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今年6月29日下午,“让党旗在律师事务所飘扬”——党员律师纪念“七一”座谈会在浦东举行,党员律师代表韩乔文向全区600多名党员律师发山倡议,存全市法律服务业行风建设中,带头树立敬业为民,诚实守信、热心公益、奉献社会的良好形象。与会的党员律师们带头签署了《党员律师法律服务承诺书》。  相似文献   

2.
30岁以下的党员占87%,平均年龄27岁,这是一个年轻的党支部;成立于1998年,定位金融法律和公司法律业务,被《亚洲法律杂志》评为“亚洲发展最快的30家律师事务所”之一,这是一家快速成长中的年轻律所;可俯看陆家嘴绿地,位于陆家嘴金融贸易区,这是一片充满活力的发展热土……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扎兰屯市民政局三方面开展法治民政建设。一是实行建设法治民政第一责任人制度。作为依法行政工作第一责任人,民政局领导要带头学法、守法、用法。二是深人开展“学法用法”活动。针对民政广大干部职工开展法律宣传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4.
在浙江,法治的阳光正洒向每一寸土地。各地推进法律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在全社会逐步形成了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浓厚氛丽。  相似文献   

5.
鲁德喜 《政策》2002,(3):10-11
在全体公民中开展法律宣传教育,“把法律交给亿万人民”,是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一项伟大尝试。从1986年至2000年,按照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的总体部署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我省已经顺利实施了三个五年普法规划。三个五年普法规划的实施,使全省人民接受了一次广泛的法制教育,法律知识在全省得到了空前的传播与普及。全省各级领导干部学法用法蔚然成风,依法决策、依法管理和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高;全民学法、用法活动广泛开展,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律观念不断增强;法制教育和法制实践相结合,依法治理工作全面推进;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法制化。法制宣传教育在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市场经济发展、推进依法治省进程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相似文献   

6.
二00四年九月十九日,中共中央通过了《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将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作为党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建工作的首要任务。提高执政能力的关键是依法执政,依法执政的基础是党员领导干部应当具备一定的法律素养。党员领导干部的法律素养不同于法律工作者和大众的法律素养,它更注重法治意识、法治实践、法律知识和法制宣传等要素。  相似文献   

7.
法律宣传     
《中国妇运》2008,(6):46-47
江苏省宿迁市全面推进“法律六进”活动。送法进单位。组织人员深入有关单位进行普法专题调研;了解相关单位的法律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律服务。送法进乡村。由司法行政部门牵头,会同妇联、公安局、检察院、法院、共青团等部门,共同组成送法小组,围绕“民主法治示范乡(镇)”、“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目标,开展经常性送法下乡活动,并就乡村两级干部在新形势下如何学法用法、依法行政及如何做好依法调解矛盾纠纷,避免引发群众上访等问题进行讲解。  相似文献   

8.
蒋元文 《人大研究》2009,(11):42-44
胡锦涛总书记在2009年的全国“两会”党员负责人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2009年是实现到2010年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关键一年。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推进,各项事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对立法工作提出了不少新课题新要求,立法任务依然繁重。地方性法规作为国家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证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在地方的贯彻实施,保障和促进地方的大开放大发展,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民众对法律的认知是从法盲——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过程。然而,“法律”这一生硬的文字,怎样成为民众(上至高官,下至百姓)的行为尺度,不仅是政府的责任,也应是民众的自觉行动。为此,本刊《连载》栏目为读者推荐由宣炀编著的新书《每天学点法律常识》。此书最大的优势是它的应用性,作者将枯燥生硬的法律条文组织成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法案,让您阅读后觉得有法可循.有法可助。  相似文献   

10.
“‘世界在你眼前,我们在你身边’是本次世博会志愿者的服务口号,也是我对自身的工作要求,作为一名律师党员,我希望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世博会的每一位志愿者提供最全面的法律保障,为上海世博会的依法、平安举办竖起最专业的法律后盾,更为全世界的来访游客呈现一个‘成功、精彩、难忘’的世界博览会。”日前,在静安区法律服务行业微型党课实例评选活动现场,  相似文献   

11.
法律信仰是指人们对法律极其信服和崇敬,并自觉地将法律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司法公开对培养公民的法律信仰有重要的作用,其最直接的作用在于让群众知法,最重要的作用在于让群众信法,最终追求目标在于群众自觉守法和用法,也即形成法律信仰。  相似文献   

12.
法律观念是某一时期人们对法律的认知、态度以及理念。宋代人的法律观念无论从普通百姓还是士大夫甚至到最高统治者都与以往不同,人们知法、讲法、用法,造就了宋代别样的法制,达到中国历史上法制的顶峰。就此现象,宋代商品经济发展是根本原因,国家政策的适时调整也起到重要作用,此外统治者重视、民众思想观念转变也是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法律信仰是指人们对法律极其信服和崇敬,并自觉地将法律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司法公开对培养公民的法律信仰有重要的作用,其最直接的作用在于让群众知法,最重要的作用在于让群众信法,最终追求目标在于群众自觉守法和用法,也即形成法律信仰.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法治社会建设的深入,法律解释制度日益受到更广泛的关注,我国的法律解释制度也逐步体系化、正规化。法律解释连接着立法和用法,对于我国的法治社会建设具有重大意义。通过分析我国法律解释制度实践的现状和不足,找寻问题产生的根源,突破理论局限,寻求解决的方法,促进我国法律解释体制的日益完善,从而更好地利用法律解释制度,为法制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5.
声音     
《中国民政》2015,(3):6
<正>领导干部要牢记法律红线不可逾越、法律底线不可触碰,带头遵守法律、执行法律,带头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谋划工作要运用法治思维,处理问题要运用法治方式,说话做事要先考虑一下是不是合法。——2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全面依法治国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领导干部要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一方面要增加老百姓的物质财富,另一方面还要增加他们的  相似文献   

16.
2月8日,韩正同志参加市政府法制办党支部组织生活,与党员同志一起座谈如何围绕重点,为新一轮城市建设和发展提供法律服务。  相似文献   

17.
法律的运行和实践,都是由专门人员——法律职业家进行的,这些操作和实施法律的人必然对其所操作的法律产生深刻的影响,进而影响着这个社会的法治化进程。特别是民众对法律的理解和认知,大多是来自法律家们对法律的操作效用。因此,法律家们的素养直接决定着这个国家法律的权威。  相似文献   

18.
锦句名言     
宗璞 《人大建设》2010,(3):50-50
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决没有可以不守法的任何特权!———彭真 说大话,说假话,一害自己,二害国家!——彭德怀 不能为了党员数量而降低党的质量、党的水平!——王稼祥  相似文献   

19.
诚信是人类社会追求的永恒价值之一,在各个领域诚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诚信不仅仅是道德术语,也有严格的法律内涵。佛教思想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哲学研究之上,应当运用于社会现实,来解决社会具体问题。佛教诚信思想具有单方性、对象性、现实性。这些特征决定了佛教诚信可以在一定范围之内弥补法律漏洞,树立法律权威,促进法律实效。  相似文献   

20.
张逸帆 《公安学刊》2010,(2):103-103
公民良好的法律素质是法治社会建构的基石。只有社会全体公民普遍理解法律、信任法律、尊重法律,法治大厦才能恢弘建立。然而,如何将一项项抽象的法律规范.一条条艰深的法律原理植入公民的心田,扫除几千年人治模式遗留下的阴影,培养健康积极的法治意识,不仅是法治建设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而且是中国法律人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