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今年五月上旬,浙江省武义县农业银行和县供销社再次派人,专程赶往四川省成都市龙潜区去追查一笔货款,可是,这次又两手空空返回。于是,“购销专业户”张显培坑了国家十四万元巨款的消息,成了武义全县的头号新闻。  相似文献   

2.
八百元酬金     
郊县龙凤被单厂为了适应市场需要,新添数台83型织机。经过全厂职工的日夜奋战,抢在一九八四年春节前安装完毕。但是由于该厂技术力量薄弱,在试车投产时遇到了困难,一时无法解决。厂领导决定派人到上海几家老织布厂去求援。经人介绍,找到了上海某织布厂五十六岁的  相似文献   

3.
1915年,袁世凯要复辟帝制,为了取得舆论的支持,派帝制分子。《亚细亚日报》.总编薛大可带30万元巨款去上海“运动报界”,同时还派人到广州去贿赂报纸和报人。当时,北京的《国华报》、《国权报》、上海的《大共和日报》、《时事新报》,长沙的《大公报》、广州的《华图报》都接受了袁世凯的贿赂。  相似文献   

4.
1988年夏,天热,人心更热.在一列由上海驶向昆明的列车里,坐着两个面露急色的中年汉子.列车每到一站,他们就拿出新购的火车时刻表,核对着列车到达时间的差误.那付认真的模样,一点儿也不比真正的监督员差.这两个人是上海某冶炼厂的出差人员.坐在上首的姓樊,是个厂长,坐在下首的朱某,是该厂的业务员.此番专程远行,完全是受了利的诱惑,据牵线的人  相似文献   

5.
《瞭望》1992,(39)
东汉孝子董永“行孝感天”,引来“七仙女下凡”,这是孝感人引以为骄傲的一个古代神话。 如今,一个新的神话正在这里悄悄地变为现实。 今年金秋十月,第二届全国农民运动会将在湖北孝感隆重举行。在大会开幕前夕,本刊派记者专程采访了本届农运会筹委会副主席、中共孝感地委书记张忠俭。 “由一个地区承办全国大型综合性运动会,在我国是第一次。我们孝感地区能够举办第二届全国农运  相似文献   

6.
公元626年,唐太宗李世民从唐高祖手上接过大唐江山,为了一洗前朝积弊,打击官员腐败,澄清吏治,太宗皇帝动了一番脑筋. 为了摸底官员群体中到底哪些人是贪官,唐太宗用了个“小方法”——秘密派遣亲信故意去行贿要害部门的官员,就是“钓鱼”.有鱼饵,果然就有“鱼”上钩,“有司门令史受绢一匹.”唐太宗立即派人把这个司门令史给抓了起来,并且要杀他以警诫其他官员.  相似文献   

7.
治山 《瞭望》1992,(27)
据报载,某省卫生厅定了两条“廉政硬措施”:一是在节日期间厅里派人轮流在宿舍区值班,拦截来自地、市、县等下属单位的送礼车,几位厅领导则亲临巡查;二是“把节日期间被发现的送礼单位登记在册”。 这办法不能说不灵。一辆辆嫌开往机关过于招摇而径奔宿舍区的送礼车被“拦”在了院门外。有的见势不妙,或调转车头就溜,或扔  相似文献   

8.
我从美国中西部到纽约之后不久,就听到一个新名词——“统一派”。 我最早认识的一对台湾来的夫妇,在介绍我认识新朋友时,常常会情不自禁地说,那个人呀,爱国,“统一派”。“统一”和爱国联系在一起,这使我感到分外亲切。 在走访纽约的“统一派”之前,让我先在这个陌生的大城市走一走,熟悉一下生长“统一派”的这个环境吧。 美国号称“民族熔炉”,意思是说这个国家容纳和熔化了世界各国  相似文献   

9.
平时很少接触诗歌,市面不灵, 新一代诗人能叫得出名字的也只有舒 婷、北岛共二人,仿佛听说已经被更 新的诗人超过了,更新的诗人又已被 更更新的撇在后面。诗的脚步竟如此飞快神速,望尘莫及,真令人艳羡。但一面却又怀疑“山中十日,世上千年”的故事,于是向诗人朋友去探听一下行情。 诗人朋友向我诉说了一点当前诗坛“空前繁荣”的景象,说前些年有过一个“诗群体大展”,展出了65种流派。为了开开我的眼界,他信手列举了一些:超低派,太极派,极端主义,病房意识,撒娇派,无派之派,莫名其妙,男性独白,莽汉主义,三脚猫,咖啡之夜……  相似文献   

10.
某企业经济效益连年翻番,次次受表彰,许多单位派“秀才”去总结,却既写不出“经验”,也找不到特点,大家称其为“没有经验”的先进。果然毫无“经验”可谈吗?通过考察学习,终于找到了一条:一心一意抓效益,扎扎实实打基础。  相似文献   

11.
邓伟志  杨雄 《民主》2006,(6):14-15
第五届“为了孩子”国际论坛前不久在我国上海举行,这是一件关乎人类未来的大事。来自十多个国家的学者讨论的话题集中围绕“为了孩子”,实际上这就是一个政府应当“为了谁”的大问题。孩子是有父母的。孩子的事无不牵动着周围的一群人。为了孩子,就是为了多数;一心为了多数才能真正代表多数。孟子说“: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在当今社会“,善政”者一定要善于把“善政”与“善教”统一起来。有远见的政府会把投资的目光转向孩子,鼠目寸光的政14府才不把孩子放在心上。雄才大略的中国共产党在“十一五”规划的建议中,一再强调要“加大教育…  相似文献   

12.
车子 《瞭望》1996,(26)
近日,笔者到某厂探望朋友时,听到这样一个故事。该厂的几个干部到某夜总会“消遣”时,因“一时糊涂,干了不该干的事”,被当地派出所当场抓获。当时,这几个人无不恐慌万分,担心此事传出去将导致“自己无法在社会上立足,更无法在单位混下去”。然而,当他们按派出所的要求,每人交上1万元罚款后,却被当场释放了。事后,这消息“走漏风声”,传得沸沸扬扬;厂领导闻知大怒,立即派人到派出所核实,准备对这几名干部从重进行处理,不料却因“查无实据”空手而返。  相似文献   

13.
柴卫华  箫玉  江山 《侨园》2002,(6):38-39
62年前,在抗日战争“百团大战”期间,八路军战士从炮火中救出了父母双亡的“日本小姑娘”美惠子姐妹俩。当时的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对姐妹俩精心照料,并派人专程将她们护送到仍在交战中的日本兵营。聂帅救助日本孤女的佳话传遍了全世界,成为中日两国人民友谊的见证。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30周年,也是“日本小姑娘”美惠子获救62周年。前不久,美惠子来到石家庄,条拜恩人、寻访故地,再次播下了中日友谊的种子。“22年了,终于能再次踏上这块给予我第二次生命的故土,实现我多年以来的心愿,激动之情难以言表。这里是我的第二故乡,感谢当年曾救护过我的恩人们,我愿用我的全部身心,为中日友好,  相似文献   

14.
8集电视连续剧《遵义会议》由中央电视台播放后,李德这个名字又引起了人们兴趣。这个共产国际派驻中国的军事顾问,曾是红军以至中共中央的“太上皇”。当年,中国革命的前程就差点断送在他手上。而让人想不到的是,当年共产国际并没派出这么一个“顾问”。《传记文学》最近一期刊登的卢弘同志的文章《洋钦差李德之‘?”》,披露了内情—— 1931年10月,共产国际驻上海的情报组织“佐格尔小组”有两名成员被国民党军事机关查获逮捕,将要判处死刑。苏军情报总部派德国共产党老党员奥托·布劳恩(李德)携2万美元到上海营救那两人。李德来上海后遇到了老相识博古。当  相似文献   

15.
修辞立其诚     
《瞭望》1989,(13)
《文学评论》去年末期刊载胡明君文,“复查”胡适先生“全盘西化”问题。文章言之成理,持之有故,结论是:胡氏既不是“全”论的“始作俑者”,更不是“全”派的“挂帅人物”。“始作俑者”云云,据胡文,系“上海一家小  相似文献   

16.
我国文艺小说的各种流派、最早要数民初时期包天笑、周瘦鹃为代表的“鸳鸯蝴蝶派”,后来有以写上海题材的一海派文学”以及以某些地域为特征的文学流派诸如山西赵树理为代表的“山药蛋派”、河北孙犁为代表的“白洋淀派”、广东秦牧、陈残云为代表的“岭南派”。近些年来又有以程乃奶、王安忆为代表的新海派文学复起于文坛。此外还有诸如“湘军”、“川军”、“陕军”、‘港军”、“滇军”、“皖军”等一批带有地方特色的青年作家群此起彼落地纷呈于文坛,着实热闹过一阵。其实在我国文学诸流派中,若论其历史渊源与文化深度,则要首推“京…  相似文献   

17.
说说标语     
近日读《文汇报》,看到这么一则趣闻:上海某工厂在进行劳动、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期间,厂内同时张贴了两条标语:一曰“竞争上岗,择优录用”;一曰“顾全大局,服从分配”——各执一端,让人无所适从。事情的原因,是标语设计者的“潜意识”里发生了新旧观念的碰撞呢,抑或纯属“巧合”?我们不得而知。可以断定的似乎只有一点:在宣传改革的过程中,标语仍在发挥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马湘 《瞭望》1986,(45)
一九二四年十月,北京政变发生后,冯玉祥电请孙中山先生北上共商国是。张作霖、段祺瑞亦派出代表,邀请孙中山先生北上。孙中山先生为了谋求中国的和平统一,毅然北上,希冀达成召开国民会议,与各方爱国人士共谋国家之统一与建设。 中山先生于一九二四年十一月离开广州前往上海。这时某军阀派凶徒多人,准备在码头上行刺中山先生,被民智书局职工所获悉,向我密报。我遂与黄惠龙等多人,在中山先生步  相似文献   

19.
周瘦鹃(1895~1968)苏州人,早在清末民初蜚声海上文坛,是“鸳鸯蝴蝶派”或“星期六派”的巨子,也是早期介绍西方进步文学来中国的作家之一。西方汉学家称之为一二十年代城市通俗小说流派的代表作家。他是一位编辑、翻译、创作件件皆能的文坛风云人物。常自称曰“文字之劳工”。  相似文献   

20.
现有的科社和国际共运史教材在论述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时,往往只偏重十九世纪初三大空想社会主义的学说,而很少提及其他社会主义思想家的思想。因此,给人这样一种印象,似乎科学社会主义主要继承了英法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思想。而实际上,科学社会主义在很多方面都继承了空想社会主义中“暴力革命派”的思想。1 空想社会主义中的“温和派”或“和平过渡派”,无论是早期的莫尔、康帕内拉,还是十九世纪的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在如何实现他们所向往的“理性社会”的问题上,完全陷入了“宣传、教育和典型示范”的三部曲中。相反,空想社会主义中主张用暴力推翻旧世界、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暴力革命派”较“和平过渡派”则胜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