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诚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而诚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诚信即诚实信用,它既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也是人类文明的共同财富和普遍价值。试想无论是一个国家或每一个人,如果既不诚实又不讲信用,国家将无宁日,个人将无存身之地,其它道德要求将无从谈起。一、诚信是我们中华民族优良的道德传统。自古以来,诚信就被人们视为“进德修身之本”、“立人之道”和“立政之本”,是中华民族的基本道德规范之一。纵观我国…  相似文献   

2.
会计信息是国家宏观经济管理部门、企业经济管理部门以及其它方面进行决策的依据。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保证。会计信息穿插于整个市场经济各个环节,而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所以一个企业的会计信息是否真实,直接关系到其它各个环节正常运行。会计信息是否真实,这就要涉及到会计诚信了。所谓会计诚信,是指会计人按照一定流程将企业的会计信息,真实、全面、传达到相关机构和人员,所谓“会计人”,他必须是一个自然人,而“一定流程”必须是企业正常运行环境下而建立起来的。所以会计诚信,从根本上说,它是企…  相似文献   

3.
一、诚实信用的涵义。从词源上考察,根据国内学者的研究,在我国古代书籍中,很早就出现了“诚信”一词。《商君书·靳令》中把“诚信”与“礼乐、诗书、修善、孝悌、贞廉、仁义、非兵、羞战”并称为“六虱”。而《新唐书·刑法志》载,唐太宗于贞观六年,“亲录囚徒,闵死罪者三百九十人,纵之王家,欺以明年秋即刑。及期,囚皆谐朝堂,无后者。太宗嘉其诚信,悉原之”。这两处所称的“诚信”都是指人际关系中的诚实不欺。在《后汉书、马援传》中则记载:“开心见诚,无所隐伏”。也是指在人际交往中的真心实意,心诚相待。所谓诚实信用,其本意是自觉按…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诚信状况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旭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5,7(6):176-176,180
诚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是个体道德的基石。大学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体,他们诚信与否直接关系到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宏伟大业的成败。本文拟在阐释中国古代典籍的“诚、信”基础上,对“诚信”概念进行深入的解读,并对现有大学生诚信的多视角的研究作以述评。  相似文献   

5.
所谓正气,通常是指光明正大的作风或风气。“正气”具有时代性,既要发扬中华民族崇尚正气的传统,又要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当前,共产党员带头弘扬正气,就是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践行“八种良好风气”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做弘扬正气的模范。  相似文献   

6.
当前,诚信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发展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面对现实生活存在的诚信缺失现象,全社会都在急切呼唤增强诚信。然而,在社会诚信体系中,政府诚信是核心,起着基础性、决定性、导向性作用。因此,政府诚信极为重要。一、政府诚信的涵义及重要性所谓诚信,即诚实守信。诚实是指一个人的内在品质,具有这样品质的人,会表现出诸多相关联的行为及态度。例如,诚实的人总是言行一致,也能做到“言必行、行必果”,而且还勇于承担责任,对自己的过错不躲避、不推委。守信主要是对他人或社会而言的,即遵守社会通行的规则,不破坏与他人的约定。…  相似文献   

7.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和光辉灿烂的文化中,蕴涵着丰富的“明礼诚信”的思想精华,本文以我国传统的文化为背景,结合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分析了“明礼诚信”的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8.
于朝霞 《理论前沿》2009,(3):F0002-F0002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改革开放30年,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社会诚信状况却不容乐观。近年来,从西安宝马彩票案到“汉芯”作假事件.从“冠生园”事件到“红心鸭蛋”事件,从“华南虎照片事件”到“三鹿”奶粉事件……,  相似文献   

9.
对大学生诚信道德的现状分析及应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诚信”是儒家伦理的重要规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的道德传统和文明成果,成为人们处理相互之间关系的基本道德规范,也是当今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行为规范。“诚信”作为一种道德要求,是做人的立身之本,是一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大学生作为具有较高文化  相似文献   

10.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礼记·檀弓上》中“必诚必信,勿之有悔”、《韩非子》中“小信诚则大信立”、《新唐书》中“人之所助在信.信之所本在诚”、宋晁说之“不信不立。不诚不行”等等,都是教诲诚信的名言。在市场经济社会中,在内外交往日益频繁的今天,诚信对人而言.就如品牌和质量对于商品。诚信如道德领域里的一座山峰。登顶临风的有德之人。方能以开阔的胸怀极目远方:讲诚信的人。令人敬仰。  相似文献   

11.
崇尚诚信友爱,追求社会和谐,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光荣传统,是维护和加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精神支柱,也是中国被世人誉为“礼义之邦”的重要原因。重视社会诚信友爱建设,并把它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加强诚信友爱社会建设.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关键必须抓好提高党政领导者自身诚信度的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2.
“诚信”是中华民族重要的道德规范,其基本内涵与当代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相一致。在市场经济中,诚信是经营主体谋取正当利益的可靠的道德资源,是市场竞争的道德力量和市场和谐的道德基础。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加强诚信建设,通过健全法制、加强道德教育、党和政府的政策性引导,以及建立个人信用档案等途径推动诚信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高职院校大学生诚信障碍及排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大学生应该具备的道德品质。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人们忽视信誉,对大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造成一定的冲击。在高校德育教育中,必须以诚信教育为重点,帮助大学生加强道德修养,使之牢固树立“诚信者荣,失信者耻”的诚信是非观,使学生懂得,争做诚信青年、成就道德公民也是时代赋予大学生的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14.
诚信思想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先秦儒家儒学思想中得到了深刻的阐发。先秦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等人都从自身儒家伦理观念出发,对诚信思想进行了或隐或显的表述。通过对其诚信思想的梳理与剖析,可以清晰地看到诚信理念由“信”到“诚”,再到“诚”与“信”一体化表述的发展历程,在内容上则表现为个人修养、人伦关系和政治层面等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深入与展开。  相似文献   

15.
会计诚信是市场经济的要求,潘序伦先生指出“立信,乃会计之本。没有信用,也就没有会计。”把信用作为会计工作的生命线,诚信不仅是一种责任,更与重大利益相关。对会计行业而言,诚信既是财富,又是财源,还是财力。诚信是财富,是指它有助于会计业务的开拓,市场的占有;诚信是财源,是指它不仅可以使客户增多,扩大实力,而且可以使同行合作者增多,在合作中取得利润;诚信是财力,是指诚信品牌是一种极大的无形资产。诚信一旦缺失,就意味着失去了走向市场化与国际化的通行证。一、产生会计诚信危机的原因1·会计信息监督机制不健全会计信息的监督分内…  相似文献   

16.
俗话说:“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国”。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时下,随着社会大转型时期各种机制的不完善、市场经济加速发展带来的急功近利心理以及历史的原因,社会上出现了形形色色的"失信"现象。诚信,是一个遍及全社会的课题,对大学生更是有着不一般的意义。"诚信问题"何去何从应引起中国大学生的深思。  相似文献   

17.
构建和谐社会:中国进入公共政策新时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最新的执政理念和崇高的治国理想,当然也是当代中国政府管理的最高价值取向和行政宗旨,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发展目标,它将从诸多方面对政府管理提出新的要求,其中包括政府的公共政策。所谓公共政策,主要是指政府对公共事务进行管理与服务所制定的规则和措施,本质上是对公共利益进行权威性的公平公正的分配。所谓和谐社会,是指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的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和特征集中表现为“民主法治、公平公正、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显然,和谐社会的纲领既对公共政策提出…  相似文献   

18.
诚信越来越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热点问题。所谓的格雷欣现象本是指劣币驱良币的一种货币流通现象。本文用以喻指信用缺失现象及其形成的原因,并就此现象进行了经济分析,为构筑诚信社会贡献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19.
传统诚信是与宗法等级、血缘亲情、“家国一体”和“家国同构”的传统社会结构相联系的,其基本内涵是指诚实无妄,恪守信用。由于传统诚信作用于自给自足的农业社会,在这种社会结构中,人们在血缘和地缘狭小的熟人范围之内进行交往。因而,传统诚信是建立在人格自律和血缘亲情的基础之上,主要依靠道德主体内心之诚和情感来维系。故道义性、人格性和情感性是传统诚信所具有的主要特质。在现代社会,传统诚信赖以生存、发展的空间和文化基础被打破后,传统的德性诚信在现代社会的失灵是在所难免的,这就要求我们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赋予传统诚信思想新的内涵和特质。  相似文献   

20.
“明礼诚信”,是《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规定的我国全体公民应遵循的基本规范之一。它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同时又赋予了新时代的新内容和新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