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今年央视春晚给人印象最深的不是节目,而是穿插其中的广告。观众最认同的一句台词出自《和谁说相声》——姜昆口口声声称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推荐的新人”赵津生所言:“强烈抗议广告时间插播电视剧!”  相似文献   

2.
曾有人风趣地说,中国的农民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的责任制),二靠袁隆平(的杂交水稻)。袁隆平曾经做过一个梦,梦见水稻长得像高粱一样高,稻穗长得像扫把一样长,米粒长得像花生米那么大。袁隆平的这个梦想也是亿万农民的憧憬,为此他付出了40多年的艰辛努力。虽然这个梦想还没有最后实现,但袁隆平培育出的高产、质优杂交水稻已开始在全国大面积种植。袁隆平已经成功培育出亩产可达800多公斤的超级杂交水稻。国际权威人士认为,整个世界的饥饿问题将因此得到解决。为此,他先后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和联合国粮农组织“粮食安全保…  相似文献   

3.
《天津政协公报》2011,(10):35-35
<正>袁隆平在其《袁隆平口述自传》中回忆了华国锋对其杂交水稻事业的帮助。袁隆平在书中说,"很多年过去了,我始终怀着对华老的感念之情。我认为杂交水稻有今日的辉煌,华老起了很重要的领导作用。"点名袁隆平介绍杂交水稻情况1959年7月的庐山会议以后,中央调张平化担任湖南省委第一书记,华国锋担任中共湖南省委书记处书记,分管农业工作。  相似文献   

4.
科技创新的动力机制——“袁隆平现象”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匡跃辉 《湖湘论坛》2003,16(2):60-62
科技创新是指新规律的发现、新知识的产生以及对技术和知识运用方面的革新 ,是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完善的科技创新动力机制是推动科技创新持续不断进行的重要保证 ,推动科技创新 ,首先必须解决创新的动力机制问题。袁隆平 ,这位享誉全球的中国农业科学家 ,率先在世界上突破理论禁区 ,成功地培育了杂交水稻 ,他被授予中国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国际上誉之为“杂交水稻之父”。这不仅是对袁隆平本人的肯定 ,更是对杂交水稻首先在中国研究成功 ,并且始终保持国际领先地位 ,同时获得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袁隆平现象”的肯定。…  相似文献   

5.
袁隆平,1930年生,汉族,江西省德安县人。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1978年晋升为研究员。他是我国杂交水稻的创始人,还被国际上誉为“杂交水稻之父”。1981年以来先后荣获国家特等发明奖、联合国知识产权组织“杰出的发明家”金质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相似文献   

6.
张璐晶 《今日广西》2010,(19):38-39
9月7日,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当代神农”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迎来了80岁的生日。  相似文献   

7.
袁隆平教授1995年1月自长沙湖南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启程,乘飞机前往北京接受10万港元的何梁何利基金奖,这是香港何梁何利基金会对于他在培育杂交水稻方面取得突出成就而授予的奖金。杂交水稻被称为中国的“魔稻”,在中国引起了一场绿色革命。  相似文献   

8.
《小康》2006,(11):4-4
袁隆平在世界上率先培育成功并广泛种植的杂交水稻,在中国引发了一场水稻生产革命,使水稻产量在一个世纪中增加了2倍。杂交水稻这一育种途径由此从亚洲、非洲到美洲广泛传播,养活了数以千万计的人口。近年来,袁隆平主持的超级杂交水稻研究又取得突破性进展,2003年,超级稻中稻大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中国的大门豁然开启。在洋人、洋资潮水般涌入的同时,作为国际政治斗争、经济竞争、军事戒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窃密与保密的斗争,并没有因为开放而消失,相反它正变得更加尖锐、复杂起来。值得注意的是,泄密事件在我国一再发生,除了被收买,丧失人格、国格合的有意泄密外,公开性的无意泄密事件也多得惊人.被国际学术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花费几十年心血研究出的杂交水稻析品种,使我国水稻产量每年增长几十亿、上百亿元。这个冲极J”水稻杂交有种禁区、填补了育种科学空白的科研成就。立即引起了全世界的关…  相似文献   

10.
袁隆平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1975年,袁隆平和协作组成员一起攻克了制种技术关,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1986年他提出杂交水稻育种由三系法到两系法到一系法和从品种间到亚种间到远缘杂种优势利用三个发展阶段的战略设想,这一设想已成为国内外公认杂交水稻育种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1.
正为什么中央电视台日前在财经新闻中向88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致敬,那是因为袁隆平在创造了水稻亩产上千公斤的世界纪录之后,又正式启动了"海水稻插秧暨中华拓荒人计划",中国因首次进行耐盐碱水稻全国范围试种试验而再创奇迹。如果我国能发展一亿亩盐碱地种植水稻,可以多养活8000万人口,这不仅对我国粮食安全有重大意义,沧海变良田甚至改变人类命运。上月末,袁隆平带领海水稻研发  相似文献   

12.
人物     
《小康》2019,(31)
正筑梦者袁隆平10月15日,袁隆平通过视频邀请大家尝鲜海水稻,并立下一个小目标:耐盐碱水稻10年内发展1亿亩。袁老说:"每公顷增产2吨,可以增产1亿六千万吨稻谷,可以多养活5亿人口,这是我的梦想。"袁隆平是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他也是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原主任,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他还是中国工程院院士,第六届、  相似文献   

13.
有句流传在民间的顺口溜:“发室致富靠邓小平.解决吃饭问题靠袁隆平”,把对水稻专家袁隆平的赞誉提高到无以复加的地步。袁隆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这样一位举胜瞩目的水稻研究专家,他的婚姻和家庭又是怎样的呢?坎坷恋爱路祖籍为江西省德安县的袁隆平,1930年出生在北平一个旧职员的家庭,在五兄弟中排行老二,父母都是知识分子。袁隆平在重庆长大,1953年从重庆西南农学院毕业,随后被分配到湘西南的黔阳安江农校当老师。安江农校设在黔阳县安江镇一所古庙里,四周群山环抱,环境清幽,但偏僻落后且闭塞。乐观开朗的袁隆平很快就…  相似文献   

14.
一个叫袁隆平的人,20世纪70年代,培育出杂交水稻,大辐提高了中国水稻产量,不仅为中国解决十多亿人的吃饭问题创造了条件.也使世界其他地方的人民广泛受惠。  相似文献   

15.
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最近接受记者采访时就当年未能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却在去年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一事,谈了自己的看法。 袁隆平为世界水稻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上世纪90年代初因为没有得到足够的票数落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去年却以全票当选筛选条件更为严格的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此事在社会上引起广泛议论。  相似文献   

16.
人物     
袁隆平要将“小站稻”亩产提高200公斤 新近担任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天津分中心首席科学家的袁隆平院士表示,在今后3到5年内,将中国著名的“小站稻”亩产提高200公斤,达到亩产700公斤。袁隆平认为,天津所处的地理位置使这里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病虫害少,气候非常适合粳稻的生长。但近几年,由于产量低以及缺水等原因所致,闻名中外的天津“小站稻”的种植面积不断减少,粳稻种植面积只占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的1%。与中国名稻的声誉不相匹配。袁隆平表示,他将利用杂交水稻研究的成熟技术和经验,将“小站稻”的亩产从现在的5O0公斤提高到700公斤,增产40%。  相似文献   

17.
被誉为"中国杂交水稻之父"的优秀科学家袁隆平,研究的杂交水稻获得高产成功,解决了中国人民吃饭的大事。然而,"直到1995年在经历了湖南省第四次推荐后,才艰难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至今他仍然不能被中国科学院所接纳,  相似文献   

18.
禾下乘凉梦     
一个传奇人物离开了我们. 2021年5月22日,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离世,享年91岁.对于国人来说,袁隆平不是一个陌生的名字,而是真真切切地改变了每个人的生活. 很多学者坚持认为中国是水稻的起源地,依据是包括河姆渡在内的多处遗址发掘出了七千到一万年前的稻谷堆积层.2018年,国际顶级期刊《NATURE》刊登了中国学者领衔完成的一项研究成果:他们对亚洲3010份水稻品种进行基因测序,代表了全球水稻种质资源约95%的遗传多样性.其研究结论是:籼稻和粳稻(水稻的两大亚种)在东亚(中国)、南亚和东南亚等地域是各自独立的多元起源.  相似文献   

19.
《世纪行》2006,(4):7-7
2006年4月25日,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评选揭晓,世界著名杂交水稻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当选,成为我国农业科学界首位入选美国科学院的外籍院士。  相似文献   

20.
10月6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重回前身为博学中学的武汉四中参加110周年校庆,面对一份评估机构关于他的身价为1000亿元的说法,袁隆平却回应:”用财富衡量科学家价值太低级、太庸俗。”并坦承自己的财富观:“钱是要的,因为要生活,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钱是拿来用的,该用则用,不挥霍不浪费,不小气不吝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