和整理、加强舆论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20.
论抗日战争时期的爱国主义及在新时期的继承和发扬万建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的胜利,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大力弘扬这种精神,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是对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