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英刊《发展经济学评论》2006年第10卷第3期刊登了牛津大学经济学系教授约翰·耐特与人合写的文章《中国城市的三类贫困》。文章以一份跨区域家庭调查为基础,将中国城市的贫困区分为三种类型:“收入和消费”贫困、“收入而非消费”贫困和“消费而非收入”贫困。而中国城市的大部  相似文献   

2.
双良集团的副总裁马福林在上海的时候见过一次胡润。 “有一次朋友聚会,有一个人说要带一个我们大家都听说过但没见过的人来,结果来的就是胡润。” “胡润的记忆力很好,一说双良,他马上说出是做中央空调的,老板叫缪双大,还说出了公司的总资产。我当时对胡润说,你不要再把我们列入你那个榜里去了行不行?我们做得并不是很大。只要你不把我们列入你的榜里,我可以再为你介绍三五个比我们大的企业。当时胡润笑笑不说话。”马福林这样回忆他与胡润的交往。  相似文献   

3.
今年五月的一天,在广东省中医院门口的附近围了一堆人。有位护士姑娘挤了进去,看见一个戴眼镜的老头子正与一个农村姑娘争吵着什么。“你这是干什么?”护士姑娘生就爱管闲事的脾气,开口便质问在争吵中占了上风的老头子。“她卖菜的秤有问题。”老头子一手指指农村姑娘身旁的两筐菜,另一手扬起“缴获”过来的一杆秤。原来,他也是一个爱管闲事的人。“管得这样宽,你算是什么?!”护士姑娘有心要庇护同性。老头子亮出了义务物价检查员的证件。“哼!”护士姑娘杏眼圆睁,连珠炮般地斥责老头子:“又来罚款那一手吧?哼,我讨厌你这类‘发钱寒’(想着法子要钱)的人!哼,恃强凌弱,仗势  相似文献   

4.
初到美国,碰到美国人问你:“你是日本人吗?”真有些不自在。特别是知道美国“大学委员会”主办多年的“学术成就测试”中,对亚洲语言,只考日文,不考中文之时,更感到忿忿不平。 最让人难以理解的是:旅美华人对子女们学习中文的问题,也似乎不太关心,有的甚至要子  相似文献   

5.
曾经有一位美国国务卿说过:“19世纪是地中海的世纪,20世纪是大西洋的世纪,21世纪是太平洋的世纪。”这种预言能否化作现实,中国人的关切恐怕超过世界上的任何国家。而在中国所有的城市中,上海可能又是对“太平洋世纪”最雄心勃勃的一个。那么,APEC——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2001年年会在上海的召开,也许会给这座城市的雄心再添火焰?很长时间以来,上海在上海以外的许多中国人那里,至少不是一个让他们喜欢的字眼。而对于上海以外的中国,上海也多少有一种城里人看乡下的不屑。今天,这些感觉依然无法完全消失,但是有一点是越来越明确的了——你可以不喜欢上海,但你必须重视上海。因为在扑面而来的新世纪的海风中,上海正代表中国,向世界赢取历史性的骄傲。  相似文献   

6.
如今,在各个行业,子女接替长辈或借助长辈影响,直接入职成为“职二代”的例子不一而足.有媒体进行的一项调查(48760人参与)显示,79.7%的受访者确认身边存在“职二代”,89.6%的受访者认为“职二代”普遍存在伤害了就业公平性. 可是,尽管身处一片声讨“职二代”的浪潮中,我们是不是也要听听年轻人怎么说?身为“职二代”的主力军,他们真的愿意“子承父业”吗?  相似文献   

7.
新农村建设:如何向历史作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与城市在中国27年改革中做了这样一次对话:你背着我走一段,我再背着你走一段。现在好了,从某种意义上讲,2006年2月21日公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通称2006年“一号文件”),客观地确立了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农村与市民的辩证关系——农村与城市亟待共同成长,不用也不能谁再背着谁了——此乃“反哺”(而不是反补)之题中义,也是理想中义。话又说回来:历史重复很简单,向历史作一个不回头的告别,则难。这正是关于新农村建设陈川先生着手于历史解题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8.
你见过加利福尼亚“淘金热”,的场面吗?没有?没关系!您只要经历过一九八四年底中国东南沿海的“进口”风潮,那种场面不难想象。广州、深圳的市场上,到处充斥着“洋货”,汽车、摩托、签字笔、打火机……五光十色、琳琅满目;在各大宾馆里,进驻了形形色色的贸易公司、办事处、联络站,到处都在谈生意。“倒卖洋货的不正之风”,这是一些报纸对这场风潮的盖棺定论。不过,依我看,这一条定论怕是太平了点。“不正之风”?发财的门道有  相似文献   

9.
一九八三年,美国波士顿南城出版社的编辑与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发生了如下的一段对话——编辑:“你认为你自己本质上是作家?社会批评家?还是未来学家?”托夫勒:“这是一个不太好回答的问题,因为说我是‘作家’、‘社会批评家’或‘未来学家’的这种概念只是从一个方面来谈的。也可以说我是一个幸福的丈夫,自豪的父亲,一个身长六尺的男子汉,一个飞行员,儿子,兄弟,电影观众,纳税人,一个知识分子,一个美国人。我的哪个方面适用于你的提问呢?这个问题又是在哪个具体时间里提出的呢?”编辑:“你是如此变幻莫测的吗?”  相似文献   

10.
社会     
《南风窗》2012,(7):22-22
民间组织NGO守望每个人的母亲河你的记忆里是否有一条江河,妈妈洗衣的背影,伙伴水中嬉闹的笑声,或是静静环绕你的城市流淌。近年来,随着水污染事件频发,如云南铬污染、广西镉污染等。现在的她依然温柔清澈吗?还记得这条记忆中母亲河的名字吗?近日,绿色和平组织发起了守望中国江河的活动,呼唤更多有良知的人们其同守望自己的母亲河,参与该组织的污染调查工作。  相似文献   

11.
“社会条款”一词为人们所熟知,与关于WTO的谈判宣传有关。实际上,中国之所以迟迟无法结束加入WTO谈判的一个重要症结就在于此。目前我国所签署的入世协议也对一些不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条款做了保留。 何谓“社会条款”?为何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要不遗余力地推进这一条款?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为何对此分歧颇大?它对我国今后的影响又有多大?这些都是作为准“世界公民”的中国人所应该了解的。  相似文献   

12.
缩短距离     
美国著名律师曹特是一位善讲自己笑话的人,有一次,哥伦比亚大学校长请他去演讲,校长在向听众介绍时这样说:“曹特先生算得上是我国第一公民!”曹特怕因此会与听众拉开距离,影响演讲,于是灵机一动说:“刚才校长先生用了一个名词,我起初不太明白,第一公民——是指什么呢?现在我才想到,他大概是指莎士比亚戏剧中常常提到的公民。这位校长先生一定是研究莎士比亚的专家,莎士比亚常常把许多公民穿插在他的戏剧中,充当无关紧要的配角,如第一公民、第二公民之类。这些配角一般都只有一两句台词,但差不多都是好人,即使把第一第二的位置交换一下,也不会有什么不同之处。”这真是妙论!他把校长先生替他戴的高帽,回敬给校长,与听众站在一起。曾作过1500多次演讲的美国大实业家嘉本特说过:  相似文献   

13.
说起来可笑,人已过“不惑”,还没学会当公民,只是在外国电影的台词中听到过公民一词,可并不知道公民的真正含义是什么。一个老乡在德国生活了10,这次回来找到了我,我们走到深圳街头的一个红绿灯处,一看斑马线对面红灯虽亮着,但已无车辆通过,我便急忙想闯过去。这个老乡一把拉住了我说:“你没看到亮着红灯吗?”我一愣,瞪眼看看  相似文献   

14.
以自费调查河南宜阳县、乡、村三级干部暴力征收农业税而成为去年“中国最著名农民之一”的王幸福,今年要竞选村委会主任了。农民调查员的故事2003年初,王幸福把自己秘密调查的“河南省宜阳县在征收农业税过程中,230余户农民被殴打、非法拘禁、抢粮  相似文献   

15.
开心一笑     
《南风窗》1998,(3)
各有所盼 有位先生在整个拳击比赛中,一直眉开眼笑 身旁的人问他:“你也是拳击师吗?” “不,我是牙科医生。” 回报 老年人问女婿:“我女儿出嫁时,假如我给她一份丰厚的嫁妆,会有什么回报呢?” 年轻人答道:“我可以给你一张收据。”  相似文献   

16.
做个活电脑     
美国名人伯兰有惊人的记忆力,他能够回忆起一个20年前仅见过一次面的人,清楚地说出他的名字和当年见面的地方。俨然活电脑。一般人对于超强的记忆力都十分崇拜,以下是训练记忆力的5个准则,照此去做,可以使你的记忆力增高几倍。一,培养兴趣对于所要记忆的事物,必须先有兴趣。伯兰能够对于一个多年前仅见过一面的人“再见如故”,就是因为他对于与人接触有极大兴趣。在他眼里,任何一个面孔,一种仪态,都值得玩味。老罗斯福对于一个陌生人的面貌和名字,也有着惊人的记忆天才,那就是因为他性喜交友。爱尔·史密斯能够把周围一切事物记得清楚,无非也是由于他对那些事物有浓厚兴趣。据他说:“越是我爱好的事物,我越能记得一丝不漏。”  相似文献   

17.
田德政 《法制博览》2009,(20):12-12
我所寄居的这个城市里的樱花开了,人们奔走相告,满城尽闻樱花语。说句不怕你笑话的话,我长这么大真的没见过樱花。今年也“时尚”一把,待到樱花开时,约上三两好友到植物园赏花。植物园门口人流如织,车水马龙,门票也涨了两倍。私下里嘀咕,这樱花一定好看得要紧,不然怎么能吸引这么多人啊。  相似文献   

18.
A先生,美国人,文学博上,曾在华北、华中的几所高等院校的外语系任教。这次在广州某学院任教两年,虽然学生们公认他是教得最好的外籍教师,虽然他自己原本也有多呆两年的计划,但却最终悄悄离去送行时,我问他:“在中国你最常碰到的问题是什么?”他稍加思索后说:“要算‘你为什么来中国’这个问题了。几乎人人都向我提出此问,也几乎人人都对我的答复感到不解。”A先生的母亲从美国打电话来问:“你在中国每月薪水是多少?”听说是600元人民币,约合240美元(按当时汇率  相似文献   

19.
看了这题目,您也许会奇怪:“路”怎么能“走”人呢?有有搞错?那么就请您先听听我的故事吧! 有了人就有了路。人和路都集中起来,这就是我们的城市了。当初我还不会骑车时,天天走路。走路,这最平常的事,还能分对错?为了争分夺秒抢时间,我是“哪儿有空就往哪儿钻”。人行道若是被“走鬼”和乱停乱放的车辆占了,我就会一边骂一边走到自行车道里去。有时不小心被自行车撞了,我又会很自然地骂他们是“睁眼瞎”,“有眼无珠”。要是碰上绿灯过马路给那些右转弯的车碰着了,那我就更火:我走路又没挨着你,你惹我招我干嘛?  相似文献   

20.
超级足球明星马拉多纳有一个超级“随从”班子。每逢重大比赛,这个包括未婚妻也包括厨师的二三十人的班子必定如影随形。因此,常有人赞不绝口:“够派头,一个人便养活了一大堆!”如果问一句“谁养活谁”,你会觉得是多余的问题吗?容案出来了:“随从”使马拉多纳赚了大钱——你道奇不奇?原来,“随从”中有一位博学多才的经纪人。这位经纪人别出心裁地筹办了一个跨国的“马拉多纳公司”,搜罗着经济、法律、财政等各类行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