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玉德 《瞭望》1999,(29)
李登辉又在玩火。最近,李登辉在接受一家德国电台专访时公然露骨地表示,台湾当局已将两岸关系定位在“国家与国家,至少是特殊的国与国的关系”。至此,李登辉彻底撕下了最后的伪装,将他分裂中国的“台独”真面自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这再一次充分证明,他是台湾岛内“台独”分裂势力的总代表。李登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相信海内外关心两岸关系发展的人士并不陌生。这位台湾当局目前的头号当权人物,人们对他上台以来的统独倾向一直质疑不断,虽然他也没少费口舌辩解自己不是搞“台独”,但却无法取信于天下人:因为每当他屡屡挑风波、搞…  相似文献   

2.
今年7月9日,李登辉在接受“德国之声”记者采访时,公然向世人宣称台湾当局已将两岸关系定位在“国家与国家,至少是特殊的国与国的关系”。李登辉的“两国论”一抛出,立即受到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强烈反对和严厉谴责,国际社会也普遍重申坚持“一个中国”政策的立场。但是,李登辉并未有所收敛。8月10日,他在谈到“两国论”引起国际社会哗然时,竟称“愈闹愈大,愈闹愈好”。在8月28日至29日国民党第15全会第2次会议上,李登辉执意将“两国论”写入国民党的文件,作为国民党对大陆政策的指导方针。看来,李登辉是铁了心要否定…  相似文献   

3.
王升 《瞭望》1995,(26)
李登辉大搞“务实外交”意欲何为王升台湾当局最高领导人李登辉不管以什么名义、什么方式到美国访问,都是一种赤裸裸地制造“两个中国”的行为,而且标志着台湾当局以“台湾问题国际化”为目的的“务实外交”活动已经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以金钱交易的“务实外交”进...  相似文献   

4.
安华 《瞭望》2001,(38)
李登辉在9月7日接受日本《读卖新闻》驻台记者采访时公开提出,期待“台湾团结联盟”能成为台湾政党改组的重要诱因,并通过12月份的“立委”选举,推动与执政的民进党等本土势力“统合”,形成台湾当局的“安定执政党”。各方信息表明,在李登辉主导下刻意标榜所谓“本土化”的“台湾团结联盟”(简称“台联”),具有明显的三大特征。强烈的“李登辉企图” 李登辉在台上12年,着力形成旨在终结“国民党外来政权”,带领台湾“走出中国”,建立所谓台澎金马“生命共同体”的“李登辉路线”。但李登辉下台1年多来,他原来所  相似文献   

5.
秦华 《瞭望》1999,(31)
李登辉公然抛出“两国论”后,两岸关系形势发生急剧变化。以李登辉为代表的分裂势力一时兴高采烈,但很快就遭到了一切维护祖国统一人士的迎头痛击。分裂不得人心,又一次被证明是颠扑不破的真理。蓄谋己久精心策划7月9日,李登辉接受“德国之声”电台专访。在谈到两岸关系时称,台湾“自1991年‘修宪’以来,已将两岸关系定位在国家与国家,至少是特殊的国与国关系”。这是李登辉继抛出妄图肢解中国的“七块论”后,干脆撕去伪装,公开、明确的将两岸关系定位为‘国与国关系”的分裂活动。李登辉提出“两国论”是一次蓄谋已久、精心策划的…  相似文献   

6.
《瞭望》1995,(23)
北京学者评台湾当局关于两岸关系的讲话编者按:4月8日,李登辉先生在台湾“国统会”上对江泽民总书记的除夕对台讲话作了正式回应,提出了六点意见。其主要内容和实质如何?本刊特邀北京四位研究台湾问题的资深学者,就李登辉先生的这一讲话发表笔谈。应及早就结束两岸...  相似文献   

7.
为何要同“台独”狼狈为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森喜朗政府不顾中国方面的多 次交涉和反对,公然为被国际社 会称做“麻烦制造者”的李登辉发放了入境签证。4月22日傍晚,李登辉得意忘形地乘机抵达大阪机场,在日本进行不可告人的活动。这一严重事态是日方与台独势力相互勾结、狼狈为奸的结果。 围绕李登辉这次到日本活动的问题,最近森喜朗、李登辉和台湾当局一唱一合,遥相呼应,演出了一幕李登辉赴日名曰“就医治病”、实则制造麻烦的丑剧。 李登辉在要求去日本而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装出一副摇尾乞怜的样子,着力渲染他的心脏病如何严重,强调只有日本医生能治,台湾医生无能…  相似文献   

8.
华青 《瞭望》2001,(17)
今年以来,台湾当局、民进党、岛内外“台独”分子接连做出一系列动作,蓄意制造分裂引起世人关注。提出“统合论”曲线拒“统”抗“合”新年伊始,台湾当局领导人“元旦讲话”提出所谓处理两岸关系的“统合论”,并排列了一大堆似是而非的说法,一时引起众说纷纭。3月19日,台湾当局领导人向参加所谓“世界台湾人大会”的一群“台独菁英”真情表白:“统合只是过程”,是要“寻求统独间的共识”,“不要一看到‘统’、一看到‘合’,就以为要被统被合”;要明白“同一字、同一问题,我们可以做有利自己的解释”;李登辉前年发表“特殊国与…  相似文献   

9.
远洋 《瞭望》1995,(39)
推行“务实外交”是李登辉为首的台湾当局推进“分裂分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剖析“务实外交”的来龙去脉,揭露其危害性和欺骗性就成为我们同李登辉的分裂祖国图谋的一场严肃斗争.从“弹性外交”到“务实外交”“务实外交”的形成和发展同国际形势的演变和台湾岛内政治局势的变化密切相关.1971年9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2758号决议,把台湾当局的“代表”从联合国组织中驱逐出去,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中的合法席位.从此,台湾当局失去了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资格.1979年1月中国同美国建立外交关系,美国  相似文献   

10.
胡为真  王丰 《各界》2010,(7):10-12
台湾最近几个月频频做出人事调整,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任命胡为真担任台湾“国安会”秘书长,接替春节前宣布辞职的前秘书长苏起。这是2010年年初台湾比较令人瞩目的一个政坛动态。  相似文献   

11.
王玉 《瞭望》1995,(33)
“封杀”一词,是以李登辉为代表的台湾当局提出的.李登辉等人近年来四处奔走,搞什么“务实外交”,企图在国际上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他们的图谋理所当然地受到祖国政府的谴责和制止.受到痛击后,他们就把中国政府维护一个中国原则的立场污蔑成是对台湾“国际生存空间”的“封杀”.  相似文献   

12.
《瞭望》1999,(29)
李登辉7月9日借一家德国媒体的采访,公开抛出了所谓两岸是“国与国关系”的分裂谬论,再一次激起海内外中国人的公愤和同声谴责。李登辉的分裂言行彻底暴露了他蓄意将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的真面目,必将受到中华民族和历史的唾弃。此时此刻,人们十分关注:李登辉意欲何为?李登辉的分裂言行将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与后果?李登辉的“两国论”出笼后,台湾当局的一些人士四出解说,为李登辉谬论添加注脚。他们赤裸裸地称:李登辉此说的短期目标是要对付预定于今秋进行的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汪道涵的访台;长远目标则是要使面向21世纪的两岸关系…  相似文献   

13.
《瞭望》1994,(39)
日前,亚奥理事会主席发表声明:除了东道国的政界人士外,不邀请任何政界人士参加广岛亚运会.外电当即指出,这个声明实际上取消了此前对台湾李登辉的邀请.至此,台湾当局精心策划企图让李登辉“挤”进广岛亚运会的阴谋宣告破产了.“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这是中国人形容某些蠢人的一句俗话.纵观台湾当局几个月来的所作所为,我们看到的不正是这样的情形吗?  相似文献   

14.
李登辉迫于国民党内外民众的 巨大压力,不得不于3月24 日上午黯然辞去已任职12年的国民党主席职务。与之同时辞职的,还有国民党中央秘书长黄昆辉等高级党务主管。李登辉自己种下的苦果 李登辉自己怎么也不会想到,他会有今天的下场。回想主政台湾期间,呼风唤雨,何等威风,党政军警特大权,一人独揽,民主其表,独裁其里,耍尽权谋,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多少人遭受打击和排斥。如今呢,虽然恋栈难舍,但毕竟是“无可奈何花落去”。 李登辉主政台湾,利用手中的权力,大力培植“台独”势力。把“台独”写入党纲的民进党,就是李登辉…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台湾社会治安日益恶化,刑事大案层出不穷。李登辉在去年5月就职演说中声称要在半年内改善治安状况,而且年底台湾当局还特别针对治安问题召开了“全国治安会议”,将1997年定为“治安改善年”。自晓燕命案震惊台湾对于台湾当局的铿铿誓言,台湾民众在拭目以待。可是言犹在耳,4月,便发生了桃园县中学生蔡  相似文献   

16.
夏农 《侨园》2005,(1):30-31
从李登辉到陈水扁,从“务实外交”到“过境外交”、“度假外交”,台湾当局的招牌换了不少,内里其实都是一样,那就是“金钱外交”。这些年围绕着“金钱外交”,台湾当局导演了一幕幕怪剧,其“怪”之程度在世界邦交史上恐怕也是绝无仅有,而其目的就是为了所谓“拓展国际生存空间”,在国际社会兜售“一中一台”和“台湾独立”。  相似文献   

17.
近期陈水扁抛出的所谓“一边一国”论,引起海内外中国人的警惕,其言其行不能不让人联想到李登辉当年提出的“两国论”。更加巧合的是,陈水扁最近又重弹李登辉在台上推行“戒急用忍”时执行的“南向政策”老调,意欲阻止台商到祖国大陆投资热潮的进一步发展。 从李登辉到陈水扁,台湾当局都在极力推动台湾企业向南发展,但台湾媒体失望地指出,“南向政策”推动近十年,许多南行的台商却每况愈下,铩羽而归者不在少数。 与“南向”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台商投资祖国大陆虽然要遭遇“戒急用忍”和“三不通”的拦路虎,但台商依然络绎不绝,“西进”之路人潮汹涌。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今,台商掀起一波波到祖国大陆投资的热潮,从早期的中小传统企业到今日的高科技大厂,数以万计的台资企业已遍布大江南北,并正在从战术性投资转向战略性布局。  相似文献   

18.
一向热衷抛头露面、发表政见的李登辉,却在岛内一系列纪念抗战胜利50周年的活动中,“淡得出奇”.人们既没有听到他发表什么讲话,也没有看到他出席相关的纪念活动.台湾报界曾有人质疑:纪念“七·七”事变,纪念“八·一五”抗战胜利,怎么听不到李登辉的声音?台湾当局有人曾为李登辉不参加“七·七”纪念活动的事辩解说,“七·七”只是战争开打,李登辉出来表态意义不大.此言一出,令一切海内外爱国人士震惊.因为任何一个有民族气节的中国人都不会忘记,“七·七”卢沟桥事  相似文献   

19.
越东 《瞭望》1996,(40)
台湾当局的所谓“大陆政策”心迹可以用李登辉的一句话予以概括,即“我们要了解中共最怕的是哪一套,就把这一套作为我们本身的策略”。纵观台湾当局制定的大陆政策可以明显看出,凡是我们主张的、提倡的,他们就反对,即使没有反对的理由也要谨慎对待;凡是我们反对的,台湾当局都要大力推动。他们称之为,以小事大,必须以谋事之。否则,就会落入圈套或会被吞并  相似文献   

20.
张鑫 《学理论》2015,(7):69-70
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在美国国家安全决策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每有重大危机时,总统通常都会通过召开国安会会议研究对策。一方面,国安会确实有其体制上的优势,但另一方面,解决问题的关键还是在人,人是确保国安会能发挥重要作用的决定性因素。除总统外,国务卿和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是国安会中最重要的两大人物,可谓总统的"左膀右臂",总统对两人态度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对国安会的正常运作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